寒冬,暫停,洗牌,重塑。
從停工到30%的上座限制,到50%再到75%,影視行業管控的寒冬正一點點褪去。今年國慶檔,蟄伏已久的電影行業迎來了爆發,國慶8天(10月1日-10月8日)票房成績達到39.5億,成為檔期歷史上第二高票房。
同時,中國電影市場票房也在這個國慶檔達成了「年度票房破百億」、「復工後票房破百億」的雙百億成就。這一系列亮眼的成績,為電影行業從業者注入一劑強心針,也是對消費市場的一大鼓舞。
不過,電影行業呈現的整體繁榮,並不能掩蓋個體的差距。今年國慶檔,各大影投差距進一步拉大,集中度順勢提升。萬達院線、大地影院、橫店院線等「影投鐵三角」仍佔據國慶票房大盤前三,泰禾影院、鑫苑星空、芒果影業的表現則相對遜色。
對影視行業來說,國慶檔的優秀成績一掃疫情陰霾,但要想一路晴空也並非易事。
電影行業全面復甦 國慶檔總票房近40億
儘管2020年還有不足3個月的時間,但電影行業已經歷了「跌落谷底」到「重回巔峰」的完整過程。
將視線調回至今年春節,1月25日全國總票房360.8萬,觀影人次10.4萬。而這一數字在2019年春節則為13.68億、3228.9萬,票房差距達到驚人的360倍。
此後便是長達178天的「息影期」,在此期間不少影院爆發危機,裁員、閉店成為影視行業的關鍵詞。據企查查數據顯示,全國從事與影視相關的公司中,已經有13170家公司註銷或吊銷,遠遠超過2019年全年註銷影視公司數量。
可見,疫情對電影行業的打擊是致命的。
7月20日,影院復工第一天,全國票房與春節當天相似,達到369.4萬。復工首周,全國票房成功突破億元大關。截至7月26日,在影院方面,全國有5100餘家影院復工,復工率僅一周即恢復至45%,場次數字翻了近10倍。
值得關注的是,復工第六周,全國總票房已經高達17.36億元。短短六周時間,中國電影市場快速復甦。此外,復工後首個節日檔期七夕檔單日票房高達5.25億,反映了觀眾強烈的觀影社交需求。
據貓眼電影數據,2020年43天的暑期檔,全國累計觀影人次破億,總票房達到36.09億元,並在最後11天連續取得單日票房破億的成績。
來源:貓眼專業版
進入今年的國慶檔,全國已有1.06萬家影院復工,復工率達到93.4%。與此同時,今年國慶檔創下年度單日票房新高。貓眼研究院發布《2020國慶檔數據洞察》顯示,首日票房為7.42億,創造了今年單日票房最高記錄。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國慶檔迎來「兩個百億」:10月3日,中國2020年度票房突破百億;10月8日,影院復工81天,票房達到100億。
來源:貓眼專業版
此外,國慶8天假期票房超過復工初期43天的總和,今年「黃金周」創下39.5億票房的成績,成為國慶檔期歷史上第二高票房。
專業人士分析,如果單看今年的國慶檔成績,無論是票房還是觀影人次,與2018年以前的同檔期相比,都有成倍的增加。儘管與2019年相比有一定下降,但由於「9月15日電影放映協會調整放映指南將電影院每場上座率調至不得超過75%」的限制,直接導致兩期的國慶檔並不在同一起跑線。但整體來講,今年國慶檔觀影回升已經比較樂觀。
影片方面,由於疫情影響,此前定檔於春節的《姜子牙》《急先鋒》和《奪冠》均調檔至本次國慶檔。截至10月9日12時,《姜子牙》的檔期票房為13.7億,成為了檔期票房亞軍,僅次於《我和我的家鄉》18.71億。《奪冠》位列檔期票房第三名,票房達到3.57億,三部影片的票房貢獻率超過90%。
從具體城市的表現來看,此次國慶檔城市票房中,上海、北京、成都、深圳、廣州、重慶六城票房均突破億元大關,其中上海以2.21億元登頂。貓眼研究院數據顯示,從城市票房數據來看,2020年一二線城市佔比整體低於2019年,而四線及其他城市的數據則實現逆襲。今年國慶檔異地觀影佔比達到32%,較去年同期增長4個百分點,而逐日數據走勢也與四線及其他城市呈同一趨勢。
專業人士分析,這一現象出現的原因是今年國慶特殊的「返鄉潮」。在往年,這一現象常常出現於春節檔,今年受疫情影響,絕大部分人無法在春節回家,因此選擇在國慶歸鄉,也間接成為國慶檔下沉市場爆發的主要因素。
房企影院隨大勢上揚 萬達院線領跑
風雨過後不一定有美好的天空。
此次國慶檔,對於房企影院來講,其分化加劇,集中度更加明顯。萬達院線、大地影院一騎絕塵,泰禾影院、鑫苑星空不溫不火,當然也有後起之秀恆大嘉凱的奮起直追。
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2020年10月1日至8日,有票房紀錄的125家影投公司中,有13家具有房企血統。據中國網地產不完全統計,今年國慶黃金周,13家房企影投公司合計貢獻票房達9.77億元,佔全國39.5億元總票房的24.73%,總觀影人次2814.27萬人,佔全國9961萬人觀影人次的28.25%。
來源:中國網地產
其中,萬達集團旗下影投公司萬達院線國慶8天總票房突破5億元,達到5.06億元,佔房企影院票房的51.79%,佔全國總票房的12.81%。值得關注的是,在貓眼專業版10月1日影院票房排行榜中,萬達旗下影院佔據前十位中的五席。
來源:貓眼專業版
根據萬達電影發布半年報,上半年萬達電影營收19.72億元,同比減少73.93%;淨虧損15.67億元,淨利潤同比下滑398.81%。公司方面稱,其子公司萬達影視2020年經營業績可能不及預期,預計無法完成年度淨利潤10.69億元的業績承諾。與此同時,萬達電影仍在進一步布局影院擴張,擬募資不超過43.50億元,計劃新建162家影院。
近日,萬達電影對外公布了2021-2022年的片單,旗下萬達影視、新媒誠品、騁亞影視三家子公司有超過40部新作,其中包括《唐人街探案3》《尋龍訣2》《誤殺2》等IP電影作品,也有《正陽門下年輕人》《謝謝你醫生》等劇集作品,還有一部分網生內容。值得注意的是,萬眾矚目的《唐探3》或將在2021年的春節檔上映。
儘管萬達院線的整體業務穩步回暖,但萬達集團旗下的AMC院線在日前則傳出擬申請破產的消息。受全球疫情影響,AMC院線在2020年的業績表現難言樂觀。
與萬達電影同屬一梯隊的南海控投旗下大地影院,黃金周票房也達到1.82億元。但貓眼數據顯示,大地影院下屬影院數量為508家,僅比萬達院線的638家少20.38%,但票房卻相差64.03%。在平均票價、影院數量相差無幾的情況下,大地影院黃金周的觀影人次為496.8萬,遠低於萬達院線的794.4萬人次,上述觀影人次與僅有198家影院的嘉裕集團旗下金逸影視的479.5萬人次持平。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房企影院票房排行榜中,恆大嘉凱表現不俗。十一黃金周貢獻了3193.8萬元票房,觀影人次97.4萬。
2018年,嘉凱城於7月底收購了北京明星時代影院投資有限公司和艾美(北京)影院投資有限公司100%股權,正式走上了培育第二主業的發展道路。2019年,嘉凱城影視放映業務由2018年的0.32億元大增1852.17%至6.19億元,佔總營收的比重也有2018年的1.87%大增至37.48%。
來源:嘉凱城年報
由於院線業務強勢發展且成為嘉凱城有力的第二增長點,2019年嘉凱城扭虧為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14億元,同比增加107.31%。但疫情對重金砸入影視行業的嘉凱城打擊也是最大的。2020年上半年,嘉凱城影視放映業務收入大降92.75%至0.21億元。
此次十一黃金周,嘉凱城院線業務發展得到恢復,8天3193.8萬元的票房收入佔全國總票房的0.81%。嘉凱城方面表示,在未來將繼續積極探索培育第二主業,在原有基礎上通過租賃自營、併購、加盟等模式進一步擴大影城規模,提升市場份額。同時,創新影院綜合體模式,積極開展影視、文化、商業、兒童、娛樂等多產業融合,建立標準化發展模式,開展文化產業投資。
有人得意,就有人失意。2015年成立的鑫苑星空目前下屬影院數僅為10家,2018年成立的寶能影管下屬影院數僅有5家,二者在全國影院大盤中都是百名開外,地位相對渺小。
而2014年成立的德信影城、2016年成立的泰禾影視經歷了幾年的發展也依舊不溫不火,旗下分別有36家、22家影院,在十一黃金周貢獻票房也都不足千萬,分別為981.4萬元、906.3萬元。而後起之秀2018年成立的萬象影城,旗下22家影院在國慶期間貢獻1614.8萬元,影院平均票房高達73.4萬元,房企影院排名中僅次於萬達院線的79.24萬元。
縱觀今年國慶檔的票房表現,讓更多人對電影行業的恢復更具信心,同時也看好國產電影的市場價值。任何行業都是優勝劣汰,懂得變通與經營才能笑到最後。經歷風雨之後,電影行業的從業者們也更能清楚地看到,中國電影市場的韌性與潛能以及未來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