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宣瑞完成了青海湖環湖騎行。
邊昱佳在繪畫作品
張海林(右)的暑假「第二部曲」——旅行
高考分數已經出爐,錄取通知書也陸續抵達,高考生們這才算能夠徹底放鬆,好好過一個沒有作業的暑假。那麼,學霸們的暑假有什麼特別之處?新快報記者採訪了幾位廣州學霸,雖然因為疫情出門旅行的計劃少了,但騎行、學吉他、畫畫、學習……各種安排也是豐富多彩,無論是鍛鍊體能,還是發展興趣,學霸們還是「停不下來」啊。
■新快報記者 羅清嶢 王娟
故事
1
四天騎行完青海湖380km 「堅持完就很有意義」
「啊,終於結束了!我做到了!」8月8日下午三點,馮宣瑞和小夥伴們騎完了最後88公裡回到起點,至此,這場歷時四天、全程380km的青海湖騎行之旅結束了。
馮宣瑞是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的畢業生,高考完後,他接受了隔壁班小夥伴的邀請,一起去青海湖騎行,「這裡風景好,也是大部分騎行愛好者喜歡的戶外遠距離騎行地。」這一場遠距離的騎行不僅磨練了他的體能和毅力,還讓馮宣瑞感悟出了一些人生道理,「跟高考還有點像。」
馮宣瑞平時就愛好運動,特別是打球,但這次長距離騎行還是讓他感覺到體力不支。「尤其是第一天上來就騎行了100km,最後大家都好累好累。」但是大家會相互鼓勵,每隔一段時間停下來,等湊齊人再出發,後來,他們還想出一個辦法,讓騎得慢一點的小夥伴打頭,防止掉隊。
馮宣瑞告訴新快報記者,那裡白天最高溫度只有25℃左右,但中午太陽很曬,紫外線很強,他們就套上防曬頭巾,繼續騎車。「晚上又只有10℃出頭,雪上加霜的是,我們住的地方經常熱水不夠,我們就分幾批洗,一批人吃飯,一批人洗澡,換著來。」
沒有想過放棄嗎?聽到這個問題,馮宣瑞思考了一會,說,「會想放棄呀!這太正常了!」他說,半路上不想繼續騎下去的心路歷程和高考中途「不想學了」的心情如出一轍,「備考高考四個月時,我遭遇了一次瓶頸,感覺很累,有點不想學了。好在後來回到學校,大家一起學習,又有動力了。」這次騎行也一樣,在小夥伴們的鼓勵下,想到如果停下來前面的辛苦全都白費了,他堅持騎完了全程。馮宣瑞說,騎完全程後,他沒有像想像中的興奮,「反而很平靜。」他若有所思地說,「但是堅持完就很有意義啊。」
故事
2
隨心而動,但也要為自己的畫畫作品負責
對於華南師大附中的邊昱佳來說,她沒有給這個少有的自由暑假很多條條框框的規劃。「看書、刷手機、畫畫約稿、偶爾和朋友出去玩。」邊昱佳說,自己是個隨心而動的人,「要是想喝某家店的奶茶了,我會特意走上兩萬步去買,再讓自己沉浸在奶茶的快樂中。」
雖說隨心而動,但邊昱佳也有自己的責任——對自己繪畫作品的責任。六年前,邊昱佳喜歡上了化學學科。氫是她接觸到的第一個元素,「我覺得它是最漂亮的元素,燃燒的火焰顏色真的好美。」就這樣,為了將心中的氫元素畫下來,她拿起iPad,摸索起了板繪,從此便愛上了畫畫。「氫像個活潑開朗的女孩子,輕飄飄的,裙子會隨風飄蕩。」她說,考試前畫畫是為了放鬆身心,所以每次畫的時間都很短,也比較草率,高考後,終於可以花大塊時間畫畫,「所以畫得比較精細,有一種精心打磨的責任感。」
不斷地畫,邊昱佳已經摸索出固定的畫風了,成為了受到許多人喜愛的「畫手太太」(網絡上對厲害的畫手的稱呼),高考後還接到了許多約稿,和網友一起交換畫畫的任務也排到了入學前。對於畫畫,她有自己的計劃,她有一個雜誌封面系列,畫的是自然奇觀,計劃每個月更新一次。「當是練練畫背景和畫面精細度吧。還打算在大學時候撿起手繪速寫,練練基本功,把形打磨準了。」
如何平衡興趣和學習?她對師弟師妹們建議,「該學學,該玩玩。學的時候投入去學,玩的時候放開去玩。玩夠了,學習的時候才不會總惦念著興趣;學夠了,玩的時候才不會有顧慮。」如何分配學習和興趣時間的比例?她說7:3和8:2都是能接受的,「找到一個能讓自己充分付出努力,又不會過於疲勞的比例就行啦!」
故事
3
重拾昔日興趣
預習大學書單
劉丹暘是廣大附中畢業生,她的暑假很「學霸」:滿滿當當,打網球、練吉他、學日語、預習大學課程……其中網球和吉他都是昔日的愛好,上高中後因為課業緊張漸漸荒廢了,如今高考結束,她立刻重啟愛好。日語則是她一直想學的東西,這個暑假終於可以安排上了。
劉丹暘是廣東省文科前20名,已經被清華大學新雅書院錄取。新快報記者了解到,新雅書院文理兼收,學生入學時不分專業,首先接受以數理基礎和人文社科基礎為核心的小班通識教育,一年後可自由選擇繼續學習清華大學除臨床醫學等外的任何專業。劉丹暘告訴記者,新雅書院已經提供了書單,暑假期間她會提前開始啃書,《史記導讀》《中國古典文學》《西方哲學》這些偏學術類的書,她還會結合慕課上的講解課來學,「也當作是對政經哲類的入門預習。」
故事
4
學霸的暑假「三部曲」:放鬆、看世界、學習
張海林是真光中學的畢業生,作為一名習慣了有計劃的學霸,他說,這個暑假依舊是按計劃進行的「三部曲」。
接到新快報記者的採訪邀請時,張海林正在旅遊的路上。為期10天的旅行是他暑假的第二個計劃,也是他和朋友7月計劃好的旅程,「期待利用這個難得的假期,多走走多看看,多感受一下自己之前所沒有感受到的世界。」
他告訴記者,暑假的第一個計劃是放鬆,「主要是和同學聚會,在周邊遊玩一下。」高考分數出爐後,他就變得忙碌了,作為高分生,要接受一些特殊的任務,「比如,給學校寫心得與分享,參加一些補習機構的活動,分享一些成長經歷之類的。」
張海林假期計劃的第三部曲是「學習」。他告訴記者,此前他已經在北京大學的網站上瀏覽和自己專業對應的課程。這次旅遊結束後,他將重點開始做拓展閱讀、積累單詞和專業知識的預習等,開始為大學開學做好充足的準備,「希望這樣能更好地適應大學生活,讓自己更加得心應手,不會手足無措。」
張海林笑著告訴記者,前期的放鬆,讓他得到了很好的休息,旅行經歷讓他十分開心。「假期不能太過頹廢,好好利用假期,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積累一些必要的知識,都會十分受益。」張海林同時建議,如果想做什麼事,最好提前做好充足的準備,這樣做起來就會更有機會,更加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