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2日,今天是先鋒實踐隊在陽城煤礦實踐的第二天。今天同學們深入井下參觀,並由山東科技大學能源學院劉偉韜院長全程為同學們進行講解。
同學們經過全副武裝,在煤礦工人和劉院長的帶領下乘坐罐籠電梯到達了位於地下312m處的-312變電所。
同學們正在參觀變電所
變電所是井下電力系統中用於電壓和電流變換、集中以及分配的場所。供電設備的1萬伏高壓經變壓器的降壓後為煤礦各處的設備進行供電。為保證電能質量以及設備安全,供電設備採用雙迴路電路設計,一旦發生停電事故,便可立即啟用備用迴路供電,以保證礦井工作的正常運轉。
劉院長在中央泵房為大家講解
緊挨著變壓所的則是中央泵房,其中「使用、備用、維護」三組水泵依次排列,泵房下的水槽,可將煤炭開採過程中的湧水及時抽送到地面,保障礦下安全。
跟隨著劉院長的腳步,同學們緊接著前往-312絞車房。途中一個房間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它的外門異常厚實, 「這是爆炸物品儲藏室,是儲藏用於爆破開採的炸藥的地方」,工作人員說道。繼續向前,巨大的絞車出現在了大家眼前,這裡便是絞車房。隨著絞車的運轉,一臺臺礦車從-650水平面提升至-312水平面,絞車上粗大的鋼絲索看起來十分的安全可靠。
接下來要乘坐「猴車」前往-650m工作面。乘坐猴車並不簡單,倘若沒有「好身手」甚至會 「錯過班車」。在劉院長、和宗老師的協助下,同學們全都順利上車,一行人向-650m工作面進發。猴車索道長達千餘米,剛剛開始大家還有些害怕,但好在行進過程平穩安全,煤礦工人們平時也常乘猴車前往工作面,非常的方便。
到達-650水平面,大家參觀了永久避難硐室。硐室裡有充足的水和食物,當事故發生,井下工人無法及時撤離到地面時,可以暫時在此避難。硐室的隔離門是經過特殊設計的,在井下的火災、水災中它能有效地為工人們的生命安全保駕護航。
劉院長和馬總工在給同學們講解陽城煤礦的採掘工程平面圖
上井後,劉院長和馬總工在辦公室裡給大家講解陽城煤礦的採掘工程平面圖,並特別指出,相較於內蒙、陝西的煤礦,山東煤礦地下複雜多變且受斷層影響大,很多大型設備無法在這種條件下運作,因此礦井的產量也受到了限制。複雜的地質條件對礦井工作人員提出了很大的挑戰,當前遇到的難題、瓶頸,都需要隨著技術的進步來逐步解決。
團隊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