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家長你真的了解嗎?父母需要掌握這幾點

2020-10-09 積極家庭教育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你懂孩子內心的想法嗎?

社會進步,教育改革,越來越多的家長管不住孩子,越來越多的老師覺得孩子難教。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我們發出這樣的感嘆?

其實我們問一問自己,你是否關注過孩子內心的感受呢?你是否關注過孩子的心理健康呢?當你問完這兩個問題以後,你就應該明白答案了。

有的家長覺得,孩子是我生的,我從小把她養大,還能不知道她內心的想法嗎。我們經常聽到家長們說:「你腳趾頭動一下,我都知道你在想什麼」可是,真的是這樣嗎?這句話在孩子幾歲的時候可能比較適用,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最難抓住的就是心理!

孩子是未來希望的光芒,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對孩子的教育也格外重視。那麼,對於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爸爸媽媽又了解多少呢?下面,就來了解一下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吧。

兒童心理健康標準

(1)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慾:

這樣的孩子興趣廣泛,喜歡觀察事物,愛動腦筋,思維敏捷,什麼都想學,什麼都想試,對新鮮事物反應快,敢於提出自己的見解。

(2)能逐漸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保持樂觀向上的心境:

與人交往坦誠、隨和,不掩飾自己的喜怒哀樂,樂意接受別人的意見,遇到困難和挫折所引起的不良情緒能很快釋放,不淤積心裡。

(3)能學會與周圍人正常的交往,懂得分享與合作、尊重別人、樂於助人:

經常保持歡樂愉快的心態,遇事冷靜,情緒很少大起大落,能理智地分析遇到的問題,很少表現出焦慮不安或憂鬱。

(4)能自我接納,有自制力,能積極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困難,適應環境;不怕困難和挫折,不達到目的不罷休,從不半途而廢。能根據自己的需要控制自己的願望和行為,還能排除外界和內心的幹擾,集中注意力進行學習和工作。

(5)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健全的人格。樂於幫助別人,樂於關心別人,常表現出「利他」和「親社會」的行為。其實,不少孩子在幼兒期或學齡前期就出現了心理異常,只是表現比較輕微,沒有引起家長的注意,孩子上學讀書後,這些心理疾病影響了學習成績,家長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一般來說,兒童出現心理問題會在情緒、行為及生理方面出現異常變化,這些外在表現可以看作心理求助信號。

兒童心理異常的典型表現

(1)情緒表現:

恐懼,焦慮,不願上學,容易生氣,想輕生(認為活著沒有意思,有度日如年的感覺,興趣減少或多變、情緒低落)等。

(2)行為表現:

離群獨處,不與同年齡小朋友一起玩,沉默少語,少動,精神不集中,有暴力傾向、逃學、偷東西等行為。

(3)生理表現:

頭部腹部疼痛、噁心、嘔吐、厭食或貪食、早醒、入睡困難、耳鳴、尿頻甚至全身不適,而軀體檢查及實驗室檢查又沒有軀體疾病。

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①鼓勵法

兒童有一種需要承認、需要鼓勵的心理,他們喜歡成功,喜歡得到大人的認同和讚揚。因此,家長就要經常鼓勵孩子,孩子通過不斷地被鼓勵和讚揚,自身的行為才能得到肯定,由肯定產生心理升華。

②反問法

語言是溝通兒童心靈的工具,因此,家長和孩子談時要試探、發問、反問,這樣才有利於提高兒童自身的分析和判斷能力,發展創造性思維。

③ 出難題法

給孩子出點難題,讓他們知道什麼叫困難,並要讓其自己解決,只有經過風雨見過世面,經受失敗和挫折,才能產生經驗和教訓。

④ 反面教育法

家長利用反面教材讓孩子分清是非,對生活中的反面事物,家長要給予引導,使其提高分析和判斷能力,有利於其心理預防。

⑤ 寬嚴結合法

對孩子過寬過嚴都是不正確的,要培養孩子有一個健康心理狀態和較強的心理素質,既需要嚴教又要寬容,既有組織紀律又有個人的愛好,一旦孩子犯了錯要批評的嚴一些,指出其危害,又要給予愛護和關心。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心理健康往往被家長忽視,我們常常在意的是孩子的身體,成績。

作為家長,關注兒童心理健康是家長的責任更是社會的責任。

讓孩子健康成長,不管身體還是心理。

相關焦點

  • 孩子的心理健康,作為家長你真的了解嗎?
    其實,不少孩子在幼兒期或學齡前期就出現了心理異常,只是表現比較輕微,沒有引起家長的注意,孩子上學讀書後,這些心理疾病影響了學習成績,家長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一般來說,兒童出現心理問題會在情緒、行為及生理方面出現異常變化,這些外在表現可以看作心理求助信號。
  • 家長應該如何教育孩子,這幾點需要提早布局,以免耽誤孩子
    這個時候的家長會發現孩子真的好難管理,一點都不聽話,想要打又害怕傷了孩子,不打看著孩子不聽話,心裏面一點都不舒服。如果真的想要合理的教育孩子,一些措施是必須學習的,肯定能夠幫到孩子,今天我們就和大家來聊一下,家長如何教育孩子,這方面是很值得注意的,不妨好好學習一下吧。家長需要如何教育孩子?
  • 知愈心理:孩子成績背後的心理密碼,父母真的讀懂了嗎?
    知愈心理諮詢專注您的心理健康,為所有的情緒提供一個溫暖安放處,讓您從心遇見自己。由於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不但成年人的生活壓力加大了,孩子的學習壓力也成倍的增長。這些壓力一部分是來自學校和社會,但更多的是來自家長。作為父母不但要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更應該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
  • 如何培養心理健康的孩子,這幾點你要知道
    現如今,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家長和老師很容易只關注孩子的成績好壞和身體素質,卻往往會忽視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殊不知,心理健康問題對孩子的人生發展是影響深遠的,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就認為人的心理和性格形成與在童年時期的經歷息息相關,如果能早點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或許就能更加有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 學會尊重孩子,培養健康心理,當父母的要注意這六個方面
    今天我想給各位寶媽寶爸們分享一下如何學會尊重孩子,如何培養孩子的健康心理。父母是孩子來到這個世界的第一任老師,其實父母一生都是孩子的燈塔,照亮著孩子前行的道路。孩子的心靈是單純而又脆弱的,他們不僅需要我們當父母的關愛,需要維護良好的親子關係,更需要我們的尊重。
  • 如何正確教育孩子!了解這幾點,助你成為金牌父母?
    近朱者赤」,可見環境非常重要,如果真的愛孩子,那麼就拒絕溺愛,通過一言一行來引導孩子走向正途,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人,孩子是一個家庭教養的門面,為了孩子健康成長,家長一定要樹立良好的形象和榜樣「孩子不需要太聰明」,有時候鋒芒畢露並非是好,所以不乏培養孩子一身良好的習慣,因為優良的習慣能夠讓孩子受益終身。
  • 了解兒童心理特徵,掌握家庭教育的原則,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了解兒童的心理特徵,掌握兒童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原則,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總是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孩子太好動、總是喜歡跟父母作對、一到吃飯時間就搗蛋等等。這些問題往往令父母頭疼不已。不由得感慨:「小孩子實在難養得很!」小孩子固然難養,教育好一個孩子更是難上加難。可以說,教育是一門藝術,需要我們花足夠的時間和心思去研究。
  • 你真的了解你的孩子嗎?為什麼孩子都不喜歡和父母交流
    親子關係也是大家經常煩惱的問題,很多父母自以為了解自己的孩子,其實不然,也許你根本就不了解你的孩子。為什麼這麼說呢?小編現在也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階段,也是有些小小的體會,有些內容可以和大家分享下,希望各位父母們,能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更好的維護自己的親子關係。
  • 作為父母,如何讓孩子學會理解別人?這幾點家長真的要看好
    每天媽媽都在家裡做家務,現在要陪我上學,她真的折騰不起啊!我向你保證,我以後會聽話的。」老師同意了。此後,劉義真就像是變了一個人,他變得開始學習了,並且再也沒有打過架。不僅是教師,很多家長也有此煩惱。家長對孩子諄諄教誨,換來的卻是孩子的很不耐煩,總是嫌棄父母婆婆媽媽、喋喋不休。然而,孩子不理解父母、家長或是同學,最大的受害者,還是孩子本身。
  • 兒童心理學:作為家長,你真的有「看到」你的孩子嗎?
    家長朋友們請在你的腦海中想這樣的場景,當你的孩子現在已經長大成人回首往事,他的配偶、朋友在和他交談時問:「你的父母是否真的在乎過你的真實想法?」也許她會在說:「我媽媽她並不完美,但我知道她愛我,就像我愛她一樣。」或者,「我爸爸真的很理解我,他總是支持我,即使我做錯了什麼,他也很寬容。」你的孩子會說這樣的話嗎?還是她會這樣說:「我的父母總是希望我做什麼,希望我成為他們眼中好孩子的樣子。」
  • 你是真的愛孩子嗎?90%家長不知道的這件事
    你是真的對孩子好嗎?近日一個博主發的文登上了熱搜:家長不知道為什麼小孩會得抑鬱症。可父母認為的對孩子好,真的是對孩子好嗎?在我們生活中,很多家長很少表揚自己的孩子。特別是在外人面前為了展現自己的「謙虛」就對孩子吝嗇於表揚,這種行為其實是非常不對的,打壓式育兒最容易引起孩子的心理障礙。
  • 83%孩子耳鼻喉不健康,作為家長,你真的及格嗎?
    我太了解父母愛孩子的心,孩子生命的精彩紛呈對於做父母的是寶貴財富,而為孩子保住這一份財富,是父母的甜蜜的責任。 PART 02 這3個常見的育兒問題 沒準你家孩子正在經歷 我還見到有的家長,為了娃的健康長大,每天也不停地學習各種育兒知識。
  • 作為孩子的父母,您有自己的教育原則嗎
    嶄新的生命,需要萬千般的呵護,都希望寶寶健康快樂,長成參天大樹。然而,在教育的道路上,作為父母的您是不是有自己的教育原則呢?我身邊有個家長,六歲的閨女周末兩天的時間要參加6個興趣班的培訓,包括舞蹈、小提琴、鋼琴、書法、口才和英語,我很佩服這個小姑娘,但是,我也很心疼她,孩子的童年被剝奪,更多的是練習和上課,這樣的教育對孩子真的好嗎?
  • 孩子是家庭的核心,如何正確教育孩子?父母需要知道這些
    孩子是家庭的核心,如何正確教育孩子?父母需要知道這些孩子是每一個家庭的未來, 是一個家族的延續,而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成為具有幸福能力的完整的人。知名心理書籍《少有人走的路》中這樣說道:「孩子童年時能得到父母的愛和照顧,長大後內心就會擁有安全感。」作為父母,最希望的便是通過良好的家庭教育,促使孩子積極健康地長大成人。宋慶齡也曾說過:「孩子們的性格和才能,歸根結蒂是受到家庭、父母,特別是母親的影響最深。」
  • 孩子最需要父母做的3件事,作為家長,你知道嗎?
    當因為賺錢忽視掉孩子的陪伴時,為了彌補心中對孩子的愧疚,他們總是用成堆的玩具作為補償。但他們忽視掉了,孩子內心真正渴望的,是來自父母的陪伴,這是孩子健康成長中最不可或缺的營養劑。其實,不管是多新奇的玩具都無法代替父母的陪伴,即使是每天幾分鐘的用心陪伴,都能給孩子的心裡帶去暖暖的愛意。
  • 關注中小學生心理健康,上好生命教育這堂課,父母準備好了嗎
    近日的兩個事件,不知家長們關注了嗎?一個是孩子因為家長不讓玩手機,直接從樓上跳了下去;一個是清明節學校舉行集體默哀,一名小學生隔著圍牆向國旗敬禮直至儀式結束。同是中小學生,不同的行為舉動令人反思。現在疫情尚未完全過去,還有很多人在為生死而掙扎。孩子是我們的未來,關注中小學生心理健康,上好生命教育這堂課,父母準備好了嗎?
  • 學會這幾點,父母教育孩子的時候會事半功倍
    每個家庭的相處模式和每個孩子的性格特徵都是不一樣的,在面對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會有很多的弊端,特別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家長會感覺勞心勞力。卻又收穫不了相應的效果。有可能家長氣的摔桌子打板凳,孩子面上應承的很好,背後還是依然故我,沒有任何改善。因為孩子已經了解了父母的教育模式,他們也知道了怎樣對付父母,面對壞習慣和不認真,總是不知道如何改善。
  • 想讓孩子長高個,骨科醫生建議家長做到這幾點,真的很管用
    別家孩子放假都會出門和小夥伴玩耍,只有亮亮拿著手機玩一天。他的父母平時工作忙,根本沒時間做飯。隔一段時間就會由著孩子的性子買些零食放在家裡,哄著他自己乖乖的玩。隨著時間的推移,原本瘦瘦的亮亮因為不良的飲食、生活習慣變得逐漸肥胖起來。小小年紀的他體重已經達到110斤了,這讓他的父母不免擔心起來。
  • 關於孩子身高問題,家長需要掌握這幾點
    ,我們首先需要了解兒童的生長發育規律。對於這部分孩子應該及時就診、評估,以確定是不是需要幹預治療。但是必須慎重,因為任何藥物都有利有弊存在,在用藥之前,要全面評估,並且家長需要了解該藥物的不良反應。幫助孩子健康成長,需要做到哪幾點呢?首先,家長應儘量確保孩子膳食均衡,不挑食,不偏食。因為營養是生長發育的基礎,孩子三餐要安排得合理,要拒絕不良的飲食結構,也禁止濫用保健品。
  • 父母課堂|心理健康教育,為什麼說家長必須重視青少年心理問題?
    教育的目的不在於培養多麼優秀的人,而在於培養一個完整的人。因此,心理健康在一個孩子的一生成長中的重要性,高於一切。有的是因為家庭關係不和諧,父母經常吵架;有的是因為父母過分的看重成績,造成孩子學習壓力過大。然而,不少的家長都沒有意識到孩子心理健康成長的重要性,反而還因為孩子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一味的對孩子施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