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太願意碰到熟人,肥胖。
竊以為胖和肥還是有區別的,胖主要體現在體積上,而肥則包含一種質感,更直觀一點就是油膩,duang,duang地,按在肉肉上顫巍巍地回彈。
經過雙11、雙12輪番轟炸,家裡客廳基本上被快遞箱裝佔領,沒什麼高大上的內容,全是吃的,我和小佩同學像兩隻勤勞的工蟻,鍥而不捨地把食物從快遞箱搬運到我們的胃腸,硬是把一個個小山包削平變成高原,再把高原中心深挖為盆地,眼看著接近一馬平川準備進行終極大掃蕩。
擬定減肥計劃的關鍵時刻,老公回來了,拖著一隻大大的行李箱。
他自嘲是兩岸的搬運工,每年跑幾趟,滿滿的箱子過去,滿滿的箱子回來,看起來還是那隻箱子,只是來去箱子裡的內容不大一樣。
90年代,從臺灣回漢,箱子裡裝的是服裝、香水、電子產品等。最不靠譜的一次,老公帶回來一隻大同電鍋,如果用來煮飯估計一鍋煮個十升米無懸念,就沒見過這麼大的電鍋,它號稱是臺灣的國民電鍋,每個臺灣家庭都有;從武漢去臺灣帶的東西就更不靠譜,洪山菜薹(據說臺灣沒有),蓮藕(據說臺灣本地藕燉不爛),還有鮮活的大閘蟹(據說臺灣的個小量少且特貴)。
十年過去,海關檢查越來越嚴格,別說大閘蟹這樣的活物,菜薹這類新鮮果蔬也沒辦法入境,轉而帶些乾貨如:幹豆角、獨蒜(據說臺灣蒜頭蒜味不夠,沒大陸的正宗)之類。從臺灣帶回武漢的東西逐漸變少,武漢本地服裝品質已不輸臺灣,電子產品質量也慢慢趕上,不再需要從千裡之外搬運過來,不過桃園機場免稅店的商品仍有很大價格優勢,品牌包包、太陽鏡、巧克力等等,那時候大陸進口商品關稅還是蠻高的。
近此年,行李箱裡的內容又變了。大陸進口稅調降了幾次,加上臺幣對人民幣升值,免稅店價格優勢不再明顯,從臺灣基本只帶食品過來;而一些大陸品牌在臺灣也慢慢打響,開始出現工業產品逆向流動。
有一年,姐姐家回漢過暑假,外甥來的頭天就跑去光谷小米之家買移動電源,說超薄、容量大還可以免費雷射刻字。
老公的行李箱裡,再現電子產品,只不過不像以往從臺灣往武漢搬,而是從武漢帶到臺灣,品牌是大陸的國民品牌:小米,小米手機、小米手環、小米掃地機器人配件等等,才知道小米也快成了對岸的國民品牌......
剛開始幾年去臺灣,常常需要煩惱伴手禮選什麼好這個問題,去的次數多了,基本沒再煩惱,臺灣親戚朋友會主動告知想要帶些什麼東西,列清單。
那麼今年老公的行李箱裡裝了些什麼?
還是從武漢帶去臺灣的東東開講吧。
TOP1:小米
這是五弟要的,臺灣資深米粉,我這個超級米粉就是從幫他代購小米手機開始入坑的。
需要說明的是這隻行李箱代購價格僅為699RMB,特別敬業搶購於雙11。
個人以為小米手機及其周邊如手環、手錶、耳機什麼的是帶去臺灣最好的伴手禮。逛了臺灣的米家,才知道小米在臺灣有多火,米家的櫃檯基本處於缺貨狀態。電子產品,體積小重量輕,方便攜帶,是我挑伴手禮的首選。
TOP2:鴨舌
小米雖好,不像大米可以食用,基本上臺灣親友還是更鍾意食品類。
這是老公大姐的最愛,最近幾年每年都要帶,數量呈上升趨勢。
TOP3:火鍋底料
一直以為臺灣人怕辣,不大可能喜歡大陸的火鍋底料的,結果發現錯得厲害,不僅喜歡還點著要麻辣味,很受歡迎,和下面的黑木耳一樣,基本每家親戚都點單了。
麻辣鍋,好像特別對中國人的胃,如果在冬季,帶這個就沒錯啦。
TOP4:黑木耳
普通黑木耳臺灣也有,脆的,不好吃,伴手禮要選上圖這樣稱貓耳或鼠耳的,泡出來效果應該是下圖這樣:個小而肉厚。
冬季煮火鍋,夏季涼拌,乾貨又輕帶上不累,送親友再合適不過。
從臺灣帶些什麼回武漢好呢?
這個就沒徵求別人意見,直接奉上我和小佩同學的私房清單,都是這十幾年我倆一口一口吃出來的。
TOP4:世家名點坊鳳梨酥
有幾年,我們買臺北犁記的鳳梨酥,直到一位饕客朋友看不下去,說犁記的小月餅確實好,但鳳梨酥卻不如這家老店,送了一盒給我們嘗,果然不一樣:餅皮酥而不脆,餡料甜中帶酸,輕輕咬下一口,先是黃油濃鬱的奶香味在口中彌散開,正嫌它有點厚重,鳳梨的酸甜沁出來,這時如果再泡一小壺烏龍,呷上一口,完美。
TOP3:義美雞蛋布丁
這是超市裡也買得到的東西,把它排在Top3是不是有些誇大?
它是小佩同學的保留節目,有多好吃?只要想想每次不遠千裡從臺北拎回武漢,不敢託運,生怕摔爛影響口感,不是帶一板呢,是整箱帶,一箱24板。
這個是弟妹的推薦,她說臺灣的布丁只有義美的最好,有雞蛋無添加,其它幾個品牌是各種添加而無雞蛋成份。
口味嘛,星級酒店的布丁了解一下。
TOP2:臺北犁記小月餅
這個牌子的小月餅我們已經吃了十幾年,是臺北的老牌子,說小月餅其實就是大陸的蛋黃酥這類小點心,個人最喜歡綠豆口味和棗泥松子口味,小月餅暫時沒發現超過這家的。
犁記現在大陸有設廠,天貓可以買到(上圖為天貓禮盒款,臺灣帶的已吃完找不到盒子),天貓上15元一粒,比臺北的貴三成,質量卻打了個三折,所以有機會還是在臺北品嘗為好。
最近一次在天貓購買是雙11,質量如上圖,蛋黃很硬,要砸犁記牌子的節奏,沒給五星好評,直接把評價放上來:
TOP1湯城牛軋糖(咖啡杏仁口味)
在臺北,這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品牌,十年前還比較有名,我們就是那時候知道它的,很多種口味,我只愛一種:咖啡杏仁味。
店不大,只有兩間,一間在臺北,一間在桃園,顯然沒有把精力用在營銷方面,東西雖好,生意卻不見起色。大約三五年前,臺北的店關了,只能通過電話訂購,宅配到家。我喜歡的這種口味,每年只有年前才出品,一年一季。
有時懷疑是不是因為難得買到才特別喜歡?不容易吃到應該算一方面,每年到這個季節,饞蟲自動來找,心裡老惦記著。
對它家的牛軋糖完全沒有抵禦能力,一袋300克,最多的時候可以一天吃完。明知道糖吃多了對身體不好,也想控制。有次把它放到女兒房間裡,一次只抓幾粒,沒過一會兒吃光了,躊躇幾分鐘,又腆著臉跑進去抓,來來去去,不辭勞苦,被小佩嘲笑仍不知悔改,再抓上一大把。
不是我沒原則,是它就有這麼好吃。
原想再加一個,湊個TOP5比較漂亮,算了,不是重形式的人,還是嚴格按今年箱子裡的內容列舉。
以上是我和小佩同學的推薦。
如果你已去過臺灣,覺得自己從臺灣帶回來的鳳犁酥、牛軋糖很合你味口,也OK啊,每個人的口味不一樣,選自己喜歡的就好。
需要提醒的是,跟旅行團到指定購物店買到的點心,不能體現臺北糕點的整體水平。購物點能買到什麼真正的好東西?
所以不妨試試我們的私房清單吧。
每周一畫:
群裡小夥伴們在臨夏加爾,手癢也畫張試試,看著挺簡單,臨起來才知道真不好臨,他的色彩和他的想像力一樣,太過豐富。
只好簡單對複雜,我叫它:半臨摹。
-本文版權屬於一家兩岸-
獨家原創首發 轉載請聯繫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