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時代,網絡輿情與社會輿情產生著強烈的共存共振。現實中的細微之事,通過網絡擴散,很可能在現實中產生巨大的影響。不能小看那些微小的聲音,有了群眾的圍觀,或許會留下時代的印記,形成時代的迴響。
2019年網絡上有哪些熱點事件呢?且看一一揭曉。
陝西奔馳女車主維權風波
2019年4月11日,一則「奔馳女車主哭訴維權」的視頻刷爆網絡。視頻中女子坐在發動機蓋上哭訴稱,自己66萬元買的奔馳車,提車5分鐘,發動機就漏油了。經與西安利之星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利之星4S店)反覆溝通,她得到的答覆卻只是更換發動機,只能通過這樣的方式維護權益。
視頻曝光後,網絡上幾乎一邊倒的「討伐」和各大媒體不斷報導維權進展,讓利之星4S店與奔馳公司陷入輿論的漩渦。而利之星4S店的處理方式也被蓋上了「店大欺客」的印章。一件普通的消費者維權事件為什麼會引起「全民圍觀」?是因為女車主的「哭訴」,還是涉事品牌的「名氣」,抑或是對消費者維權產生的共鳴?
儘管奔馳女車主與利之星4S店於4月16日晚達成了換車補償等協議,但在此過程中,奔馳女車主、涉事店家及奔馳公司數次發聲。工商、質監、物價等多部門介入調查,維權之路曲曲折折,最終達成「和解」。
回顧過往報導發現,相比於此次的「哭訴」維權,更有行為激烈的車主在4S店外砸車、拉橫幅抵制、開車衝撞、搭帳篷以進行長期維權等。其目的無非是希望引起輿論關注,倒逼相關部門介入以及侵權方從速解決。此類維權行為也被稱為中國式維權,即「按鬧分配」。
維護消費者合法維權,避免此類現象再度上演,需要監管部門和商家的共同努力。這次網絡熱點的背後凸顯了廣大消費者的心聲,希望此事成為監管部門打破監管困境以及消費者維權困境,探索更公平、高效的糾紛處理機制的契機。讓普通消費者可以通過講道理而不是「按鬧分配」,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小夥兒制止強姦被拘14天
2019年2月18日,福建省福州市一名男子見義勇為反被拘留的新聞引起了網絡上激烈的討論。據報導,福州趙宇路見不平,成功制止了入戶對一名女子施暴的陌生男子李某。施救過程中,趙宇踹了該男子一腳,造成後者內臟損傷,經鑑定構成輕傷二級。由此,趙宇被認為構成故意傷害,被刑拘14天。
對於趙宇的遭遇和李某的逍遙,不少網民總結為「見義勇為十四天,強姦未遂打麻將」。這樣的調侃,決不能只當成一句笑話飄過。
有人質疑,刑法層面的制度設計,是否抬高了正當防衛的「門檻」。近年來發生過多起類似趙宇這樣「英雄流血又流淚」的悲劇,也使得普通民眾在社會生活中習慣了明哲保身的生存態度,束縛了見義勇為者的手腳。
首次提出制定公民救助保護法建議的全國政協委員施傑2018年曾坦言:「見義勇為美德的消亡,更多的是基於各種客觀因素,使得人們有一種願意出手相救卻擔心背惡或反受牽連的憂慮。不知從何時起,一些人開始抱著『我做了好事會招來無數麻煩』的心態。更糟糕的是,這種情緒正在社會上瀰漫開來。」
「見義勇為十四天,強姦未遂打麻將」,顯然是一種「惡的示範」。如同網友@Liberation678的評論:涼了人心,失了公道,見義勇為,誰敢為之!
好在2月21日,事發後第57天,趙宇從福州市晉安區人民檢察院領取到不起訴決定書。直到正式收到檢察院的不起訴決定書那一刻,趙宇稱自己「不用負刑事責任,終於鬆了一口氣」。
大連10歲女孩兒被13歲男孩兒殺害
2019年10月20日,遼寧省大連市公安機關接到報警,沙河口區發生一起故意殺人案,受害者某某(女,10歲)被害身亡。接警後,經連夜工作,於當日23時許,在走訪調查中發現蔡某某(男,2006年1月出生,13歲)具有重大作案嫌疑。到案後,蔡某某如實供述其殺害某某的事實。因加害人蔡某某未滿14周歲,未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責任。同時,公安機關按照法定程序報經上級公安機關批准,於10月24日依法對蔡某某收容教養。
此次事件中,加害人與被害人同為未成年人的身份,不禁讓人錯愕惋惜。探討沉重話題的同時,我們再次拋出疑問:治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難題如何破解?是否真如部分網友所說,是時候降低刑事責任年齡了?
翟天臨論文事件
2019年2月7日,知名教育博主@博士圈發博:「理性討論完了。翟博士知道知網。」並附上了早前的一段直播視頻。翟天臨念出某位網友提到的問題,他(翟天臨)的博士論文能不能在知網搜到?翟天臨反問了一句:「知網是什麼東西?」
被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錄用為博士後研究人員的翟天臨竟然不知道知網?這引起了廣大網友的質疑。
2月15日,教育部回應「翟天臨涉嫌學術不端事件」稱,教育部對此高度重視,第一時間要求有關方面迅速進行核查。2月19日,北京電影學院發布關於「翟天臨涉嫌學術不端」等問題的調查進展情況說明,宣布撤銷翟天臨博士學位,取消陳浥博導資格。
有意思的是,「翟天臨論文事件」的影響不單單作用在翟天臨本人身上。隨著畢業季來臨,翟案引發了公眾對學術不端行為的強烈關注,並促使部分高校加大了對論文查重的力度。
據調查,部分學校的畢業論文「查重率」從原來的30%以內降低到20%,更嚴格的甚至降到了8%以下。此外,還有學校增加了重審環節,即對已畢業學生的畢業論文進行質量跟蹤監控,一旦被查出高於查重率,將直接取消學位證書與畢業證書。
有網友戲稱,幾個月之前,翟天臨也沒有預想到自己會憑一人之力得罪全國的畢業生。
「視覺中國」惹眾怒
2019年「視覺中國」算是紅了!一家在線視覺內容銷售商,僅用了幾天時間惹了眾怒。先是採取含混手段將全人類免費共享的黑洞照片據為己有,又被挖出將國旗、國徽等受法律保護的圖案納入自家商業「版權」的事實。如果說前者尚且屬於低級而可笑的商業操作手法,後者就涉嫌嚴重違法了。
有業內人士解釋,視覺中國這次之所以被「牆倒眾人推」,固然有違法的原因,同時也存在「江湖舊怨」的因素。
在圖片版權銷售這個市場上,視覺中國有其特有的操作手法:並不事先警告或提醒,而是悄悄收集圖片用戶有意或無意間發生的侵權證據,然後起草法律文書,突然打上門去,逼對方在「天價賠償」和「長期合約」間二選一。
嘗到甜頭後,揮舞版權大棒的「炮艦外交」模式就成了視覺中國賴以發家的的商業模式,也導致「仇家」越結越多。
2017年,視覺中國打了2279場官司,2018年是1908場。這意味著,過去的兩年裡,視覺中國平均每天都要參加超過11場訴訟。更驚人的是,視覺中國作為原告一審勝率92%。十場贏九場,幾乎是逢訟必贏。
4月11日,針對視覺中國網站傳播違法有害信息的情況,天津市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依法約談網站負責人,責令該網站立即停止違法違規行為,全面徹底整改。不只是前述圖片問題遭到外界質疑,視覺中國接下來還要面臨百億市值限售股解禁的考驗。
站在「版權制高點」上,自我感覺良好的視覺中國們在這條路上已經走得太遠,貪婪衝垮了理智,終於踩過了法律的邊界。
湖南「衡陽警察打人事件」
2019年7月21日,湖南衡陽一名叫賀國偉的男子在網上實名發帖《衡陽有惡警 打架要人命》。文中稱,自己被衡陽女子看守所所長、派出所副所長夫婦無故打暈在地。他稱自己先是被兩個婦女氣勢洶洶衝過來挑釁,「還沒弄明白怎麼回事」時,又有中年男子毒打自己幾十拳,並給了他的頭部致命一腳。「一向為人和善的自己,好端端的怎麼就被打了?」他「百思不得其解」。並在文末公布了「打人者」的真實姓名和工作單位。
此視頻一出,被打人的無辜、打人者的身份,讓惡警打人話題在網上掀起關注、熱評浪潮。不過幾天後,事情出現了反轉。網絡上出現一則與先前全然不同的爆料:「為人和善」賀國偉猥褻女童、暴打兩名婦女在先,派出所副所長張鵬拳打賀國偉在後。
經過調取完整視頻發現,賀姓男子為了掩蓋自己的暴行,自行對視頻進行剪輯,剪去了毆打女人的片段,僅放出了自己被打的片段。
當一起公共事件爆發之後,只有以實事求是的態度,以信息的透明公開、調查的客觀中立、處置的明快公正,才能與社會公眾產生及時的溝通、良性的互動,回應其種種質疑,打消有關「黑幕」的各式疑慮。並且最重要的是,由此逐漸培養出更具理性和智性的公共輿論生態。
中國孕婦泰國墜崖案反轉
2019年6月9日,一對中國夫婦在泰國遊玩,懷孕3個月的妻子墜落34米高崖,奇蹟生還。當時孕婦表示因頭暈墜崖。當人們紛紛感嘆該女子大難不死、福大命大之時,6月18日泰媒報導,中國孕婦墜崖事件有了最新進展,警方確認系丈夫蓄意謀殺。據孕婦稱,當日是丈夫推她墜崖,為獨吞巨額財產。
影視劇中的橋段如今在現實生活中上演,令人唏噓不已。
2018年12月,天津男子泰國「殺妻騙保」一案在當時就曾引發軒然大波,引發輿論強烈關注。此番又發生丈夫為獨吞巨額財產,在泰國將妻子推下懸崖這等喪心病狂之事。引發眾怒同時,輿論再次沸騰。真可謂,比編劇更可怕的是人心。
「梅姨」事件
2019年11月14日起,「梅姨」這一名詞開始成為網絡輿論重點討論對象,全世界都想找到她。
2003年至今,9起拐賣兒童案均通過神秘人販「梅姨」完成交易。目前僅找回兩名被拐兒童,然而梅姨尚未落網。話題因涉及兒童拐賣,引發社會的廣泛關注,網絡上對此案的討論群情洶湧,伴隨著謠言滋生。
國內某輿情監測機構做過相關統計,從梅姨案最新進展引發熱議,到網民關注被拐家庭,斥責人販子買賣行為;從梅姨畫像公諸網絡傳播,梅姨落網為不實消息,到公安部闢謠梅姨彩色畫像;網絡熱度隨事件發展產生波動,輿情傳播形成3次峰值,體現公眾對事件的關切。
其中,「找回兒童父親自殺」話題成為輿情激化的導火索。一時間,「人販子」破壞原有的幸福家庭,給親人帶來難以磨滅的傷痛,成為網民義憤填膺的譴責對象。網絡聲音難以訴諸理性。而出於同理心,一方面,網友同情被拐家庭遭遇,對人販子行為表示憤慨不已;另一方面,也迫切希望通過網絡傳播力量,加深網友對梅姨面部特徵記憶,幫助警方早日抓獲嫌犯。
11月18日,@公安部兒童失蹤信息緊急發布平臺,對在朋友圈及社交網絡上熱傳的梅姨彩色畫像進行闢謠:並非官方信息發布,不信謠,不傳謠。
「梅姨」畫像刷屏社交圈的背後,是陣線統一的網民對悲劇家庭的共情,急切將梅姨繩之以法的心理,藉助社交網絡的快速傳播,警醒自身及周邊人提高防拐意識,為早日偵破梅姨案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在這一社交網絡廣泛傳播下,提高對網絡信息的去偽存真同樣重要,期待梅姨早日落網!
工作996,生病ICU
在程式設計師圈子裡頗有名氣的代碼託管平臺GitHub上,有人發起了一個名為「996.ICU」的項目。意為「工作996,生病ICU」。「996」即許多企業的程式設計師工作狀態:從上午9點工作到晚上9點,每周工作6天。這一項目得到了大量程式設計師的響應,自從3月26日註冊以來,截至4月2日,至少有15萬名程式設計師關注了這個項目。
但事實上,被個別企業家奉為成功經驗的「996」,本身就涉嫌違法。我國勞動法裡明確規定:「國家實行勞動者每日工作時間不超過八小時、平均每周工作時間不超過四十四小時的工時制度。」而按照「996」計算,每天去掉1個小時午休時間,員工工作時長高達11個小時,一周高達66個小時。
4月11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在內部交流中對員工談及近期備受爭議的996加班文化。馬雲稱:「這個世界上,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成功,都希望美好生活,都希望被尊重。我請問大家,你不付出超越別人的努力和時間,你怎麼能夠實現你想要的成功?」
4月12日18時,馬雲在微博再次發聲,稱不為996辯護,但向奮鬥者致敬。也強調了任何公司不應該也不能強制員工996。
更為關鍵的是,許多企業一邊將「996」當作職場雞湯,另一邊則是不僅缺少相應補休,也沒有足額向員工發放加班費。難怪有網友發聲:「996不是不行,大佬們也都是這麼過來的。但是加班費能不能結一下?」
網絡短視頻管理規範出臺
2019年1月9日,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的官網上發布了《網絡短視頻平臺管理規範》和《網絡短視頻內容審核標準細則》,進一步規範短視頻傳播秩序。
「細則」明確了網絡播放的短視頻節目及其標題、名稱、評論、彈幕、表情包等,其語言、表演、字幕、背景中不得出現的21類、100項內容,其中包括美化反面和負面人物形象、宣傳自殺遊戲以及「喪文化」「一夜情」「非主流婚戀觀」等。
該「規範」要求,網絡短視頻平臺應當建立「違法違規上傳帳戶名單庫」。根據上傳違法節目行為的嚴重性,列入「違法違規上傳帳戶名單庫」中的人員的禁播期,分別為一年、三年、永久三個檔次。
技術管理的規範包括設立未成年人家長監護系統、有效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短視頻等內容。
此次平臺管理規範及細則的出臺,可謂昭示史上最嚴的網絡短視頻管理規範正式生效。
2019年臨近尾聲,回顧這一年發生的無數網絡輿論熱點,不知大家會不會找到與往年熱點事件發展始末的相似相通之處。隨著網絡傳播交流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比重加大,社會輿情通常發生如下的路徑:
事情發生後,當事人求助無門。藉助在網上曝光,引發媒體和網友關注,進而引起相關部門高度重視,問題得到妥善解決。在本篇盤點的「陝西奔馳女車主維權風波」「小夥兒制止強姦被拘14天」「大連10歲女孩兒被13歲男孩兒殺害」三個案例上,這種「規律」體現得淋漓盡致。
不論是看客心態下,吃瓜群眾對「翟天臨論文事件」「『視覺中國』惹眾怒」的口誅筆伐;還是正義感湧動下,我們身為普通人對惡警打人、騙保殺妻、人販子的零容忍;抑或是關係每個人,「996」工作模式的存在對同為勞動者你我權利的侵犯。毋庸置疑,不論是否涉及自身利益,我們每個人都要為自己在網絡平臺的言論負責,因此規範短視頻傳播秩序勢在必行。
一年裡,我們有說不完也討論不完的話題。而每一個話題都值得我們去關注、去發聲、去表態。
原標題:《2019年十大網絡熱點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