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成家後是一定要生育後代,延續香火的。當然在現代社會,這一觀念已經不再受用,是否選擇生孩子是母親的權利。但對於一個女人來說,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必定是極為痛苦的事情,正如漢朝時劉安所言:「慈母愛子,非為報也。」
一位失去孩子的母親對於重新能夠擁有孩子是有著多麼深切的期待,在山東棗莊就有這樣一位六十歲的母親,她叫做盛海琳,在2009年,她唯一的女兒和女婿因為煤氣中毒不幸離世,作為一位只有一個女兒的母親,這對於盛海琳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失去女兒的盛海琳備受打擊,每日抱著女兒的遺照以淚洗面,已經六十歲的她幾乎已經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氣,渾噩度日。此時國家放開二胎政策傳到了她的耳中,她仿佛又看到了一絲希望,但自己已經是六十歲高齡,身體是否還能夠承受住一場生育帶來的巨大風險,一切都是一個未知數。
但如果有可能,她還會再擁有孩子,這樣的想法不斷地出現在她的腦海裡,於是她告訴丈夫和親戚朋友,決定再次懷孕。當她的親戚朋友們聽到她的話之後,大為反對,許多人都擔心她的身體無法承受,但這個信念和決定已經深深地在她心中紮下了根。
她和丈夫跑遍了全國各大醫院,醫生的建議都是讓她不要冒這麼大的風險,這個年紀的她已經不再適合生育了。但曾經是醫學專業出身的盛海琳,決心要嘗試試管嬰兒這條艱難的道路。在不斷地嘗試和漫長的等待之後,這位60歲的高齡產婦冒著巨大的風險成功地懷上了一對雙胞胎。
在醫生和她自己的積極配合和細心呵護下,她的雙胞胎女兒智智和慧慧出生了。生下孩子的那一刻,看到母子平安,所有人都鬆了口氣。要知道,在這整個嘗試懷孕到生下兩個小孩的過程中,盛海琳經歷了巨大的精神壓力和生理傷害,老兩口幾十萬的積蓄都如流水般地投入了這個過程中。
孩子出生後,他們面臨的是重新撫養一對女兒的經濟壓力,雖然兩人的工資加起來有三萬多元,但即便如此,一家四口的開銷仍然是巨大的。明明是退休的年紀,為了女兒,老兩口還要四處奔波,爭取能夠給女兒們提供更好的生活條件。
如今距離雙胞胎女兒的出生已經十年過去,盛海琳的兩個小女兒也已經上了小學,此時的盛海琳年紀也到更加力不從心的階段,生活逐漸捉襟見肘。從前的志氣已經被現實消磨殆盡,曾經無論花費多大的代價也要擁有孩子的盛海琳此時已經感到越來越無力撫養這對曾經拼命才獲得的孩子。
在接受媒體的採訪時,盛海琳說自己確實後悔了,如果重來一次的話,她一定會三思而後行。但其實我們轉念一想,盛海琳當時的舉動也是情有可原的,剛剛失去孩子的母親,讓她如何冷靜下來,她可能唯一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有可能重新懷孕的期望上。
為了努力賺錢供孩子上學,盛海琳只好將孩子送到寄宿學校讀書,因為平常工作太忙,兩個剛上小學的小孩子每周只能見一次媽媽。由於特殊時期,兩個女兒只能在家上網課,但這段時間也成為了盛海琳和女兒們相互陪伴時間最久的一次。
雖然這兩個孩子出生時,盛海琳已經步入老年,但她並沒有放棄對於孩子教育問題上的關心,她還給兩個孩子分別購買了平板電腦上網課。本可以憑藉自己的退休工資安度晚年的盛海琳兩口子如今年近古稀,卻還要在各個城市奔波往來,補貼家用。處處的花銷都得靠兩人的拼命工作才能換來,並且由於工作太忙,和孩子見面的機會更少。
從曾經的熱血決心到現狀的無奈可憐,盛海琳這位高齡產婦從懷孕到養育孩子的歷程告訴每一位高齡母親和每一個決定要懷孩子的家庭,在作出決定時一定要將目光放得長遠一點,三思而行,畢竟,養育一個孩子不是一時興起就能夠隨便做到的事情。
在一個孩子出生之後,就意味著對他的教育和責任,這是每一個決定為人父母的人必須要有的覺悟,否則不管是對於父母而言,還是對無辜的孩子來說,都會有所影響。
參考資料:
《淮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