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7000字,閱讀時間約15分鐘。
今天中午,民進黨初選民調結果出爐,賴清德以8.2%的劣勢負於蔡英文,基本無緣臺灣2020大選。
談起賴清德,大家最深刻的印象,可能還是他那句不自量力的「我是一名務實的『臺獨』工作者」。但他值得被談論的,遠不止這些。
我們希望探索賴清德的個人故事,以理解他此番失敗的政治密碼。
在臺灣政壇,賴清德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另類」——他是半路出道的政治素人,他是創造了1987年以來臺灣市、縣選舉紀錄的「五星級」市長,他是連續232不進議會「無法制裁的土皇帝」。這些嚴重兩極分化的標籤為何會出現在同一個人身上?又是什麼塑造了他?
我們從頭說起。
苦澀童年:母親曾逃婚父親死於礦難 長到4歲又遭綁架
臺灣新北市萬裡區,這裡天高海闊,有著名的「野柳風景區」,有雍容尊貴的「女王頭」地貌,這裡便是賴清德的家鄉。
然而,這些美好,與童年的賴清德無關。童年帶給他的更多是磨難。
這是賴清德最喜歡的一張童年照片。
賴清德的母親賴童好家境優渥,當年被安排的婚姻也算門當戶對。出人意料的是,她在洞房花燭夜逃婚,男方趕緊報警,結果賴童好成了通緝犯。她的父親火冒三丈,想說服女兒回心轉意,但賴童好誓死不從,東躲西藏好幾天。父親只好放棄。後來賴童好嫁給了一個叫賴朝金的礦工,他們的孩子取名賴清德。
但這個故事的結局並沒有像童話故事那樣「幸福美滿」。在賴清德兩歲的時候,父親在煤礦火災事故中遇難。
頂梁柱倒了,讓這個本就破落的家庭越發艱難。更糟糕的是,賴清德還有五個兄弟姐妹。為了養活一家人,賴清德的母親一天要打幾份工,孩子們起床時她已經去工作,放學回家時她還沒回來,幾乎沒有休息時間。幼小的賴清德自然不得不承擔起更多責任,當地多颱風,每次颱風過後,賴清德甚至要到處翻找被掀走的屋頂上的鐵皮。
生活如此艱難,但賴清德的母親從來不向娘家人伸手要錢。賴清德在學校得了盲腸炎,開刀住院需要錢,老師幫忙在學校募款。他將裝滿錢的信封袋拿回家,母親卻要他一個個退回去。她說:「兒子,以後同學各奔東西了,那個錢你沒法還。」
命運也時常捉弄賴清德。大概四歲的時候,他跟外祖父去廟裡燒香,卻因「長得眉清目秀」遭歹徒綁架,外祖父連忙用2000塊將他贖回。時至今日,賴清德的長輩仍然十分慶幸。當從電視上看到賴清德即將出任「行政院長」的新聞後,賴清德的伯母連忙給祖先上了好幾炷香。
賴清德與母親
多年以後,賴清德參加電視節目,主持人讓他向支持者講述一下自己的成長經歷,賴清德拒絕了,主持人不解,忙問為什麼,賴清德說:「我會哭的。」
賴清德說,自己關於人生的價值觀與態度,都是從母親身上學到的。的確,作為臺灣政壇的一個「另類」,賴清德跟其母親一樣,堅韌、倔強,甚至固執。
然而這些性格並非全部來源於他的母親。
棄醫從政:賴醫生遇政治導師「陳青天」 打敗兩大「攔路虎」
賴清德在建國中學的畢業照(左)。
兄弟姐妹六人中,只有賴清德讀過書,還一路考上了臺南成功大學的醫學系。從部隊退役後,他又進入臺灣大學醫學系學習。
上世紀70年代,醫生是臺灣社會地位最崇高的職業之一,要考上這樣的名牌大學醫學系,得有兩把刷子才行,賴清德就是有幾把刷子的優等生。不出意外的話,賴清德大概會成為一名小有名氣的醫生。事實上,也確實如此。
賴清德任臺南市長時拍攝醫療宣傳片
時間撥到1994年,賴清德已晉升為醫院主治醫師,人緣極佳,上至院長、下至護士,甚至連打掃的老太太,都喜歡他,還推他出來當醫院合作社理事主席。
直到那個時候,身邊人可能都不會相信賴清德會從政。據同學回憶,賴清德在大學裡唯一參加的是電影社,同學周末去找他,他總是提議一起去看電影。在同學印象中,班上有很多人對政治熱衷,賴清德在學校成績很好,並不健談,也不特別活躍。談政治,怎麼也輪不到他。
「或許,每個人都是一棟有很多扇窗戶的房子,有時候打開這扇窗,你看到他那樣的風景;有時候,只是因為沒打開某扇窗,你不知道原來他有那一面。」
賴清德從政這扇窗,在1994年敞開。
在此之前,有一個人不得不談,他就是賴清德的「政治導師 」、被稱作「陳青天」的陳定南。
陳定南
陳定南1981年擔任宜蘭縣長後,曾因反對臺塑在宜蘭設廠,與王永慶在電視上激辯,震撼臺灣,而他的環保思路也早已被時間證明。
其後,陳定南於1993年加入民進黨,在次年負責偵查黨內賄選議員,並開除不少黨內議員,引發黨內震撼。後來又在「司法部長」任上制定了最嚴格的的貪腐標準。公正的施政風格,為其贏得了「陳青天」的美譽。
1995年,陳定南代表民進黨參選臺灣省長,與風頭正盛的宋楚瑜對陣,他的助手看中了在醫學界影響力不小的賴清德。這成為賴清德步入政界的關鍵一步。
而賴清德同樣對陳定南早有印象。後來他回憶,自己一直以陳定南的「清廉、勤政、愛鄉土」為導師。他也被形容為與陳定南有相似的「道德潔癖」。
但是,賴清德從政,還有兩個「攔路虎」。
其中一個是他的成大恩師黃建鍾。黃建鍾支持的是國民黨的宋楚瑜,對民進黨印象不好。賴清德告訴恩師,希望透過參選「國大」,進而廢除「國大」。黃建鍾告誡賴清德要理性,不要為了爭取選票,用假意抗爭來作秀。黃建鍾更告誡他,從政跟行醫,只能二選一,不能腳踏兩條船。
無論如何,恩師這關算是過了。
而另外一個「攔路虎」,不是別人,正是他的母親,她希望兒子安安穩穩當一名醫生,而不是投入到你死我活的政治漩渦中。她不相信兒子是從政的那塊料,勸他放棄。
但這次,賴清德卻再也不肯聽她的話。
大概是從兒子的眼睛中看到了當年的自己,她最終無奈同意。她叮囑賴清德:「人家選你,你就做。不選你,就回來做醫生。」
勉強得到母親的同意後,賴清德登記參選。
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順風順水:人氣高「躺著都能勝選」 一紀錄讓柯文哲都服
賴清德的童年,比大多數人要不幸。然而他的仕途,卻比大多數人要順利。
1996年,賴清德當選臺南「國大代表」。
1998年賴清德當選臺南「立委」,並成功連任四次,把持「立委」職位11年之久。
立委時代的賴清德
2009年,賴清德代表民進黨參選臺南市長,借臺南「市縣合併」順利出線。在競選期間,有民眾舉報他曾經幫性侵嫌犯申請「國賠」,國民黨候選人郭添財亦對此大做文章。賴清德二話不說直接開懟,提起訴訟,隨後郭添財承認引用錯誤資料,向賴清德致歉。最終賴清德撤訴,雙方和解。
2010年臺南市長選舉結果
2010年11月27日,賴清德以61萬9897票、60.41%的得票率成功當選臺南市長。
3年後,賴清德宣布再次參選臺南市長。
現在想像這個畫面大家可能會覺得詫異,但當時確實是這樣——其他地方都「硝煙」瀰漫,但臺南市卻「十分平靜」。
黃秀霜與賴清德 來源:臺灣《聯合報》
賴清德的對手,是政治女素人黃秀霜,作為臺南大學校長,她的人氣和從政經驗與賴清德相比實在差太遠,派她參選被外界解讀為國民黨無計可施之下打出的一張「爛牌」。賴清德似乎並沒有把這個對手放在心上,競選一開始,他就推出「五不」策略:不中斷市政、不設競選總部、不插競選旗幟、不立選舉廣告牌、不使用宣傳車。他甚至對黃秀霜的競選攻擊充耳不聞,均由發言人出面響應。這一做法在無所不用其極推銷自己的民進黨競選中,顯得相當「另類」。
臺灣預測機構公布的數據顯示,賴清德和黃秀霜將分別獲得62.5%和36.1%的選票,是「六都」候選人當中差距最懸殊的。絕大多數人,甚至包括國民黨內部人士,都相信賴清德將會以絕對的優勢贏得選舉。當時,有媒體甚至用了這樣「聳人聽聞」的標題:賴清德躺著都能勝選。
2014年臺南市長選舉結果
最終的結果還是讓所有人大跌眼鏡。2014年11月29日,賴清德以得票71萬1557張、「六都」最高72.9%的得票率創下臺南市紀錄,成功連任臺南市長。
連時常口出狂言、「批藍打綠」的柯文哲都說,這個記錄「難以被超越」。
兩次市長選舉,不但沒遇到多少阻攔,還順手創造了難以企及的紀錄。賴清德在臺南的人氣,可見一斑。
那麼,賴清德的人氣從何而來?
賴清德雖然屬於「半路出道」,然而數年的從醫經歷讓他深諳如何和民眾打交道。他說,民眾和患者沒什麼不同,都「需要幫助」。他經常拿市長和醫生作比較,作為醫生,要幫患者找出病因;作為市長,要找出民眾不滿的原因。只有找出了「病因」,才能對症下藥,否則只會「下毒藥」。
說的比唱的還好聽,這不是貶義。
眾所周知,臺灣的政治人物尤其擅長「作秀」,賴清德自然也不能「免俗」。然而他在「作秀」上,也頗為與眾不同。
2010年,賴清德剛當選臺南市長不久,他在臺電臺南區營業處上班的妻子為「避嫌」,請求調回高雄。
當時,市長們去臺北參加會議,僅賴清德因沒有配置專屬座駕與司機,而自行以計程車及步行方式入場。
賴清德一家
賴清德與妻子有兩個兒子。賴清德曾經回憶:「我兒子回來說,今天有位同學跟他講,聽說賴清德的兒子在我們電機系,不知道是哪一個,我兒子說我也不曉得。」
瞧瞧人家說話的藝術,表面上誇兒子,實際把自己誇得滴水不漏。
光靠「作秀」可不行,賴清德任臺南市長的政績其實頗為可觀。
剛當選臺南市長,賴清德就把火燒到了社會普遍不滿的「民代工程配合款」上面,而與多位議員爆發嚴重衝突,使臺南市議會陷入僵局。但他的主張得到了臺當局的支持,時任臺灣地區領導人的馬英九當面勉勵他,甚至連素來不合的名嘴李濤夫婦都支持他。
馬英九與賴清德
最開始,臺南市負債高達964億元,陷入極大的財政危機。賴清德將預算歸零重編,拿掉沒必要的項目,要做的則排定優先級。在第一任臺南市長期間,他未推出重大建設,只推進治水防洪等基礎設施。到2013年,臺南市不僅零舉債,還還了127億元的債,從「重症監護室」轉入了「普通病房」。
另外,在防澇抗旱、發展觀光旅遊、整治交通等方面,賴清德也取得了不少成績。
2012年8月24日,颱風「天秤」襲擊臺灣,賴清德以防災研究中心提供的氣象資料決定不放颱風假。消息一出全臺震驚,要知道臺灣在臺中以南的縣市僅臺南市不放假,做此決定要承擔很大的壓力,但賴清德不為所動。
「天秤」給臺灣屏東帶來特大暴雨
後來臺南市的確風雨不大,網友覺得賴清德「料事如神」,故稱他「賴神」。
2012年,某雜誌幸福城市調查的縣市長滿意度部分,賴清德作為臺南市長,排名全臺灣第1,施政滿意度高達67.9%。
施政滿意度高達近7成、排名全臺第1,獲封「賴神」,這些都說明,賴清德不是一個庸人,他有著極高的政治智商,以及籠絡人心的政治手腕。
那麼,他又為何失敗了?
藍綠冷戰:與議長反目缺席232天 遭批「無法制裁的土皇帝」
賴清德常常拿苦楝樹自比:低調、不張揚。
雖然在筆者看來,這兩個詞跟賴清德無論如何都沾不上邊。但是,用苦楝樹形容賴清德,確實很合適。
苦楝樹,一般生於曠野路旁、栽於屋前房後。它們對土壤要求不嚴,在酸性土、中性土與石灰巖地區均能生長,在溼潤的沃土上則成長迅速;這種植物可入藥,但有毒,用時要嚴遵醫囑。
2014年12月25日臺南市舉行議會正副議長選舉,議員57席中,民進黨29席,國民黨16席,綠營實質過半。按理說,控制市議會的民進黨推舉的人選應該成為議長,然而最終結果卻是國民黨籍的李全教當選。
這下賴清德不幹了,他質疑李全教賄選,還怒斥某些民進黨籍議員接受賄賂。
李全教
2015年1月15日,臺南市議會召開第一次臨時會議。為表示抗議,賴清德與市府官員全員缺席。賴清德甚至放出狠話,說自己「已有馬革裹屍準備」。李全教則指責賴清德是一個「笑話」。
十多天後的第二次臨時會議,賴清德仍然不見蹤影。李全教不甘示弱,表示若賴清德繼續缺席,就要請求上級調查。他還痛批賴清德第一任市長「做好人」,到了第二任卻「無法無天」。
賴清德沒被查,李全教卻秒收flag。2月10日,李全教被臺南地方法院因賄選裁定收押。不過賴清德仍然不滿足,還是堅決不進議會。任由別人勸說都不予理睬,臺南市議會無限期停會。
賴清德作為臺南市長,背後是整個民進黨的全力支持,因此大家對他固執的行為竟然一時無可奈何。名嘴黃智賢於臉書發文,列舉8點,抨擊賴清德已變成「無法制裁的土皇帝」。
名嘴黃智賢批賴清德
2015年8月19日,李全教召開記者會痛批賴清德,並二度拍桌大罵,要求賴清德趕快進入議會。8月28日,232天未進議會的賴清德召開記者會,並在第二次定期大會開始前2分鐘進入議會。
這當然是屬於賴清德的勝利,他不僅使事件最終演變成他希望看到的那樣,還順便向公眾展示了「硬漢」形象,吸引了一大批粉絲。
「硬」,這當然也是賴清德失敗的根源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賴清德和李全教自此陷入了長期的「冷戰」之中,兩者在公開場合幾乎毫無互動,藍綠陣營的議員也「宛若仇人」。直到2016年3月,國民黨團書記長蔡育輝實在看不下去了,以所謂「府會和諧,共同建設」為由促賴、李握手言和。李全教這才主動與賴清德握手,不過兩人僅握手一秒。估計賴清德沒料到李全教會主動伸手,表情相當尷尬。
北上接權:成蔡英文「親密夥伴」 「同床異夢」終遭拋棄
2017年9月8日,擔任臺南市長長達7年的賴清德接替林全出任「行政院長」,成為島內政壇的二號人物。
實際上,賴清德出任「行政院長」,有點迫不得已。相較於臺南市長只是「一方諸侯」,「行政院長」位高權重,總管全臺行政資源,是鍛鍊管理能力和積累政治資本的好機會。
然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倘若政績乏善可陳、引發民怨民憤,「行政院長」便會成為眾矢之的,最終黯然下臺,林全就是前車之鑑。這個職位,根本是個「雙刃劍」。
蔡英文與賴清德
實際上,蔡英文提拔賴清德當「行政院長」,也是迫不得已。蔡英文上臺後,雖然努力培育所謂的「英系」,但無奈「英系」多數是學者出身,沒有實際操盤能力。因此,為了打贏2018年選戰,蔡英文只好求助於民進黨內的最大派系「新潮流系」。眾所周知,「新潮流系」人才濟濟,檯面上的很多政治人物(如陳菊、鄭文燦等)戰鬥力極強。賴清德是「新潮流系」培育的中生代政治明星。如果能夠借拉賴清德「組閣」,進而強化與「新潮流系」的結合,則會使2018年的縣市長選舉多幾分勝算。
兩個「迫不得已」的人,就這樣成為了「親密」的「戰友」和「夥伴」。
雖然畫面怎麼看怎麼尷尬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賴清德在臺南素有「賴神」之稱,當了「行政院長」後卻不「神」了,風評一路下降,誰也攔不住。
這個位子,有毒。
臺灣的照服員(照顧服務人員)薪水相對較低,民眾多有抱怨。作為「行政院長」的賴清德在電視節目裡安慰道:「薪水看似不划算,但臺灣是一個『功德社會』,要把照服工作當成是『做功德、做善事』。」「功德說」一出,眾人不滿。臺灣青年團體乾脆發起「功德院長長久久正名行動」,將臺北市公交站、地鐵站上的「行政院」改為「功德院」,藉此嘲諷賴清德。
一點也不走心啊,好歹完全遮住啊
2018年6月,臺灣香蕉盛產,價格卻崩盤,賴清德在社交媒體上分享香蕉吃法「生香蕉可帶皮水煮,並搭配醬油、大蒜,養生又美味」,意圖吸引民眾購買,也引來一大批嘲諷。
賴清德推廣香蕉
不勝枚舉。
2018年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結果,大家都知道了,這場被視為2020年前哨戰的島內大型選舉,民進黨輸到「脫褲子」,本來一片綠油油的臺灣政治版圖,一夜之間幾乎成了藍色海洋。
大家心知肚明,蔡英文提拔賴清德做「行政院長」,是為了讓自己的選情更加穩定,為了吸引更多中間選民,而做出的權宜之計,絕不是為了讓賴清德發揮自己的「政治才能」——萬一賴清德不小心「功高蓋主」,蔡英文也睡不了安穩覺啊。
明知道「行政院長」是個火坑,為何還要往裡跳?對於別人來說,這可能是個難題。但對於賴清德來說,這個問題很簡單。
因為他有一個「終極目標」。
終極目標:操弄統獨擁抱美日 臺灣最「獨」之人的窮途末路
在某些民調裡,賴清德被評為全臺灣最「獨」的人。筆者認為,恰如其分。
賴清德從不掩飾自己的政治立場,即使是擔任「行政院長」之後,他依然我行我素,聲稱「我主張『臺獨』,在任何職務不變」。出於「臺獨」意識本能,賴清德對於大陸的態度相當負面,一向喜歡以「中國」而非「中國大陸」來指稱大陸,背後的心理昭然若揭。
為達到「臺獨」目的,賴清德尋求通過擁抱日美大腿的方式,來為「臺獨」增加籌碼。賴清德曾在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學習過,對美國有一定了解,而且幾乎每年都會到美國公開或私下訪問一次,其目的就是要尋求美國各界的支持。但也正是因為賴清德時有出格言論,美國很多政策制定者其實並不看好,認為他可能會是影響太平洋穩定的「麻煩製造者」。
但與美國的相隔千山萬裡相比,日本與臺灣可謂是近在咫尺,因而在過去若干年,賴清德最為看重的乃是強化與日本的關係。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發生後第一時間,賴清德就指派臺南市五名救援人員趕赴日本參與救災。而後又親自登臺,發起募款晚會。賴清德的一系列動作,日本方面自然看得清清楚楚,2016年臺南市因地震受災後,日本在官方和民間層面都積極向臺南市發起援助。
臺南地震 賴清德向日本搜察團說明救災進度
有意思的是,賴清德的「臺獨」說法時常發生變化,他說過「我是一名務實的『臺獨』工作者」,然而他也說過「如果我當選『總統』,不會宣布『臺獨』。」
其實,從「務實主張」到「不會宣布」的轉變,賴清德的解釋,還是民進黨的老套說法,即1999年民進黨已通過「臺灣前途決議文」,認為「臺灣已經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他的名字叫『中華民國』,所以民進黨執政不會宣布臺灣獨立。」故而,陳水扁和蔡英文當選臺當局領導人後,都沒有宣布「臺灣獨立」。
賴清德提出的特赦陳水扁的主張也引起巨大爭議
但是,賴清德和民進黨的主張還是存在一個巨大矛盾:既然認為臺灣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不需要宣布獨立,那麼,「務實臺獨」之「務實」從何而來?更何況,賴清德也承認,即便民進黨的陳水扁和蔡英文都當過臺當局領導人,也沒有任何「務實」的作為。
說穿了,賴清德要爭的不是「主權」,而是「政權」。
賴清德這次輸,當然有蔡英文暗箱操作的因素,也有自身性格以及政策選擇的原因。
6月9日在凱達格蘭大道淋雨造勢的賴清德。
事實證明,在人心思變的情況下,繼續臺獨老一套是沒有前途的。
但賴清德的力量仍然不可忽視。作為「六都」之一的臺南市,仍由民進黨牢牢把持,賴清德在此深耕多年,積累了深厚的政治資本以及廣泛的人脈關係,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力。而他所在的新潮流系,仍然能夠對蔡英文形成威脅。
賴清德,一個堅韌、周密、倔強,甚至固執的人。雖然在今天表示要勉力支持蔡英文連任云云,但是在接下來的賽程中,賴清德真的會全力支持蔡英文嗎?讓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來自鳳凰網新聞深度分析欄目「風向」 作者洛離 製圖楊喬森
「鳳凰網(ID:ifeng-news)」是鳳凰網新聞頻道唯一官方微信公眾號。除了提供關於重磅事件、政經熱點的「大新聞」,也推出有趣味、有營養的新聞解讀。歡迎關注。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鳳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