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龐恩生從小居住在五大道的香港路同樂裡,1976年新華南路小學畢業,1981年天津二十中學高中畢業。
英國文法學校 (Grammar School) 建於1926年,主教學樓具有希臘古典建築風格。 典雅輝煌的建築和滿院的梧桐,總能吸引眾多遊客的目光。
天津二十中學是首批市級重點中學,它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910年的浙江小學;1938年浙江小學發展而擴建了私立浙江中學;私立浙江中學和私立津華女中於1951年合併,定名私立浙江中學;1952年人民政府接辦後改制成為公立學校,更名為天津二十中學。
主教學樓始建於1926年,由永固工程司庫克和安德森設計。
學校總建築面積3800平方米,教學樓坐北朝南為磚混結構,局部3層帶地下室,正立面和背立面均勻對稱,外簷為紅瓦坡頂,混水牆面。開放的入口門廊和高聳的屋頂對應,使建築虛實變化強烈,氣勢恢弘。
百年大禮堂,雍容華麗。
折線形天花板,護牆板及兩層看臺的U形迴廊和欄板,均採用全包鑲高級木裝修。
當年大禮堂的老照片
那時的天津英國文法學校是華北舉辦劍橋認證考試的中心。
時至今日仍都保存完好。
看這是一座形狀有如一架飛機的大樓,平面呈飛機形,帶有廊柱的主入口是機頭,而大禮堂是機身和機尾,兩翼展開的部分是教室和辦公室。
請比較一下,像不像?這種造型的舊建築在全國也僅此一處,幸運的是至今仍保存完好。
在歷經了天災人禍、戰爭動亂等因素,百年古歐洲風格的建築能被保留下來的,在我國也是為數不多的了,彌足珍貴!
當時英國文法學校只招外國人和少數富有中國人的子女,是以純正的英倫風格、培養英國紳士而著稱。
學校講述英國歷史,背誦莎士比亞的作品是學生的必修課,所有的課程都用英語來教授,高水平教學在當時和世界接軌。
當年學校運動員在位於主樓左端入口前合影
學生從幼稚園開始讀到中學畢業,然後參加劍橋大學的統一考試,試卷從英國寄來,全世界所有的英國文法學校同時開考,通過者就可升入劍橋大學深造。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軍隊開始驅逐和逮捕租界內的英美籍僑民,將這裡改為日本宮津女子學校,抗戰勝利後,被改為天津訓練團,天津解放後,一度為天津市民政局。
1955年8月,經市政府批准二十中學遷入市民政局辦公用房(湖北路59號此校址)。
主教學樓已高齡九秩,雖歷盡滄桑,仍神採奕奕,新教學樓年輕而莊重,與老樓相得益彰。
歐式風貌的主教學樓被法國梧桐綠蔭環抱。
校園的春、夏、秋、冬,伴我成長。
大禮堂、圖書館,深藏心中,揮之不去。
在二十中學歷任教師中,共有天津市特級教師11名:
語文:平恩濤
數學:孫琪、李亞玲
英語:陳佳
政治:張月萍
歷史:周秀茹
物理:李尚文、勵臨泉
化學:郝玉川、趙英潔、鄔顯銘
他們當中好幾位都曾教過我,是我的恩師,伴我一起度過那備戰高考的難忘歲月。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學生時代,在心靈的深處,在記憶的深處,是那麼的美好!我很幸運地在天津二十中學讀過書。
由於保護歷史文化建築的原因,二十中學的舊建築才能被保留到了今天。
每當我走進二十中學,徜徉於極具西洋古典風格的樓舍之間,一種與歷史對話的畫面感如清風徐來。
我總想把親身經歷的故事講給年輕人聽,帶領他們穿越歷史,這是去年我帶領大學生社團的師生來遊覽我的母校。
1981年我們高考後拍的畢業照。(左一為筆者)
我們那時考大學可不像現在這麼容易,那年天津的大學錄取率不足3%,是恢復高考40年來錄取率最低的一年。
現在他們都早已是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翹楚精英了(後排左七為筆者)。
那時候一個本科生的含金量比現在的研究生都要高,就是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二十中的畢業生們很多都考入了北大、清華、浙大、復旦、同濟、天大、南大等全國名牌的大學。
下圖為在1981年的那個畢業季裡,二十中學的校園裡幾位初三同學的合影,中間的季愛玲是我們「情系五大道」的群友,在這裡也感謝她提供的照片。
我出於對母校的眷戀和信任,在我女兒中考那年,放棄了讓女兒升入更好學校的機會,而選擇了二十中學。
和我相隔27年以後,我女兒也成為了一名天津二十中學的畢業生,和我成了校友。
在二十中學的歷史中,有很多知名的畢業生:奧運會冠軍李愛銳、著名記者愛潑斯坦、美國作家約翰·赫賽 、英國首席芭蕾舞表演家瑪格·芳登、 英國畫家默文·皮克、京劇表演藝術家齊嘯雲等,眾多名人都和我是校友。
愛潑斯坦,傑出的國際主義戰士,猶太裔中國人,自幼隨父母定居中國,記者、作家。
1928年至1930年在天津英國文法學校學習,1937年任美國聯合社記者,1939年在香港參加宋慶齡發起的保衛中國同盟。
抗戰期間,他努力向世界報導,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的英勇鬥爭,日本投降後,他在美國積極參加反對幹涉中國內政的鬥爭。
1981年第54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烈火戰車》,獲得了迄今為止體育影片唯一的奧斯卡獎。
影片中那位為參加1924年巴黎奧運會刻苦訓練,最終400米奪冠並打破世界記錄的原型,是蘇格蘭人埃裡克.利德爾,中文名李愛銳。
李愛銳傳奇的一生,大多是在中國度過的,被譽為體育界的&34;。他曾就讀於英國文法學校幼兒部,是民園體育場的&34;,參與民園體育場的設計改造。
1926年在他的籌劃下民園體育場以全新的面貌,成為當時在亞洲範圍內首屈一指的綜合性體育場,並立即吸引了不少國際大賽。
齊嘯雲,她是我國用英語演唱京劇的&34;。在根據莎士比亞名劇改編的京劇《奧賽羅》中,她成功用英語演唱,這都與她曾在英國文法學校學習的紮實英語基礎密不可分。
張俊秀,1947年考入浙江中學。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任中國國家足球隊主力門將。1985年任國家足球集訓隊領隊兼教練。
皮黔生,文革時期為二十中學初中學生,曾任天津市委常委、濱海新區管理委員會主任。
2010年11月12日,遼寧省高級法院終審判決,認定皮黔生犯受賄罪、濫用職權罪,決定執行死刑,緩期兩年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二十中學還被眾多導演選為影視拍攝的外景地,無數次地出現在各類影視劇中,這裡已被稱為&34;了。
尤其是很多鏡頭都在主教學樓取景,拍攝過《梅蘭芳》《楊三姐告狀》《張伯苓》《東陵大盜》《天與地》……等幾十部影視劇。
電影《梅蘭芳》的導演陳凱歌,正是看中了主教學樓正門內的臺階,層層疊疊,這裡將是抗戰勝利後梅蘭芳重新登臺所走過的一段路,寓意深遠。
1993年劉德華在津拍攝電影《天與地》,拍攝外景地之一就是二十中學主教學樓。
2010年7月,由旅居德國的二十中學校友牽線,母校王曉馳校長帶隊與德國同行進行文化交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這是一座充滿歷史文化的名校,從這裡走出了數以萬計的傑出人才。
他們有的搏擊於經濟的潮頭,成長為商界英才;有的發展於海外,成長為僑界名人;更多的成長為各行業的骨幹、接班人,猶如一顆顆璀璨之星照亮了歷史的天空
2018年
是天津二十中學建校80周年,
謹以此文獻給我的母校
八十華誕。
感謝,
永遠的母校!
文中部分照片取自網絡
完
採稿 校對 編輯 | 紫石
關於我們
本號匯集了五大道人講述的老故事及五大道人的文學作品等,旨在重溫五大道老時光、弘揚五大道人文精神。歡迎新老五大道人踴躍投稿,文字、口述均可(有意者請在私信留言,我們會儘快回復),在展現您才華的同時,與我們一起分享故鄉的當下與過往。本號所有刊登文章均為原創,不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