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調味標準化,如何為大小餐企提升競爭價值

2020-12-11 遼寧頻道

「民以食為天」國人對於食物的訴求已經不僅是基本的溫飽裹腹,而愈發講究五味調和、色香味全,豐富的美食體驗通過味覺記憶飽滿留存,或為收藏、歷久彌新,或為談資、口口相傳。

調味品作為美味菜餚中激活味蕾中重要的因素,在日常飲食烹飪和食品加工中廣泛應用,日益受到消費者和商家的重視。回顧我國人均調味品支出總金額與人均GDP的歷史關聯,近10年兩者比例穩定,隨著我國整體GDP的上行(據IMF估計2023年達到人均1.5萬美元),我國人均調味品支出金額在2023年有望達到20美元左右,19-23年化複合增速約8個百分點。

隨著消費者追求食品風味的天然化和多樣化的要求,人們不單單僅局限於口感單一、缺乏層次感的普通調味品上,進而衍生出了複合型調味料。複合型調味料,不僅配比準確,口感豐富,而且大大減少烹飪菜餚的手續和時間,為家務勞動社會化創造了條件。

而餐飲連鎖化加速,大企業化進程的推進,餐企在擴大品牌的同時,穩定質量保證產量是必不可少的,於是形成了餐飲調味標準化。餐飲調味標準化,快速、穩定、規範化為企業在餐飲市場提供了有力的競爭力。

標準化的產品首先能夠優化人力成本,無需自己炒料或是聘請大廚炒料,更是能夠讓大小餐企資源利用率提高,簡化烹飪流程,為調整產品結構和產業結構創造了條件。從而促進了餐飲市場的規範化、專業化。

而在眾多的餐飲調味標準化服務品牌與公司中,位於郫都區中國川菜產業園區的四川省川海晨洋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正是西南地區的前沿供應鏈品牌。

對於專注餐飲調味標準化的川海晨洋來說,川海晨洋與公司服務眾多國內一線餐飲品牌,專注為全國3000多家行業品牌客戶、近6萬家門店,提供健康、美味、高品質的產品,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那麼,川海晨洋是如何為大小餐企提升競爭價值的呢?我們不妨來了解一二。

1、單店運營:減少成本,去廚師化

2020年1月9日國家統計公布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國內CPI上漲2.9個百分點,較2018年增加了0.8個百分點,創2012年以來新高。

與此同時,房租成本,人力成本在市場下行時依然保持上漲趨勢。各項成本上漲,餐飲消費卻逐漸保持理性,引流、增收成為大小餐企面臨的共同課題。

眾所周知,原材料不好,就很難生產出好的產品,然而餐飲行業中,諸多的原材料,都是非標準化產品,相對於專業的調味料企業來說,臨採的原材料,比起產區合作,標準定採,有很大的區別。近幾年來,餐飲原材料特別是香辛料漲幅驚人,對於餐飲單店來說,小批量採買議價能力較低,而且品控困難,只有定製化的工廠,才具備更好的成本控制能力。

在穩定成本和原材料質量方面,川海晨洋為客戶進行科學而準確的成本剖析,制定切實可行的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制度,依託與一線供應商及原產區批量集採優勢,在保障產品品質的基礎上,儘可能的壓低成本,同時因為川海晨洋的長期採購合作,保障原料成本浮動在可控範圍。

小店運營除了原材料成本問題,還有就是人工成本。人工成本一般體現在廚師上,一個好廚師就能撐起一家店,這句話既體現了好廚師的價值和重要性,也反應了傳統餐飲門店對好廚師的高度依賴性。好廚師的經驗與技藝很難複製,人員一走菜品跟著走。而且培養一個廚師的周期相當長,且很難「克隆」出水平一模一樣的廚師,這在時間和效果上都很容易失控,因此嚴重製約了經營速度。

去廚師化有利於降低人工成本,易於管控。標準化後,只需稍有經驗的廚工經過培訓即可製作出符合標準的菜品。而且能對調味「標準」和調味標準化的快速複製和準確應用,效率更高,可操作性和可控性也更高。

在人工成本上,川海晨洋1994,專注餐飲定製逾26年,是集生產、研發、服務於一體的專業定製生產企業,產品涵蓋調味油、植物油、複合型調味料等。旗下子品牌有鍋氣,根據客戶需求不同和地域的不同衍生出中餐餐飲調味標準化和特色餐飲調味標準化,在大大降低人工成本的同時,選擇的多樣性更能讓小店穩健運營。

2、品牌企業:快速生產,千店一味

餐飲業的連鎖化增長,也是處於內生優化時期發展進程的重要標誌之一。

據數據顯是,餐飲連鎖門店正在以3倍於整體餐飲的增長率擴張。

而很多餐飲品牌失敗的原因之一,就是沒有形成工業化的生產標準。沒有數位化的配方、缺乏穩定的口味和質量標準,成為連鎖餐飲標準化發展的「瓶頸」。

為此,川海晨洋斥資逾5億元,打造西南前沿智造工廠。是集合多種自動化硬體設備、MES(生產執行系統)、ERP(生產管理系統)、QMS(品質管理系統)、SCM(物流管理系統)等眾多強大軟硬體集成的管理控制平臺,以此保證規模化的生產穩定。

管理平臺集合「排產」與「生產調度」、針對客戶靈活下單、生產、檢驗、標籤管理、原料管理、成品管理,能夠為客戶解決訂單靈活性、標準要求複雜性、產品穩定性、出貨及時性等痛點。並且結合大數據和智慧工廠,構築「硬體+軟體+服務」商業模式,圍繞餐飲定製標準化場景,為客戶提供更穩定的產品和更多方面的服務。

在生產方面,川海晨洋配備了強大的技術團隊,研發團隊根據用戶需求的產品,測定含水率、原料核心成分數值、溫度控制等數十道科學化工藝標準,並引入食品工程行業經驗超10年專業人才,國內一本食品專業高材生,以厚實的基底和新鮮的血液,為客戶預判風險,探索趨勢,每年為客戶主動提供升級化方案,保障客戶的競爭力。專業品控團隊在現場監控與設備監控上同時進行,並在每個生產環節,儀器記錄,人工記錄同步並行。生產現場品控團隊超30餘人,切實將嚴格的質量管理落實,實現雙向質量追溯,從原料採購、產品研發、生產加工、產品銷售、售後服務等各個環節嚴加把控,盡一切力量保障產品的穩定性。

川海晨洋研發團隊還承載了從OEM到ODM的轉化,OEM,針對客戶需求,提供「超市化」的定製服務,從原材料選擇、工藝搭配、食材處理方式,都向客戶開放,所有的資源和生產方式,皆可控可選,配備專業研發工程師為客戶進行思路的落地可能,保障每一個想法的實現。

從產品立項、口味分析、成本定位到產品的研發、應用再到菜品的呈現,川海晨洋建立了專業化程度達到行業高標準的專業流程設計。即使面臨同時推進多個客戶的項目,仍然保障每個項目由完整的工作組,保證在有效時間內完成項目,3天內拿出測試結果,7天內給出成品初步味型。

目前公司獲得產品及設備專利30餘項,研發實驗室面積超1500平米,達到省級研發實驗室標準。

在此基礎上,川海晨洋旗下有四大公司,眾合一家生產調理肉製品、新潤油脂生產系列食用油、海聚良品未來專業供銷品牌、星球傳媒制定優化品牌策劃,並逐步構築起開放、繁榮的生態體系,同步建立「生態化全供應鏈」,引入行業相關合作夥伴,為客戶提供涵蓋菜單優化、爆品戰略、連鎖化體系打造、視覺升級等系列衍生服務,助力合作夥伴成長。

3、代理商:行業整合加速,消費者需求高

調味品是居民生活的剛需品,隨著我國整體生活水平提高,消費需求促使行業進入上升期。

近幾年,我國調味品行業取得了突破性的發展,產量銷量迅速增長,品種日益豐富,調味品行業已成為我國食品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調味品業的發展對提高人們生活質量,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和不斷升級的、多樣、健康、營養、方便食品消費需求,擴大內需,促進國民經濟增長具有積極作用。

智研諮詢發布的《2020-2026年中國調味品製造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前景戰略分析報告》顯示:2012-2018年調味品行業銷售收入年複合增長率達到8.5%,預計2023年行業收入有望超過5000億,複合增速8%。據調味品協會公布的百強企業數據,調味品行業2018年總產量1322.5萬噸,同比增長6.0%,銷售收入938.8億元,同比增長14.4%,總體銷售均價為7098元/噸,同比增長8.4%,行業整體呈現量價齊升趨勢。

四川省川海晨洋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堅持以「讓世界享受健康美味的中國食品」為使命,把控細節,品質為本,引進全自動化、智能化柔性定製化生產線,切實將嚴格的質量管理落實到原料採購、產品研發、生產加工、產品銷售、售後服務等各個環節。同時,公司服務眾多國內一線餐飲品牌,專注為全國3000多家行業品牌客戶、近6萬家門店,提供健康、美味、高品質的產品,致力於打造成為國內前列餐飲供應服務平臺。

未來,川海晨洋將始終自身使命,把控細節,品質為本。以智慧工廠和前沿生態化供應鏈體系為基礎,秉承專注餐飲調味標準化的核心,提供健康、美味、高品質的產品。成為您可以交託後背的夥伴,助您乘風破浪。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為轉載,不代表本網觀點。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餐飲企業上雲實踐:紅火臺助力優秀餐企邁上雲端
    同時,他也對海底撈餐飲系統有著清晰的重構需求,主要可以概括為兩個維度:海底撈自身系統實用性需求及餐飲行業未來建設需求。技術驅動變革餐企全面步入雲時代圍繞海底撈應用需求,紅火臺以用友餐飲雲服務平臺為基礎,在菜品食材、消費者、行業及交易等大數據支撐下搭建門店運營、連鎖運營、會員運營等服務內容,用標準化手段提供個性化服務;運用大數據優化並改變成本結構,提高整體運營效率。
  • 多地餐飲協會倡議做好「光碟行動」 餐企推小份餐食
    多地餐飲協會倡議做好「光碟行動」 餐企推小份餐食、節約有獎  8月12日,全國各地多個餐飲、烹飪協會接連發出倡議,號召餐飲企業主動提供小份菜、半份菜,引導消費者主動打包,深入做好「光碟行動」。同時,將制止餐飲浪費納入到餐飲生產、加工、服務的全過程,減少餐廚垃圾。
  • 80%的餐企都在苦苦掙扎!餐飲人如何能逆勢V字反彈
    2020的上半年已經過去,餐飲經歷跌宕起伏,有人就此揮別,也有人逆勢反彈。   雖然有權威機構表示,餐飲業整體經營至今已恢復80%,但事實卻是80%的餐企仍在苦苦掙扎。2020下半年,疫情帶來的深遠影響還將逐步顯現,對餐飲人的考驗還將繼續。那麼,有些餐飲人是如何做到逆勢反彈的?
  • 品牌價值時代,星貝賦能餐企知產建設
    餐飲業作為最悠久的傳統行業,已經全面進入品牌競爭時代,智慧財產權作為無形資產已在整個品牌資產體系中佔據首位。然而餐飲業商標侵權事件層出不窮,海底撈、西貝、喜茶、周黑鴨、外婆家等知名餐飲品牌,幾乎都遭遇過商標侵權之殤。
  • 中烹協信息化委執行主席單位天財商龍攜手河南餐飲為發展賦能
    餐企在應對變化的時候,需要以「4個核心能力」為關注焦點制定各項發展策略和規劃,才能更好的適應市場。而其中,效率提升是見效最快的部分,餐飲行業只要加強時間管理能力、流程監控就能獲得較好的收益。賦能新餐飲,天財商龍用深耕餐飲業20年的行業經驗,打造出一套以餐企需求為核心的信息化一站式閉環解決方案,確保餐飲企業能夠以信息化系統為載體,完成數據分析、經營決策、平臺引流等一系列管理、發展需求。阿五黃河大鯉魚品牌創始人樊勝武:品牌保鮮五大秘籍初心保鮮——不忘初心,始終如一。
  • 禧雲世紀品牌舉辦團餐小吃創新論壇,探索產業鏈各環節「標準化」
    「後服務」助推中國團餐誕生獨角獸、世界500強企業隨著消費升級,房地產、汽車、教育、醫療等產業的「後服務」市場漸趨成熟。禧雲國際董事長劉延雲在「後服務 新價值」主題演講中提到,餐飲行業也在試圖通過優化服務模式的方式,為客戶創造一個更人性化、更便捷的「後服務」市場環境。
  • 天財商龍餐飲數位化轉型發展百城論壇助力餐企快速復甦之路
    從2019到2020年的餐飲行業跌宕起伏,競爭格局的激烈,環境的變化,以及新冠疫情的突然來襲,讓眾多餐飲企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同時也加速了餐飲行業新一輪進化的歷程。新形勢下,餐企應該如何提升,才能不被時代拋棄?提升盈利和抗風險能力的關鍵又是什麼?
  • 餐飲行業深度報告:對標美國市場,探索餐飲產業鏈的掘金機會
    我們通過分析中國餐飲產業鏈,並對標美國成熟市場,尋找餐飲產業掘金機會。①重點關注餐飲終端:標準化助力餐企連鎖擴張,選擇優質賽道是關鍵。②向中上遊延伸:關注餐 飲供應鏈的成熟,幫助餐企提升效率、降低成本;③向下遊拓展:關注消費場景和模式的 創新,品牌化和服務提升有助於獲取消費溢價。
  • 智造好菜品 開創新餐飲 優特智廚助力餐企數位化升級
    2019年中國餐飲市場規模4.67萬億元,龐大的市場規模背後,是中國十數億的消費群體。劇增的規模和不斷迭代的消費理念,對餐飲商家如何進行經營決策和理念迭代提出了考驗。今年,突發疫情使得餐飲行業幾近停擺,外賣、團餐、零售等成餐企重要自救舉措。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數據顯示,67.6%被調研的企業表示疫後將籌劃提升供應鏈或企業數位化轉型。
  • 協爾餐創發起的行業性盛會,1000+餐飲人共謀「連鎖餐飲增長」
    4餐創學院正式成立 打造餐飲人的黃埔軍校餐飲行業產業化已不是新鮮事,如何打造更具競爭優勢的餐飲企業才是持續發展之道。湖南省職業經理人協會執行會長孫朝陽在會上表明了此次成立餐創學院的目的和意義,即為餐飲人提供關於餐飲連鎖品牌打造的系統方法論和實戰經驗。
  • 天財商龍拋出智慧餐廳運營創新方案,對標餐企升級新路徑
    舉個例子,巴奴在剛剛進入鄭州市場與海底撈成為對手的時候,為了形成差異化競爭,將品牌slogan定義為「服務不是我們的特色,毛肚和菌湯才是」而後,隨著爆品品類「毛肚」認知的成熟,巴奴再次修改自己的品牌slogan為「深入原產地,競選好食材」。舉這個例子很好的詮釋了餐飲品牌如何用爆品推動品牌,同時反作用於產品的營銷。
  • 餐飲業如何提升競爭力:餐飲主題化 開放式就餐環境
    在社交需求方面,吃飯不僅要吃得好,而且還要吃得有面子,餐飲的口味和就餐環境的選擇也就成為考慮最多的因素。朋友相見、戀人約會、家庭聚餐、部門同事會餐等多方面的日常交際,往往促使我們聚在一起,並坐下來吃飯。  因而,飲食消費、社交需求等餐飲服務鎖定了越來越多的人群,餐飲為購物中心帶來的聚客效應更加明顯,提升了人氣,附帶了消費者更多的消費機會。
  • 餐飲進入微利時代!如何做才能提高利潤率?
    一方面餐飲行業「三高一低」的情況本已持續多年;另一方面,隨著2019年社保入稅政策即將實施,餐企用工成本將進一步提高,部分餐飲品牌勢必面臨洗牌和迭代,特別是粗放型、人效較低的餐飲企業將迎來巨大衝擊。西貝鄧德海也直言:「感覺到寒冬,是因為你的餐飲競爭力不夠,才覺得生意不好做。
  • 2019成都餐飲供應鏈博覽會集全國千家供應商,聚西南萬餘渠道商、終端餐企
    「食在中國、味在四川」,2018年度,全國餐飲收入42716億,川渝作為川菜、火鍋行業之源,其強勁的勢力早已滲透到了全國各地每個角落。成都作為亞洲美食之都,政府主管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為保障餐飲業高質、高速發展,進一步促進餐飲業加快轉型保駕護航。
  • 餐道閃耀第七屆中國智慧餐飲創新峰會,開啟餐飲智慧新零售時代
    大家普遍認為O2O市場正在進入「新零售時代」,但僅靠低價、補貼從線上導流,不能給線下商業帶來真正的長遠價值,O2O平臺需要思考如何通過網際網路的技術產品和數據能力,幫助線下商家革新經營模式,最終完成新零售的轉型升級。事實上,除了口碑,餓了麼、美團點評也均將新零售作為戰略方向。
  • 國慶餐飲消費有望小幅拉升,如何利用微信點餐商城提升營業額?
    雖然今年的國慶餐飲消費高峰不能保證說恢復到往年的水平,但也有望小幅拉升,現在距離十一假期還有兩周的時間,相信眾多宅家大半年的朋友們,對小長假出行已躍躍欲試了。面對即將來臨的餐飲小高峰,餐廳有可能出現忙得不可開交的情況,如何在節省人力成本的前提下提升點餐效率,一直是餐飲企業面對的困難。
  • 禧雲世紀品牌攜手德裕村,解鎖社餐入團餐四部曲
    不容忽視的是,團餐相對社餐來說定價偏低,利潤率不高,團餐品牌須打造成本低且可快速複製的標準化模式,以保證短時高人流的快出餐速度;並通過營銷手段大力推廣,確保檔口終端的盈利能力。不少社餐品牌進入團餐後,面臨著一個餐廳內多家檔口的激烈競爭,為了延長門店的存活率,亟需在專業性極強的產品研發、運營支持和品牌孵化方面獲得賦能。
  • 美團「手機點餐」,助力餐飲人線上化運營提速
    數位化越來越受到餐飲商家重視,並逐漸變成一場餐飲人的「效率革命競賽」。疫情促使「手機點餐」成剛需安全便捷,提升效率近期「北京市商務局疫情期間餐飲服務單位經營服務指引3.0版」正式發布,進一步明確了:恢復堂食的餐企鼓勵使用二維碼掃碼點餐、結帳的方式,提升餐廳安全係數,達到顧客安全用餐的標準。
  • 廣東餐企創新多渠道餐飲服務 - 食品 -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與此同時,很多餐飲企業均表示,為滿足市場需求,他們還積極開展多渠道服務,在外賣、團餐、無接觸送餐等市場和新送餐方式上,不斷創新,迭代黑科技。  多家餐企恢復有限度堂食服務  「午市我們大廳接待有幾臺食客。」廣州大同酒家有關負責人冼一峰告訴記者,22日上午10點,該酒家已正式恢復有限度堂食服務。
  • 第六屆規模化餐飲發展論壇12.18開幕,大咖雲集共探行業未來
    嘉賓1、疫情加速餐企擁抱資本,為行業規模化發展添油助力疫情的突襲加速了餐飲與資本的融合速度,最有代表性的聲音是宣稱「西貝不用上市」的賈國龍,在首屆中國餐飲品牌節期間公開表示「西貝已經決定上市,目前正在尋找合適的時間,選擇資本投資西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