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年齡不是你向生活妥協的理由

2020-12-11 無戒學堂

作者 l 千雅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三十而已》可謂是口碑連連飆升,擺脫了以往都市劇中的奢華人設,將鏡頭聚焦於生活的雞零狗碎,同時也道盡成年人的心酸與掙扎。

或許正如列夫託爾斯泰所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卻各有各的不幸。

未婚的王漫妮渴望擁有浪漫多金的另一半;單純可愛的鐘曉芹,卻被婚姻中的冷暴力所侵蝕著;唯一看似最美滿的顧佳實則也是背腹受敵。

大概唯一相同的,就是她們都已步入三十歲大關。

在這個命運並未穩定的年紀裡,每個人都努力想在生活的驚濤駭浪中存活下來,開啟一段更加美好的人生。

作為全職太太的顧佳,無疑是這部劇中最精彩的角色。它顛覆了大眾對於家庭主婦乏味無知的刻板印象,著墨於女性的自信獨立。而在磨難的一次次洗禮下,她們變得更加自信迷人,活的也更加通透快活。

高情商決定大格局

顧佳給觀眾留下的第一印象大概就是溫和與大氣。

她在丈夫與合作方因貸款問題爭執不休時,主動放低姿態,婉言與合作夥伴進行商量,並提出讓利以挽回機會,順利化解了一次小的危機。

為了兒子能上最好的幼兒園,她低聲下氣的前去拜訪王太太,對方卻傲慢待之,絲毫沒有尊重可言。

然而顧佳並未因此惱怒,相反在一次電梯停電時,抓住機遇,在王太太家門口假裝偶遇,替對方換上了柔軟舒服的拖鞋,自己則光腳下了二十六層樓梯。

如此放下身段,卻不是人人都能如此,顧佳也因此得到了再次拜訪的機會,只是王太太這一次也並無誠意。她提出要顆小行星的命名權,並說顧佳的兒子是「問題小孩」。

終於,顧佳惱怒了,她不能允許別人辱罵自己的孩子,還擊了王太太先前種種才學淺陋的行為後,轉身離開。

的確,再多的金錢也買不來一個人的學識修養,那是褪去一切俗世浮華後唯一僅存在身上的,也是顧佳最大的魅力所在。

就好像王太太買的起莫奈的真跡,卻連畫作的作者都不甚了解,更何況去欣賞它呢?

雖然顧佳最後還是滿足了王太太的要求,順利拿下了幼兒園的入學申請表,但那並不是一味的卑躬屈膝忍讓妥協,而是一種能屈能伸的人格魅,兜的起,也放得下。

看到這裡我們不難發現,顧佳最大的情商在於她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

在王太太那受了氣,作為妻子的她的本應向丈夫抱怨委屈,發洩情緒,但她卻沒有這樣做,既減少了丈夫的辛苦與壓力,也增進了夫妻之間甜蜜的感情。

倘若她回家後一通謾罵,再指責丈夫沒能幫忙,那麼帶來的可能只是無休止的家庭矛盾,為生活徒增煩惱。

當發現公司有女職員不懷好意的靠近丈夫時,她也並未大吵大鬧,而是用正當的理由開除了她。

面對一個妄圖勾引自己丈夫的女人,顧佳也沒有趁此給她最致命的一擊。

相反,她在公司效益出現問題的時候,還為女職員多結了兩個月的工資,並寫了一封推薦信,說明她是主動離職,這樣也不會影響後續找工作的問題。

有人說,一個人格局的大小決定了他能夠走多遠。

不在雞毛蒜皮的小事上斤斤計較,明確自己的目標,果斷的尋找達成目的的方法途徑,既要控制好情緒,也要守住心中的底線,人生這條路才能越走越長遠。

選擇善良是一種格局

知乎上曾有一個問題引起熱議:一個戰地記者,面對身上著火了的小女孩,該如何抉擇?

從職業素養來說,他應該第一時間拍下傳給報社,但倘若他選擇立即滅火救人,就會失去一條熱點新聞。

有一條高贊的回答:如果要從正確和善良中作出選擇,請選擇善良。

顧佳便是這樣選擇的。

在兒子進入這所高檔幼兒園時,危機再一次敲響了警鐘。

作為家委會會長的木子媽媽,初次見到顧佳時就話裡話外展現自己的權威,竟還組建了沒有老師的小群,方便與家長們統一口徑。

一次美食會上,班級有同學楠楠癲癇發作,嚇壞了同班不少孩子,同樣也有顧佳的兒子。

面對這一情況,木子媽媽當晚又重建了一個小群,除了楠楠家長,其他孩子的家長均在其中。他們附和著木子媽媽,決定團結合力將楠楠趕出這所幼兒園。

這樣粗暴的剝奪一個孩子上學的資格,不亞於一場殘忍的無聲暴力。

顧佳選擇站出來為楠楠發聲,也因此成為了家委會的一員,木子媽媽的眼中釘。

於是,木子媽媽將全班孩子聚在她家,聲稱為木子舉辦生日聚會,卻唯獨把顧佳的兒子關在房間內,任憑他如何哭喊,也置之不理。

直到顧佳趕來,兒子已經受到了強烈的驚嚇,最諷刺的是,在場的家長沒有一個人站出來阻止惡行的發生。

木子媽媽作為家委會的會長,掌握著許多名額與利益,家長們為了自己的孩子選擇忍氣吞聲擁附權勢似乎並無錯誤。

他們大概是沒有選擇善良的勇氣。

而顧佳在這件事之後,被推舉為新一任的家委會會長,但她卻意外的拒絕了。

她無法改變家委會會長收回扣的傳統,也無法改變這官僚氣息濃重的氛圍,所以,她選擇了退出。

她說,有的人討厭權力跟潛規則,但是當自己成為受益人的時候,又禁不住誘惑。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中寫過這樣一句話:任何關於性的暴力,都是「社會性」的,或應該這麼說,任何關於性的暴力,都不是由施暴者獨立完成的,而是由整個社會協助施暴者完成。

在今天,各種各樣的暴力層出不窮,劇中沉默的家長是協助者,而回歸現實,我們是否也做過暴力戰爭的協助者?

不再沉默才能看到希望,而選擇善良往往比本性善良更加難得,倘若無法反抗,那也請堅守內心,不要做暴力的協助者,是善良,也是格局。

三十而已,無所畏懼

或許正如顧佳所說:生活的本質就是千難後面有萬難。

在這之後,她努力混跡「太太圈」想要獲取成功的捷徑,卻慘遭打壓陷害,又遇上老公出軌,家庭破碎。

可是那又怎樣呢?她明白了人生沒有捷徑的道理,也在離婚後徹底迎來了全新的自我——一個更加成熟智慧的女人。

人們總是將女性的成長定義在三十歲,這時的她們大多身為人妻,一切似乎都迎來了穩定與停滯。

褪去了二十的困惑與激情,仿佛全世界都在逼著她們安分守己,平淡過日子。

我想,歸於暗淡的不是生活,而是人。

不管處在什麼狀況下的女人,都應該擁有夢想的權利,這才是「顧佳們」想要告訴我們的,女性不應該被年齡所定義,歲月的沉澱會賦予她們更加美麗的姿態。

「現在眼前的一切,不過三十而已。」

劇情還在繼續,這樣的顧佳你喜歡嗎?

相關焦點

  • 怡康心理——三十而已:不畏懼任何年齡,不妥協任何生活
    最近電視劇《三十而已》非常火,「林有有」「顧佳離婚」等連上熱搜,其中的女主顧佳、王漫妮、鍾曉芹的人生經歷,幾乎讓每一個人都感同身受。心疼她們被生活無情的捶打,但同時也佩服她們面對人生時,不畏懼任何年齡,不妥協任何生活的人生態度。
  • 《三十而已》:年齡不過是數字,標籤也不過是偏見
    點擊上方「燕趙女性」可以訂閱哦《三十而已》儘管也有俗套的橋段在內, 但少了太多狗血噴灑在日常生活裡,也沒有紙醉金迷、浮誇到不著邊際,而是,展現她們在30歲這個年齡看待人生、對待人生的方式——面對充滿危機的生活,不妥協,不氣餒,活出自我。
  • 《三十而已》聚焦新時代都市女性 「30+」拒絕被定義的生活
    據悉,該劇主要以三位三十歲女性視角展開,講述了都市女性在三十歲這一重要年齡節點時,遭遇到多重壓力的故事。討論這一年齡節點的女性在職場與生活中的困境。三個女性,不同的身份背景,不同的生活環境,分別代表三個不同的階層,也代表未婚未育、已婚未育和已婚已育這三種狀態的女性群體。
  • 要向生活妥協了嗎
    成年以後,你發現現實是一系列瑣碎的細節生活組成 的,你發現發現無能為力的事情那麼多,生活向你扇出無數耳光,呼嘯而過的,不但是青春,還有年少無與倫比的勇氣,沒有了,都沒有了。妥協源於對生活的無力感,所以才有那麼多人喪著活著。
  • 二十不惑,三十而已,不同年齡層的生活態度
    最近有兩部大劇熱播,它們就是《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劇裡人物正代表著兩種不同年齡層的生活態度。二十歲的時候為成長而煩惱,三十歲的時候在事業與家庭中權衡。一個是二十歲少女的青春故事,一個是三十歲女性的生活現狀。一個充滿活力和希望,一個殘酷真實卻淚點滿滿。二十不惑,青春有你!
  • 年齡永遠都不是向生活妥協的藉口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夜雨酒館,ID:HY190726】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不要讓年齡,成為你追尋理想生活的絆腳石。昨晚在與朋友打電話時,在聊到年齡的時候,他不禁感慨到:我要是再年輕個幾歲就好了,真羨慕那些十七八歲的。在這個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社會中,時間仿佛比我們想像的還要經不起浪費。每天都有處理不完的工作,還有隨時都會來的麻煩,讓你措手不及。
  • 《三十而已》|王漫妮的滬漂生活,是當代大多數人生活的寫照
    這是近期熱播電視劇《三十而已》中王漫妮滬漂的日常生活,幾句話真實生動地還原了拼搏在一線城市裡普通人的生活狀況。作為滬漂大軍中的一員,很能體會這種感受。她的生活就是很多漂泊在異鄉的普通人最真實的生活寫照。歲月不等人,時間催人老。
  • 不,是三十而已!
    今天的夏天,一時之間,女人的年齡瞬間成為了一個熱門的話題,從《乘風破浪的姐姐們》,到《二十不惑》,又到近幾天的熱門大劇《三十而已》。全網上下都在議論著小姐姐們的年齡,一時之間,小姐姐們的年齡成為了今夏最關注的熱點。
  • 《三十而已》這劇情,真的不是在我的生活裡裝了監視器?
    《三十而已》這劇情,真的不是在我的生活裡裝了監視器?《三十而已》的這三位姐姐,從劇集開播開始,就輪番霸佔熱搜。從顧佳6位數的限量版包包,再到王漫妮「精緻窮」的生活,再再再到鍾曉芹和陳嶼的不怎麼順利的婚姻生活,每一個角色仿佛都脫胎於現實生活之中。
  • 三十而已大結局引熱議!理想婚姻是什麼?婚姻就是避風港?學會甄別...
    《三十而已》講述三個不同階層的三十歲姑娘,生動詮釋了30+這個年齡的悲和喜。如今大結局曝光,引發觀眾的熱烈反響: 所謂「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每個人都要積極面對自己的生活。 30歲以後的女人,面對上有老下有小,我工作有老公,需要工作還要「顧家」,就像顧佳一樣,既為了兒子上學的事情住進了江景房,還得關心許幻山的生意,對父親報喜不報憂,還得奮鬥自己的事業,在沒人支持的情況下,被視作不顧家,無理取鬧的行為。
  • 女人的美無關年齡,二十不惑,三十而已,四十五十乘風破浪……
    最近《二十不惑》、《三十而已》、《乘風破浪的姐姐》大火,而已經27周歲的我,也是直接選擇了三個節目一同來追。不知不覺竟從這些不同人生階段的妹妹和姐姐身上學到不少。《三十而已》講的是三個來自不同的社會階層,對生活有著不同追求30+女人的奮鬥故事——大齡剩女王漫妮、全職媽媽顧佳、選擇離婚的鐘曉芹;《二十不惑》講述的是四個剛畢業的女大學生邁進社會的迷茫、掙扎與互助;《乘風破浪的姐姐》是芒果TV推出的女團成長綜藝節目。
  • 瘋狂猜成語:從《三十而已》談「三十而立」
    三十而勵,三十而立,三十而驪,三十而已。看了這部劇,感覺30歲的人生就是:真實、艱難、打拼。同時也傳遞著一種「不低頭、不妥協」的人生態度。你看,同樣是三十歲,對女性而言已經都到了半老徐娘沒人要的地步,而對於男性而言卻是一切的開始。但三十歲的女人,無需任何人定義。劇中三位女性的30歲,尖銳而真實,真實如同現實生活中的你和我,人生的路,就像是吃苦瓜的路。三十歲明知道苦,但還是要吃,因為三十而立,人生才開始不久。
  • 《三十而已》:「三十歲」並不可怕,「而已」的態度才更珍貴
    描摹女性群像的影視劇作品並不少見,《三十而已》最大的不同在於其對現實問題的不迴避、不扭曲,影視化的同時沒有偏離生活。「全職太太」顧佳是很多觀眾心中的「白月光」,對外,在奮鬥期與老公一起創業白手起家;對內,在一切穩定後退居二線育兒當媽;作為妻子,她未雨綢繆為老公公司提早謀劃退路;作為母親,她可以全然不顧形象為母則剛手撕欺負兒子的壞家長。
  • 三十而已:王漫妮辭職回上海,張志挽留理由成觀眾「嚮往生活」
    《三十而已》這部劇在播出之後,觀眾們看得也是津津有味,特別喜歡討論其中的劇情。這三部電視劇裡面,演的是三個不同性格女孩的人生經歷,觀眾卻在這三個不同的人生經歷當中看出了許多的東西,還有一些觀眾會把自己代入其中,假設那些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又會如何面對。
  • 從二十不惑到三十而已,妥協的不只有歲月,還有勇氣
    最近微博熱搜裡都是《二十不惑》和《三十而已》這兩部劇,裡面幾個主角似乎代表了大部分人的生活,所以引起了極大的共鳴感。二十是青春的終結點,而三十是成熟的出發點。跟弟弟的聊天框最後一句話是:我不勸你了,你自己有權利來經歷你想經歷的人生。
  • 二十不惑,三十而已,五十「私奔」,一個女人最好的年齡在何時
    那時,上班時熱愛投入,回家時全心照顧孩子,父母身體尚好不用擔心,閒時和閨蜜約會,在各種角色中,保有自己的生活和節奏,出入自如,真的覺得特別好。如今,在各種沙龍和那女性聚會中,我遇到許多和我當年一樣的女子,都在四十歲左右,都活得十分通透和帶勁,都在感嘆,誰說女人四十歲就老了不行了,四十歲才是女人最好的年齡啊!活得明白!
  • 「三十而已」,低GI飲食法讓你的身材無懼年齡!
    暑期檔電視劇《三十而已》開播即爆紅,劇中由童瑤飾演的顧佳可謂一位新時代完美女性,把自己的小家和丈夫的公司都打理得井井有條。有人說,她的穿搭簡直是一部30+輕熟女的穿搭教科書,更多的人則是羨慕她的身材和廚藝,向我們展示了強大的營養學基礎和身材管理能力。
  • 人到中年,不想向生活妥協,最好的方法只有一個,望你懂
    無疑我們對生活的所有抱怨都是毫無意義的,因為它不會可憐任何人,你的軟弱、妥協,換來的可能只有生活對你同等的嘲諷。 而你不想向生活妥協,方法其實也很簡單,簡單來說,它只有兩個字,那就是:努力,但卻真的少有人做到。不僅僅是因為努力本身需要付出太多,更是因為環境對你的影響。
  • 最近熱播的劇,當然是:二十不惑,三十而已,二十多歲,困惑不已
    還不是要硬著頭皮自己喝下三杯咖啡,並且明天繼續來上班,繼續在老闆手底下幹活。另外,《二十不惑》也探討了很多其他青春偶像劇不敢觸及的現實問題。比如:省吃儉用的姜小果向貧困學生討要上學期借的300元,貧困生的助學金髮下來了卻也不還她,因為貧困生想要買雙鞋。姜小果在貧困生買鞋時將錢拿了過來,說:「你示弱你就有理了?
  • 《三十而已》的英文翻譯不是just thirty,別搞錯了
    今天我們來聊聊「三十而已」英語怎麼翻譯,既不是just thirty也不是only thirty。一、「三十而已」英語怎麼翻譯?「三十而已」按照中文來理解,就是「僅僅三十」、「只不過三十」。二、「三十多歲」不是more than thirty用英語形容一個人「三十多歲」,很多人說成more than thi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