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上周,和公眾號的一位粉絲閒聊,小夥伴說起自己在一家乙方發稿公司工作,因為是職場新人,加上 base 在三線城市,BD 客戶是個很大的難題,希望本菜雞公關能指條明路。
然而,本菜雞公關完全無乙方從業經驗,因此也只能紙上談兵,簡單給了幾個建議。但心裡一直記掛這件事,想著把這個問題湊一篇完整的文章出來,既能豐富公眾號的內容,又能拋磚引玉,兩全其美。
01當需要找發稿供應商的時候,本菜雞公關在思考什麼?
認真回憶了一下,本菜雞公關微信好友裡,發稿公司小夥伴應該不下數十位,基本上都是對方主動加我的,大概互動就是:
對方:您好,請問您最近有發稿需求嗎?我們公司…………
我:目前暫時沒有哈,要不您發下你們的公司介紹和發稿案例過來?如果後面有需要,我再找你。
然後在收到對方的相關資料後,會大概瀏覽一下,不過看多了基本也都是一個套路。
至此,第一次會話結束。
此後,可能會每隔一段時間收到對方「近期公司做活動,發稿優惠套餐」之類的話術。
但下一次我需要找發稿供應商合作的時候,很大概率不會想起這個人。
原因很簡單,就是對方沒有給我留下有記憶的點,以及傳達出專業的形象。
02在篩選發稿供應商時本菜雞公關的一些考量點
1.雙方是否同城(重要性:)
這個其實是我之前某位領導的顧慮點,覺得萬一發生什麼大事,線下能及時見面很重要,雖然大家都知道,發稿這種小事,基本大家可能合作一兩年都不一定會見上幾面。
2.是否服務過同行業客戶(重要性:)
雖然發稿只是小事,可評估點真的不多,所以這種其實並沒有什麼意義的點也會成為考量之一,大概萬一能打聽到同行業對手的情報呢,或者是可能貴司在該行業的媒體積累能顯得更多一些?
3.發稿效率(重要性:)
這個不用多說了,當天出稿和一個禮拜出稿還是有非常大的差別的。
之所以舉這個例子是因為,本菜雞公關就曾經同時對接過兩家發稿公司:一家凡事都喜歡找藉口+發稿基本一周才給總結+價格 double;另一家次日出稿+專業新聞簡報+發稿數量廣+價格較低。
最後,在本菜雞公關認認真真做了兩家發稿數據分析後,成功說服領導把第一家 fire 了。
3.操作形式:對方配置專員操作 VS 獨立後臺(重要性:)
通常來說,在達成合作後,實際操作方式一般有兩種:
第一種是對方配置項目專員,拉一個群,甲方將終稿+發稿媒體名單丟進群裡,對方專員操作,有問題及時在群裡溝通。
這個時候,項目專員會成為很關鍵的一個角色,而基本上這個角色都是應屆生或職場新人。這就導致如果對方能力不夠會經常出現:
連續 N 次說某家媒體不能發,要你更換媒體名單;
稿件標題字數超標,要刪減標題;
不按要求發布在指定媒體的指定頻道;
出的新聞媒體簡報也要反覆修改;
如果情商再低一點,還會出現:
在群裡直接指出你的文章裡有錯別字;
……
然後,作為執行者的你,會每天會各種@,溝通成本非常高,當然,這裡說的是少數,要相信,絕大多數項目專員都是很優秀的!
第二種是獨立後臺操作,即對方給你提供一個類似發稿的後臺,你直接添加文章和發稿媒體名單,然後對方每發完一家媒體就會同步更新連結,最後,可以直接自動生成簡報。全程如無必要,完全不需要微信溝通,極大減少溝通時間。
第二種是本菜雞公關非常喜歡的形式,無論是查歷史發稿記錄也好,還是對帳都非常清晰明了。
4.簡報質量(重要性:)
其實,前面也說到,大部分發稿公司的客戶案例很類似,可以簡單分為以下幾種:
1)基礎版:發稿媒體列表+發稿連結;
2)中級版:重點媒體版面佔位截圖,比如首頁 banner 或欄目頭條;
3)高級版:百度收錄+新聞源收錄截圖,百度相關新聞佔位;
基本上能做到第三點的,就已經很不錯了,但其實還可以更好,比如:
1)發稿文章的 seo 關鍵詞優化增值服務,其實這個並沒有想像中那麼耗費精力和時間;
2)媒體發稿連結收錄效果統計,即記錄每一條連結的百度收錄和新聞源收錄情況,用於數據分析。等到下一次服務客戶的時候,完全可以拿出來,直接用數據說話,進而指導客戶篩選媒體。
現在很多甲方發稿選擇媒體其實也是拍腦袋的,比如財經、綜合類、垂直類都會發一些,但具體發哪幾家呢,基本就取決於甲方的認知。
但有多少甲方真正關注過四大門戶的具體收錄情況,某門戶新聞頻道真的收錄好嗎?
如果乙方能給予甲方專業的意見,我認為甲方還是會很歡迎的。發稿這件事,從 KPI 的角度上講,歸根結底能展現給老闆的,要麼就是發了老闆認可的媒體,要麼就是告訴老闆百度的收錄數據。
5.增值業務或者是額外服務(重要性:)
隨便舉幾點吧,比如:
1.是否可以幫忙走帳。比如甲方希望直接給維護的記者紅包,但稍微正規一點的公司財務部,報銷都比較難弄,那麼,甲方在和乙方籤年框的時候,額外增加一些預算用於這筆支出,但需要發稿公司幫忙走帳,如果可以做,那當然很歡迎。
2.有輿情監測、危機公關、seo 等更多業務。發稿只是公關工作的很小一部分,如果發稿公司不僅僅有發稿業務,那也是一大競爭力。畢竟,甲方也不太喜歡同時對接太多供應商,溝通成本真的很高。
關於以上沒有提到的點:
1.價格
是的,本菜雞公關並沒有把價格單獨拿出來說,因為對於稍微資深一點點的公關,媒體發稿價格心裡也有點底的。對甲方來說,同一媒體,A 公司報價 200,B 公司報價 250,真的會影響到供應商的篩選嗎?
本菜雞公關認為並不會。相反,過低的價格反而會讓人覺得不靠譜,雖然我們也知道發稿公司差價還是挺大的。
2.媒體名單
基本上能做發稿公司業務的,是不可能缺媒體的。網際網路時代,不太可能出現某家發稿公司能發某個媒體,而另一家就發不出的。畢竟日常發稿既不是要求上 CCTV,也不是發黑稿...
以上,僅代表菜雞公關個人意見,如有不同,輕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