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1-30 17:07:24 來源:皖北晨刊
春節即將來臨,有著悠久歷史傳統的年夜飯是每個家庭的節日重頭戲。年夜飯又叫團年或者合家歡,這頓飯有辭舊迎新的意思,所以又成為分歲,古時的人...
春節即將來臨,有著悠久歷史傳統的年夜飯是每個家庭的節日重頭戲。年夜飯又叫「團年」或者「合家歡」,這頓飯有辭舊迎新的意思,所以又成為「分歲」,古時的人們還認為年夜飯有逐疫、驅邪、健身的作用,而大年初一吃餃子也是百姓家喻戶曉的「老規矩」。那麼,咱們宿城的老百姓在過大年的時候,對於「吃」究竟有什麼樣的講究呢?
「年夜飯的特點就是全家大團圓,為了這一天的團圓,外出的家人也要及時趕回來,即使不回來,餐桌上要給未歸的人留著空位,擺上碗筷,表示全家團圓。」今年58歲的市民李祥英女士告訴記者,每年的大年三十,也就是臘月的最後一天,一大早家裡人就忙著貼春聯。當全家老小都團聚在一起時,也是李阿姨最忙碌的時候。
「從早晨開始,我就得忙活著做飯炒菜,全家團圓的正餐是午餐,一般是12點整放鞭炮開飯,這時桌子上則少不了傳統的『六大盆四大碗』。所謂『六大盆』,就是雞鴨魚肉外加雞蛋和一隻又肥又大的豬肘子,而『四大碗』就是類似四喜丸子等四道燉煮的北方特色燒菜。」李祥英向記者介紹說,「傳統的宿城老百姓以前生活條件艱苦,只有到了大年三十,一家老小聚在一起才能吃上一頓像樣的飯,所以一般都以『大葷』為主,尤其是『魚』這道菜,則是『團圓飯』的必需品,『年年有餘』是每個家庭對於新年的美好願望。而『六』講究的是六六大順,『四』則寓意著事事如意,加在一起就是十全十美的意思。」
李阿姨還說,主食從大年三十晚上至初一通常以餃子為主。「尤其是初一早上,在咱們北方,有『初一不動刀』的說法,所以一般情況下,大年初一都不會切菜、做飯。一大早就要帶第一鍋餃子上墳祭祖,且這頓餃子必須是素餡的,餃子湯裡還要放入各種糧食,以喻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而在過年的時候,宿城當地的特色點心也很有講究。有油炸丸子、焦葉子(面片,當地叫「貓耳朵兒」)、螞蚱腿(細小的形似螞蚱腿一樣的麵製品),這些點心都要在臘月二十九之前做好。過去,宿城的年夜飯不是正餐,通常是吃餃子(這個風俗似乎與其他地方有所不同),現在晚餐也是正餐了,通常準備各種菜品,比較豐盛,當然餃子是必不可少的。
記者黃華
責任編輯:
免責聲明: 網站內所有新聞頁面未標有來源:「安青網-安徽青年報」或「安青網」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安青網聯繫。轉載稿件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