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將至,一批「租人」服務平臺又悄悄上線。在微信裡搜「租人」可搜多達40多個公眾號,在手機商店裡搜索「租人」,也有一批租人社交類的軟體。分享經濟形勢下,人也成了商品。
但是「租人」到底可靠嗎?曾有媒體暗訪租人軟體,發現有陪吃陪喝陪睡一天3000元的,10位女性出租者有4位願意提供賣淫服務。於是南七道新媒進行了一次試驗。
註冊:不需任何實名認證
在手機商城裡,下載了某款租人APP。這款應用定位是「時間售賣與技能交易的平臺,致力於幫助更多有時間或有技能的人迅速變現!」服務項目很多元,既有休閒娛樂運動,也有教育培訓,還有資訊、技術服務等,也有比較奇葩的比如違章處理、佔卜、陪吃飯、陪唱歌、陪看電影、陪逛街之類。你可以在這上面發布你的需求,也可以發布技能為別人服務。
為了進一步體驗這個平臺,南七道新媒隨即進行註冊,發現只需一個手機號進行驗證碼的接收,名稱也不需要真實姓名,只是頭像需要一個真人頭像。
身份驗證會有「手機認證」「身份認證」「技能認證」「微博認證」四個等級,雖然平臺宣稱「安全有保障」,但是採取的措施僅僅是「鼓勵用戶選擇身份證認證和技能認證的用戶,通過定金交易,保證雙方安全」,並沒有強制。
於是沒有經過任何實名認證,就成功成為了一名用戶。
同時也看到,這個號稱有100萬用戶的平臺上以僅有「手機認證」和兼有「手機認證」和「身份認證」的居多。查看在首頁推薦的技能達人的資料,幾乎都認證了身份。據一名用戶透露,「身份認證」就是為了讓你的排名更靠前。
那些技能達人都可靠嗎?於是南七道新媒發布了「技能需求」,選擇了一項「網球」,隨後有人「應邀」而來,選取了其中2人進行交流。
其中一人資料顯示經過了「身份認證」,服務介紹是「北京體育大學網球專業研究生」,收費為150元/小時。交流中對方表示,自己確為專業教練,並且已有多次服務經驗。
另一人則僅經過了「手機認證」,收費為50元/小時。聊天發現對方甚至不會打球,只是抱著「玩一玩」的心態。
可見這個平臺的門檻並不高。雖然設有「用戶評價」機制,但是在頁面上並沒有看到任何評價和反饋。
隨後南七道新媒又進入一個租人微信公眾號,這個平臺定位是「同城租人約會平臺」,進入發現這個平臺上的出租者全是打扮鮮亮的女性,圖片類型都是性感暴露,收費也不低。
接著以想出租自己為由聯繫客服,詢問有何安全保障:
隨後想再進一步諮詢時,客服以「在忙,你先發布出租」為由結束了對話。
實驗總結:遇到什麼樣的人,憑運氣
可見這些租人平臺只需要很簡單的流程即可進行註冊,基本不需要實名認證,平臺上的服務人員並不完全專業。平臺更像是一個中介的性質,不是一個系統的管理機構,也沒有確切和有效的反饋機制。
價格方面,服務人員的定價基本是由自己訂,平臺沒有統一的標準,同樣的服務內容,定價有數百元的,也有甚至只有一元的,有的平臺會抽取一定提成。有很多男性就打出1元/小時,甚至是倒貼的服務標準。
靠譜程度?這些平臺也有靠譜的人,而且身份和技能認證等級越高越能成為真正的「服務達人」,但是也不乏有人抱著交友的目的,比如不收錢的這些人基本也就把它當做社交平臺了,用戶之間的交易全由自己進行,遇上什麼樣的人得到怎樣的服務,憑個人運氣了。
租人平臺的興起
這些租人平臺不是空穴來風,「賣時間」由來已久。
租人業務最初源於日本,日本於2001年左右興起的一項租賃業務,租人公司職員根據要求假扮顧客的同事、朋友、親戚甚至配偶,參加婚禮、葬禮等社交活動。發展到現在,日本有的公司甚至開發出了「租大叔」服務。人們只需每小時花費1000日元就可以從網上租到一名中年男子,陪你玩電子遊戲、陪逛街、當小跟班,幫助你愉快度日。
在我國,「賣時間」、「租人」也由來已久。
早在2008年年底,一個叫陳瀟的女孩在淘寶網上出賣自己人生剩餘的時間,在網站首頁寫著「陳瀟的剩餘人生店獻給那些真正需要有時間的人」。
後來賣時間者越來越多,他們通過將自己時間的所有權進行出售,替別人完成任務,從而獲得報酬和利益。不過這些人大多都會註明除違法、暴力、色情業務不接外,都可按網友安排支配自己的時間。
這個時候賣時間的業務雖然小眾,但還算正當。
2011年淘寶興起租女友服務,以便「在過年時期應付家庭長輩的檢查」等,2015年下半年開始,一些創業者通過微信公眾號或開發App租人平臺,用戶可以通過這樣的平臺將自己出租出去或租一個人,租約的內容擴展到「吃飯、喝咖啡、打遊戲、健身、減壓陪聊」等。
國外租人平臺:租個男僕友
有需求就會有市場,租人項目還是有價值的。這方面在國外,就有比較成功的案例,但是運行模式並不一樣。
美國有一家叫做ManServants的私人男僕服務公司,旨在為女人們提供被帥氣的男人照顧的機會。「我們認為這些私人助手的服務對每個女人,或是基佬來說都是極大的享受——即使只有一天。」「男僕」的官方網站上這樣寫道。
這家公司瞄準的是千禧一代和較為富裕的女性,她們工作忙碌,缺乏也渴望被愛,她們不滿足於簡單的線上交友方式,也不喜歡夜店粗鄙的脫衣舞男。於是浪漫的交互體驗方式有了市場。
這家公司的管理非常系統。首先這些男僕的門檻非常高,這些男僕需要經過嚴格的面試選拔,選拔過程類似美國偶像和Tinder的混搭,選拔的要求也是根據市面上女性的需求,錄取率只有8%。能通過的「鳳毛麟角」不僅要長得像希臘男神,還要溫柔體貼夠紳士。通過之後還要進行系統培訓。
其次這種奢侈的服務收價不菲,起價125美元/小時,男僕們的收入按服務小時收費,收費高低按客戶的反饋和經驗值收費。一般來說,男僕可以得到每小時至少80美元或者每天至少300美元。
服務上有嚴格的行為準則和時間要求:女主人可以隨便將男僕喚做什麼,他們必須作出回應。男僕不能性侵女主人;不能待超過四個小時,因為其後客戶會變得很自在,幻想就會破滅。男僕們也不能在客戶家待到午夜。
租人平臺,到底怎麼租?
以上看來,早在PC時代,從淘寶「賣時間」到「租女友」,租人服務就已經有了,已不是什麼網際網路新鮮事,但是「租女友」這個事因為存在涉黃可能和安全風險已被叫停,現在在淘寶上已經搜不到相關商品。
網絡分享經濟增長迅速,人本身也作為一種資源參與其中。用羅輯思維裡提到的一個概念,就是「自由人的自由聯合」。許多專業的網際網路技能知識服務平臺市場應該很大,但是做得好的沒有幾家。
如今模式化和規模化明顯的平臺如「在行」,也是線上聯繫線下交流的,但是入駐服務人員基本都是貨真價實的行家,設有用戶評價機制,平臺本身偏重的是知識技能和經驗分享,約見的都是諸如咖啡館這類中高檔場所,這樣就保證了服務的規範和正當性。
但是現在的租人市場還是服務性質居多,陪吃飯看電影,按理說這些服務業對用戶體驗的要求更高了,但是反觀現在這些APP,幾乎沒有體驗要求。
當然,比起專業的招聘網站和專業的知識分享平臺,這些租人市場如果要專業化空間會小很多,但是它們還是有個優勢,具備社交功能。
租人平臺,其實是趕上分享經濟被社會認同的一個好時候,「租人」的出現,也是城市部分年輕人社交圈子狹隘化的一個表現,「租人」應運而生,可以說是時代發展的產物。
這些平臺想比職業介紹平臺做得輕,天然具備簡單便捷的優點,但是如果不能做好用戶體驗,缺乏服務反饋和規範管理,缺乏有品質的服務達人,任憑灰色空間壯大,還是可能重蹈PC時代的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