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心的人會發現,洛陽市雙語實驗學校1~6年級的22個班級裡均沒有講臺,這是怎麼回事?
新學期開學前,學校拆掉了最後兩個教室的講臺。宋校長說訴掉講臺,可以方便老師走到學生中去,與學生實施互動和探究,體現出老師是學生學習集體中的一員;拆掉講臺,有助於體現出在教育活動中的師生互相尊重,促進相互理解和溝通;拆掉講臺,不只是老師所處的位置降低了半尺,而是有助於體現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平等地位,有助於在教學活動中體現出民主,改變過去那種教師居高臨下的灌輸式、訓誡式教學方式,有利於學生暢所欲言,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創造力,激發學生的學習、探究興趣。
使每個孩子都得到溫暖,每顆心都得到光明;使每個孩子的生活都得到幸福,每個孩子的能力都得到發展
學校積極實施新課程改革,不僅是理論上的學習,更重要的是老師們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的轉變。在雙語實驗學校,看到更多的是,老師走進學生中間,貼近學生的身心在傳道、授業、解惑。課堂上,老師在學生中間播灑知識,走過去,走近孩子,微笑著與孩子們一起,肯定孩子的正確,指導孩子的認知,用眼睛、身體,用零距離的交流讓孩子自由地發表問題,自由地探索,自由地發展,面對面地微笑,給了孩子們學習的動力,讓每個孩子的心都充滿溫暖,極大地調動了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過去,老師高高在上,似乎老師的講授就是唯一的,少有孩子的拓展和自主思維,少有民主的發言,拆掉講臺,不僅僅是設施上的改變,更重要的是讓老師從思想、行為上真正走近學生,來到孩子中間,為每個孩子的發展服務,讓每顆心都得到光明,得到指引,使每個孩子都因受到尊重而得到幸福,每個孩子的知識和能力都因平等的指引而得到發展,每個孩子的發展都因老師的微笑和鼓勵而取得進步。
用心教育,就一定能夠培養出更多的優秀學生
一個三年級學生的日記中這樣寫著:思想品德課上,大家爭先恐後地發言,可我只想躲起來。老師俯下身子說:「孩子,你對這個話題一定有自己的理解,我很想聽到你的聲音!」在老師耐心鼓勵之下,我站起來說,我淘氣,愛打同學,沒有人喜歡和我玩……整個課堂靜極了,所有的目光都聚集在老師和我的身上。只見老師蹲下來,一隻手撫著我的肩,一隻手拉住我的手說:「同學們很想幫助你,成為你的好朋友,沒有距離。希望你能夠珍惜自己,勇敢面對,改掉缺點,也珍惜我們共同的家。來吧,一起向前走……」
用心教育,拉近距離,意味著我們的教學不只是高高在上的傳授,不只是文字、數字、單詞的傳授,而是心靈的溝通,為孩子的人生燃起希望之火,因人而異,因材施教,講求實效,用心去思考,用心去溝通,用心去感染學生,用心去架起師生之間相互理解的「橋」,使學生健康成長。
讓老師始終保持對教育的滿腔激情
拆掉講臺的雙語實驗學校,老師走到學生中間,和學生互動,讓老師真正體驗了教育的幸福,職業的光榮,持久地保持著對教育的滿腔激情,更加熱情地投身於教育,關注學生的成長;貼近學生的老師,更加近距離地感受著學生學習的快樂,接受知識的愉悅,在每個孩子的臉上看到了自己作為一名教師的神聖使命,拉近了距離,心與心的交流,讓老師看到了每個孩子的真切需要,聽取孩子們不同的聲音,傾心幫助孩子們解決遇到的困難,給予及時的鼓勵和耐心的指導,這是多麼親切的感覺啊!這些,都激勵著老師講好每一節課,說好每一句話,批好每一本作業,為孩子的發展儘自己的最大努力,正是這種激情,激勵著老師們不斷前進,不斷努力,不斷了解孩子,教好每一個孩子,讓孩子們在老師的教育下成人成才。
讓課堂朝著有生命力的方向發展
老師走下講臺,打破講臺的束縛,走進孩子當中,關注孩子們的學習,最大限度地參與孩子們的學習過程。在雙語實驗學校,老師更像朋友,更像可以一起手牽手的夥伴,老師用欣賞的眼光看著自己的學生,以鼓勵的言語激勵著自己的學生,視學生如親子,和他們一起分享學習的快樂,體會獲得知識的愉悅,體會成功的幸福,以真誠的關愛溫暖著每一個孩子。孩子也用熱情的眼光看著自己的老師,用激情的語言回答課堂中的問題,給老師最好的回報。這是生命的體驗,課堂成了充滿生命活力的地方,老師和學生在課堂中都得到快樂,師生一起享受著教與學的幸福。 (霜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