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香港警方公布,今年6月以來,在香港發生的系列激進抗議活動中,已有15名16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因涉入激進暴力抗議行為被捕,特別是其中還包括一名12歲男性六年級小學生(9月即將升入初中一年級)。這一消息經媒體報導後,引起香港和內地民眾的廣泛關注和憂慮。
12歲,未成年!
口罩遮面,
衝在亂港集會第一線,
稚嫩的聲音,
「錄音機」式的背誦,
吼出的是
他並不理解的亂港宣言……
換個角度講,
他也是暴力的受害者。
視頻來源:央視
12歲的六年級小學生,本應是天真無邪的兒童,為何會懷著對政治事件的一知半解,衝上街頭?又怎麼會在街頭事件中演變成為兇狠殘暴的暴徒?驅動他們滑向犯罪深淵的,真的是他們的所謂「覺醒」,還是另有「撒旦」在幕後教唆挑動?
為此,本報特派香港報導組獨家專訪了香港資深律師、中律協創會會長陳曼琪女士。
年紀輕不是必然會輕判
廣州日報:作為一名資深律師和一未女性,您怎麼看待年輕人特別是未成年人捲入此類暴力示威活動?
陳曼琪律師:作為律師,我對多名未成年人涉及違法暴力行為感到痛心及擔心。法治一直是香港成功的重要基石,若年輕人守法意識薄弱,選擇以暴力代替法律,將會影響香港的未來。我作為女性,眼見有未成年人參與違法暴力事件,覺得難過心痛之外,亦希望年青人能與父母及家人坦誠溝通,大家平心靜氣坐下來,停一停,想一想,不要做損害自己前途、危害香港未來的行為。
廣州日報:按照目前香港的法律規定和司法現狀,您覺得這些未成年將受到何種懲戒?
陳曼琪律師:這些違法暴力行為涉及嚴重罪行,包括涉嫌幹犯公眾地方行為不檢罪、阻差辦公罪、襲警罪、非法集結罪、公眾地方管有攻擊性武器罪、公眾妨擾罪、意圖造成身體嚴重傷害而傷人罪、傷人罪、非法禁錮罪、公開及故意侮辱國旗或國徽罪、暴動罪、刑事毀壞罪、縱火罪。
其中,襲警罪最高可判監禁兩年,侮辱國旗或國徽罪最高可判監禁三年,非法集結罪最高可判監禁五年,暴動罪最高可判監禁十年,意圖造成身體嚴重傷害而傷人罪及縱火罪最高可判終身監禁。
上述是大原則,有關未成年人判罪,要視乎有關少年罪犯的實際年齡而定。
比如香港法律也規定,10歲以下的兒童毋須負上任何刑事責任。任何10至13歲的兒童都不得被判處監禁。關於14至15歲的少年人,如有任何其他適當的處理或懲罰方法,亦不得被判處監禁。16至20歲的少年犯,除非法庭認為沒有其他更適合的判刑方法,否則便不應對16至20歲的少年犯判處監禁。
但是,上述原則不適用於某些「例外罪行」,這些罪行列於《刑事訴訟程序條例》附表3內。審判會根據未成年人所犯的罪行性質及案情嚴重程度進行考量,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年紀輕亦不是必然會輕判的。
全社會必須團結一致向暴力說不
廣州日報:香港對未成年犯罪的懲戒方式有哪些?
陳曼琪律師:香港的法庭對少年罪犯判刑有勞教中心、教導所、更生中心、感化院、羈留院及社會服務令等,要視乎每個個案而定。
廣州日報:作為一名法律界人士,您覺得未來在此類暴力示威事件中的未成年犯罪,應該如何防範?
陳曼琪律師:雖然目前只是少數未成年人參與涉嫌違法暴力事件,但一宗都嫌多。我們必須保護未成年人,免他們被別有用心人士煽動或利用而誤入歧途。全社會必須團結一致地向暴力說不,儘快止暴治亂,儘快把違法暴力事件的主謀、策劃者及煽動者揪出,繩之於法,免未成年人再受不法分子利用。
廣州日報:如果您是這些參與暴力事件被捕未成年人的老師或者母親,您會對他們說些什麼、做些什麼?
陳曼琪律師:防範未成年人罪犯,家長必須細心留意子女的行為,是否突然有很多錢花費,要多與子女溝通;學校裡的老師亦需要把政治紛爭與教學完全分離,專業地、憑良心地循循善誘學生「表達自由也需守法」的意識。
如果我是這些被捕未成年人的老師或母親,我會對他們說:你已做錯了,是時候清醒過來,不要再被人利用了!回頭是岸,只要知錯能改,現在還未遲。只要真的悔改,我們都會為你求情,望法官輕判,讓你重新再出發,再做有用的人。你的一生還有很多路要走!
誰在帶歪香港年輕人?
香港亂象背後的教育「病因」
兩個多月以來,香港持續發生極端暴力違法事件,一些年輕人包括學生受「反中亂港」勢力教唆參與其中,衝擊香港法治,挑戰「一國兩制」原則底線,侮辱國徽、國旗,甚至喊出「港獨」口號。這些本該安心學習的學生卻做出無法無天的惡行,既讓人憤慨、痛心,又值得深刻警醒和反思「暴」與「亂」背後的香港教育「病因」。
香港城市大學法律學院前副院長顧敏康近日撰文指出,如果說香港的教育「病」了,那麼首先就是教育者出了問題,其次是教材出了問題。因為教育效果如何,關鍵在於什麼人教和教什麼內容。如果教師客觀中立,則學生幸運,有可能被培養出真正獨立和客觀的思考能力。
由香港大、中、小學和幼兒園教師組成的「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簡稱「教協」),是香港最大的單一行業工會及參與會員最多的組織,但其領導機構卻長期被反對派勢力所把持。2016年8月,「教協」負責人葉建源公然表態支持中學生在校園內宣揚「港獨」。今年8月中旬,「教協」還主動發起遊行活動,更縱容亂港團體煽動學生罷課。
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在社交網站發帖文表示,有些辦學團體和校長不敢處理政治立場偏激的老師,養虎為患,最終被噬的是自己。中學教育環境必須淨化,未成年人不應參加政治運動,這句話不得含糊。
香港教育之病還在於在中學取消中國歷史作為必修科,以及無序加入通識教育。著名數學家、哈佛大學教授丘成桐曾直言,這都是一個災難,令香港學生變得「通通唔(不)識」,結果培養出一代缺乏歷史感、文化觀,沒有理想、楷模的年輕人。
香港回歸前,通識教育只是選修課,2009年開始列入必修課,正式在香港高中推行;2012年開始,通識教育被列入香港高考必考科目,重要性可想而知。
然而香港高中通識科推行10年,市面上的所謂「教科書」被多次揭發存在偏頗或錯誤內容。其課程內容、評核方式及存廢等問題一直備受爭議。
一些學校的通識教育各類教材常見如下內容:攻擊「一國兩制」;美化非法「佔中」;激化香港與內地矛盾;負面解讀內地存在的問題,或者直接醜化;介紹內地時引用過時的數據;引用典型的西方視角下關於中國話題的負面結論。
2013年,「教協」出版《香港政治制度改革——以「佔領中環」為議題》,註明是「公民及通識科教材」,並請到非法「佔中」發起人戴耀廷作顧問。
持有這種激進立場的教師去教通識課,去給學生們講述香港的示威遊行,會是怎樣一種情形呢?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會長黃均瑜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香港中小學校現有約6萬名教師,其中不乏一些思想比較激進的教師。通識教育就是他們進行政治引導的一個平臺,他們藉此對學生進行煽動。
有資深通識科教師建議,教育局有必要審查通識教材,也有必要考慮規定統一教材。特區政府要理直氣壯地去做,因為這是不可推卸的責任。
2000年,香港取消中國歷史科為必修科,專家認為一些香港青年因此在一個沒有歷史、沒有根的課程框架裡長大。香港回歸後成長起來的一代年輕人,對中國歷史認知不夠是普遍現象。
香港培僑中學教師穆家駿告訴記者,更嚴重的是一些教師對中國歷史進行歪曲和醜化,對學生起了負面引導作用。他們對一些歷史問題的闡述、對學生的引導,助長了年輕人對現狀的不滿。
令人欣慰的是,中國歷史科於2018/2019年度成為獨立的初中學校必修科。根據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2018年5月公布的新課程大綱,香港史將不再列為獨立課題,而是融入不同的中國歷史課題,希望藉此培養學生的國家觀念。
兩個多月來,極端分子公開侮辱國徽、國旗,高喊「港獨」口號,種種言行深深刺痛了廣大香港和內地民眾的愛國心,而這也正是香港青年國民教育缺失所帶來的惡果。
「看看報章上的報導,好多有關內地的事情都被描述成負面的,青少年耳濡目染,他怎麼可能對國家形成客觀的認識。」香港將軍澳香島中學校長鄧飛痛心地說,香港缺失正面引導的國民教育,卻充斥著反對派負面宣洩、充滿仇恨的「教育」。
香港要撥亂反正,必須大刀闊斧改革教育,並儘快推行國民教育。對學生推動國民教育,增強國民的國家認同感,是世界各地一貫做法,合乎港情世情,也是民心所向。
香港特區政府首任律政司司長梁愛詩說,希望現在的年輕人多花一點時間去了解國家和民族的精神和文化。香港回歸祖國,不只是換個旗、改個名,港人要有一個心路歷程,去認同國家、民族,接受國民身份。
亂港四人幫的孩子們
都在英美發展
這些躲在背後
讓別人家孩子上街的人
從來不會讓自己家孩子上街!
他們的唆使煽動
毀掉的是香港普通民眾家的孩子
也可能毀掉香港的未來
綜合新華社、央視新聞(cctvnewscenter)、人民日報(rmrbwx)
廣州日報特派香港報導組
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