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疫情加劇暴露種族歧視頑疾 「我無法呼吸」已成全球抗議者共同口號

2020-12-11 安青網

美疫情加劇暴露種族歧視頑疾

「我無法呼吸」已成全球抗議者共同口號

據世衛組織最新實時統計數據,截至北京時間6月14日19時57分,全球確診新冠肺炎病例累計達7690708例,累計死亡427630例。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嚴峻。

6月初,聯合國人權事務高級專員巴切萊特在日內瓦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社會內部長期被忽視的不平等現象。

一些少數族群在疫情中受到了毀滅性影響,這也促使世界多地出現抗議活動。

美警「跪壓」致死非洲裔男子弗洛伊德

6月9日上午11點,被白人警察「跪壓」致死的非洲裔男子弗洛伊德的葬禮,在休斯敦一座可容納2000人的教堂舉行,鑑於新冠疫情,受邀到場的有大約500人。

弗洛伊德的侄女 威廉士:你好,我的名字是威廉士,弗洛伊德的侄女。我能夠呼吸,只要我還能呼吸,就要為弗洛伊德伸張正義。不要再有仇恨犯罪了,有人說,讓美國再次偉大,但是美國什麼時候偉大了?

在過去幾周,弗洛伊德在臨死前說出的「我無法呼吸」已經成為全球抗議者們共同的口號,在葬禮上,他的家人呼籲,將悲傷和憤怒轉化為對國家未來的思考。

美國非洲裔民權活動家 沙普頓:我們一直在試圖解決一個體制性、系統性的問題,我們正在與上層的邪惡做鬥爭。

據《紐約每日新聞》報導,8歲時,弗洛伊德的理想是成為最高法院的法官。他曾依靠體育天賦,進入南佛羅裡達社區大學和德克薩斯農工大學金斯維爾分校籃球隊。但經濟上的困窘使弗洛伊德不得不在大二輟學,回到家鄉。

之後,弗洛伊德曾因盜竊、販毒、搶劫、毆打婦女等罪名多次被捕。也曾努力工作,開啟新的人生。但一場疫情使弗洛伊德再次丟了工作

美國羅德學院 黑人社會問題研究教授 洛尼斯:首先要注意的是,在過去兩周全美爆發的遊行,不是因為一個警察,用膝蓋壓住一個黑人的脖子,而是很多美國機構,從美國建國之初開始,就用膝蓋壓住黑人群體的脖子。

美國種族問題之嚴重 遠不止弗洛伊德案件

如今,弗洛伊德以悲劇性的方式,激起人們對平等問題的關注以及對歷史的再思考。

6月11日,在明尼蘇達州首府聖保羅,義大利航海家哥倫布的雕像被推倒。前一天(10日),在維吉尼亞州里奇蒙,哥倫布雕像被推進湖裡。在波士頓,哥倫布的雕像也被斬首並被移走

而類似的「推翻雕像運動」也在英國等地展開。在活動組織者看來,這些雕像與西方殖民史和奴隸貿易有關

從17世紀中葉,大批非洲黑人作為奴隸通過「非洲——美洲——歐洲」「三角貿易」被販賣到北美大陸,可以說當時非洲裔是帶著鎖鏈踏入美國的一個族群。

儘管19世紀60年代的南北戰爭後,林肯總統廢除了奴隸制,非洲裔逐漸在法律層面上獲得了平等,但種族歧視的思想並沒有隨之完全消除,在特殊時期,還可能會激化。

密西根州的底特律市,曾經風光無限的汽車城,如今是全美最蕭條的城市之一,大量非洲裔人口居住在這裡。

珍妮是底特律東區五個孩子的母親。

她介紹,新冠肺炎大流行開始後,她的丈夫立即失業了。而珍妮當時有兩份工作,疫情大流行後,珍妮也失去了第二份工作。

現在珍妮是一家七口人唯一的經濟來源,如何讓全家填飽肚子成了她最大的擔憂。

除此之外,她也很擔心近期周邊緊張的局勢,會威脅到家人的安全。

珍妮說,最近鄰居們一直在打架,她很難對孩子解釋清楚,很多人是以不同的方式應對疫情。

美國媒體統計了美國32個州以及華盛頓特區的新冠肺炎疫情與不同族裔人口的比例關係,發現非洲裔在疫情中「更受傷」。

 

以威斯康星州為例,該州非洲裔人口佔比為6%,而該州的新冠肺炎病亡病例中,非洲裔佔比高達27%,明顯高於其人口佔比。這種情況在統計圖中以橙黃色標記,情況越嚴重顏色越深。可以看到,無論是新冠肺炎的病亡病例,還是確診病例,非洲裔的佔比都要高出其人口佔比。

美國疫情暴露不平等頑疾

在非洲裔居住的社區常常存在醫療設施不足的情況,甚至受到當地衛生保健部門不公正的對待。美國媒體在田納西州的調查發現,孟菲斯市的新冠病毒檢測大多集中在以白人為主的富裕社區,而不是以非洲裔為主的低收入社區;納什維爾市的新冠病毒檢測大部分是由設置在白人社區的診所進行,而設置在少數族裔社區附近的檢測點卻常常無法獲得足夠的檢測工具和防護用品。

1776年的美國《獨立宣言》中寫道,人人生而平等,而事實是240多年來,非洲裔一直在為改善境況和爭取平等不斷抗爭。

自上個世紀爆發民權運動以來,非洲裔的社會與政治地位不斷提升。2008年,歐巴馬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有非洲裔血統的美國總統。

然而,在精英們宣稱尊重少數族裔的所謂「政治正確」,並為他們搖旗吶喊、上街遊行背後,仍然存在或明或暗的種族歧視。其中就包含對亞裔的態度。

亞裔美國醫生:我將空氣注入患者肺部以便他們能呼吸,在他們害怕的時候,我會安慰他們,我不是病毒。

勤勞肯幹、刻苦工作,被視為模範少數族裔的亞裔美國人在新冠疫情暴發後處境急轉直下

據美國亞太政策與規劃委員會調查,疫情發生以來,在超市、地鐵、街邊、醫院,已經發生了上千起針對亞裔的歧視事件。

露西是波士頓麻省總醫院的一名麻醉科醫師,5月底這名28歲的亞裔醫生在下班時遭到一名美國男子尾隨。

亞裔醫生 露西:開始我沒聽清他說什麼,但後來漸漸聽清了。大概是你為什麼要殺人,你有什麼毛病,為什麼要殺我們?諸如此類的話一遍遍地重複。

因為沒有受到身體上的傷害,起初露西感到鬆了一口氣。

隨後,她感到悲傷與憤怒。因為在疫情期間,身為醫生的她每天都在拯救生命,她的工作需要向病人呼吸道插管,這一過程中飛濺出的飛沫和分泌物,讓她每天都面臨著被病毒感染的風險。

相似的事件也發生在44歲的洛杉磯護士亨吉身上。

亞裔護士 亨吉:一名患者在分診室,他對著我的臉咳嗽。他說,我不想讓你給我看病,我問他為什麼, 我們是在幫你。他站了起來,說「是因為你們(亞裔)我才得了病」。

亞裔約佔美國總人口的6%,在醫生中佔了18%,在護士中佔了10%。種族敵視將亞裔人群置於非常無辜且痛苦的處境。

「亞裔美國人推進正義」是一個追蹤種族歧視的組織,自2016年以來該組織一直維護一個網站,人們可以在該網站上提交針對亞裔的種族仇恨犯罪案例。

在疫情暴發前,該網站平均每天收到一起投訴,但是疫情暴發後,每天的投訴增加到3至4起。紐約出現了亞裔遭遇人身攻擊和潑硫酸威脅的事件,新墨西哥州一家亞裔美國人開的餐館遭到種族主義塗鴉破壞。

亞裔餐館老闆 辛格利:那是一條很傷人的信息,我想保護我的社區,我想保護我的孩子們,我想保護亞裔社區,我要堅強。

儘管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但在歷史上,遇到重大危機後把移民當成替罪羊、煽動排外言論的現象,並非沒有先例。

值得注意的是,歷史上大批華工是在美國經歷了南北戰爭,南方黑人得到解放之後,以廉價勞動力的形式進入美國的。

1864年,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和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為了修建橫貫東西的鐵路幹線太平洋鐵路,在中國招募勞工,應徵的華工付出艱辛努力才建設完成。但1873年,美國爆發經濟危機,就業形勢變得嚴峻。

為了迎合選民,當時的勞工黨領導人丹尼斯·克爾尼(Denis Kearney)和加州州長約翰·比格勒(John Bigler)把美國的經濟蕭條歸咎於華工,推動仇華浪潮演變成一場政治運動。

1882年5月6日,美國國會通過《排華法案》,這是美國歷史上唯一針對單一族裔的移民排斥法案。

直到二戰期間,中美成為反法西斯同盟國後,羅斯福總統才在1943年廢除了《排華法案》,並公開承認這是一個「歷史的錯誤」

2012年6月18日,美國眾議院表決通過了對「1882年排華法案」的道歉案

美國聯邦眾議員 趙美心:我們必須承認醜陋的(排華法案)違背了美國最初建立的主旨,我們必須對華裔美國人表達真誠的歉意,這是他們應該得到的。

新冠疫情加劇 澳大利亞逆多元文化主義的傾向正在抬頭

2020年6月8日,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報導了在澳大利亞雪梨的長灣監獄,發生的一起騷亂事件。

警方先是施放催淚彈,然後放出警犬,把監禁的犯人分別控制在標有「白人」和「黑人」兩塊牌子的不同區域內。

警方證實有犯人被狗咬傷,送進醫院。並宣稱騷亂的起因是因毒品問題發生了衝突,與種族無關。但此前拍攝的視頻顯示,一些犯人曾用毛巾在活動場地拼出「BLM」也就是「黑人的命也是命」字樣。

而長灣監獄正是近日澳大利亞反種族歧視的焦點。「我不能呼吸」,這句弗洛伊德最後的遺言,5年前就已經從澳大利亞第一民族後裔的口中喊出。

2015年12月29日,26歲的大衛·鄧蓋為在長灣監獄的牢房裡吃餅乾,隨後6名獄警衝進來,用包括跪壓在內的粗暴方式進行壓制,最終導致死亡

鄧蓋:我不能呼吸了……讓我起來!我無法呼吸!我無法呼吸,請不要!救命,讓我起來!

據報導,在視頻畫面中,鄧蓋從開始掙扎到死亡曾喊「我不能呼吸」多達12

據英國衛報報導,鄧蓋的母親在幾天後曾得到監獄警方通知,說鄧蓋有自殺傾向。

近年來,澳大利亞,一直以尊重全世界文化的「多元文化主義」作為自己的國策。但如今,隨著逆全球化趨勢,在澳大利亞一股逆多元文化主義的傾向正在抬頭。排斥白人之外族群的排外主義,隨著新冠疫情更為加劇,其中包括華人在內的亞裔和第一民族有色族裔所遭受的歧視更為明顯。

斯坎倫 演員:在喬治·弗洛伊德死後,澳大利亞也引起了很多震蕩,這無疑推動了許多人,面對我們國家的現實和我們可恥的歷史,伴隨著我們第一民族人民,在澳大利亞的壓迫。

疫情當前,面對西方世界新形式的種族主義和不平等現象,更值得注意和警惕。

一方面,似乎是「病毒面前人人平等」,另一方面,病毒下的脆弱又在提醒我們,在危機處理方面經常表現出不平等

正如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的簡報所說的那樣,流行病使弱勢群體的身體狀況和經濟狀況正在惡化。這對政策制定者來說,如何減少不平等,是個考驗。

相關焦點

  • 美國:無法消除的種族歧視
    憤怒的人們高喊「沒有正義,就沒有和平」等口號示威遊行,並與警方發生激烈衝突。事發地基諾沙市已連續三晚爆發嚴重騷亂,示威活動期間還發生了槍擊案。目前,華盛頓已向基諾沙市派遣近1000名國民警衛隊和200名聯邦特工,以應對騷亂。
  • 「縱論天下」「無法呼吸」的豈止弗洛伊德!
    徐海知「警官,求求你,求求你,我無法呼吸……」美國黑人男子喬治·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壓住脖子窒息而亡,這是他用盡最後氣力發出的哀求。這句瀕死前的痛苦呻吟,是美國少數族裔在種族歧視無奈現實中痛苦掙扎的真實寫照。「無法呼吸」的豈止是弗洛伊德一人!
  • 種族歧視問題凸顯 美僑領:少數族裔當團結髮聲
    美國南加州華人社團聯合會創會主席鹿強表示,川普從競選開始就打「種族」牌,不惜激化種族矛盾,從而造成白人至上主義抬頭。近日,美國非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被白人警察暴力執法以致窒息而亡的事件,引發美國當地和國際社會對美國種族歧視等頑疾的不滿。
  • 超1000人聚集在德國柏林參加示威遊行,抗議美國種族歧視
    他們高舉寫有「警察暴力執法致死」「我無法呼吸」「種族主義在這裡也存在」「白人的沉默就是暴力」 等標語的牌子,抗議在美國發生的針對非洲裔群體的種族歧視行為。新華社資料圖 張平 攝按照警方的說法,當天事先登記的活動參與人數為1500人,但實際現場只有約1100人,非洲裔在其中佔近半數。且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示威者普遍都佩戴口罩並保持安全距離。
  • 面臨疫情和抗議活動雙重打擊,美民調:美國朝著錯誤的方向前進
    美媒發文反思:弗洛伊德之死和因疫情而暴露的不平等為何會導致大規模的抗議活動?美市長:聯邦政府未能保護民眾《今日美國報》網站6日發文稱,抗議活動的歷史性本質「在過去一周成為焦點」,除了反對幾十年來警察的不當行為外,民眾還抗議疫情導致有色人種的死亡比例過高,這暴露了醫療體系內的不平等。
  • 國際觀察:從「我有一個夢想」到「我無法呼吸」
    歐洲、美洲、非洲多國民眾也連日舉行示威活動,抗議美國種族歧視現象。弗洛伊德事件讓國際社會更加認清了美國人權、種族、社會治理等問題的嚴重性。「我無法呼吸」「黑人的命也是命」「沒有正義就沒有和平」「對種族主義說不!」「對警察暴力說不!」……激憤的抗議口號,將美國長期積累的系統性社會弊病揭示無遺。弗洛伊德之死是美國非洲裔遭受種族歧視的一例新的血證。
  • 種族歧視讓美國「不能呼吸」
    種族歧視讓美國「不能呼吸」■李莞梅6月3日,美國中西部明尼蘇達州州檢察長埃利森宣布,非裔男子喬治·弗洛伊德遭警察暴力執法死亡案中
  • 「無法呼吸」的美國「符號」
    非洲裔、因新冠疫情衝擊而失業、病毒檢測結果呈陽性、遭警方暴力執法身亡……「小人物」弗洛伊德的人生軌跡是疫情下美國非洲裔族群苦難加劇的縮影,更是美國長期系統性種族歧視的結果。  「弗洛伊德式悲劇」還會重演嗎?他的死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寫這一群體的故事腳本?種族歧視下的美國,他們何時才能真正呼吸?
  • 美國民權律師:種族歧視本身就是警察對少數族裔暴力執法的根源所在
    延伸閱讀:多國民眾示威遊行高喊我不能呼吸,美國抗議人數創紀錄連日來,喬治·弗洛伊德之死及美國社會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在全球多國引發抗議。全美多地、英國、法國、德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均舉行大規模示威遊行,反對種族歧視和警察暴力。
  • 【研究報告】「我無法呼吸」:喬治·弗洛伊德之死與非洲裔美國人的...
    死者未攜帶任何武器且全程高舉雙手,在多次申訴無法呼吸的情況下,警察丹尼爾·潘塔雷歐始終從後邊勒住他的脖子不鬆手,其他幾名警察按住他的腦袋將他壓向人行道,致其失去知覺並最終死亡。自此之後,「我無法呼吸」(I can't breathe)就已經成為非洲裔反對警察暴力乃至是種族歧視的代名詞。
  • 南開研究報告:「我無法呼吸」,喬治·弗洛伊德之死與非洲裔美國人...
    死者未攜帶任何武器且全程高舉雙手,在多次申訴無法呼吸的情況下,警察丹尼爾·潘塔雷歐始終從後邊勒住他的脖子不鬆手,其他幾名警察按住他的腦袋將他壓向人行道,致其失去知覺並最終死亡。自此之後,「我無法呼吸」(I can't breathe)就已經成為非洲裔反對警察暴力乃至是種族歧視的代名詞。
  • 「研究報告」「我無法呼吸」:喬治·弗洛伊德之死與非洲裔美國人的...
    死者未攜帶任何武器且全程高舉雙手,在多次申訴無法呼吸的情況下,警察丹尼爾·潘塔雷歐始終從後邊勒住他的脖子不鬆手,其他幾名警察按住他的腦袋將他壓向人行道,致其失去知覺並最終死亡。自此之後,「我無法呼吸」(I can't breathe)就已經成為非洲裔反對警察暴力乃至是種族歧視的代名詞。
  • 種族歧視凸顯美國政治價值觀危機
    點礪石成沙 法有所依 敬請關注長久以來,美國自詡為「民主的典範」、「自由的燈塔」、「平等的樣板」、「人權的堡壘」,並以此作為美國價值觀的核心在全球炫耀,動輒揮舞「人權」大棒打壓別國,幹涉他國內政。
  • 種族歧視 撕裂美國
    種族歧視正在撕裂美國,弗洛伊德之死引發全美50州示威抗議,同時全球數十國抗議聲援,美駐多國使領館被圍。遊行蔓延50州 多國抗議聲援威廉士痛斥了她叔叔遭遇的不公正行為,弗洛伊德5月25日被4名警員截查期間,遭白人警員沙文膝蓋鎖脖,9分鐘後死亡。
  • 「黑人之死」事件暴露美國種族歧視頑疾,心理學告訴你背後緣由
    美國「黑人之死」引發全國騷亂,暴露出美國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對此,@思享文話 從心理學角度說一說:1. 歧視來自於偏見。偏見是一種負面態度,而歧視是一種負面行為,歧視行為的根源往往源於偏見態度。據戴維邁爾斯《社會心理學》稱,體重歧視明顯超過了種族或性別歧視。2. 種族歧視來自於種族偏見。希特勒和納粹的種族偏見,導致了他們瘋狂屠殺猶太人的反人類行為。受黑奴文化的影響,美國對黑人的偏見也是由來已久、根深蒂固,在很多人眼裡「黑人」成了暴力、懶惰、沒文化、低素質的代名詞。
  • 亞特蘭大事件再次升級多個州開始進行示威種族歧視何時才能停止
    但它的本質其實是一個移民國家,由各個種族共同組成而成。在早期美國北方工業資產階級和南方種植園奴隸主之間逐漸激化的矛盾,導致了南北戰爭的爆發。在這個時候就有了種族歧視的問題,有人覺得自己比黑人要高人一等,覺得他們只能當奴隸,為自己提供勞作。直到1865年4月9日,南方政府以失敗告終。這項勝利不但使美國恢復了統一,而且從此美國各地不再施行奴隸制度。
  • 英媒回憶喬治·弗洛伊德一生:從「我會改變世界」到「我無法呼吸」
    【環球網綜合報導 記者 侯佳欣】「我會成為一個大人物,我會做與眾不同的事,我會改變世界的。」這是弗洛伊德少年時期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多年後的某一天,他被捕時一句「我無法呼吸」引發世界範圍內大規模反種族歧視示威。從「我會改變世界」到「我無法呼吸」,他的一生都經歷了什麼?
  • 弗洛伊德之死,暴露美國三大痛瘡
    據稱,喬文的妻子目前已提出與之解除婚姻關係。抗議活動仍在繼續甚至升級,並正在向美國更多的州和城市蔓延。大批抗議者在白宮對面的廣場上高喊「沒有正義,就沒有和平」的口號,要求當局嚴懲兇手,並採取切實措施消除美國的種族歧視和種族迫害。
  • 特魯多尷尬沉默21秒的背後,還有這些「種族歧視黑照」的故事
    是種族歧視問題,尤其是美國的種族歧視問題。種族歧視問題不是美國獨有的瘡疤,加拿大也面臨類似的問題。連日來,非洲裔美國人喬治•弗洛伊德遭警察暴力執法致死在美國本土引發大規模抗議活動並衍生暴力衝突。該事件在加拿大黑人社區也引發強烈共鳴,再加上當地一起種族歧視案件,5月30日,抗議之火燃燒至美國鄰邦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