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委:地面公交四大措施保運力,日均發車15萬車次

2021-01-08 騰訊網

▲1月7日下午,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召開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204場新聞發布會,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政府新聞辦主任、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徐和建主持。市交通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容軍,市衛生健康委一級巡視員、新聞發言人高小俊,市氣象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梁豐,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副院長陳效友出席發布會,通報北京最新疫情,發布疫情防控有關信息,回答社會和市民關切的問題。

市交通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容軍介紹北京公共運輸運力保障情況:

結合當前疫情防控形勢,本市交通部門加嚴防控措施,全力確保公共運輸正常運營、守護市民平安出行。同時,通過增加運力、優化調度等措施,保障在合理控制滿載率基礎之上的運輸效率。下面,我重點介紹軌道交通和地面公交近期採取的運力保障措施。

一、軌道交通方面

本周,軌道交通全路網客流持續下降。1月4日、5日、6日的客運量分別為908.6萬人次、897.3萬人次、843.74萬人次,同比減少約26%,較元旦前工作日減少了約9%。個別線路的部分運營區段高峰客流量較大,如4號線-大興線的馬家堡站至宣武門站、5號線的大屯路東站至惠新西街南口站、13號線的西二旗站至清河站、6號線的十裡堡站至金臺路站。同時,4號線-大興線的新宮、西紅門、生物醫藥基地和天宮院站;5號線的天通苑北和天通苑站;13號線的龍澤站以及昌平線的沙河站等8座車站在早上7:30-8:30存在排隊現象。

為有效控制軌道交通的滿載率,同時減少排隊等候時間,方便乘客出行,交通部門加強客流監測分析和趨勢研判,督促各運營企業優化運力調配和行車組織,全力做好尖峰時段和人員密集區域的運力投放和應急調度,提高運能進而減少人員聚集,引導乘客有序乘車。

1月4日起,工作日尖峰時段對6條線路優化調整列車運行圖,加開列車18組,再次縮減最小行車間隔。其中,10號線最小行車間隔1分40秒,為全路網最快;4號線-大興線早晚高峰各加開3組列車,最小行車間隔達1分49秒;6號線早高峰加開2組列車,最小行車間隔1分50秒;9號線早高峰加開2組列車,最小行車間隔1分55秒;13號線早晚高峰各加開2組列車,早高峰最小間隔2分15秒,晚高峰最小間隔2分24秒;14號線早高峰加開3組列車,最小行車間隔2分51秒,晚高峰加開1組列車,最小行車間隔3分45秒。

此外,針對近期市民反映雙休日期間地鐵發車間隔長、出行不便的問題,我們也組織各運營企業加大了運力投入。1月1日起,雙休日期間對1、5、6、7、9、10、13、昌平、亦莊線等9條線路的列車運行圖進行優化調整,具體為:1號線早高峰和平峰時段最小行車間隔縮至5分,晚高峰縮至4分30秒;5號線早晚高峰最小行車間隔縮至3分30秒,平峰縮至5分15秒;6號線早高峰最小行車間隔縮至5分,晚高峰縮至5分30秒;7號線最小行車間隔縮至6分;9號線早高峰最小行車間隔縮至6分,平峰縮至6分30秒,晚高峰縮至5分30秒;10號線早晚高峰最小行車間隔縮至4分58秒,平峰縮至5分30秒;13號線全天運營間隔均縮至5分30秒;昌平線平峰最小行車間隔縮至8分30秒,晚高峰縮至7分30秒;亦莊線早晚高峰最小行車間隔縮至7分30秒。

二、地面公交方面

目前日均客運量在600萬人次左右,較疫情前900多萬人次減少了30%;日均發車15萬車次,是疫情前的94%。在客運量大幅減少的情況下,地面公交投入的運力基本沒有降低。在此基礎上,採取了四個方面的運力保障措施:

一是加強監控、增配車輛。對400多條重點線路、40條途經中風險地區的線路和38條跨京冀公交線路全運營時段監控客流變化,不斷優化運營時刻表。對通勤時段客流較大的30條多線路增加配車40多部,日均增發近100車次,確保滿載率在控制範圍內。

二是密切關注六裡橋、東直門、國貿、來廣營等重點區域的高峰運營組織情況,安排50部機動車輛隨時待命,當瞬間客流較大時,可通過區域調度、遠程調度,及時採取區間車、快車等靈活調度措施迅速組織車輛投入運營。

三是優化調整車型結構,調配170部大型通道車補充郊區運力,降低部分市郊聯絡線的客流滿載率。

四是在極寒天氣情況下,縮短發車間隔,提前進站,減少乘客候車時間。

請市民放心,我們將根據疫情防控需要不斷調整優化運力保障,全力守護乘客平安出行。也希望廣大市民在出行過程中,全程做好個人健康防護,提前規劃好出行時間,儘量錯峰出行。遇客流集中的情況,請配合限流措施有序乘車。

記者提問:1月6日晚高峰和7日早高峰地鐵昌平線、亦莊線相繼發生了信號故障,導致車輛臨時停車、晚點、車站候車乘客積壓,請問是什麼原因,交通部門對此採取了哪些應對措施?

容軍回答:

昨天17:47、19:17以及今天早高峰,亦莊線和昌平線先後發生信號故障。故障期間,亦莊線採取進路閉塞法行車,最小行車間隔維持在3分10秒。造成停運10列,到晚12列,最大延誤6分30秒,但未發生乘客滯留;昌平線各次列車在鞏華城站至沙河站區段按進路閉塞法行車,在此區段維持5分鐘間隔,由於昌平線乘客較多,1月6日晚高峰及1月7日早高峰期間造成部分乘客排隊等候,沙河站排隊時間最長20分鐘。在此,向在嚴寒天氣中長時間候車的乘客表示歉意,同時也感謝廣大乘客的理解和配合。

兩條線路均為高架線,故障的發生主要是受此次寒潮天氣影響,據氣象部門數據,本市最低氣溫已達1952年以來的1月氣溫最低值。我們正組織地鐵運營企業研判極寒天氣對行車設備的影響,深入分析故障原因,加強信號、車輛、供電等設備養護,強化現場應急處置,舉一反三,採取針對性措施,最大限度防範此類故障再次發生。

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播出渠道:

網絡直播平臺: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官方平臺北京發布(微博快手抖音帳號)、千龍網、首都之窗、北京日報客戶端、新京報客戶端、北京青年報北京頭條客戶端、聽聽FM客戶端、北京時間、人民網北京頻道、人民視頻客戶端、新華社客戶端、視頻專線、新華網北京頻道、央視新聞客戶端、央視財經客戶端、中國日報官方微博客戶端、中國網

廣播平臺:北京廣播電視臺北京交通廣播、北京新聞廣播並機直播

電視平臺:北京電視臺新聞頻道現場直播

相關焦點

  • 北京交通委:四大措施保地面運力
    今天下午,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204場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容軍介紹,地面公交方面,目前日均客運量在600萬人次左右,較疫情前900多萬人次減少了30%;日均發車15萬車次,是疫情前的94%。
  • 北京交通委:公交日均客運量較疫情前減少30%
    新京報快訊 據北京交通委員會微信公眾號消息,今天(1月7日)下午4時,在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204場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容軍介紹軌道交通和地面公交近期採取的運力保障措施。據介紹,北京市交通部門加嚴防控措施,全力確保公共運輸正常運營、守護市民平安出行。同時,通過增加運力、優化調度等措施,保障在合理控制滿載率基礎之上的運輸效率。
  • 北京交通部門加強運力保障守護乘客平安出行
    新華社北京1月7日電(記者吳文詡、田晨旭)在7日召開的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容軍表示,結合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北京交通部門加嚴防控措施,全力確保公共運輸正常運營,守護市民平安出行。
  • 端午假期北京公交集團預計日均發車13.86萬次
    端午假期北京公交集團預計日均發車13.86萬次 2018-06-15 07:22:00來源:新華社
  • 北京西站公交24小時「高配」保障春運
    昨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在北京西站探訪發現,拿著大包小包回家的人已經越來越多。北京公交集團客運三分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西站公交已經陸續進入24小時「高配」運行階段,在返京高峰階段普通公交車也將幾乎全天候運營,送旅客回家。  昨日上午10時許,一輛50路公交車緩緩駛進小馬廠公交站,50路終到站是北京西站。北青報記者上車後看到,很多乘客都拿著行李背包。
  • 北京對農村婚宴大集嚴加管理
    要抓緊抓實外防輸入「人」「物」兩條線,加強直航北京國際航班管控,對入境人員嚴格落實遠端篩查措施,繼續實施全過程閉環管理,嚴格落實集中醫學觀察和核酸檢測措施。強化進口冷鏈貨物監管,嚴格落實「不消毒不入庫,不驗核酸不入庫」等疫情防控措施,加大「北京冷鏈」食品追溯平臺應用推廣力度,持續開展進口冷鏈食品、環境、從業人員核酸檢測。
  • 尖峰鍋爐開啟,掃雪神器上陣,公交地鐵備勤,這場雪背後他們在努力
    為應對本次降雪,市城管委、市交通委、北京熱力集團、市政路橋養護集團、北京環衛集團等部門多措並舉,做好雪天保障工作,保證居民家中暖意濃濃,出行之路安全暢通。降雪·交通公交地鐵做好延長晚高峰運營準備應對此次降雪,本市途經交通樞紐等地公交線路縮短早高峰發車間隔,軌道交通骨幹線路延長高峰運力投放時長1小時,並做好延長晚高峰運營時間的準備。
  • 燕郊進京公交恢復至4條,今日客流預計破4萬人次
    今日首班車起,隨著北京跨省公交815快和894路恢復運營,燕郊進京公交恢復至4條。與此同時,與疫情初期相比,客流量持續回升,預計今日將突破4萬人次,跨省公交運力也從最初6輛車增加到269輛。燕順路南端臨時加站接乘客記者從北京公交集團獲悉,根據河北廊坊三河市的意見和北京市交通委的通知,前期因疫情影響暫停運營的815快(諸葛店—郎家園)和894路(夏威夷藍灣-地鐵潞城站),自4月17日首車起恢復運營。「終於盼來815快了!」
  • 火車到北京火車站太晚怎麼坐公交地鐵
    返京期間  北京公交、地鐵有哪些舉措保障出行  北京地鐵公司密切關注北京站、北京西站等交通樞紐的客流情況,採取有針對性的運營組織應對措施,保證返程客流有序。從大年初四開始,北京站、北京西站提前20分鐘開門,引導乘客進入車站候車,減少乘客在站外等候時間。
  • 成都公交恢復全部運力 快速公交K1、K2 每0.5至1分鐘一班
    四川在線記者 陳碧紅2月24日,記者從成都公交集團獲悉,目前結合成都市內公交客流實際情況,成都公交已全面恢復運力,發車時間和頻次也有所調整。自2月10日以來,成都市各企事業單位陸續復工,公交線網客流開始逐漸穩步回升。來自成都公交集團數據顯示,截至2月21日,工作日日均客流為34.09萬人次,雙休日日均客流為25.96萬人次,而總客流量仍不到正常情況的10%。根據客流預測情況,從2月24日起,成都公交單日客流將逐步上升。
  • 西安限行6條措施變9條 公共運輸加大投入緩解出行難
    與此同時,公共運輸的互補措施也被首次寫入通告,記者今天(10月8日)就有關互補措施進行了走訪了公交、地鐵、自行車和交警部門。  從6條變9條 公共運輸互補措施首度寫入限行通告  10月5日,西安市多部門聯合發布通告,宣布將夏防期機動車常態化限行時間延續至11月14日晚。
  • 國慶節前一天公交延長晚高峰運營時間
    9月27日,北京青年報記者獲悉,根據今年國慶節客流預測和市民節日出行特點,10月1日至7日,公交集團每日計劃配車1.46萬部,每日計劃車次12.98萬次。國慶長假期間,公交集團將採取途經熱點地區線路增加運力、返京高峰加密發車、夜班公交增加備車、有軌電車西郊線縮短運營間隔和開通節假日專線等多項措施,全力便利市民節日出行。
  • 2018北京植物園桃花節周末公交交通線路指南
    北京植物園桃花節·3月24日開幕 公交增加運力方便市民出遊賞花  今年早春氣溫較高,桃花提前盛放。北京植物園史上最早桃花節將於3月24日開幕。屆時,途經植物園周邊的公交線路將增加運力,方便您出遊賞花。
  • 北京地鐵9號線軍博站未竣工或暫時甩站不停車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條線路實現了房山線的併網運營,徹底打通了北京西站南北通道,但市民關注的在1號線軍事博物館站免費換乘9號線到西站的願望年內恐難實現。  昨日,市交通委發布消息,截至2012年9月底,9號線全線累計完成投資約88.76億元。今年年底,9號線的最小發車間隔為5分鐘,跑單程需要35分鐘。屆時,日均客流量也將由目前的4萬人次增加到16萬人次。
  • 2019年北京清明節掃墓班車路線(發車時間地點+往返票價+電話)
    清明時節雨紛紛為滿足市民朋友掃墓、踏青等出行需求,近期北京這些公共運輸有了新變化清明掃墓專線、8條公交線路、2條地鐵……收藏一下吧!  營運日期1:3月23日、24日;3月30日、31日;4月5日至4月7日;發車時間:6:00-8:30。  營運日期2:3月25日至29日;4月1日至4日;發車時間:7:00-8:00。  此外,3月30日、31日,4月5日至7日5個掃墓客流高峰日,交管部門將在地鐵八寶山站周邊採取臨時交通管制措施。
  • 北京:對38條跨京冀公交線路全運營時段監控
    北青-北京頭條記者從現場獲悉,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容軍表示,在地面公交防控方面,交通部門對400多條重點線路、40條途經中風險地區的線路和38條跨京冀公交線路全運營時段監控客流變化,不斷優化運營時刻表。對通勤時段客流較大的30條多線路增加配車40多部,日均增發近100車次,確保滿載率在控制範圍內。
  • 一級響應期間 | 公交總公司 加密尖峰時段發車間隔 保障市民出行
    西安網訊(西安廣播電視臺《零距離》全媒體記者​董猛)公交二公司700路駕駛員何峰,早上開第一班車從高新到王家墳,由於今天限行百分之五十的車輛,直到中午,何峰師傅匆忙吃了口飯,就趕緊再次出車加趟區間。
  • 市民反映西安公交發車間隔過大 尖峰時段公交好坐嗎?記者體驗來了
    劉先生說,9日早上他在高新路科技路口等車,他的單位在文藝路附近,他通過西安大交通發布公眾號查詢發現,三輛車重合,而起點站一直沒有發車,由於等不及他趕緊過了馬路在十字路口東南角改乘14路去文藝路。  華商報記者從700路負責人處了解,700路公交疫情前發車間隔為2-3分鐘,目前早晚高峰乘車間隔為7-8分鐘,9點以後到晚高峰前的平峰時段最大不超過15分鐘。根據運行數據9日早高峰沒有間隔半小時以上發車的情況,也不會兩輛車一齊發車,目前乘車需要掃碼測量體溫等程序,如果上的乘客多就會耽誤一會,有可能導致車輛重合,希望乘客能理解。
  • 北京:單日空氣品質指數達500啟動「紅警」
    「但這並不是說,預警發布了,減排措施啟動了,汙染就馬上降下來,就藍天白雲了。」王斌表示,消除重汙染,需要的是常態化的減排措施,持之以恆。儘管這個過程可能很漫長,但這才是「治本之策」。  限行後公交運力如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