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教師提醒:孩子手機管理,家長要做好這3件事(附分年齡段建議)

2020-12-25 騰訊網

孩子手機管理問題已經成為許多學校和家庭非常重視的問題。由於抵制不了誘惑,刷手機導致孩子成績下降、情緒暴躁、親子不睦的情況非常突出。

關於手機管理有哪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家長如何具體跟孩子做約定,一起來看這位老師的建議。

手機遊戲為什麼會在青少年兒童中風靡?

1. 智慧型手機的興盛預示了一個藉助移動終端實現的新型媒體時代進入鼎盛時期,社會、家庭、學校中的幾乎所有成員都是手機的使用者,有越來越多的人表現出手機依賴症。

2. 網絡、智慧型手機已浸透到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玩遊戲不是原罪,問題的關鍵是孩子的閒暇活動太單調、沒有時間玩、不會玩,所以才會把網絡、手機遊戲當作玩具而不是工具。

3. 手機遊戲滿足了孩子現實中無法實現的價值需求,遊戲設計者們比父母更懂得抓住青少年的內心需求,很多玩法和設計都會源於生活,甚至比現實更清晰、更容易實現。

沉迷手遊,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危害?

1. 影響身體健康

長時間捧著手機玩遊戲會傷害孩子視力、影響孩子頸椎等。

沉迷智慧型手機的孩子常常會對運動鍛鍊表現出消極態度,導致運動能力低下,進而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2. 導致行為異常

手機遊戲可以時刻陪伴在遊戲者身邊,唾手可得。

遊戲中泛化的虛擬世界,讓遊戲者享受著隔離現實生活之後的、封閉的「遊戲場景感」。

遊戲規則的嵌入性,讓遊戲者感覺是個體在自主地操控身心。

手機遊戲讓遊戲者捲入身心、不可自拔,渾然不覺的「身心塌陷」行為,久而久之,就會表現出恍惚、退縮、無序等異常狀態。

3. 損傷腦神經

手機、平板電腦等無線電設備產生的電磁波輻射對兒童神經系統的傷害遠大於成人,過度接觸電磁波輻射對兒童健康狀況和認知力會產生一定影響。

4. 耽誤孩子學習

網絡世界找到慰藉:習慣了手機帶來的輕鬆愉悅的信息,對學習感到枯燥,學習成績下降,受到指責後更需要在手機網絡裡找慰藉,形成惡性循環,孩子逐漸喪失求知慾,產生厭學情緒。

便捷的查詢方式:很多孩子遇到學習困難,不肯深入思考,直接在手機上搜尋答案,導致認知與思考能力減退,產生思維惰性。

5. 導致睡眠障礙

美國一家健康機構做了一項關於手機光線和日常燈光對孩子睡眠影響的研究:讓十位孩子分別進入兩個房間,一個房間的孩子們在看電視後睡覺,28分鐘之內睡著;而另一個房間玩智慧型手機後的孩子,普遍在39分鐘之後睡著(當然,也不建議孩子在睡覺前看電視哦)。

手機屏幕所放射出來的短波藍光對人體視網膜刺激強烈,經常暴露在這種光線下,將導致褪黑激素分泌被抑制,讓人變得非常難以入睡。

4類家庭的孩子容易上癮:

中國社會科學院的調查《青少年網絡素養教育讀本》顯示——

這四類家庭的共性是都採取了一種忽視型、專制型的教養模式,這種模式導致了父母與孩子親密度降低,父母看不見孩子的需求,孩子又認為父母不理解自己。越冷漠、越嚴控,越容易導致孩子沉迷手機遊戲。

遠離手遊,應該怎樣幹預?

1-3歲:儘量不讓孩子接觸手機

父母儘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多與孩子互動、有質量地陪伴孩子;

父母手機中拒絕下載任何遊戲,以防孩子因遊戲上癮而索要手機玩;

如果孩子對手機好奇,可向孩子示範打電話、發語音、拍照片等,建立孩子對手機用途的正確認知。

3-6歲:儘量不讓孩子接觸手機遊戲

父母家人手機去娛樂化,即刪除遊戲、音樂、視頻等各類會吸引孩子的APP;

積極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多與孩子共讀兒童繪本;

豐富孩子的生活經歷,多帶孩子外出體驗大自然,鼓勵孩子多結交朋友。

7-12歲:針對手機問題不宜強勢打壓

與孩子協商規定玩手機的時長、次數,作為必須遵守的規則,如若違反必須接受處罰;

家長要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和動機,目標是「孩子停止玩手機遊戲」,允許孩子出現頂嘴、哭鬧等不滿情緒;

家長要試著理解孩子的感受和立場。

給家長的建議

1. 豐富家庭生活

家長應儘可能多地幫助孩子創造與同伴、自然交流的機會,要有豐富多彩的家庭親子活動,閱讀、散步、運動,去電影院、博物館遊玩或者去餐廳享受美食,甚至在家裡一起打掃衛生、做頓飯。這些經歷能帶給孩子愉悅感、美感、成就感、冒險感和刺激感。

2. 不讓孩子過早擁有手機

建議不要把手機交到12歲以下的孩子手裡。12歲以下的孩子三觀非常不穩定,很容易受到網上不良信息的影響。孩子完全擁有智慧型手機,這對缺乏辨別力和自控力的未成年人來說可能是一件可怕的事情。父母就好像孩子的免疫系統,如果遭到破壞,危害就會侵入,最終造成破壞。

3. 指導孩子正確使用手機

如果孩子擁有一部屬於自己的智慧型手機,作為家長,指導孩子正確使用手機,建立手機使用規則,並堅定執行很重要。

--告訴孩子要健康使用手機

不要在黑暗當中玩手機,使用手機時儘量打開房間的燈;每次玩手機的時間不宜過長;睡覺時,不要把手機放在枕頭底下,以免手機輻射的危害;不要把手機放在褲子前面的口袋,因為這會對生殖系統產生潛在的輻射風險。

--告訴孩子使用手機時間有限定

每天要控制孩子玩手機的時長,不能聽之任之。明確幾個時間點必須得放下手機:吃飯時不碰手機;寫作業時不用手機;與父母、同伴交流時不看手機;走路時不拿著手機;睡覺前不玩手機。

--告訴孩子使用手機時需學會保護自己

網絡世界不是淨土,各種信息良莠不齊,各種誘惑陷阱隨處即是。稍有不慎,就會跌入其中,給孩子帶來嚴重的傷害。引導孩子保護自己的隱私同時更要指導孩子自覺抵制不良信息的侵害,增強上網時候的防範意識和自我約束力。

來源 | 微信公眾號「教育之江」

作者 | 趙紀華 杭州市西湖教師進修學校教師,杭州市西湖區中小學德育教研員

轉自 | 人民教育

編輯 | 皮皮兵不皮

因微信公眾號改版,為防止錯過中國教師報的推送

【星標】或文末點【分享】【贊【在看

如何設為星標?點擊公眾號名稱「中國教師報」

相關焦點

  • 孩子手機管理,家長要做好這三件事(附分年齡段建議)
    由於抵制不了誘惑,刷手機導致孩子成績下降、情緒暴躁,親子不睦的情況非常突出。關於手機管理有哪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家長如何具體跟孩子做約定,一起來看這位老師的建議。手機遊戲為什麼會在青少年兒童中風靡?1.與孩子協商規定玩手機的時長、次數,作為必須遵守的規則,如若違反必須接受處罰;家長要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和動機,目標是「孩子停止玩手機遊戲」,允許孩子出現頂嘴、哭鬧等不滿情緒;家長要試著理解孩子的感受和立場。
  • 老師提醒:孩子手機管理,家長要做好這三件事(附分年齡段建議)
    7-12歲:針對手機問題不宜強勢打壓 與孩子協商規定玩手機的時長、次數,作為必須遵守的規則,如若違反必須接受處罰; 家長要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和動機,目標是「孩子停止玩手機遊戲」,允許孩子出現頂嘴、哭鬧等不滿情緒; 家長要試著理解孩子的感受和立場
  • 資深教師提醒:孩子手機管理,家長要做好3件事!
    那麼,關於手機管理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呢?家長該如何具體跟孩子做約定呢?今夜,一起來聽聽杭州市西湖教師進修學校教師、杭州市西湖區中小學德育教研員趙紀華老師的建議 手遊為何能在孩子間風靡? 1.
  • 老師提醒:防止孩子沉迷手機,家長要做好這3件事
    孩子手機管理問題已經成為很多學校和家庭非常重視的問題。由於抵制不了誘惑,刷手機導致孩子成績下降、情緒暴躁,親子不睦的情況非常突出。關於手機管理有哪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家長如何具體跟孩子做約定,一起來看這位老師的建議。
  • 節後返工,幼兒園提醒家長做好這5件事
    和爺爺奶奶待在家的小朋友,沒有了爸爸媽媽的管束,已經在家鬧翻天了,不吃飯、不睡覺、玩一天手機.在家養成的良好作息習慣,全丟了!幼兒園提醒家長們做好下面這5件事,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寒假後輕鬆入園,不慌亂哦~家長返工後,最好幫助孩子製作一份計劃表或每日作息表。
  • 家長抓緊提醒孩子:做好5件事,新學期成績飛漲!
    對於孩子來說,暑假就是他們釋放天性的時刻,再也不用擔心上學遲到等困擾。但是家長要意識到一點,如果孩子一個假期過得輕鬆,很容易養成許多不良習慣,影響新學期。因此在暑假期間,家長還是要提醒孩子,必須做好以下這幾件事。
  • 讓孩子愛上閱讀,家長要做好這四件事
    在閔小玲老師的《讓孩子愛上閱讀》一書中,她提出:讓孩子愛上閱讀,家長應該去用心做好這四件事:讓孩子養成閱讀習慣睡前閱讀,每天累積的都是閱讀量,但這個時刻,一定要提醒家長的是:千萬不要因為書籍的幼稚無趣或自己的忙累而表現出的對書籍的厭惡,不然會得不償失。有了閱讀習慣,愛上閱讀就真正啟程了!
  • 班主任支招:家長和孩子做好這幾件事,新學期一定行!|
    那麼,開學第一周究竟要怎麼抓呢?首先,備好開學用品。家長們可以從學習用品下手,給孩子營造開學儀式感。比如,和孩子一起用包書皮裝飾新書;協助孩子整理書包內的新書和文具。其次,制定好學習計劃。好的計劃可以事半功倍,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制定合適的學習計劃,貼在書桌前,時刻提醒孩子。
  • 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做好這3件事,比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更管用
    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做好這3件事,比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更管用教育資源必須要前傾,並且要往下沉,優秀資源,我們希望能夠更多放在幼兒園、小學和中學。同時3~6歲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曾有育兒研究人員將孩子這個年齡段的性格比喻成「潮溼的水泥」,意思就是說,只要你想它可以塑造成各種形狀,所以家長如果想讓孩子擁有一個好的性格,在這個時間段一定要對孩子嚴加管教。
  • 複課在即,家長要做好3件事,守護孩子的健康安全
    隨著國內疫情的好轉,不少省份都準備給孩子複課了。不少家長也終於長舒了一口氣:神獸要歸山了!但是,比起帶娃壓力減小的愉悅來,孩子的健康安全更應提上日程。複課在即,我們該如何給娃做好安全防護呢?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聊:複課前,家長最應該做好的3件事。
  • 幼兒園終於要開學了,這幾件事要提醒家長!
    幼兒園開學在即,也因為今年疫情的影響,有幾件事要提醒家長們在家就要做好的宣導教育工作,不能疏忽!有的時候都是分年齡段的全部班級一起進行,比如小班如果有2個班級,那就是小一班和小二班的一起做。目前這個疫情過後,學校裡應該都會做好小群體的隔離舉措,學習高學齡年級的開學那樣,一個班級一個班級的進行晨操。
  • 班主任建議:孩子每天花10分鐘做好這4件事,成績提高並不難
    曾有一位資深教師進行觀察發現:有30%的孩子能專注聽講10分鐘,20%的孩子能夠聽講20分鐘,3%的孩子能專注聽完一節課40分鐘,這就是孩子學習不好的原因。班主任建議:孩子每天花10分鐘做好這幾件事,成績想不提高都難良好的專注力是孩子學習的保障,為了讓孩子能夠從容的面對以後的學習,身為家長,我們要抓緊時間訓練孩子的專注力,具體方法如下:1、語言訓練平時還在寫作業的時候會走神、會發呆,都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
  • 孩子自制力差?家長做好這幾件事,有助於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1、行為方面不管是學習還是做其他事情,孩子總是三心二意,半途而廢。生活中也不能很好地堅持做好一件事情,比如,培養一種興趣愛好,遵守約定好的行為規則等等。2、情緒方面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稍有不如意就亂發脾氣,大哭大鬧等,其實這也可以歸咎為自控力差的表現。
  • 家長做好3件事,可以放心讓孩子使用電子產品
    在電子技術大爆炸,科技成就未來的今天,每位家長都會面臨一個問題:該不該讓孩子用電子產品輔助學習?關於這個問題,大概支持和反對的家長各佔一半。正方:當然該!現在本來就是智能資訊時代,不讓孩子用電子產品,只會阻礙孩子接觸新事物。反方:我絕不會給孩子看任何電子產品!傷眼睛,又容易上癮。
  • 如何防止孩子沉迷手機?各年齡段孩子電子產品使用建議來啦!(轉給家長)
    報告建議,2歲以下幼兒不要接觸任何電子屏幕,2-5歲兒童每天接觸電子屏幕的時間不能超過一小時。報導稱,有調查顯示,兒童接觸電子屏幕的時間太長,會導致家長在管理幼兒情緒和時間方面出現困難。世界衛生組織擔心,5歲以下兒童過多的屏幕時間與久坐行為相結合會導致睡眠不足和活動水平低下。
  • 幼兒園老師給出建議:要想孩子不哭不鬧,平時家長要做好這3件事
    孩子能不能快速適應幼兒園生活,是近期家長最擔心的一大問題。開學的前兩周往往是老師們和家長們最心累的時候,孩子和家長分開後出現的「分離焦慮」讓剛開始的幼兒園生活的孩子充滿坎坷,但也有一些孩子非常讓家長放心,能夠在家裡和幼兒園進行很好的切換,不哭不鬧從容淡定,讓很多家長都羨慕。
  • 老師提醒家長:8月做好這6件事,新學期孩子成績會更好
    哪怕在暑假,孩子不能完全放鬆,家長也要加強管教,做好這幾件事,孩子開學後會取得更好的成績。記得提醒孩子,要在不懂的地方做好標註,藉助工具書查找答案,或者等開學後請教老師同學。假如孩子學有餘力,家長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練習冊,讓孩子結合新知識來練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孩子暑期沉迷手機怎麼辦?做好這幾件事,讓孩子遠離手機屏幕
    一兩歲的孩子,對自己接觸到的東西都特別有興趣。你越禁止,可能他更加想去玩。這個時候跟他講大道理也沒用啊。當時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陪伴他的過程中。已經讓他明白了,手機是通訊工具,而不是自己的玩具。這件事應該貫穿始終,這樣才能讓父母有效地引導孩子,培養孩子的好習慣。
  • 孩子不專心,這件事沒做好就想著做其他的,怎麼辦?
    孩子做事不專心,這件事沒做好就想著做其他的,作為家長多次提醒幾乎沒有什麼效果。其實很多很多時候孩子的問題就是家長自己的問題。在成年人的世界,一心二用的情況就已經非常普遍了,吃飯時看電視,看書時玩手機兩件事兒同時做,結果都做不好,對於孩子來說,也會對他的習慣造成極壞的影響,因為孩子也會有樣學樣的,所以家長必須以身作則,不要一心二用,一件事兒做完了再做下一件事兒,這樣才是給孩子樹立了榜樣。
  • 學校複課後,老師、學生、家長要注意做好這30件事!
    如何安全、有序地開學複課是家校關注的重點,老師、學生、家長需要提前做些什麼準備,才能順利地讓新學期從「居家」轉到「教室」?我們不妨列一張任務清單,梳理出家、校、生各自需要完成的準備工作。一起來看看這30件細節小事,希望對您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