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體育力量,把握產業脈搏!體育大生意第1036期,歡迎關注最好的體育產業信息平臺。
本文作者:張冰
體育大生意記者
北京與赫爾辛基有著7600公裡的遙遠距離,然而近期中芬雙方的關係仿佛變得緊密了許多。4月5日,兩國元首共同宣布中芬將建立起面向未來的新型合作夥伴關係,隨後雙方還發表了聯合聲明:同意以舉辦北京2022年冬奧會為契機,開展冬季項目和冬季奧運會籌辦方面合作。並將2019年確立為「中芬冬季運動年」。
回顧2010及2014兩屆冬奧會的獎牌榜,你會發現芬蘭這個北歐小國的排名甚至還沒有中國來得高,那麼究竟是他們的哪些資源打動了中國冬奧組委,促使雙方達成了合作呢?
中國「冰強雪弱」 芬蘭剛好反之
由於起步較晚及氣候等因素,中國冬季運動長期呈「冰強雪弱」的局面。無論是拿到中國冬奧第一金的大楊洋還是有著「冰上眷侶」之稱的申雪趙宏博夫婦,中國冬季運動的優勢項目一直集中在冰場上。而1/3國土面積都在北極圈以內的芬蘭則沒有氣候方面的顧慮,漫長的雪季使他們有著充足的時間去發展雪上運動,從近幾屆冬奧會及冬季運動單項世錦賽的成績中可以看出,芬蘭在越野滑雪、跳臺滑雪、冬季兩項等項目中長期佔據主導地位。
▼申雪趙宏博一度成為中國人的冬奧符號
事實上,從2010年開始。中芬兩國就籤署了關於文化、教育、科學、青年和體育領域的合作諒解備忘錄。此後,芬蘭一直在雪上項目上給予中國很大的支持。在不久前結束的亞洲冬季運動會上,經芬蘭人維爾塔寧調教的滿丹丹在越野滑雪項目中為中國代表團斬獲首金。作為中國越野滑雪隊主教練,維爾塔寧去年8月開始執教中國隊,半年後就在亞冬會上取得1金2銀2銅的成績。
滿丹丹曾表示,越野滑雪隊能有現在的戰績,與維爾塔寧的執教有很大關係。在他的率領下,中國隊訓練更加系統,並有機會在芬蘭雪場與世界頂尖選手切磋交流。維爾塔寧也對中國隊寄予希望。他表示中國越野滑雪隊是一支年輕的隊伍,有很大潛力。北京冬奧會為越野滑雪的隊伍建設提供了絕佳的機會,中國運動員將成為世界頂尖選手。
另外值得一提的則是芬蘭的「國球」——冰球項目。芬蘭作為連續兩屆冬奧會的男子冰球銅牌得主還拿到了2016年U18、U20兩個組別的冰球世錦賽冠軍,這不僅彰顯了芬蘭在冰球這個項目上的絕對實力,更體現出他們在青少年冰球培訓上具有著豐富的經驗、完善的培養及考核體系,而這些正是目前中國所需要的。
▼NHL中國賽將在2017年9月打響
據悉,2016年北京市青少年冰球選拔賽期間,北京市冰球協會就與芬蘭冰球協會合作,邀請四名芬蘭青少年冰球教練前來把關。近日,中國冰球的代表崑崙鴻星俱樂部更是直接與與芬蘭小丑冰球俱樂部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中國和芬蘭境內結為獨家合作夥伴關係,共同推進冰球運動的發展。
教育及科技的投入使芬蘭在冰雪體育製造業領先世界
儘管芬蘭在國際政治上的影響力不大,但它在教育和科技創新領域的水平卻是世界級的。經合組織(OECD)自2000年起,每3年組織一次對各個國家15歲學生的測試,芬蘭學生在迄今為止的幾次測試中各項成績均名列前茅,被公認是全世界基礎教育成功的典範。與此同時,芬蘭的師資水平可能是全球最高的。自1979年開始,芬蘭就規定中小學老師屬「研究型」人才,必須具備碩士學歷,這也幾乎是全球最嚴苛的規定。
良好的教育則直接促進了科技創新。在這方面,芬蘭的成功更是眾所周知。這個人口只有540萬、1/3國土在北極圈內、終年寒冷的國家,卻接連產生了多個全球知名的科技創新企業和品牌,遠的有影響了一代人的諾基亞手機,近的有《憤怒的小鳥》和《部落衝突》這樣現象級的網路遊戲,還有芬蘭人Linus Torvalds研發的Linux作業系統。在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所做的2016年創新指數排名中,芬蘭排在第5位,遠遠高於中國的第25位。
與諾基亞一樣,《部落衝突》的母公司Supercell同樣來自芬蘭
在科技領域有著如此能量的芬蘭人自然也會在體育科技方面有所建樹。據了解,芬蘭有多家公司在體育器材及場館建設方面均處於國際領先地位,其中的傑出代表就是生產冰球場地圍欄擋板的VEPE。這家已經有著80多年歷史的公司專注生產保護運動員及觀眾安全的設施。他們的拳頭產品——柔性冰球擋板由於可減少運動員所受50%撞擊、便於拆卸等原因更是直接使國際冰球聯盟修改了相應規則,成為五棵松冰球場以及眾多國際一線冰球場的合作夥伴。
冰球運動的激烈性使圍欄擋板變得尤為重要
在芬蘭的另外一個傳統優勢項目中,芬蘭冬季兩項公司同樣生產著行業最尖端的產品,他們的瞄準系統可以使運動員更快速、精準得知自己的成績;而他們的Ecoaims光學體育射擊系統則憑藉自己的專業及創新完全規避了射擊類項目中的危險因素,使射擊項目的推廣在中國等禁槍國家中變得可行。
隨著《冰雪運動發展規劃年)》《全國冰雪場地設施建設規劃年)》等政策措施出臺,中國正朝著實現「3億人上冰雪」的目標前進。不過在冰雪體育產業建設方面,芬蘭這個北歐的夥伴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這不僅體現在滑雪、冰球等運動的大賽成績上,更體現在青少年梯隊建設以及體育科技方面。
預計到2025年,中國冬季運動產業規模預計將達1萬億元。面對這樣廣闊的市場前景,中芬企業完全可以在冬季運動休閒健身服務業、競賽表演業、冰雪旅遊業以及相關裝備器材研發生產等方面加強合作,共同分享這塊冰雪經濟的大蛋糕。
正如國家體育總局局長苟仲文今年1月在北京會見芬蘭羅瓦涅米市長羅特沃寧時所說,「希望雙方不斷拓展合作領域,進一步加強交流與合作,同時在開展群眾冬季運動方面交流分享經驗做法,共同推動兩國冬季運動的發展。」
註:本文圖片非註明均來自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