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敢當眾講話,家長做好這4點,幫助孩子克服怯場煩惱

2020-09-04 二寶媽咪的育兒時光

記得今年7月初,大寶幼兒園畢業典禮的時候,每個小朋友都要上臺去講述自己的夢想是什 麼?等輪到小妍的時候,她站在臺上,看到臺下除了同班的小朋友外,還有很多家長在看著她,她的臉色突然變得非常蒼白,嘴巴緊緊地抿著,雙手緊緊攥著,顯得特別不知所措。過了差不多一分鐘,老師就讓她先下去,等後面調整好心態了再來演講。小妍的媽媽在下面看著也特別焦急,她連忙走到小妍的座位上,低聲安慰著小妍說:「沒事的,別緊張,幾句話而已,很快就說完了。」可是等到其他小朋友都演講完畢,老師再次請小妍上臺的時候,小妍表現得更加害怕了,低著頭,不敢看前方,而且身體明顯在顫抖,這時小妍媽媽對著女兒喊了一句:「沒事,別緊張」,媽媽話音剛落,小妍就大聲哭了起來,老師只好讓小妍的媽媽帶著她下去了。好好的一場畢業典禮,就這樣失望而歸。


很多的家長可能也有遇到類似的情況:孩子在平時表現很不錯,也是大大咧咧的很開朗,但是,一到關鍵時刻就''掉鏈子'',著實讓人''頭疼''。其實孩子的這種情況叫做''怯場''。

面對孩子怯場家長不要太過於擔心,要對孩子為何總是怯場進行分析,然後才可以''對症下藥''從而解決問題。

孩子為什麼容易怯場?

我們都知道,想要在重要的場合下不緊張是很難的,哪怕是優秀的國家運動員在比賽時也會難以避免地緊張,更何況小孩子呢。

在公眾場合或陌生的環境中,有緊張的情緒是很正常的,但大多時候,孩子怯場,卻是由於家長的不當引導造成的。

1、強迫孩子在人前表演

我有個朋友,每當孩子學會了一項技能,她很開心,想要在親戚朋友面前炫耀,就喜歡讓孩子在人前表演。但是孩子一旦有不好的表現,事後她又會批評指責孩子,慢慢地,孩子就再也不敢上臺表演了。

孩子學會了一些技能,當爸媽的,當然會為孩子取得的成績感到驕傲,也有意無意的想讓孩子在別人面前表演一下。但是在孩子表演出錯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要批評指責孩子,這樣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家長的過高期待和壓力,是孩子怯場的重要原因。其實家長更應該平和地對待孩子的表現結果,這樣孩子才會更加有安全感,知道無論他表現得好與不好,世界都不會塌下來,爸爸媽媽都不會對他失望或者責難。

另外,每個孩子的個性都不一樣的,有的天生表現欲強,喜歡在人前表演,家長可以利用這樣的機會培養孩子的表演才能,而有的則比較內向害羞,不喜歡在人前表演,家長不要強迫他們在人前表揚,因為這對孩子來說是一場可怕的噩夢。


許多孩子表達能力是沒有問題的,真正的原因是膽子小,或許形成這個結果是由於家長本身。

事實上,孩子本沒有「怯場」的意識,他們更多的是有「安全意識」,如果孩子原本具備的一些才能卻不敢在眾人面前表現,那一定是他們感覺到了「不安全」。

很多時候「怯場」也是一種「自我保護」。當孩子認為自己所處的環境缺乏安全時,會本能地怯場。 這時,家長千萬不要強迫孩子表現出大方,而要尊重、體諒、理解孩子,孩子就會「轉危為安」,進而主動要求表現自己。事實上,只要孩子感覺到了安全,就會有心理上、能力上、感情上的安全,孩子自會有強烈的表現欲望。

2、家長過度保護

孩子膽小、容易怯場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家長的過度保護。

我認識一個阿姨,她就是對孫子過度保護,她的兒子和媳婦工作忙,平日裡都是她一個人幫忙帶孩子。她很疼愛孫子,但又怕孫子出去外面會被別的小朋友欺負,就很少帶孩子出門和小朋友玩,也不邀請其他小朋友到家裡來。有一次,我帶孩子去家附近的操場玩的時候,也看到她帶著孫子去那裡,她的孫子顯得特別膽怯,一直抓著她的衣服,不敢走出去和別的小朋友玩。

心理學家認為,一些家長因怕孩子受欺負而限制孩子與其他人,特別是其他同齡夥伴交往,從一定的意義上來說,這些家長沒有為孩子提供交往的環境條件,或者說剝奪了孩子交往的權利和機會,孩子得不到鍛鍊,一旦與他人接觸,必然會手足無措,在體驗失敗感之後,產生恐懼心理就不難理解了。


再比如,許多家長在在孩子探索未知事物的時候,常常因為可能產生的不良後果而約束孩子,比如說,不讓孩子玩沙子,因為髒,但是這種探索也是孩子對世界感知的渠道,這也不讓碰,那也不讓碰,可能會讓孩子對於新鮮事物產生畏首畏尾的心理。

家長如何幫孩子克服怯場?

一、鼓勵孩子接納緊張的情緒

很多孩子怯場,上臺緊張,父母習慣性地這樣鼓勵和安撫孩子,「別緊張,要冷靜,保持平常心,正常發揮就好。」 其實,這樣鼓勵孩子「迴避緊張」或「抑制緊張」的做法不但沒有可操作性,還會起反作用。孩子根本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緊不緊張,越是想著不緊張,內心就越緊張,導致發揮不好,結果很不理想。這樣的體驗,讓孩子為緊張增加了新的定義,孩子會覺得緊張=不好的情緒=失敗。當情緒和思考出現錯位,孩子會產生很大的困擾。很多時候,孩子願意盡力而為,他們並不害怕緊張,而是害怕在緊張狀態下的不知所措。讓孩子不自信的,不是失敗,而是束手無策。

所以家長要明白,事情的重點不是讓孩子不緊張,而是讓孩子在緊張的情緒下,依然能正常發揮。因此,家長首先要做的便是引導孩子正視、接納緊張情緒,將「緊張」與「不好的情緒」、「失敗」分離,讓意識到緊張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其實孩子在公共場合不敢講話,怯場,其實就是怕丟人,怕出洋相,不成功。對此,家長首先要讓孩子平靜下來,說出自己的感受,探尋孩子的怯場根源,分析清楚恐懼的荒謬,膽怯就會消失。所以家長不妨通過對話的方式來緩解孩子緊張情緒,比如:

家長:你為什麼會感覺緊張?

孩子:因為下面人很多。

家長:為什麼人多就會緊張?

孩子:因為我怕自己表現不好。

家長:哪怕你表現不好,我們也不會笑話你的。

幫助孩子預想到最壞結果,讓孩子意識到最壞的結果也不過如此,就會有效地緩解緊張的情緒。


二、尊重孩子,給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利

很多家長喜歡讓孩子在人前表演,認為這樣是一個鍛鍊孩子膽量的好機會,但是關鍵這種鍛鍊和挑戰是孩子自己選擇的,而不是家長未經孩子同意而強加給孩子的。當孩子所感受到的焦慮、恐懼超出其承受能力,當眾表演就不再是個長見識、練膽量的機會,而是很有可能變成損傷孩子自信心的負性事件。

所以家長要尊重孩子,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個體,去聆聽孩子內心真正的想法。

當孩子還小的時候,如果他特別願意展示自己的才能,可以順應天性,讓孩子自己選擇表演的項目,如果孩子不願意,可以說:「寶寶不喜歡現在表演,那麼就自己去玩吧。什麼時候想表演了,再來表演也不錯啊!」當孩子長大一些了,有了自己的想法,家長不妨多和孩子探討:「如果有客人希望看你表演,你願意嗎?你心裡會有什麼感受?」無論孩子如何選擇,都尊重他。

三、多為孩子提供社交機會

孩子的表現欲是可以激發的,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多多陪伴孩子,多帶孩子出去進行社交活動,比如去電影院看電影、去公園散步、去參加親子活動等等,也可以允許孩子邀請小夥伴到自己的家來做客,這些能夠增強孩子的表達能力和人溝通的能力,還可以豐富孩子的生活經歷,一來二去,孩子在面對陌生人和觀眾的時候,才更不容易怯場。

四、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

法國教育家盧梭說過:「自信心對於事業簡直是一種奇蹟,有了它,你的才幹便可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一個沒有自信的人,無論他有多大的才能,也不會抓住一個機會。」孩子怯場,大多是因為缺乏自信,所以自信心的培養非常重要。那麼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坦然面對怯場呢?

1、不要隨意指責、批評孩子

孩子的自信一般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外部環境的正向評價,尤其是父母的肯定和讚美。

在孩子的幼年,缺乏獨立思考和準確判斷的時候,父母沒有給予孩子肯定,沒有鼓勵過孩子。從而影響孩子對自身的評價,導致他缺乏自信。

有的家長,對孩子的管教比較嚴厲,只要孩子一犯錯,就馬上出手幹涉,或者對孩子橫加指責。

這樣的幹涉和指責,只會讓孩子感到「備受挫折」,從而懷疑自己,覺得自己真的不行。很多時候孩子明明可以做得很好的,卻總在關鍵時刻發揮失常。

美國知名成長心理學家卡爾說:「信心的敵人是沮喪和恐懼。」

當孩子表現怯場時,家長要做的不是責怪、批評孩子,而是要對症下藥地鼓勵孩子,支持孩子,這樣孩子才會逐漸變得自信、勇敢。


2、給孩子試錯的機會

自信的另一個方面來自孩子對自我價值和能力的認定。這種認定是他過往經驗中,一個一個小小的成功堆砌而成的。因此自信來源於對經驗的積累,而經驗需要嘗試。

現在有很多家長總害怕孩子做不好,總焦慮孩子走彎路,總擔心孩子犯錯,總是想給孩子更好的,總希望孩子從小就一帆風順。

但是我們不可能不犯錯,孩子更不可能。如果家長因為害怕孩子犯錯,而事事包辦,不讓孩子去嘗試實踐,不讓孩子去自主探索,會讓孩子永遠無法在鍛鍊中建立自信。

所以,家長可以從日常生活小事開始,慢慢學會放手,讓孩子去自我探索,給孩子試錯的機會,教會孩子學會擁抱錯誤,當孩子取得一點小進步時,要及時表揚和鼓勵。孩子的成長本就是一個試錯的過程,只有經歷失敗後的成功,對孩子的自信建立才更有效。

3、幫孩子設置合適的目標,積累成就感

有時候孩子的怯場,是因為家長事前盲目制定了過高的目標所致。家長不切合實際的苛求往往造成孩子不必要的精神負擔,越怕輸就越緊張,越緊張當然就越怯場。

我們作為家長,要幫助孩子制定與之能力相匹配的目標,讓孩子稍加努力就可以實現目標,這樣孩子就能在不斷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慢慢進步,自信心也就慢慢地建立起來,從而就有動力去挑戰更高級的目標了。

孩子怯場,需要家長的正確引導,多去發現孩子做得好的地方,激發孩子的成就感。作為父母,最終希望的是孩子在不斷地成長中,體驗更多,變成一個自信的人。


相關焦點

  • 克服當眾講話緊張小技巧
    演講時產生怯場緊張的心理,是任何演講者都有過的體驗。世上沒有一個成功的演講者在演講時一點都不緊張的,只是他們善於把緊張的程度控制在最小的範圍之內,至於初上講臺的人,怯場更是無可避免的。怎麼克服當眾講話緊張克服當眾講話緊張小技巧  1、自我陶醉  在演講時,面對滿場聽眾,有時會因精神緊張而出現語言表達失誤的情況
  • 怎麼克服當眾講話緊張
    我曾經就是一個非常怯場的人,害怕上臺演講,害怕面對眾人說話。後來摸索到正確的方法後,再也不怕上臺了,還主持過幾百人的會議,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在克服緊張前,我們先不妨了解下造成緊張的原因,這將有利於我們更好的戰勝緊張心理。
  • 人一多就怯場,孩子有「舞臺恐懼症」,教孩子設置OK線應對怯場
    不料,孩子不僅沒有表現更好,反而對自己更沒信心了,也就更不願意面對人多的場合了。家長於是大吐苦水:&34;別急,接下來我們將探討如何緩解&34;。首先,我們先要了解,為什麼孩子會怯場?背後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 如何克服當眾講話緊張恐慌
    人類最害怕的三件事中,當眾演講居然超過死亡位居榜首。而當眾說話與當眾演講並沒有太過於本質的區別,公務員面試不僅要當眾說話而且結果直接關係個人的職業發展,因此面試時的緊張與恐懼任何人都難以避免。下面知滿天教育專家將幫助大家調整緊張狀態與恐懼感,從而在面試中脫穎而出。
  • 性格內向的人怯場不敢說話,怎麼辦?做好這三點,你也能侃侃而談
    性格內向的人,往往都有怯場不敢說話的特徵,不過這兩者並沒有必然的聯繫,怯場是源於心理,說話是一門技巧,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再內向的性格,也能克服怯場不敢說話的心理障礙。那麼,具體而言,性格內向的人怯場不敢說話,怎麼辦?做好以下這三點,你也能侃侃而談。
  • 巧用OK線,幫助孩子擺脫怯場
    我在《如何培養不怯場的孩子》這本書裡找到了答案。書的作者是日本的森田陽太郎,職業足球運動員出身,退役後研習心理學和心理訓練的方法,轉型成為日本有名的心理訓練師。他獨創了一個名為「OK線」的心理訓練法,這本書中詳細介紹了此方法,告訴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正視自己的情緒、如何幫助孩子建立目標,養成自信。
  • 提升孩子演講力,幫孩子克服怯場心理,家長做好三件事
    最近看到一則視頻,一名幼兒園的小男孩在國旗下講話,萌萌的聲音說出自己「吃飯好、睡覺好、所以成為好寶寶」。不少網友紛紛評論:這孩子颱風太穩了,一點都不膽怯,吐字還挺清晰的。有的網友說:希望我以後的孩子也能這樣穩。
  • 睿智燈塔-孩子膽小不自信怎麼辦?如何幫助孩子克服膽小?
    孩子膽小不自信怎麼辦?如何幫助孩子克服膽小?相信這是家長們最為關心的事情。這不,最近,在我們學習群裡一位睿智燈塔的會員王媽媽向我們的導師問道,她說:「老師,我的孩子特別膽小怎麼辦?沒想到王媽媽剛發出消息,就引來了家長們的一片回應:「我家孩子也是,每次帶她出去玩,她總說不敢,不敢……」「孩子一當眾說話就緊張,上次班級表演讓孩子發言,就緊張得說不出來話來,這可真讓人著急」「我的孩子也特別不自信,也沒有主見,別人讓他幹嘛他幹嘛
  • 孩子膽小怕事怎麼辦?家長運用這4個方法,幫助孩子克服膽小心理
    被人欺負不敢吭聲,回家卻對家長發脾氣,自己不敢獨自外出買東西,非要找一個人陪著等等還有許多現象。這裡我幫助大家整理出4個幫助孩子克服膽小心理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4個方法幫助孩子克服膽小心理1、去磨練孩子在家長看到孩子膽小怕事的一面時,就會忍不住指責孩子一番,但任憑說幾次都沒有效果,所以有時候家長不要插手管太多孩子的事,該讓孩子面對的事,就該讓他們面對。
  • 孩子膽小不敢前進,巧用馬太效應,幫助孩子克服畏懼心理
    孩子膽小不敢前進,巧用馬太效應,幫助孩子克服畏懼心理孩子們的性格雖然有天生的因素,但也會受到環境的影響。有些孩子很有自信,對某件事可以無憂無慮地做好。但是有些孩子很膽小,不敢上前,遇到困難時不知所措,也有依賴父母的幫助的情況。
  • 克服當眾講話緊張的四步曲
    豆瓜訓練的顧老師分析說:從心理學角度看,講話緊張的朋友,一個共同的思維習慣,即總是過度關注內心的感受,或者對聽眾的反應過分敏感,有時甚至是小題大做,這與三個緊張心理的核心問題不謀而合。,例如,有的人講話之前總是雜七雜八地想得太多:「現場有領導,千萬別說錯」、「這次講話對我太重要了」等,這種消極的思維習慣和負面暗示的危害在於,誤導您的認知,讓您想像出的觀點並不是真正的實際情況,讓自己長期在一個「貓咬尾巴」的怪圈中困擾著、煎熬著,走不出來。
  • 北京大學生家教|如何幫助孩子考試不再怯場?
    但小胡一參加考試就怯場,以致進入考場後,不但渾身冒冷汗,腦袋也不做事,考不出應有的成績。後來,參加複習班,在複習班內成績仍居上遊且很穩定,但二次進入高考考場仍然怯場,籠罩在一種無形的緊張中,仿佛第一次高考情形的重演,甚至平時做過多遍的相同類型題也變得陌生起來,結果可想而知。
  •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克服返校學習的不適應?
    原創 張利華 兒少心理隨著國內防疫形勢的逐步好轉、孩子們的返校之日漸近,家長們此刻的心情可能還有點小複雜。既慶幸終於盼到了「小神獸歸籠之日」可以鬆口氣了,又擔心孩子在家學習期間抓得不夠緊,返校後學習會掉隊,想要在返校前的最後階段再幫孩子把功課惡補一下。
  • 孩子內向不喜歡交流,如何幫孩子克服膽怯心理
    課堂上不敢舉手發言、回答問題。上臺表演緊張忘詞、動作失誤,家裡來了不熟悉的客人就「躲」在自己房間不出來、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孩子只在旁邊看著......孩子的這些怯場行為在生活中特別普遍,如許不能給予及時的幫助,許多人長大成人也會這樣,甚至和陌生女孩說話都臉紅。
  • 當眾演講緊張怎麼辦?如何克服?
    一、演講時產生緊張心理的表現  演講時產生怯場緊張的心理,是任何演講者都有過的體驗。世上沒有一個成功的演講者在演講時一點都不緊張的,只是他們善於把緊張的程度控制在最小的範圍之內,至於初上講臺的人,怯場更是無可避免的。面對聽眾他們常常精神緊張,手足無措,四肢冰冷,頭冒虛汗,張口結舌,語無倫次,甚至頭腦一片空白,無法繼續講話,總之,就是言語表達失控。
  • 孩子產生厭學情緒,家長苦惱,做好這幾點幫助孩子走出學習困境
    孩子厭學家長煩惱,做好這幾點,幫助孩子走出學習困境可就是有些孩子厭學,在學校不喜歡學習,下學回到家不喜歡寫作業孩子有厭學的問題,已經成為很多家長煩惱的事情了。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沒有心思聽課。寫作業拖拉磨蹭敷衍了事,作業經常出錯,考試成績差。孩子產生厭學情緒後,會把學習看成是一種負擔每一個孩子的厭學情緒,都不是從一開始上學就有的。是經過了一段學習後,在學習出現問題後,孩子才產生了厭學情緒的。既然孩子是後來才有了厭學情緒,那麼我們就需要找出孩子厭學的原因家長才能對症下藥,從根本上解決孩子為什麼厭學,幫助孩子克服厭學情緒。
  • 孩子越大膽子越小?家長做到這4點,輕鬆幫助孩子克服恐懼心理
    前幾天有寶媽和我說,自己孩子實在是太膽小了:對新鮮事物永遠保持防備;對身邊任何的不確定事物都感到恐懼;對於不知道的東西不敢吃;對不認識的人不打招呼;甚至帶著他去商場,當別的小朋友都在城堡中玩得很開心的時候,孩子也總是畏畏縮縮的躲在一邊。家長在抱怨孩子膽小的時候,有沒有想過或許就是教育方式出了問題,導致孩子現在的狀況。
  • 會說話的孩子,一開口就贏了!做好這3點輕鬆幫孩子提升表達能力
    歡迎轉 發、收藏本文~蘇格拉底曾說:世間有一種能力可以使人很快完成偉業,並獲得世人的認識,那就是令人喜悅的講話能力。兒童心理諮詢專家也認為,家長應培養孩子的說話能力,尤其是孩子的演講能力,這是會給孩子在未來工作及生活中加分的能力。
  • 幫助孩子做好這幾點,讓你的孩子不再是「膽小鬼」
    如果你的孩子怕見生人,不敢與人打招呼,上課也不敢舉手發言,遇到難題也不敢主動去問老師,去商店也不敢問價格,只要遇到問題就會緊張,猶豫,打退堂鼓,這其實是一種自卑和怯懦的表現。「是這樣啊,你真的很勇敢呢,給你點個讚哦。」我給了他一個大大的贊。兒子聽了,更加開心起來,還說,以後一定要多發言,做個更加勇敢的人。兒子上課不愛舉手發言,這是我知道的,也跟他說過讓他改一改,但都沒什麼效果,今天能突破自己,老師又給了他信心,我也非常為 他高興。
  • 孩子不自信的原因找到了,做好這三點,幫助孩子找回自信
    詹森說過:「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敗的家教造就失敗的孩子。「媽媽,我有點兒不太敢上臺講故事。」「怎麼會這樣呢?孩子。臺下就是每天和你一起的老師和同學啊!」「我有點害怕!不太自信。」「可是,你準備了一個星期,是打算放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