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發於今年9月27的納卡衝突,經過近兩個月的鏖戰,11月10日,當事雙方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與俄羅斯籤署了三方停火該協議,俄羅斯向納卡地區派出維和部隊,監督停火協議的貫徹執行。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目前該地區戰火基本已消弭,社會秩序正在恢復當中。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西邊的納卡衝突「走了」,東邊的"納卡衝突"卻「來了」。當地時間12月7日,有印度媒體聲稱克什米爾恐成下一個納卡。
據印度媒體《亞歐時報》網站報導,土巴準備聯手,由土耳其支持的敘利亞反對派武裝指揮官阿布-阿姆沙日前向其控制區內的部分民兵放出消息,安卡拉希望派遣一支僱傭兵部隊前往克什米爾,參與印度和巴基斯坦的軍事衝突,並要求其擬定一份志願者名單,初期每人將得到2000美元的報酬。
在敘利亞的阿扎茲、賈拉布盧斯、巴布和伊德利卜等多個地區活躍著大量的僱傭兵,大多數屬於因戰亂失去工作的無業游民。2000美元的酬勞雖然不多,但是足以解決溫飽。
土耳其之所以計劃向克什米爾派軍,主要原因是總統埃爾多安一直試圖擴大在南亞地區的影響力。南亞生活著大量的伊斯蘭教眾,其中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和克什米爾地區的絕大多數民眾信奉伊斯蘭教。而埃爾多安向來以伊斯蘭世界的領袖自居,南亞地區是土耳其影響力必須到達的地方。
然而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沙特佔據伊斯蘭世界的統治地位,在南亞地區的影響力無人能及,而埃爾多安就是要挑戰沙特。除宗教因素之外,在克什米爾爭端中,土耳其一直站在巴基斯坦一方,這點是巴基斯坦中東地區盟友沙特和阿聯等國無法給予的。
同樣在打擊庫德武裝力量問題上,巴基斯坦也非常支持土耳其。2019年10月,土耳其軍隊發動"和平之泉"行動之際,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便致電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聲稱支持"和平之泉"行動。另外,土巴兩國的軍事合作關係也日益密切。
2017年5月,巴基斯坦向土耳其採購了4艘"島"級輕型飛彈護衛艦,2018年又訂購30架T-129武裝直升機。對於納卡衝突,其實巴基斯坦和土耳其以及亞塞拜然,早在2017年便構建了一個三邊機制,互相支持。在此次納卡衝突中,亞塞拜然軍隊之所以有恃無恐,取得最終的勝利,少不了土耳其的鼎力相助。
雖然巴基斯坦沒有直接向亞塞拜然提供軍事援助,但其在立場上一直支持亞塞拜然。據印度媒體報導,亞塞拜然取得納卡衝突勝利之後,在其首都巴庫舉行的慶祝活動中,就有當地民眾手持巴基斯坦國旗。
眼下克什米爾地區形勢十分複雜,印巴兩國關係跌入冰點,克什米爾實控線附近的兩國部隊更是摩拳擦掌,枕戈待旦。如果再有第三方勢力介入,變成下一個納卡也不是沒有可能,印度媒體的擔憂也不是杞人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