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 千雅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三十而已》可謂是口碑連連飆升,擺脫了以往都市劇中的奢華人設,將鏡頭聚焦於生活的雞零狗碎,同時也道盡成年人的心酸與掙扎。
或許正如列夫託爾斯泰所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
未婚的王漫妮渴望擁有浪漫多金的另一半;單純可愛的鐘曉芹,卻被婚姻中的冷暴力所侵蝕著;唯一看似最美滿的顧佳實則也是背腹受敵。
大概唯一相同的,就是她們都已步入三十歲大關。
在這個命運並未穩定的年紀裡,每個人都努力想在生活的驚濤駭浪中存活下來,開啟一段更加美好的人生。
作為全職太太的顧佳,無疑是這部劇中最精彩的角色。它顛覆了大眾對於家庭主婦乏味無知的刻板印象,著墨於女性的自信獨立。而在磨難的一次次洗禮下,她們變得更加自信迷人,活的也更加通透快活。
高情商決定大格局
顧佳給觀眾留下的第一印象大概就是溫和與大氣。
她在丈夫與合作方因貸款問題爭執不休時,主動放低姿態,婉言與合作夥伴進行商量,並提出讓利以挽回機會,順利化解了一次小的危機。
為了兒子能上最好的幼兒園,她低聲下氣的前去拜訪王太太,對方卻傲慢待之,絲毫沒有尊重可言。
然而顧佳並未因此惱怒,相反在一次電梯停電時,抓住機遇,在王太太家門口假裝偶遇,替對方換上了柔軟舒服的拖鞋,自己則光腳下了二十六層樓梯。
如此放下身段,卻不是人人都能如此,顧佳也因此得到了再次拜訪的機會,只是王太太這一次也並無誠意。她提出要顆小行星的命名權,並說顧佳的兒子是「問題小孩」。
終於,顧佳惱怒了,她不能允許別人辱罵自己的孩子,還擊了王太太先前種種才學淺陋的行為後,轉身離開。
的確,再多的金錢也買不來一個人的學識修養,那是褪去一切俗世浮華後唯一僅存在身上的,也是顧佳最大的魅力所在。
就好像王太太買的起莫奈的真跡,卻連畫作的作者都不甚了解,更何況去欣賞它呢?
雖然顧佳最後還是滿足了王太太的要求,順利拿下了幼兒園的入學申請表,但那並不是一味的卑躬屈膝忍讓妥協,而是一種能屈能伸的人格魅,兜的起,也放得下。
看到這裡我們不難發現,顧佳最大的情商在於她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
在王太太那受了氣,作為妻子的她的本應向丈夫抱怨委屈,發洩情緒,但她卻沒有這樣做,既減少了丈夫的辛苦與壓力,也增進了夫妻之間甜蜜的感情。
倘若她回家後一通謾罵,再指責丈夫沒能幫忙,那麼帶來的可能只是無休止的家庭矛盾,為生活徒增煩惱。
當發現公司有女職員不懷好意的靠近丈夫時,她也並未大吵大鬧,而是用正當的理由開除了她。
面對一個妄圖勾引自己丈夫的女人,顧佳也沒有趁此給她最致命的一擊。
相反,她在公司效益出現問題的時候,還為女職員多結了兩個月的工資,並寫了一封推薦信,說明她是主動離職,這樣也不會影響後續找工作的問題。
有人說,一個人格局的大小決定了他能夠走多遠。
不在雞毛蒜皮的小事上斤斤計較,明確自己的目標,果斷的尋找達成目的的方法途徑,既要控制好情緒,也要守住心中的底線,人生這條路才能越走越長遠。
選擇善良是一種格局
知乎上曾有一個問題引起熱議:一個戰地記者,面對身上著火了的小女孩,該如何抉擇?
從職業素養來說,他應該第一時間拍下傳給報社,但倘若他選擇立即滅火救人,就會失去一條熱點新聞。
有一條高贊的回答:如果要從正確和善良中作出選擇,請選擇善良。
顧佳便是這樣選擇的。
在兒子進入這所高檔幼兒園時,危機再一次敲響了警鐘。
作為家委會會長的木子媽媽,初次見到顧佳時就話裡話外展現自己的權威,竟還組建了沒有老師的小群,方便與家長們統一口徑。
一次美食會上,班級有同學楠楠癲癇發作,嚇壞了同班不少孩子,同樣也有顧佳的兒子。
面對這一情況,木子媽媽當晚又重建了一個小群,除了楠楠家長,其他孩子的家長均在其中。他們附和著木子媽媽,決定團結合力將楠楠趕出這所幼兒園。
這樣粗暴的剝奪一個孩子上學的資格,不亞於一場殘忍的無聲暴力。
顧佳選擇站出來為楠楠發聲,也因此成為了家委會的一員,木子媽媽的眼中釘。
於是,木子媽媽將全班孩子聚在她家,聲稱為木子舉辦生日聚會,卻唯獨把顧佳的兒子關在房間內,任憑他如何哭喊,也置之不理。
直到顧佳趕來,兒子已經受到了強烈的驚嚇,最諷刺的是,在場的家長沒有一個人站出來阻止惡行的發生。
木子媽媽作為家委會的會長,掌握著許多名額與利益,家長們為了自己的孩子選擇忍氣吞聲擁附權勢似乎並無錯誤。
他們大概是沒有選擇善良的勇氣。
而顧佳在這件事之後,被推舉為新一任的家委會會長,但她卻意外的拒絕了。
她無法改變家委會會長收回扣的傳統,也無法改變這官僚氣息濃重的氛圍,所以,她選擇了退出。
她說,有的人討厭權力跟潛規則,但是當自己成為受益人的時候,又禁不住誘惑。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中寫過這樣一句話:任何關於性的暴力,都是「社會性」的,或應該這麼說,任何關於性的暴力,都不是由施暴者獨立完成的,而是由整個社會協助施暴者完成。
在今天,各種各樣的暴力層出不窮,劇中沉默的家長是協助者,而回歸現實,我們是否也做過暴力戰爭的協助者?
不再沉默才能看到希望,而選擇善良往往比本性善良更加難得,倘若無法反抗,那也請堅守內心,不要做暴力的協助者,是善良,也是格局。
三十而已,無所畏懼
或許正如顧佳所說:生活的本質就是千難後面有萬難。
在這之後,她努力混跡「太太圈」想要獲取成功的捷徑,卻慘遭打壓陷害,又遇上老公出軌,家庭破碎。
可是那又怎樣呢?她明白了人生沒有捷徑的道理,也在離婚後徹底迎來了全新的自我——一個更加成熟智慧的女人。
人們總是將女性的成長定義在三十歲,這時的她們大多身為人妻,一切似乎都迎來了穩定與停滯。
褪去了二十的困惑與激情,仿佛全世界都在逼著她們安分守己,平淡過日子。
我想,歸於暗淡的不是生活,而是人。
不管處在什麼狀況下的女人,都應該擁有夢想的權利,這才是「顧佳們」想要告訴我們的,女性不應該被年齡所定義,歲月的沉澱會賦予她們更加美麗的姿態。
「現在眼前的一切,不過三十而已。」
劇情還在繼續,這樣的顧佳你喜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