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妹妹聊天,她說3個多月的兒子最近幾天不好好吃奶了,按平常的量衝的奶粉也吃不完,讓她很是發愁。小寶寶除了睡覺,不愛吃奶也是很折磨人的一件事。小天寶當年也經歷過厭奶,我很清楚當時的煎熬。
小天寶3個月的時候,不怎麼喜歡吃奶了,因為是母乳餵養吃得很勤,差不多2個小時要吃一次。而接連幾天都不怎麼吃,家人就擔心他是不是生病了,帶著他去了醫院,結果醫生說孩子進入了厭奶期。
什麼是厭奶期?
寶寶出生後幾個月會有這樣一段時間:不喜歡吃奶、吃奶的時候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這段時間就叫厭奶期。
但並不是寶寶吃奶少就是厭奶期,因為有一種少叫「媽媽覺得你吃得少。」每個寶寶新陳代謝的情況不一樣,有吃得多的寶寶就有吃得少的寶寶,不可能有個統一的標準,幾個月的寶寶必須要吃多少。
寶寶奶量到底吃夠了沒?不能只盯著奶瓶的刻度線,要看寶寶的體重增長情況,4個月體重是出生體重的一倍,12個月是出生體重的3倍,就是正常的。如果寶寶確實抗拒吃奶,而且對照生長曲線表,百分比下降厲害,就要好好重視這個厭奶的問題了。
寶寶厭奶的三種原因?
一、生理性厭奶
兩三個月以前,寶寶吃奶靠的是反射行為,只要給奶就會吃,隨著寶寶的發育,這種低級的反射行為會逐漸被取代,寶寶開始按照自己的食慾來調整需求,奶量會降低,在4個月後迎來一段新的厭奶期。
日本育兒泰鬥松田道雄曾提出過,吃奶粉的寶寶在吃了三個月奶粉以後,由於消化比母乳費勁,寶寶的腎臟和肝臟會負擔過重,需要調整休息一段時間,所以產生了厭奶現象。這個階段除了不愛吃奶,其他都很正常,半個月左右厭奶會自己好轉。
而且三四個月的寶寶突然變得好奇心十足,他們對看到的和聽到的東西都比較敏感,如果身邊都是稀奇的東西和熱鬧的聲音,他們哪還顧得上喝奶呢。
二、心理性厭奶
寶寶從出生開始,喝的都是同一種食物,一段時間後就會感到了厭煩。另外,寶寶吃到了味道有差異的東西,也會影響寶寶的胃口。在餵寶寶添加鈣、益生菌等液體時,它們的味道和配方奶或母乳的味道有著很大的差別,加上寶寶味覺的發育,他們想探索新的味道,對比吃膩的奶,他們更喜歡新鮮。
妹妹給寶寶喝的是草莓味道的益生菌,所以,和寡淡的奶相比,寶寶更喜歡的是草莓味,從而表現出不喜歡吃奶,這就是心理性的厭奶。
三、病理性厭奶
生理性厭奶和心理性厭奶都屬於正常現象,但是病理性厭奶則是寶寶的健康除了狀況,如果寶寶除了不喜歡吃奶,還有愛哭鬧、精神差、睡不安穩等問題,這很可能是有些疾病的信號,像腸胃炎、鵝口瘡等。
厭奶解決策略
很多父母在寶寶厭奶期會很焦慮,其實只要寶寶各方面都正常,父母可以放寬心,因為寶寶能感受到父母的焦慮和壓力。試試用下面的方法,來改善寶寶厭奶的狀況。
1、改變餵養方式
兩個小時吃一次的頻率對於3個月大的寶寶有點密集了,可以適當拉長餵奶的時間。寶寶如果感覺不到餓,就很難有食慾吃。也不要寶寶一哭鬧就餵奶,可以試試逗他玩,或者看看他是不是困了。
總之,就是讓吃奶間隔拉長,餓一餓也沒壞處,感覺到餓了,才能感受到吃奶是一件美好的事,也會吃得更積極。
2、增加消耗量
和大人是一樣的,如果整天躺在那裡,每個幾個小時就有人拿來一瓶子奶讓喝,也是很抗拒的,因為根本沒有消耗,怎麼能喝的下。
所以,要增加寶寶的消耗,對於只會躺著的娃來說,可以帶他出去轉轉,戶外的新鮮事物,對寶寶來說都很稀奇,精力的消耗也是很累的。只要天氣允許,就可以多帶寶寶出去走走。像現在不能出門的情況,可以讓寶寶多趴著,這是在室內最好的運動了,可以消耗寶寶的體力,改善進食的情況。
3、營造吃奶的環境
因為3個多月的寶寶,開始對外界感到好奇,如果在餵奶時環境嘈雜或者有吸引他的玩具,寶寶就會被吸引,所以給寶寶餵奶要保持一個柔和的環境。
如果寶寶無論如何就是不吃奶,還有一個方法。一個是趁快睡著迷糊時餵奶,這個方法不太好,因為會影響好的睡眠習慣。如果按照生長曲線來看,寶寶已經下降了很多,只要迷糊著能吃進去就吃吧。反正厭奶期時間這段時間也不會特別長,熬過去這段就好了,睡眠習慣就只能再重新培養吧。
寶寶厭奶的確很鬧心,但父母一定要保持冷靜,不要逼迫寶寶吃奶,以免讓他產生不開心的感受,只會適得其反。
大玉兒,一位有想法的媽媽,用文字傳播育兒經驗,關注@小天寶大玉兒看更多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