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時代財經 蘭爍 編輯:賈紅輝
(來源:圖蟲)
11月13日,針對相關媒體報導「中聯重科員工向某環衛處長行賄」一事,公司回應該報導不實。
中聯重科介紹,公司於2017年5月21日與外部投資方籤訂《股權轉讓協議》,轉讓了公司主營環衛機械的全資子公司長沙中聯重科環境產業控股權。環境產業公司於2017年6月30日召開了股東大會,重新選舉了董事會,變更了《公司章程》。自此,公司不再承擔環境產業公司的經營管理責任,報導所稱行賄事項與公司無關。
中聯重科表示,「天津區域銷售經理楊某」屬於環境產業公司員工,不屬於公司員工。
時代財經記者致電中聯重工求證此事,相關負責人表示,環境產業現在已經不屬於我們的子公司,這個事情跟公司無關。「至於行賄的真實性,我們也不知道。」記者多次致電長沙中聯重科環境產業公司,均無法接通。
受該事件影響,中聯重科A股(000157)13日開盤低走,截至發稿報7.46元/股,跌2.86%,當前總市值590.8億。截至今年9月30日,該股股東戶數為23.25萬。
中聯重科因一家賣掉的子公司「攤上事」了。
裁判文書網11月10日發布的《宋某有貪汙、受賄一審刑事判決書》相關內容顯示,2015年至2019年,被告人宋某有利用其擔任濱海新區環境局環境衛生管理處處長,具體負責環衛車輛的採購、驗收、付款以及農村垃圾收集、運輸項目的職務便利,為福建龍馬、煙臺海德、中聯重科、北汽福田、青島中集、深圳龍澄環保等單位在環衛車輛招投標、中標車輛驗收、合同款支付等方面謀取利益,先後收受上述公司天津區域負責人送予的錢款,共計289萬元。
其中涉及中聯重科的內容顯示,楊某在任中聯重科銷售經理期間,負責整個京津冀地區環衛設備的銷售業務。2015年至2016年,中聯重科股份中標了濱海新區一批大型環衛專業洗掃車輛項目。中標後,公司將掃路車和洗掃車等交付給濱海新區環境局。環境衛生管理處負責進行驗收及向公司支付採購款。為使該處儘快驗收設備和結算貨款,在2017年~2018年間,楊某兩次給付時任環衛處長的宋某總計人民幣30萬元。
11月12日,有相關媒體對此事進行報導,引發輿論。隨後,中聯重科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緊急聲明稱該描述與事實不符,報導所稱的銷售經理楊某不屬於公司員工。
11月13日,廣東卓建律師事務所律師丁濤告訴時代財經記者,單位有關人員如果發生行賄行為,既可能代表單位行賄,也可能為實現個人目的而以單位名義行賄。
若以單位名義「行賄」,法律該如何追究責任?
丁濤表示,結合目前已知信息、結合裁判文書內容判斷,楊某向宋某支付此筆款項的動機肯定是為了單位利益,並非其個人利益,至於這是其自作主張還是單位授意則無從知曉。如果構成行賄罪,究竟是單位犯罪還是個人犯罪,有賴於司法機關的進一步調查,如果查證存在行賄犯罪的,則會依法提起公訴,由法院進行審判。
在丁濤看來,僅從判決書內容暫時無法得知相關細節,如果長沙中聯重科環境產業公司的訴求是合理而正當的,比如其已經按照政府採購合同約定交付了設備,設備不存在任何重大質量瑕疵,之前也不存在權錢交易,一切流程正當,但政府方面的拖延行為已經構成合同約定的違約情形,超過了約定期限,環境產業公司僅僅是為了推動事項進展而「被迫送錢」,那麼這個目的從表面來看是合法而正當的。
「另一種可能性是,如果行賄事件與當時的採購流程有關,司法機關會進行調查核實,以確定採購流程是否與後續的送錢行為存在刑法意義上的關聯,從而確定是否追究相應責任人以及責任單位的行為。」丁濤指出。
記者了解到,中聯重科早在2017年便將旗下的長沙環境產業公司出售。
天眼查APP顯示,長沙中聯重科環境產業是中聯重科在2012年成立的子公司,辦公地點位於長沙高新開發區,註冊資本21億,主營業務為生產專用車輛、環境保護專用設備、建築垃圾 處置設備、新能源汽車零配件、改裝汽車的製造,同時以自有資產進行環境汙染治理項目投資等。
2017年5月21日,中聯重科與盈峰控股、粵民投、綠聯君和及弘創投資等4家企業組成的受讓方籤訂了《股權轉讓協議》,以116億元的價格轉讓長沙中聯重科環境產業80%的股權,其中盈峰控股為主要交易方,交易完成其將持有環境產業公司51%股權。
值得一提的是,盈峰控股是一家成立於2002年、位於佛山順德區的投資集團,其實控人何劍鋒是美的集團董事長何享健獨子、美的集團股東之一。2016年,何享健、何劍鋒父子以780億元位列胡潤百富榜第十名。
記者注意到,本次股權轉讓後,對應環境產業公司整體估值水平為 145 億元,較其截至2016年12月31日經審計的模擬淨資產30.9億元增值幅度為369.3%,對應2016年模擬淨利潤的19.2倍。而轉讓前夕的2017年3月31日,長沙環境產業資產總額為36.58億,負債總額14.86億,2017年1~3月淨虧損1924萬。
對於高溢價轉讓環境產業,中聯重科當時表示,公司在環境裝備領域佔據市場領先地位,主導產品市場佔有率長期位居首位,競爭優勢明顯。為進一步取得業務突破,公司必須進行產業鏈延伸,向環境運營等領域拓展。
中聯重科創立於1992年,其前身為原建設部長沙建設機械研究院,分別於2000年、2010年在深交所、港交所掛牌,是業內首家A+H股上市公司,主要從事工程機械、農業機械等高新技術裝備的研發製造,其主導產品覆蓋10大類別、56個產品系列、600多個品種,客戶遍布全球6大洲80多個國家。香港中央結算(代理人)有限公司為其第一大股東,持股17.54%;第二大股東為湖南省國資委,持股15.87%。
財報顯示,中聯重科今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452.44億,同比增長42.48%;實現淨利潤56.86億,同比增長63.41%;扣非淨利潤49.56億,同比上升79.16%。
此前9月30日,太平人壽終止參與對中聯重科19億資金的定向增發,原因是「市場環境及監管政策變化、中聯重科對原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方案進行相應調整」。據7月份披露的公告顯示,若本次定增完成,太平人壽將持有中聯重科A股3.60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