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北京的冬天,你能想到什麼?
小編最先想到的一定是冰糖葫蘆還有家裡的煤球,
因為一個能讓身上暖和,
一個能讓人大飽口福!
可是在家裡能靠爐子,
在外面兒就得靠衣服保暖了。
還說呢,前兩天跟朋友聊天兒,
聊到一有意思的問題,
他說咱北京這麼冷,過去也沒有羽絨服,
大家穿什麼抵禦寒冷啊?
在梁實秋先生的著名散文《北平的冬天》一文中,專門有一段,寫到了老北京的穿衣:
在北平,裘馬輕狂的人固然不少,但是極大多數的人到了冬天都是穿著粗笨臃腫的大棉袍、棉褲、棉襖、棉袍、棉背心、棉套褲、棉風帽、棉毛窩、棉手套。穿絲棉的是例外。
小編這就給您從頭說起:
首先啊,
咱必須得提幾乎家家兒都穿過的、
「媽媽牌」或者「奶奶姥姥牌」毛衣毛褲,
在手工這件事兒上,他們簡直可以和專業裁縫媲美。
因為家裡確實窮,哥哥姐姐穿完了,縫縫補補的
還得給弟弟妹妹穿呢!
可謂是縫縫補補又三年啊~
還有傳說中的小棉襖,大棉褲,
雷鋒式棉帽子,甭管多麼寒風凜冽,
都能護著耳朵!再也不冷啦~
另外還有輕薄保暖的秋衣秋褲您可別忘了,
早年的秋衣秋褲,不厚卻很舒服~
還有腳上的五眼系帶的大棉窩,條絨面,
看著都暖和!
這些冬天的「裝備」,
一入秋就得開始準備了,
咱就拿棉鞋舉例吧!
先用糨糊把舊布粘貼在木板上曬乾成「袼褙」,再把一縷縷的麻打結成細麻繩,然後按大人小孩的鞋樣兒用袼褙剪成鞋幫和鞋底的形狀,鞋底用布包好邊後用麻繩一針針納好,最後將已絮好棉花的鞋幫與鞋底鞝好,暖和的棉鞋就做成了。
——老北京的冬日生活
等把這些行頭全都穿上身了,
臃腫的就跟一大狗熊一樣,
哪兒都覆蓋著棉、毛。
就連手上都得戴著厚厚的棉手套才行!
要不怎麼能度過傳說中的 「臘七、臘八凍死寒鴉」呢!
您說是吧!
還有一保暖神器,幾乎是人手必備!
那就是傳說中的:軍大衣!
在上世紀6、70年代,
這件單品必須是時尚時尚最時尚的代表之作~
擁有一件軍裝成為了許多人夢寐以求的事情!
同時也很受別人的羨慕~
感謝圖片,圖源見水印
雖然現在也有人穿,
不過大多只是為了保暖,
再無當時時代色彩下人們穿著它出門的意義。
感謝圖片,圖源見水印
另外您發現沒有?
凡是穿軍大衣,都得敞懷穿,
有些人可能就說了,這麼穿到底是冷是熱啊?
其實您有所不知,那時穿軍大衣也有真假之分,
真正的軍大衣布料厚實,
關鍵是電木紐扣上還得有五角星花紋,
仿版就不一樣了,布料不僅薄,紐扣還都是灰不溜秋的。
感謝圖片,圖源見水印
而且最關鍵的是,正經的軍大衣裡邊兒還有一標籤兒,
上面寫著姓名、血型、部隊番號的個人信息,
真要穿上,巴不得指出來讓別人瞧仔細了呢!
所以說在當時,軍大衣可真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
現在這些衣服再也沒人穿了,
但是說起來還是那麼親切熟悉。
真希望我們還能回到老北京的冬天,
感受老北京胡同裡,最美好的冬日生活。
不僅是穿過的衣服,
就連家家戶戶儲存的大白菜和蜂窩煤,
都是記憶裡最美好的景象!
來源:老北京城
責任編輯:蒙奇奇
校對:小8、Myway
【2018-343-0860】
近日要覽
是誰用愛「偷襲」了警察蜀黍,謝謝你!
當選!!!!!!
速進!公安部修改的這些規定將大大提高基層執法辦案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