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齡的情感小說《鳳陽士人》:看似離奇,合乎情理

2020-12-14 賀點松以文會友

我多想用文字照亮你,也照亮我……親,請關注我。

蒲松齡的短篇情感小說《鳳陽士人》,不少讀者感到非常離奇,甚至感到不可思議。我來談談對這個短篇小說的看法吧。

這個短篇小說的大概情節是:

鳳陽有個讀書人,背著書箱遠遊,告訴妻子半年以後歸來。但是,讀書人一去十個月未歸,毫無音訊。妻子難免牽掛思念丈夫。一個月夜,妻子在家,一個美女進來,猜中妻子的心思,邀請妻子一起去尋丈夫。後來,行走很久,得以看見丈夫騎著白騾而來。夫妻相見。美女邀請夫妻到家中小聚,叫醒僕人備了酒飯,三個人在石榻小臺飲酒。奈何美女與讀書人酒過三巡,互相狎暱,妻子佯裝未見。美女又用大杯勸酒,讀書人說:你如果能為我唱一曲,我就喝下大杯酒。美女果然唱了一曲。兩人更加難以自禁。後來美女裝醉離席,讀書人也跟了過去。剩下妻子不尷不尬,又無法獨自回家。後來妻子聞聽讀書人與美女在室內翻雲覆雨,難免羞憤至極,恨不得去死掉。這時看見三弟騎馬而來,就把這事告訴了三弟。三弟大怒,用一塊巨石破窗扔入,室內美女大叫道:「郎君的腦袋被打碎了,怎麼辦!」妻子怨怪弟弟,弟弟生氣而去。妻子恍然醒悟,才知道這一切都是夢境。

後來,讀書人果然騎著白騾回來,妻弟也來看望姐夫,三個人述說夢境,竟然與上述情節相同。即所謂「三夢相符」。

蒲松齡的短篇小說往往以構思奇異見長,可以說他的創作原則是無奇不成篇,這一篇小說也不例外。

首先,讀書人的妻子的夢,非常離奇。

這個夢作者開始並未點明是夢,而是不露聲色,娓娓道來,如敘實情。情節非常曲折,細節惟妙惟肖,表達酣暢淋漓。直到三郎將讀書人的腦袋打碎,然後被姐姐怪罪生氣離去,故事實在「無法收場」之時,作家才點明是夢。

這個夢,好離奇。

但是奇歸奇,仔細想來,卻也非常符合人之常情。你想,讀書人說好半年即歸來,現在十個月也沒有歸來,當妻子的怎能不牽掛、思念?怎能不擔憂?怎能不胡思亂想?這個夢,就是妻子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的結果。

其次,三夢相符一筆,尤為離奇。

作家才思敏捷,構思詭異。最後一筆三夢相符,令人感到非常不可思議,也感到非常新奇。

這是天才的小說家極富靈感的一筆,一般作者真的不能寫出。

而這種寫法,也符合小說虛構的創作法則,能夠為讀者所接受。

好了,以上就是我對這個短篇的拙見了,不當之處,還望方家指教哦!

謝謝您的欣賞!歡迎您再來!

個人創作,侵權必究!

文中圖片來源於百家號免費正版圖庫。

賀點松,語文高級教師,作家,從事文學創作30餘年,已發表文學作品1000餘篇,著有小小說、詩集兩部。

相關焦點

  • 「肆無忌憚」的肆伍樂隊 讓病態變得合乎情理
    他們凝重兇猛的音樂,如同攪轉在泥漿中咆哮的引擎,轟鳴的吉他中,織雜著他們對生活、情感和世界的看法與咆哮,「肆無忌憚」的藐視這一切。  肆伍的音樂理念,倡導的是「四個無」―無條理,無章法,無順序和無規則。他們在悲傷中強調另一種快樂,讓躁動變得合乎時宜;他們在感悟中尋找另一個出口,讓病態變得合乎情理!日漸成熟的肆伍,與同時期的「左右」樂隊一起,成為新一代重型音樂的代言人。
  • 蒲松齡的《狼》也可以是手機小說
    [摘要]蒲松齡老師把這些全扔掉了,只緊緊抓住故事主幹深入描述,因為這些心理描述也會妨礙情節的發展。讀者不希望在看故事的路上磕磕絆絆。中學語文課本裡的《狼》,選自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篇幅雖然短小,卻是《聊齋志異》裡的名篇,可以說是家喻戶曉,除了它的教育意義使然,它的藝術成就也同樣有口皆碑,其故事豐滿,曲折離奇,兩百多字之內懸念不斷,一環扣一環,引人入勝,人與狼之間鬥智鬥勇的故事,既可以提升人類的智慧和勇氣,更重要的是,我們還可以從中學習到蒲松齡講故事的技巧,總結如何在極其有限的篇章內,將故事寫得精彩紛呈,懸念層出不窮
  • 蒲松齡的故事素材到底是怎麼收集來的,真的是擺茶攤聽來的嗎?
    在其後一個時期裡,出了很多效仿他的作品,造成了志怪傳奇類小說的繁榮。許多篇章不斷被改編為戲曲、電影、電視劇,影響是深遠的。《聊齋志異》還很早便走向了世界,蒲松齡為中國、為世界創造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也為後世志怪小說的創作開拓了一條很好的路。蒲松齡5歲的時候,滿清剛剛入關,那時候社會動蕩不安,在揚州有屠城,在山東有鎮壓農民起義。
  • 苗懷明整理:近年新出蒲松齡及《聊齋志異》研究論著一覽
    》內容簡介該書主要內容分為十個部分:從現實從現實隱喻到異域魔幻,從裝神弄鬼到情感演繹,鬼狐的淡隱與現世的凸顯,由荒宅鬼話到亂世俠情,現世界與幽冥界的藝術凸顯,人鬼戀情的審美轉換與創新,多種形象元素的擷取與拼湊,準娛樂化時代的風格混搭,語境變遷中的鬼影複合記憶,大片美學中的浪漫與傳奇
  • 蒲松齡為什麼要寫聊齋?
    那麼,蒲松齡,為什麼要寫《聊齋志異》呢?又為什麼願意花費幾十年的時間,專注於這本書的寫作呢?又是因為什麼,讓這部文言文小說,獲得如此的盛譽呢?康熙十八年,狐鬼小說作成並初步結集,定名《聊齋志異》。高珩為之作序。《聊齋志異》是蒲松齡的代表作,在他40歲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後不斷有所增補和修改。"
  • 內地專家學者:香港訂立《禁止蒙面規例》於法有據合乎情理,有助止...
    內地專家學者就此指出,訂立規例符合公眾利益,於法有據、合乎情理,有助香港儘快止暴制亂。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劉海年指出,發生在香港的遊行示威和暴力活動已持續近四個月,暴徒衝擊立法會、破壞公共設施、毆打普通市民、侮辱國旗,之所以如此明目張胆、肆無忌憚,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隱藏了真面目。他們以為犯罪不為人所知,不會受到懲罰,行為變本加厲。
  • 合乎造句和解釋_合乎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合乎(hé hū)。近義詞有:符合。符合;合於。[合乎事實。合乎規律。合乎要求。]合乎參考例句:1、這部電影由於合乎大眾口味,所以極為賣座。2、生活的目標是使生活合乎於自然規律。3、不要因為合乎傳統,就信以為真。
  • 《聊齋志異》:突破封建的人鬼之戀,是蒲松齡用一生寫下的希冀
    前言眾所周知,蒲松齡在《聊齋志異》中塑造了一大批與人發生情感糾葛的妖狐鬼怪,例如《聶小倩》中的善良女鬼聶小倩,《小翠》中的率真狐女小翠,《翩翩》中的體貼仙女翩翩。一生未中舉的蒲松齡坎坷且潦倒,孵化出《聊齋志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歷代士人的人生追求。要達到這個目標,唯一的途徑就是中舉。所以他們一直孜孜不倦地追求,無非就是「學而優則仕」,把讀書作為晉升官階的一種手段。
  • 《粉蝶》:古人蒲松齡式的奇遇和現代人的奇遇有何不同?
    《粉蝶》,一篇蒲松齡筆下的古人奇遇記,但說是奇遇卻總是帶有一點神話色彩。這篇故事並不算離奇曲折,大致講述了一個叫做陽曰旦的文士在海上遊玩時遇到大旋風,從而誤入了一個海外仙島,在這座島上,陽曰旦學會了技巧高超的彈琴之術,並與一個叫做粉蝶的侍女互生愛慕之心,並最終獲得美好幸福的生活。
  • 蒲松齡,把鬼怪故事玩味成諷刺小說的大師,是個怎樣的人
    如果看蒲松齡的神鬼小說,你只覺得刺激,那麼你還處於低級審美的境界,如果你能透過他奇異的手筆嗅到反諷的氣味,說明你審美真的很高級。蒲松齡在清朝是一位犀利的寫手,他寫鬼寫妖寫高人這在當時並不為人稱道,直到後世有人解讀了他的作品,人們才知道蒲松齡是明著寫鬼實際鞭撻貪官汙吏,他在剖析人性這一塊刻畫的真實生動,那麼歷史上的蒲松齡是個什麼樣的人,我們跟隨幾篇故事去了解一下。
  • 蒲松齡:聊齋志異,所有偉大背後都有一份愛情
    明末清初,蒲松齡出生在一戶落魄地主家,誰也沒想到真的一生執著於科舉卻屢次落榜的落魄文人最終卻憑藉一本志怪小說聊齋名傳至今,更少有人知道,他之所以寫鬼怪狐妖,起因卻是他的老婆。十八歲時,蒲松齡取了年僅十五歲的老婆劉氏,在當時嫌貧愛富的風氣下,妻子劉氏非但沒有嫌棄他家境窘迫,反而不離不棄。這讓蒲松齡倍感欣慰,為了不往劉氏嫁他一場蒲松齡勵志一定要金榜題名。僅在一年後,他便通過童子試,一舉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寧鎮半個山東。
  • 因一條近4000元裙子,女兒在幼兒園被孤立:合乎情理卻沒必要
    這件事看似很合理,女孩一方得到了賠償,另一方也為孩子不小心的舉動付出了金錢代價,但結果卻不太美好。裙子不僅沒回來,穿裙子的小女孩卻被孤立了,她是無辜的,卻受傷了,為什麼呢?其實關鍵就出在這條裙子的價格上,在於它太不合時宜。
  • 談鬼說狐寄孤憤,蒙古族文學家蒲松齡,志怪小說的領軍人物
    清朝初年,中國文壇上出現了一位偉大的文學家,被後世評論家視為中國文言短篇小說發展「第二高峰」之代表,此人便是蒙古族文星蒲松齡。蒲松齡一生著述甚富,遍及各種文體,有傳統的詩詞、駢散文,也有通俗的俚曲。蒲松齡字留仙,號柳泉,公元1640年(明崇禎十三年)誕生於山東淄川縣(今淄博市淄川區)城東蒲家莊。後世因他寫了一部聊齋,都稱他為「聊齋先生」。蒲家莊東有井一眼,水溢為溪,環繞四周長有高大的柳樹,稱為柳泉。蒲松齡取號柳泉即源於此。蒲松齡祖上為蒙古人,其遠祖蒲魯渾曾任元代般陽路總管。其後,蒲姓家族中雖然沒有出現十分顯赫的人物,但也算得上是淄川望族、書香門第之家。
  • 蒲松齡:學霸反向變廢柴之路
    當然,蒲松齡也並非完全絕望,難道文藝和八股就不能並存嗎?左手寫小說,右手寫八股,左右倒影,右手年華,只要不放棄努力,童年時的榮光,終有有一天會重新照耀到臉上。我堂堂蒲松齡,難道這輩子真的是一個現實中的廢柴嗎?實話實說,蒲松齡同志,你這輩子還真是,至少在科舉上。
  • 經典文言文賞析|蒲松齡博採
    注釋蒲留仙:蒲松齡,字留仙。臨:接近。罌(yīng):小口大肚的瓶子。苦茗:濃茶。譯文蒲松齡先生寫《聊齋志異》的時候,每到清晨就拿一個大磁罌,裡面裝著濃茶,再準備一包淡巴菰,放到行人大道旁,下面鋪設蘆襯,坐在上面,煙和茶放到身邊。
  • 發現同學的論文是淘寶代寫的,該向學校舉報嗎舉報是否合乎情理?
    本問題問的是否合乎情理,我的觀點是合理不合情。合理不用我多說了,我就說為什麼不合情。首先,我的回答就是說明現在的國內本科論文制度執行就是花架子、擺樣子,否則,為什麼買的論文也能通過?絕大部分本科畢業論文對於社會就是沒用的東西,既對不起辛辛苦苦花的時間,也對不起買他那幾千塊錢,還浪費了很多紙張和經費,這是巨大的學術腐敗。
  • 世界短篇小說之王的蒲松齡,有怎樣的原生家庭呢?這也是一段傳說
    郭沫若曾題聯誇讚蒲松齡:「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魯迅先生更是評價《聊齋志異》為「專集之最有名者」。作為這部名著的作者,蒲松齡的身世如他的小說一般,也有著神秘的迷幻色彩。時代背景蒲松齡出生的年代正是明末清初,朝代更迭,這個時間的跨度大約持續60年。
  • 中國古典小說批評:後現代話語危機與敘事倫理的重提
    為了傳遞自己的倫理觀,有的作者夾敘夾議,或在文末點評,以議論表達立場,比如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在《聊齋志異》的《促織》一篇中,蒲松齡就把自己的價值觀通過「異史氏」之口說出來:「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過此已忘;而奉行者即為定例。加以官貪吏虐,民日貼婦賣兒,更無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關民命,不可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