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記者 劉一寧
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決戰決勝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全省1.3萬名駐村第一書記扛牢政治責任,堅守「哨口一線」,統籌抓好疫情防控與脫貧攻堅、春耕生產等中心工作,形成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攻堅態勢。
大戰之際、大考之前,駐村第一書記用夜以繼日、任勞任怨的辛勤工作,讓群眾在戰「疫」面前有了「主心骨」,在戰「貧」面前有了「排頭兵」,在生產面前有了「領路人」。
抓防疫危難時刻勇衝鋒
「程書記,您身體不好,今天就不要幫大伙兒買東西了。」2月5日,看到河南廣播電視臺駐社旗縣橋頭鎮姚營村第一書記程文山一大早就坐上「採購專車」,村民吳國臣忍不住說。
早在農曆正月初四,程文山就回到姚營村開展工作。他帶領村「兩委」幹部廣泛宣傳、深入動員,逐戶排查、科學設卡,形成了以管控為重點、以卡點為中心、以黨員為先鋒、以幹部為骨幹、以群眾為基礎的群防群治防控工作機制,為群眾築起了牢固的「隔離牆」。
隔離的是病毒,隔不斷的是關愛。防疫物資等是否充足,牽動著駐村第一書記的心。
為降低交叉感染風險,程文山隨時收集村民的需求清單,主動當起「外賣員」。很多時候,趕不上回去吃飯,他就用一盒泡麵湊合一頓,全然不顧雙腎大面積積水帶來的病痛。
「只要能夠保障鄉親們的安全,再苦再累都不是事。」程文山對一起值守的黨員幹部說,大家一定要做好防疫工作,堅決守護好鄉親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促脫貧咬定青山不放鬆
2月19日深夜,漯河市人大常委會機關派駐臨潁縣石橋鄉吳劉村第一書記閆奇帶領村「兩委」幹部加班加點幫貧困戶轉運布料。
2019年10月,吳劉村扶貧被單加工廠成立,就近吸納十多戶貧困戶就業。
「在廠裡上班,每月能拿到2600元,大家的積極性都很高,不少人早上7點多就來幹活了。」閆奇說,原本盤算著再買幾臺機器、多招些貧困戶擴大生產規模,可是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一下子打亂了計劃。
為了確保被單加工廠在疫情期間安全穩定生產,閆奇和村「兩委」幹部千方百計聯繫購買布料。在嚴格落實防疫措施的前提下,村「兩委」幹部把布料送到每家每戶,由村民在家單獨作業,確保他們在疫情期間收入不下滑。
閆奇還給村民送去了消毒液等防疫用品。
「我一定會好好幹、加油幹、靠自己的雙手早日實現光榮脫貧。」貧困人員方小平說。
保生產多措並舉備春耕
「現在小麥生長進入關鍵期,要注重防治病蟲害,可選用甲維鹽、吡蟲啉等藥劑,噴藥時噴頭要壓低對準小麥基部……」3月3日,周口市淮陽區齊老鄉柳南村的「大喇叭」反覆播放著麥田管理的注意事項。
當前正是春季麥田管理的關鍵時期,如何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指導幫助群眾對麥田進行科學管理,確保夏糧穩產增產?
周口市政府辦公室駐柳南村第一書記付俊學邀請農業技術專家張東良到村裡開展技術指導,並通過「大喇叭」為村民送上「無接觸」式的知識講座。
「專家講得很詳細,對我來說就是一場『及時雨』。」村民錢良印說,「大喇叭」裡傳授的「管理經」,通俗易懂,很有針對性。
付俊學還將農業技術專家的講解錄音微信工作群等多個平臺上,指導更多群眾開展春季生產,確保防疫工作不鬆懈、生產不滯後。
剖開頑石方知玉,淘盡泥沙始見金。駐村第一書記時刻保持衝鋒的姿態,在廣袤的農村大地上強黨性、寫忠誠、顯本色,留下一個又一個感人瞬間、暖心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