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中文標籤 以次充好……市場監管曝光5起問題口罩案

2021-01-08 溫州新聞網

  溫州網訊 為確保防疫一線人員和市民所需口罩等產品質量安全。市市場監管部門加大力度打擊防疫用品產品質量違法行為,開展疫情防控期間市場執法工作,今天上午,市市場監管局曝光5起銷售不符合產品質量標準問題口罩案。

  微信售賣問題口罩

  1月27日,市市場監管綜合行政執法隊根據線索,對位於甌海區西山西路景西嘉園的微商陳某某處進行檢查,現場查獲75000個口罩,上述口罩均無中文標籤且涉嫌違反醫療器械相關法律法規,執法人員當場予以查扣。據初步調查,陳某某稱從義烏市某醫療公司購進,主要通過微信朋友圈銷售上述口罩,銷售價格為60-80元/包(一包50個)。目前,上述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核實中。

  過期口罩以次充好

  1月28日,瑞安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在其轄區內瑞安市某藥品有限公司查獲「三無」且已失效口罩2985隻。該藥店銷售的口罩外包裝無中文標籤,但標註有「EN 149:2001 FFP2 CE0194」「DATE LIMITE D』UTILISATION:19/10/2014」等字樣,顯示其屬於符合歐洲FFP2標準的防護口罩並已於2014年10月19日失效。現場執法人員立即責令該藥店停止銷售,並對現場查獲的不合格口罩全部予以扣押。經初步查明,當事人於1月27日購進3000隻,共銷售了15隻,銷售價格5元/只。目前該案已立案調查。

  「三無」產品不符標準

  1月28日,龍灣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接到舉報,稱其在永中街道羅東街的溫州某文化用品有限公司購買四盒帶有「FACE MASK」「SURGICAL DISPOSABLE」字樣的「三無」口罩。執法人員對該商家進行檢查,現場未發現這批口罩,該公司銷售「三無」口罩,已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二十七條,正立案調查中。

  同日,龍灣狀元市監所接到消費者投訴,稱轄區有經營戶經營三無口罩。狀元市監所執法人員經過現場調查取證後發現:該經營戶銷售的是一種品名為「保為康」的防塵口罩,外包裝無產品名稱、生產廠家、生產日期,且無法提供正規的進貨單據和檢驗報告。已構成銷售不符合產品質量標準的違法事實,現已立案處理。

  1月29日,執法人員接到舉報,對位於甌海區潘橋街道陳莊村後岸東路208號開展現場檢查,檢查發現該企業正在從事口罩銷售工作,現場發現該企業銷售的口罩無中文標識、無產品名稱、無執行標準,該產品共12000個,執法人員現場予以扣押。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中。

  來源:溫州新聞客戶端

  記者:鮑南南

  通訊員 潘標

本文轉自:溫州網 66wz.com

相關焦點

  • 假冒3M口罩、假冒飄安口罩……市場監管總局「聯合雙打行動」第八...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市場監管總局嚴厲打擊違規交易野生動物、非法製售口罩等防護產品違法行為。近日,市場監管總局公開曝光第八批相關典型案例。1.通過對案件不斷深挖,共查處涉案有關人員 45 人,其中 5 人被公安機關採取刑事強制措施。2. 江蘇省泰州市市場監管局查處戴某涉嫌以非醫用防護服冒充醫用防護服銷售案2 月 13 日,江蘇省泰州市市場監管局接到某公司舉報,稱其購買並捐贈給浙江、江西等地醫院的醫用防護服存在質量問題,無法用於防疫工作。
  • 便利店加價2倍,網店加價3倍……上海曝光十起口罩違法案件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上海市場監管部門始終將打擊哄抬物價、非法製售口罩等行為作為整治重點,加強價格和質量監管,注重線上線下監管,強化查處和曝光。今天(2月10日),我們選擇其中10起利用網絡平臺、微信等渠道開展網絡交易的違法案件,向社會公開曝光第三批「口罩」違法典型案例。
  • 藥店賣N95口罩以次充好 被罰五萬
    藥店賣口罩以次充好 被罰五萬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越來越嚴峻,防疫物資也受到大家的關注,因為防疫用品不僅是醫療前線的「武器」,也是百姓做好自我防護的必需品。然而,近期各地卻不斷出現藥店哄抬價格、以次充好的案例,這成為全國戰「疫」的不和諧之音。
  • 製售假冒偽劣、哄抬價格、朋友圈詐騙——各地查處多起「口罩」案
    省市場監管局在近日網絡輿情監測中發現,盧某某涉嫌通過網上店鋪等渠道售賣「三無」劣質口罩,立即通知金華、東陽市場監管部門組織查處,現場查扣的口罩等商品價值達160餘萬元,累加當事人在網絡平臺銷售金額,總計涉案金額約912萬元;蔡某傑向寧海百川大藥房有限公司監事蔣宜霖銷售「三無」口罩2000隻,並存在嚴重質量問題;椒江某醫療器械公司銷售早產假冒口罩案、金華市開發區某勞動防護工具廠涉嫌生產假冒「3M」口罩案
  • 台州路橋依法查處無中文標籤口紅
    近日,針對部分商場內自動售貨機經營不規範的現象,台州路橋區市場監管局組織力量開展行動,重點對中盛城市廣場等周邊的商超開展地毯式搜查,並查獲1起無中文標籤的化妝品案。當日,執法人員在中盛城市廣場B1層巡查時發現2臺標有「女神攻略」的自動售貨機,機器內放置有標註「dior」「YSL」「Chanel」等品牌的口紅,該機器通過遊戲形式銷售口紅等產品,上述口紅均無中文標籤。
  • 十個非法製售口罩案被曝光!北京的這起嫌疑人已被刑拘
    2.4萬餘只「3M」口罩,假的!200萬隻日本YOSHIDA醫用口罩,假的!向疫情奉獻愛心,支付19.2萬元購買的2.4萬隻防塵口罩,假的!60萬隻涉嫌假冒「飄安」品牌的口罩,包裝上的生產日期竟然是2月16日,明顯屬於「早產」品。今天,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開曝光各地查處的"十大非法製售口罩等防護產品典型案例」。
  • 青島曝光幾起銷售「問題口罩」違法案件,品牌涉「3M」「飄安」……
    2月2日下午,青島市場監管局曝光了一批銷售假冒偽劣口罩等違法典型案件,其中,有4起案件涉嫌銷售假冒口罩,假冒的品牌主要是「3M」和「飄安」;>另有涉嫌銷售過期口罩、違反明碼標價規定銷售口罩的案件各1起。
  • 問題口罩、過期口罩、「三無」口罩,嚴打!溫州抓深抓細守住防疫...
    為確保防疫一線人員和群眾所需口罩等產品質量安全,溫州市市場監管部門加大力度打擊防疫用品產品質量違法行為,加緊加快開展疫情防控期間市場執法工作,抓深抓細守住防疫產品質量紅線,查處了一批不符合產品質量標準的問題口罩案件:一、微信售賣?
  • 惠州市國泰堂大藥房銷售「無中文標籤口罩」 被立案偵查
    來源:中國網財經中國網財經2月11日訊 日前,廣東省藥監局發布「疫情防控期間查處銷售假冒偽劣醫用口罩典型案例」,其中,惠州市國泰堂大藥房有限公司因銷售無中文標籤口罩,被公安機關已以涉嫌非法經營罪立案偵查,1人被刑拘。
  •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開曝光一批非法製售口罩典型案例
    新華社北京6月5日電(記者趙文君)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近日公開曝光一批今年上半年非法製售口罩典型案例,涉嫌製售假冒偽劣口罩、假冒註冊商標、熔噴布以假充真、口罩不符合標準、商家未依法註冊經營等違法行為。江蘇省常熟市虞山鎮關龍勞保用品廠生產銷售假冒進口口罩169.8萬隻,涉案貨值28.285萬元,獲利20.635萬元,經抽樣送檢為不合格產品。當事人涉嫌製售假冒偽劣商品和假冒註冊商標等違法行為,案件已移送公安機關。江蘇省連雲港市市場監管局根據舉報,聯合公安機關對江蘇佰億貿易有限公司進行突擊檢查。
  • 【以案說法】購買無中文標籤進口奶粉,欲索取十倍賠償?法院:不支持!
    【以案說法】購買無中文標籤進口奶粉,欲索取十倍賠償?法院:不支持!2016年5月,張某在葉先生的公司購買了5罐美國雅培心美力嬰兒奶粉,單價為218元,總花費1090元。涉案奶粉均從紐西蘭進口,外包裝印刷字體為英文,未加貼中文標籤。根據《食品安全法》規定,進口的預包裝食品、食品添加劑應當有中文標籤;依法應當有說明書的,還應當有中文說明書。
  • 煙臺市市場監督管理局:10起食品類案件主動曝光
    3.萊州市文昌商貿城菊青商店涉經營標籤不符合規定及超過保質期的預包裝食品案  2020年04月22日,我局執法人員在萊州市文昌商貿城菊青商店監督檢查時發現:該商店經營的產品無中文標籤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七)項之規定,萊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依法對文昌商貿城菊青商店給予警告、沒收無中文標籤的產品、沒收違法所得人民幣肆拾伍元整、罰款人民幣陸仟元整的行政處罰。
  • 市場監管總局:天津長江醫藥、迪遠科技銷售假冒「3M」口罩被罰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30日訊 記者剛剛從市場監管總局獲悉,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市場監管總局要求全國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嚴厲打擊違規交易野生動物、非法製售口罩等防護產品的違法行為。各地市場監管部門迅速行動,加大監管執法力度,從嚴從重從快查處了一批案件,切實維護了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有力保護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現公開曝光第十批相關典型案例。
  • 兩級聯動 協同查辦——浙江溫州市市場監管局查處銷售偽劣口罩案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張律 記者曹吉根)從一條「微信朋友圈銷售問題口罩」的舉報線索順藤摸瓜,浙江溫州市市場監管局藉助案件分析研判、市縣兩級聯動和技術執法手段,使一起銷售極為隱蔽、涉案產品源自印度、涉案金額近500萬元的銷售假冒偽劣口罩案逐漸浮出了水面。
  • 市場監管總局嚴懲哄抬物價行為 再曝光5起典型案件
    市場監管部門持續加大對防疫用品、民生用品等重要商品的價格監管力度,著力維護市場價格秩序,從嚴從重從快查處一批案件。
  • 浙江省市場監管局查處一網絡銷售問題口罩案,涉案912萬元
    2月2日晚,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浙江省市場監管局獲悉,該省市場監管部門剛迅速查處一起網絡銷售「問題口罩」大案,涉案金額約912萬元。浙江省市場監管部門查處銷售問題口罩的網店經營場所。
  • 宿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關於進一步加強疫情防控期間市場監管執法...
    關於進一步加強疫情防控期間市場監管執法工作的通知 各縣、區及市各開發區、新區、園區市場監管局,市局機關各處室、單位:為嚴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維護我市市場秩序,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根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
  • 海淘商品無中文標籤是走私貨,有中文標籤則是假貨?
    有的消費者收到貨之後,發現沒有中文標籤,懷疑是走私進口的貨物;有的消費者收到的商品則貼有中文標籤,懷疑是假貨,不是國外產品。這讓經營者左右為難,不知如何是好。對此疑問,廣東廣和律師事務所海關業務委員會主任吳國雄律師介紹說:跨境電商商品,在稅收上是按貨物來監管,而在許可證件的管理上則是按照物品來監管,換句話說對於跨境電商商品,法律沒有強制要求貼中文標籤;當然貼中文標籤也是可以的,比如境內經營者已提前與境外供應商約定要加貼中文標籤。
  • 食安監管-青島市西海岸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曝光五起食品案件-市場...
    摘要:近日,青島西海岸新區市場監管局向社會曝光了5起關於食品安全違法案件。   中國食品安全網訊(王衝)自開展落實食品藥品安全「四個最嚴」專項行動以來,青島西海岸新區市場監管局秉持「處罰是最有力的監管、曝光是最有力的震懾」理念,強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從嚴從重從快查處違法案件。
  • 曝光!這些口罩別買!中山已查獲近7.3萬隻
    疫情發生以來,中山市市場監管局結合群眾投訴舉報線索,依法從嚴從重從快查處銷售假劣口罩等防疫用品的違法案件,曝光一批典型案例,共查獲假冒偽劣口罩近7.3萬隻,其他防護用品398件,案值約5.5萬元。對有違法犯罪嫌疑的案件深挖細研,主動聯繫公安、檢察部門共同分析,指導鎮區執法單位向公安部門辦理移送手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