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在看完一部小說時,都會有一些後遺症。要麼對小說中的某個情節念念不忘;要麼會不自覺地模仿小說中的一些設定;要麼就是瘋狂搜索小說的周邊、同人圖文。不管怎麼說,這都要建立在你對小說的足夠喜愛的基礎之上。那些能給你留下讀後後遺症的小說,書中的內容一定深深觸動過你。
盛望除了愛笑愛鬧愛睡懶覺之外,還有一個習慣就是喜歡換微信名和頭像。他曾頂著「罐裝」的微信名用了好多年,遇到江添後,每次改名都是因為江添讓他的心情發生了一些變化。而他的頭像,也是對旺仔不斷「肢解」,旺仔的頭像是他網名的直接體現。
《某某》還在更文時,木蘇裡大大在微博曬出一張截圖,她的死黨們把微信名改成了小說中寫到的名字,處在迷惑中的大大說她自己夾在群裡面像高天揚……
不僅如此,很多人也評論說,看完《某某》,收穫了一個改微信名和頭像的習慣,因為自己從前也是和盛望一樣,頂著一個名字用許多年。小說的力量,果真強大啊。
故事中的兩個主角都是學霸,大家追了這麼久,或多或少也沐浴到了學霸光輝。有人說沒能早點看到學神的學習方法,不然高中的時候,一定要嘗試一下;也有人看完小說表示要好好學英語,也許是故事中江添和盛望參加英語競賽那段,讓讀者想到了自己的學習。
先不說看小說帶來的學習熱情能持續多久,木蘇裡大大塑造的人物形象以及故事情節,確實能讓人有所感觸。雖然小說中主角的水平讓很多人望塵莫及,因為小說畢竟是小說,為了讓讀者對主角產生足夠的好感,會有一些強大的主角光環,但這些設定,確實讓人產生過好好學習的念頭。
再就是每天坐等番外,番外是小說正文的延續,也是正文結束的緩衝。很多人追完書後都期待作者的番外。而我們以從不寫番外而著名的木蘇裡,在江添生日的時候,給讀者送上了添望狗糧,不知道看到大大更番外的消息時,你有沒有被感動到呢?
筆者認為,有時候作品中寫到的一些東西,都是作者經歷的改裝或者濃縮版;而文章的風格,也或多或少反映出作者的風格。
那麼,在座各位,哪個作者比較如你的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