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9月26日,美國華盛頓,白宮玫瑰花園。美國總統川普宣布,提名艾米·科尼·巴雷特接替已故傳奇大法官露絲·巴德·金斯伯格留下的空缺,出任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
在當天的提名宣布活動上,川普說道:「今天,我很榮幸提名我們國家最傑出、最有天賦的法律人才之一擔任最高法院大法官。她是一位有著無與倫比的成就、卓越的才智、卓越的資歷,以及對憲法不屈的忠誠的女性——艾米·科尼·巴雷特法官。」
▲艾米·科尼·巴雷特。圖據彭博社
美國最高法院是美國「三權分立」中的一支,可以釋憲並推翻總統行政令或法案。最高法院大法官依據1869年司法法規定為9人。依據美國憲法第二條規定,總統提名最高法院法官,再經參議院諮議並同意。大法官一經任命,除非去世、辭職、自願退休或遭到眾議院彈劾及參議院定罪,才會被撤銷職務,因此為「終身職」。
畢生致力於女性平權運動的「自由派」大法官金斯伯格18日在華盛頓去世,享年87歲。在她去世當晚,圍繞新任大法官的提名之爭即已打響。在參議院掌握多數的共和黨希望在11月前快速完成新任大法官的提名確認程序;而民主黨認為應待大選後由新一任總統提名。
▲當地時間26日於白宮舉行的提名宣布活動。圖據美聯社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在26日的分析文章中指出,美國最高法院如今正處於一場歷史性變革的邊緣,這一任命可能會致使美國法律倒退幾十年,在某些情況下,甚至倒退回20世紀30年代「新政」之前。
那麼,這一說法緣何而來?巴雷特的提名究竟對美國法律意味著什麼?
影響1:或使美國進入一個全新的司法時代
現年48歲的巴雷特被視為一名立場傾向保守的法官。她於2017年獲川普提名出任美國聯邦第七巡迴上訴法院法官。此前她在美國聖母大學擔任法學教授,並曾於上世紀90年代末擔任已故「保守派」大法官斯卡利亞的助理。
據中新社報導,巴雷特是虔誠的宗教信徒,反對墮胎。分析指出,巴雷特在墮胎、移民、控槍等問題上保守立場鮮明,這也是她獲得川普青睞的原因之一。
▲2017年,巴雷特(中)宣誓就任美國聯邦第七巡迴上訴法院法官。圖據VOX
隨著美國總統川普提名艾米·科尼·巴雷特為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由9名大法官組成的聯邦法院將以「6比3」、「保守派」佔多數的局面,結束「5比4」的保守主義時代。
美國輿論認為,巴雷特的任命意味著「用一位極度保守的法學家取代『自由派』代表人物」。CNN評論稱,這不僅僅是一票之差的簡單問題,而是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從未如此保守過」。美聯社稱,如果巴雷特出任大法官,這將是美國最高法院長期以來在意識形態上「最劇烈的轉變」。
過去幾十年來,美國最高法院一直處於「自由派」與「保守派」的膠著「拉鋸戰」之中。四名「自由派」大法官有時能夠從「保守派」手中獲得至關重要的第五票——通常是通過緊張的談判。這意味著,即使美國最高法院向「保守派」傾斜,但它仍成功保留了墮胎權,並勉強宣布了同性婚姻的權利。
▲幾十年來,美國最高法院(SCOTUS)一直處於「自由派」與「保守派」的拉鋸中。圖據VOX
通過微弱的調解,他們也多次阻止了五名大法官組成的「保守派」集團推翻國會的法案,並對諸如環境、勞工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法規進行徹底的修改。這種監管權力可以追溯自富蘭克林·羅斯福的「新政」(New Deal)時期。
而如今,「6比3」的不平衡局面將使兩派達成共識變得十分艱難,而且「肯定會挑戰首席大法官約翰·羅伯茨的領導能力」。「在我看來,我們確實正在進入一個全新的司法時代,」美國杜克大學法學院前院長凱薩琳·巴特利特表示。
按照巴特利特的預測,已故大法官金斯伯格作出的有關婦女權利的決定將會延續下去,「但在投票權、種族和槍枝管制等問題上,我預計會有所緊縮。」
影響2:機構擁有更多自由裁量權
CNN指出,「保守派」的這場變革已經醞釀了半個多世紀,但在川普的領導下被放大了。他在一個任期內獲得了難得的第三次任命機會,為終身法官席位再次增加一名「保守派」法官。
而現年48歲的巴雷特將有望在最高法院任職數十年,這意味著最高法院的「保守派」陣營,將在可預見的未來裡享有「6比3」的絕對優勢,對美國持槍、醫保、墮胎、競選資金等各方面政策產生長久的影響。
▲巴雷特。圖據Axios
事實上,自1969年以來得到任命的19位大法官中,有15位來自共和黨人任命,僅有4位來自民主黨。然而,今天的「保守派」並不完全像過去幾十年那樣,尤其是在他們對政府權威的態度上。
美媒報導稱,總統川普及其顧問一直在尋找「能夠約束監管機構」的司法提名人選。他們認為,政府已經變得過於龐大,並侵犯了商業和個人活動。例如,一旦巴雷特成功任命,最高法院幾乎一定會獲得多數人的支持來推翻一項近百年的原則——即允許國會將其部分權力委託給機構自由裁量權。
甚至在這之前,最高法院就已削減了機構保護工人和消費者的權力。在2018年一個不太為人注意的案例中,金斯伯格曾警告說,「新政」正受到攻擊。這場糾紛涉及1938年通過的《公平勞動標準法》(Fair Labor Standards Act)對加班工資規定的豁免。隨著當時由五位大法官組成的「保守派」陣營加強了豁免,金斯伯格在一份反對意見中寫道:多數派正在剝奪「對最弱勢工人的保護」。
▲金斯伯格(前右二)逝世前,美國最高法院的9位大法官。圖據今日美國
當然,最高法院大法官需要國會參議院批准通過方能任命。《國會山報》援引消息人士稱,共和黨計劃在未來兩周為巴雷特舉行提名聽證會,預計在10月底推動批准其任命的投票程序。
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也發表聲明稱,反對在大選前提名新任大法官。他表示,「美國憲法的目的是給選民一次機會,讓他們對最高法院大法官的人選發表意見。現在就是這樣的時刻,他們的聲音應該被聽到。」
然而,鑑於共和黨在參議院佔據多數,且目前只有兩名共和黨參議員公開反對在大選前確定大法官人選,這意味著民主黨人實際上缺乏有效的反制手段,以阻止巴雷特的提名程序。
影響3:助推一系列新因素動搖投票群體
隨著金斯伯格去世,川普提名巴雷特取而代之,無疑將一系列複雜的新因素推到了風口浪頭,這些因素可能會動搖或調動美國共和、民主兩黨的關鍵投票群體:福音派和保守的天主教選民,墮胎權利活動家和反對者,婦女和年輕人。
美媒預測,在29日川普和拜登的首場大選電視辯論中,所有這些政治對立因素都將顯現出來。「可以預見的是,在2020美國總統大選結果指日可待的日子裡,相當一大部分時間將被這場法官任命之爭所消耗。」
▲當地時間9月26日,川普與巴雷特。圖據美聯社
《紐約時報》指出,雖然拜登和民主黨人迫切希望拖延或阻撓川普提名人選的進展,但他們並不想把焦點放在巴雷特個人身上。相反,他們決定圍繞巴雷特當選的後果展開辯論,尤其是在醫療保健方面,以及墮胎問題上——這將是自克拉倫斯·託馬斯大法官取代瑟古德·馬歇爾大法官以來美國最高法院「最大的搖擺」。
在川普提名巴雷特後,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立即表示,民主黨人將從政策立場而非個人立場反對這一選擇。她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四年來,川普總統一直試圖在國會和法院打壓《平價醫療法案》」,而眼下大法官的提名「可能會摧毀對一億三千五百萬患有既存疾病美國人的保護,以及《平價醫療法案》的所有其他福利和保護」。
民主黨人表示,他們最強硬的政治策略是把「炮火」集中在一個有風險的「6比3的保守法庭」問題上。
▲當地時間9月24日,美國佛羅裡達州傑克遜維爾的川普競選集會上,支持者手舉支持巴雷特出任最高法院大法官的標語牌。圖據VOX
「巴雷特是一個女人,但最重要的事實是,她支持推翻羅伊訴韋德案(美國著名的有關墮胎案例)和《平價醫療法案》,她的立場將傷害數百萬女性,」支持拜登的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優先美國」(Priorities USA)發言人喬希·施韋林說道。「如果共和黨人認為只要選出一名女性就能幫助他們贏回郊區女性的支持,那他們就錯了。」
負責民主黨在一些關鍵州進行電視廣告宣傳的「要求正義」組織執行董事布賴恩·法倫稱,他們將會迅速投放一個廣告作為回應,「為什麼共和黨人如此積極挑選法官人選,卻不解決疫情對經濟的影響?」
根據《華盛頓郵報》最近進行的一項民調顯示,57%的美國人明確表示,下任大法官應該由11月大選的獲勝者選出,相比之下,只有38%的人認為應該由川普和現任參議院來任命。其中,支持前一觀點的獨立人士和女性比例更高。
紅星新聞記者 徐緩
編輯 李彬彬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