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環球科學》
新技術帶來了更好的研究工具,因為他們體積更小,因此非介入性更高。放置在動物身上的傳感器已經帶來了很好的反響,它能揭示目標的移動路線、移動速度、休息時間以及下潛的深度。通過吸盤吸在座頭鯨背部的聲學信標也為研究者提供了錄製一對鯨魚母子之間進行社會交流的聲音條件。在2013年到2014年間,在馬達加斯加組織的幫助下,巴黎薩克雷大學神經系統科學研究所的生物聲學加奧利維耶·亞當所率領的團隊放置了16個新標,其中9個放到小鯨身上,其餘7個放到母鯨身上。他們得到了超過46個小時的錄音,其中包括一些泛音(短的叫聲)。低頻的短時脈衝聲,以及超低頻的聲音(有時候低於60赫茲)。他們的分析研究還在進行中。
許多研究還會利用無人機來追蹤動物的移動軌跡和群體變化。這項技術最近也被利用到了海洋哺乳動物身上:在埃米·阿普利爾的指導下,馬塞諸塞州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和美國國家海洋大氣管理局的研究者們藉助無人機技術研究了瀕臨滅絕的北大西洋露脊鯨的健康情況。他們使用六軸六旋翼遙控無人機進行高清航拍並採集鯨的呼吸樣本。在為期三周的拍攝中,研究人員靠著無人機67架次的飛行拍攝到35頭不同的鯨,並收集了他們的呼吸樣本。通過對樣本中的遺傳物質進行測序,研究者們便能確定它們體內的微生物環境中有哪些類型的細菌、病毒和真菌。
我們希望改善Babel系統的性能,以便捕捉海豚或其它鯨類的密集交流。我們不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和這些動物進行交流,而是為了理解它們在說什麼他們如何分享,哪些信息是如何交流的,它們的信息和情緒是如何被編碼為行動和聲音的。為此,我們必須建立一個重要的視頻和聲音的資料庫,以便區分在何種情況下海豚會做出動作或發出聲音。
我們希望不久之後能夠前往加勒比地區進行研究,用我們的設備追蹤幾種鯨豚類生物。如果一切順利,我們三年後將在那裡獲取第一批成果,或許,我們最終破解海豚社交生活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