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1日凌晨兩點多,王俊凱工作室深夜發博,稱由於突發性的身體原因,王俊凱將無法出席某跨年演唱會的現場直播。
工作室稱王俊凱於2020年12月29日抵達海口後連夜進行彩排,在凌晨彩排結束後突發頭暈,並伴有視物旋轉和噁心嘔吐,經醫生診治後,考慮為良性位置性眩暈,前庭神經元炎不能排除。
「良性位置性眩暈」
這個名詞看起來很陌生,
但如果換成它的俗名「耳石症」,
你可能就聽說過了,
很多人甚至自己也遭遇過。
耳朵裡竟然會有石頭嗎?
這病嚴不嚴重呢?
耳石症是怎麼回事?
我們的耳朵不只是個聽力大師,還是個平衡大師,其中起到重要作用的結構就是球囊、橢圓囊。
在它們的囊斑上有一層耳石膜,上面附有一種專門感知重心、速度變化的碳酸鈣鹽結晶,形狀像石頭,被稱為耳石。
但這些石頭有時候會因為某些原因「離家出走」,從耳石膜上脫落,掉到了橢圓囊旁邊的半規管裡。
當我們改變頭部姿勢時,耳石因重力作用在半規管內的淋巴液裡滾動,產生加速度,就會導致眩暈、眼震的症狀。當姿勢保持不變或者保持頭部相對靜止時,耳石會隨著重力作用掉落到最低處,眩暈就會消失,這就叫「耳石症」。
耳石症還有另一個聽起來很高級的名字——「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可以讓人秒懂這個病症的屬性。
所謂良性
表明這病是個「良民」,不會傷人性命。
所謂陣發性
表明它不會持續性眩暈。一般來說,每次眩暈時間不會超過60秒,但可能多次、反覆發作。
所謂位置性
指的是它發病講究「位置」,這跟耳石掉落的半規管(人的左右耳各有3個半規管)以及在半規管內的位置差異有關,比如有些人起床、躺下會眩暈,而有些人僅僅在床上翻身、低頭或抬頭就會誘發眩暈。
所謂眩暈
此「暈」不簡單,會讓人有一種全世界在眼前一秒轉一圈的空間錯亂感,還容易引起植物神經功能的紊亂,導致噁心、嘔吐、走路不穩等症狀。
耳石為啥會脫落?可能和你玩手機有關!
耳石症大部分原因不明(佔50~97%),但有過其它耳科疾病如美尼爾病、前庭神經炎、突發性耳聾、頭部外傷等疾病的患者更容易繼發耳石症。
其次,耳石症與偏頭痛、高血壓、高脂血症和中風獨立相關,這暗示著某些耳石症具有潛在的血管機制。
一般來說,耳石症發病高峰年齡為40~60歲。但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長時間熬夜、低頭玩手機和工作等,耳石症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年發病率高達10.7-600/10萬,終身患病率約為2.4%,尤其是年輕人也變成高發群體之一,這可能就跟潛在的血管機制有關。
現在的年輕人,長期處於壓力之下、睡眠不好、過度疲勞,可能正因為這些不良生活狀態,使內耳的小動脈發生痙攣、缺血等情況,從而導致耳石症的發生。
再加上低頭玩手機、用電腦,長期處於不良頭位姿勢,加重內耳血管痙攣、細胞缺血,使耳石更易脫落而致病。
耳石症怎麼治?轉幾下就好了
萬一要是得了耳石症怎麼辦?自然是去醫院看了,最對口的科室是神經內科和耳鼻喉科。
當然,診斷過程中即便考慮耳石症,也需要排除其他引起眩暈的疾病,比如王俊凱工作室發布的消息中就提到「前庭神經元炎不能排除」。
如果確診是耳石症,其實不用太擔心,「良性位置性眩暈」,聽名字就不用害怕。
耳石症的手法復位效果非常好。前提是醫生正確判斷了耳石所在的位置,醫生會通過各種激發試驗來推導石頭目前處於三根半規管的哪個地方。
如果判斷正確,採取相應的復位手法,就可以讓石頭慢慢地倒回前庭去。
延伸閱讀
突然眩暈站立不穩,看看耳科吧!
如果您突然感到天旋地轉的眩暈、站立不穩,睜眼時,感覺周圍物體都在旋轉、上下晃動或左右移動,閉眼時覺得自身旋轉或晃動,噁心嘔吐,到醫院急診,醫生經過問診查體,建議患者看耳科門診。患者們通常很困惑,我耳朵能聽見呀?不是應該查腦、心臟嗎?為什麼要看耳鼻喉科?
名詞解釋
眩暈
是人體對空間關係的定向或平衡感出現障礙,是一種由於自身運動或外界環境變化導致的運動幻覺。人體的平衡與定向功能有賴於前庭系統、視覺系統和本體感覺系統這三大系統的綜合作用來完成。其中前庭系統在我們的耳朵裡,藏在顳骨裡,前庭主要是維繫我們的平衡,常見的由前庭系統出問題導致眩暈的疾病主要有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梅尼埃病、前庭神經炎、突發性聾伴眩暈等。
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
是眩暈症狀中發病率最高的一種,主要症狀是頭部運動到某一特定頭位時,比如躺下、翻身,會出現短暫陣發性發作的眩暈,感覺天旋地轉。雖然症狀重,眩暈明顯但不會出現生命危險。而且只在體位改變的時候出現,而且每次眩暈持續的時間一般在1分鐘以內就緩解了。由於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是由脫落的耳石顆粒引起的,常規通過藥物無法將這些耳石顆粒清除掉。所以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的主要治療方法是耳石復位這種物理治療方法。
梅尼埃病
是臨床常見的耳源性眩暈疾病,眩暈多為反覆發作的旋轉性眩暈,患者感覺周圍物體圍繞自身沿一定的方向旋轉,閉目時症狀可減輕,伴有波動性聽力下降,耳鳴及耳脹滿感為主要特徵。典型的眩暈症狀一般持續20分鐘到12小時,常伴噁心、嘔吐、面色蒼白、出冷汗、血壓下降等自主神經反射症狀,眩暈發作時,耳部症狀使患者十分恐懼,但不會出現意識喪失,不會導致生命危險。眩暈發作後可轉入間歇期,症狀消失,間歇期數日到數年不等,發作間歇期不會對生活帶來什麼障礙。但有部分患者眩暈發作頻繁,伴有明顯的聽力下降、耳聾,這部分患者就不能疏忽大意了,應該及時就診。
前庭神經炎
多是前庭神經受到炎症的影響而引發的功能異常,多發生於季節更替時,發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和勞累的病史。患者通常感到突發強烈眩暈,伴有明顯的噁心嘔吐及平衡不穩,無聽力下降、耳悶、肢體活動障礙、偏癱、眼球運動障礙、面癱等神經系異常表現。如果突然感到劇烈的眩暈感,天旋地轉,排除意識不清、言語不利、肢體運動障礙等症狀,建議到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就診。
來源:綜合中山六院官方微信、廣東衛生信息、廣州日報、北京晚報
流程編輯:TF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