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匹」「匹」指的是空調的製冷功率(製冷功率又叫「輸入功率」或「額定功率」),也就是空調在製冷時的電功率,根據這個數值,可以計算出空調的耗電量。「匹」這個說法屬於舊制,也叫「馬力」。1匹=735.499瓦。但是真正應用到市場上,並不是每次都說的那麼準確。比如製冷功率為1050W的空調,1050÷735.499≈1.4,因此就被叫做「1.5匹」空調。製冷功率為700W或900W的空調,都被稱為「1匹」。
試想一下,當你問出「這個空調是幾匹的?」這句話的時候,你想知道的是什麼,肯定是這臺空調的製冷效果。但這句話就好像你去買一輛汽車,想知道這輛車的牽引力大小,卻在問「這輛車的百公裡油耗是多少?」認為1.5匹的空調肯定比1匹空調製冷效果更好,就好像認為百公裡10升油的車肯定比百公裡8升油的車更有勁,雖然大多數時候確實如此,但耗能真的不和功效成正比。
空調匹數原指輸入功率,包括壓機、 風扇 電機及電控部分,因不同的品牌其具體的系統及電控設計差異,其輸出的製冷量不同,故其製冷量以輸出功率算。空調的匹數是表示空調的製冷量大小,也就是製冷能力的大小。一匹空調製冷量大約是2500W,適合12平米左右的 房間 使用,兩匹的空調製冷量大約是5000W,適合25平方左右的房間使用。
一般來說1匹的製冷量大致為2000大卡換算成國際單位乘以1.162,故一匹製冷量為2000×1.162=2324W。這裡的W(瓦)即表示製冷量則1.5匹的應為2000×1.5×1.162=3486W,依次類推,則大致能判斷空調的匹數和製冷量。一般情況下製冷量2200-2600W都稱為一匹,3200-3600W為1.5匹,4500-5500W為2匹。近些年,越來越多的正規的電器商場不再用「匹」來做空調的定語,而是轉用「xx型」,比如26型空調、32型空調等。這是在用「瓦」來代替「匹」,26型,即指2600瓦的空調。不過要注意了,xx型所指代的參數是製冷量(x匹指的是製冷功率)。製冷量是什麼?就是這臺空調每小時能夠產生多少冷氣,直接與製冷效果相關 。
舉個例子,以說明用「瓦」來表述更為準確:24型空調,製冷量為2400W/製冷功率為706W=0.96匹;26型空調,製冷量為 2600W/製冷功率為765W=1.04匹。二者都會被稱為「1匹」空調,但是很顯然,26型空調的製冷效果更好。
一般家用可根據房間面積大小及密封保溫條件好壞、樓層、朝向、高度等因素,按每平方米配製冷量150-220W計算空調的製冷量大小即可。單純地夏季製冷使用空調,製冷量可適當小一些,如果冬季需要空調製熱取暖,製冷量應適當大一些為宜。房間的密封保溫條件差的,製冷量應適當大一些,密封保溫條件好的,製冷量可小一些。
通常情況下,家庭普通 臥室 每平方米所需的製冷量為115-145W, 客廳 、飯廳每平方米所需的製冷量為145-175W。房間保溫好、密封好、不朝陽可取小值,反之取大值,層高較高時應再適當加大。一般情況可取中值,如臥室取130,客廳取160。除此之外,還需要考慮房間供電情況,一般50型以上的空調有兩相供電和三相供電的區別,如果有 三相電應儘量選擇三相空調,每相電流較小,有利於用電安全。
對於空調來說,「匹」的唯一作用是計算空調的耗電量,匹數越大的空調,耗電量越高。而「瓦」是用來形容空調的製冷量的,瓦數越高,製冷效果越明顯。在我們選購空調時,首先要確定的是我們需要的製冷量。在製冷量相同的前提下,去選擇匹數更小的空調,如果可能的話,最好不要看「幾匹」,而是去看空調製冷功率的詳細數值。切莫完全依照空調匹數進行選擇。差點忘了說,空調的所有參數, 包括能效標識上的內容,均為空調的製冷耗能。換而言之,選擇空調時,只以製冷效果為參考標準進行比較和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