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步伐的不斷深入,教育體制改革也開始成為人們關注的對象。最近一段時間有關高考英語改革的報導屢屢見於報端:高考英語減分和其他弱化英語的措施被提出。我們撇開報導的內容不談,先來看一下英語這門學科到底在我們以後學習生活中都會扮演哪些角色。現在企業面試,基本上都會問到應試人員對英語的掌握、運用及考級情況,國際型企業則更不用說。英語作為硬性條件之一,是必備的技能。另外,如今發達的交流通訊設施,使得大大小小的國際交往更加頻繁,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是非常有必要去掌握並熟練運用的。總的來說,無論我們國家對英語學科如何改革,不論怎麼改,怎麼變,掌握並熟練運用英語對中學生來說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前段時間,有幸就中學生英語學習問題採訪了超能英語項目組研究員熊則同老師(目前於北京大學博士在讀)。針對熊老師所說的中國中學生英語學習所存在誤區,我做了以下幾點總結:
第一:熊則同老師說:中國孩子學習英語,認為多聽比多練重要。英語和漢語一樣,都屬於語言類學科,同時也是一種技能,用來和別人溝通交流。技能型學科的學習要點就是學生應該以練習為主,聽寫為輔。舉個例子,小時候我們在父母的引導下牙牙學語,並不是天天聽就會,而是自己努力嘗試去說,說錯了沒關係。這樣才練就了今天的漢語水平。
第二:熊則同老師強調:英語的學習,需要我們學習和回歸至傳統模式下的漢語學習。英語以單詞位根基,漢語以漢字為根基,兩者很相似。對於英語單詞該如何掌握的問題,我們需要用當初學習漢字的方法------看圖識字。看圖識字在學術上稱為影像式記憶。根據中學生年齡階段的大腦發育特徵,採取針對性措施,利用屬於他們這個年齡段的特點,輕鬆掌握單詞。
第三:熊則同老師提醒各位同學:語法的學習也不是你聽懂了就能做對題目。很多同學會感慨自己的語法學的不透徹,學的不好。不好之處的表現在於聽懂了,題目不會做。其實我想要和同學們分享的是,原因非常簡單。英語的語法學習和數學公式學習是一個道理,屬於典型的舉一反三類題目。我們聽懂了,但是做的題目少,見識題型少,那麼考試時候出現新的題型很難把握準確。我們在課堂上聽懂了語法知識,課後一定要多做相關的練習,這樣才能確保對語法知識的真正掌握和運用。
熊則同老師在談到英語學習方法的時候也談到了其他的一些方面,當時沒能一一書記下來。據說熊則同老師每年會在全國舉辦超能英語——學習方法講座。希望有機會的家長帶孩子一起到現場感受一下,了解一下孩子英語學習究竟還存在哪些誤區,又應該如何避免踏入這些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