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學醫的考生!部屬高校本科醫學專業擬擴招,這四類人才緊缺……

2020-12-14 騰訊網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四個方面17條改革舉措。一起來看看!

意見提出:

全面優化醫學人才培養結構,推進麻醉、感染、重症、兒科等緊缺專業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

全力提升院校醫學人才培養質量,擴大中央部門所屬高校本科醫學專業招生規模,培養仁心仁術的醫學人才。

深化住院醫師培訓和繼續醫學教育改革,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價破除唯論文傾向。

完善保障措施,適時調整醫學門類專業生均定額撥款標準、住培補助標準。

此次教育部印發的《意見》,給立志從事醫學相關專業的學子指明了新方向,老師特地整理了一批與之相關的院校,包含院校排名、專業介紹、就業前景等,想要了解的請仔細閱讀。

麻醉學專業

麻醉學專業作為現代外科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泛應用於外科手術、急救、心腦肺復甦、疼痛的研究與治療等眾多方面,由於其專業特點明確、適用性強等特點,畢業生就業方向較多,就業率高。

該專業培養具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麻醉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醫療衛生單位的麻醉科、急診科、急救中心、重症監測治療病房(ICU) 、藥物依賴戒斷及疼痛診療等領域從事臨床麻醉、急救和復甦、術後監測和生理機能調控等方面工作的醫學高級專業人才。

作為目前醫療領域中必不可少的一個專業,麻醉學專業在各大醫院中的需求率非常緊迫。因此,該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前景良好,不僅待遇好薪資高,還十分穩定。不過,打算報考麻醉學專業的考生需要注意,如果未來打算做麻醉師,要提前做好準備,因為工作壓力有點大。

專業課程

核心課程:人體解剖學、生理學、藥理學、內科學、外科學、臨床麻醉學、急救醫學、疼痛診療學、麻醉藥理學、麻醉設備學、麻醉生理學、麻醉解刨學等。

麻醉學的主要學習內容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麻醉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及臨床醫學、麻醉學的基本技術,接受麻醉、急救與生命復甦的基本訓練,需要掌握手術的麻醉處理、手術期併發症防治以及危重病症的監測、判斷與治療的基本能力。學制一般為五年制。

就業前景

麻醉學專業學生畢業後可到國家級醫院、省部級醫院等各級醫療衛生單位的麻醉科、急診科、急救中心、重症監測治療病房(ICU),從事臨床麻醉、急救復甦、術後監測、疼痛診療、藥物依賴戒斷治療、生理機能調控等工作;還可到醫學院校及其附屬醫院,教學醫院各級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從事臨床醫療和教學科研工作。

在進一步深造方面,麻醉學專業由於屬於臨床醫學分支,考生在選擇報考研究生時,也可選擇臨床醫學專業,在升學方面選擇空間比較大。

報考指南

根據2018年的最新統計結果顯示,麻醉學專業在全國範圍內本科畢業生規模在4000人-4500人之間,男女比例為4:6。畢業後,畢業生基本會進入各級醫院的麻醉科。在入科初期,需要通過國家的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俗稱規培)後,才能成為麻醉科醫生。

醫學類專業年年都是報考的大熱選擇,分數線一直高居不下,錄取分數線比同等水平的高校的相關專業高出不少。麻醉學專業屬於熱門的臨床醫學類,所以分數線也一直遙遙領先。

傳染病學專業

從學科劃分來看,傳染病學在我國高校當中其實是二級學科「內科學」的一個分支,而內科學屬於一級學科「臨床醫學」。現在,我們在網上只能查到臨床醫學學科排名,但很難查到傳染病學學科排名。接下來,筆者就為大家重點介紹七所傳染病學比較強的大學。

一、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大學

這兩所大學都是我國醫學頂尖名校,並且都位於北京。作為我國醫學最高學府,北京協和醫學院在很多學科上都是全國一流水平,其中就包括內科學。根據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布的信息,北京協和醫學院的內科學是二級國家重點學科,在傳染病學方面學校也擁有很強的實力。

北京大學的醫學整體實力在全國高校當中同樣是頂尖水平,在「雙一流」第一輪評選中,北京大學醫學部有6個一級學科都入選了「一流學科」,其中也包括臨床醫學。在傳染病學方面,北京大學同樣很強,在2018全國醫院傳染病學科技量值排名中,北京大學兩家附屬醫院都進入前10名。

二、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

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位於上海,都是我國頂尖985高校,現在這兩所大學的醫學也是我國頂尖水平。其實,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的前身是著名的上海醫科大學,這所醫科大學的實力本來就很強。現在,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的內科學(傳染病)是三級國家重點學科。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的前身是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這所學校也是一所很強的醫學院校。近些年,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發展迅速,學校的內科學更是被評為二級國家重點學科,可以看出,這所高校在傳染病學方面也非常厲害。

三、首都醫科大學、重慶醫科大學

這兩所大學雖然不是985高校、211高校,但醫學學科也非常強。首都醫科大學在2005年成立了傳染病學系。現在,首都醫科大學的傳染病學系是我國規模最大的傳染病臨床、科研和教學機構,學校兩家附屬醫院的傳染病學更是經常排名全國醫院前5名。

重慶醫科大學是由上海醫科大學重慶分校發展而來,現在,這所大學的醫學實力保持在全國醫學院校前20名之內。重慶醫科大學的內科學(傳染病學)是三級國家重點學科,學校目前擁有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更厲害的是,重慶醫科大學的黃愛龍教授還是「十三五」國家傳染病科技重大專項首席科學家。

四、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是我國的頂尖985高校,在合併了浙江醫科大學後,這所高校的醫學實力顯著增強。近些年,浙江大學醫學院的科研實力更是快速提升,根據中國醫學科學院發布的2018全國醫學院校科技量值排名,浙江大學醫學科研實力位列全國高校第六名。

在傳染病學方面,浙江大學的實力更是排名全國第一,李蘭娟院士就是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傳染病專家。近些年,李蘭娟帶領團隊多次取得重大科研成果,其中一項成果更是獲得201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現在,浙江大學還擁有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

重症醫學

重症醫學科是一個年輕的學科,但他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在SARS、汶川地震等歷次重大災難救治過程中,重症醫學在提升救治成功率、減少死亡率等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重症醫學科又稱ICU,主要收治各種病情嚴重,生命體徵需要嚴密監測,通過加強治療後有可能恢復的危重患者,以及各種疑難大手術前後,需對重要臟器進行監測及支持治療的患者。

重症醫學專科排名醫院名稱所在省市所在城市聲譽得分同比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北京北京轄區10.760-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江蘇南京市9.430-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東廣州市7.730-4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四川成都市7.300-5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黑龍江哈爾濱市4.57066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上海上海轄區4.400-7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遼寧瀋陽市4.37028山東省立醫院山東濟南市2.560-9東部戰區總醫院江蘇南京市2.080-10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湖南長沙市1.320-其他知名醫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浙江醫院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河南省人民醫院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復興醫院

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

兒科學專業

兒科學專業主要的研究內容是生長發育的規律及其影響因素,各種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以及臨床、治療的理論和技術、各種疾病的預防措施、各種疾病的康復的可能性、方法。

本專業畢業生可以到政府的衛生部門,從事衛生事業管理、衛生經濟政策的制定等等;到各級衛生保健機構從事醫療服務,到科研機構進行預防疾病方案的設計、實施等。畢業生主要在各級醫療衛生單位、醫學院校、醫學科研院所從事醫療、預防、教學及科研工作。

兒科學是臨床醫學下屬學科,以下是根據教育部最新發布的第四輪臨床醫學學科評結果整理出的臨床醫學-兒科學專業學校排名,以下是具體榜單,供大家參考:

排名

學校名稱

評估結果

1

上海交通大學

A+

2

浙江大學

A+

3

北京協和醫學院

A

4

復旦大學

A

5

北京大學

A-

6

首都醫科大學

A-

7

華中科技大學

A-

8

中南大學

A-

9

中山大學

A-

10

四川大學

A-

11

中國醫科大學

B+

12

哈爾濱醫科大學

B+

13

南京醫科大學

B+

14

山東大學

B+

15

重慶醫科大學

B+

16

第二軍醫大學

B+

17

第四軍醫大學

B+

18

天津醫科大學

B

19

大連醫科大學

B

20

吉林大學

B

21

同濟大學

B

22

鄭州大學

B

23

武漢大學

B

24

西安交通大學

B

25

南方醫科大學

B

26

南開大學

B-

27

河北醫科大學

B-

28

山西醫科大學

B-

29

蘇州大學

B-

30

溫州醫科大學

B-

31

安徽醫科大學

B-

32

南昌大學

B-

33

廣州醫科大學

B-

34

昆明醫科大學

B-

35

徐州醫科大學

C+

36

濟南大學

C+

37

暨南大學

C+

38

汕頭大學

C+

39

廣西醫科大學

C+

40

蘭州大學

C+

41

寧夏醫科大學

C+

42

新疆醫科大學

C+

43

青島大學

C+

44

錦州醫科大學

C

45

延邊大學

C

46

江蘇大學

C

47

南通大學

C

48

廈門大學

C

49

新鄉醫學院

C

50

廣東醫科大學

C

51

貴州醫科大學

C

52

河北大學

C-

53

內蒙古醫科大學

C-

54

浙江中醫藥大學

C-

55

蚌埠醫學院

C-

56

河南大學

C-

57

西南醫科大學

C-

58

遵義醫學院

C-

59

青海大學

C-

60

石河子大學

C-

以下是這些部屬大學醫學院的概況一覽

1、北京大學

教育部,985

北京大學醫學部,前身是北京醫科大學。2000年與北京大學合併,以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為主,學科覆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藥學、預防醫學、護理學等六大門類。

2、清華大學

教育部,985

2002年清華大學與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籤署了共建「清華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的協議,中國協和醫科大學進入「211」和「985」工程建設項目。2007年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正式更名為北京協和醫學院;鑑於與清華大學緊密合作辦學的需要,同時使用「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的名稱,但兩校並未合併。

3、復旦大學

上海醫學院前身是上海醫科大學,2000年與復旦大學合併教育部,985

醫學院設有本科專業10個;高職專業1個。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點68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點45個,並設有7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4、上海交通大學

教育部,985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前身是上海第二醫科大學。2005年與上海交通大學合併。醫學院現擁有重慶南路、閔行、南匯三個校區,包含21個學院系,13所附屬醫院,1所衛生學校。覆蓋生物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等8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個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

5、同濟大學

教育部,985

同濟大學醫學院,前身是上海鐵道大學醫學院。2000年,同濟大學與上海鐵道大學合併,在上海鐵道大學醫學院的基礎上成立了同濟大學醫學院。醫學院由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護理學、生物醫學工程等院系及同濟大學醫院管理處所組成。

6、南開大學

教育部,985南開大學醫學院,1988年籌辦,1989年招生,1993年正式成立,現位於南開大學歷史最悠久的建築——思源堂。學院現有七年制臨床醫學(本碩連讀)和口腔醫學兩個本科專業。

7、南京大學

教育部,985

南京大學醫學院,前身為1935年創建的中央大學醫學院,1949年解放後改名為南京大學醫學院,1951年劃歸部隊系統,1987年經教育部批准重建,成為教育部直屬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七年制醫學院。

8、東南大學

教育部,985

東南大學醫學院,前身為南京鐵道醫學院,2000年與東南大學合併。學院現有一級學科博士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4個,博士後流動站2個,招收臨床醫學、醫學影像、醫學檢驗、護理學、生物工程等本科專業。

9、江南大學

教育部,211

江南大學無錫醫學院,成立於2012年6月,是無錫市政府與江南大學攜手共建的學院。學院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現有臨床醫學和護理學2個本科專業。

10、浙江大學

教育部,985

浙江大學醫學部,前身為浙江醫科大學。1998年與浙江大學合併,成立了浙江大學醫學院和藥學院。2009年浙江大學實行大部制,將醫學院和藥學院重組,成立浙江大學醫學部。

11、中山大學

教育部,985

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前身是中山醫科大學。中山大學和中山醫科大學同根同源,2001年兩校合併。已形成「學士-碩士-博士-博士後」完整的高等醫學人才培養體系和醫學科研體系。

12、暨南大學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211

暨南大學醫學院,成立於1978年,當時招收的新生大部分來自香港、澳門和海外。現在醫學院面向全國招生,共有各層次在校學生2108名,教學科研人員144人。

13、吉林大學

教育部,985

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部,前身是白求恩醫科大學,2000年與吉林大學合併。2003年成立了白求恩醫學部。共有在讀學生7868人,其中五年制學生2690人,七年制學生880人,醫學實驗班學生204人,研究生4094人。

14、廈門大學

教育部,985

廈門大學醫學院,成立於1996年。有本科專業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3個、博士點1個。學院從2011年開始招收「本、碩、博一體化」拔尖創新人才班(大醫班)。目前全日制在校生2000餘人。

15、四川大學

教育部,985

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前身是華西醫科大學。2001年與四川大學合併。現有臨床醫學系、護理系、醫學檢驗系、婦幼衛生系、醫學技術系等5個系,各類在校學生3800餘人,是四川大學最大的學院。

16、武漢大學

教育部,985

武漢大學醫學部,前身是湖北醫科大學,2000年與武漢大學合併。目前,醫學部共有在校生6027多人。其中,本科生2563人、七年制406人、八年制274人、碩士1489人、博士741人、留學生554人。

17、華中科技大學

教育部,985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前身為同濟醫科大學,2000年與原華中理工大學、武漢城市建設學院合併,更名為華中科技大學。醫學院設有八年制醫學教育、生命科學與技術基地班(生物藥學方向)和臨床醫學、預防醫學、法醫學、護理學、公共事業管理、藥學等專業。

18、山東大學

教育部,985

山東大學醫學院,前身是山東醫科大學。2000年與山東大學合併,現有各類全日制學生4700餘人。學院現有3個國家級重點學科即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內科學、婦產科學。

19、西安交通大學

教育部,985

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前身為西安醫科大學,2000年與西安交通大學合併。現有臨床醫學、口腔醫學、護理學、法醫學、預防醫學、藥學、製藥工程等專業。

20、蘭州大學

教育部,985

蘭州大學基礎醫學院,前身為蘭州醫學院,2004年併入蘭州大學;2008年,蘭州大學醫學實驗中心、藥學院藥理學研究所和臨床醫學院手術學實驗室併入蘭州大學基礎醫學院。

21、中南大學

教育部,985

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前身為湖南醫科大學,2000年與長沙鐵道學院、中南工業大學合併,更名為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現有在校學生1萬多人,教職員工7965人。

相關焦點

  • 高校本科醫學專業擬擴招, 這四類人才緊缺!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四個方面17條改革舉措。一起來看看!  意見提出:  ①全面優化醫學人才培養結構,推進麻醉、感染、重症、兒科等緊缺專業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
  • 2021想報考醫學類專業?這四類專業擬擴招,人才緊缺,值得關注
    2020年醫學類專業、師範類專業基本上都是很火,那麼2021年又有哪些專業會火爆呢?我們不妨來看一下教育部近日發布的一個文件吧。 一、教育部網站公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
  • 山東高考志願填報指南:計算機類人才緊缺,臨床醫學專業薪酬最高
    山東高考志願填報指南:計算機類人才緊缺,臨床醫學專業薪酬最高伴隨著最後一門考試結束鈴聲的響起,陳桐停下了筆等待收卷。老師的叮嚀、家人的守護、同學的幫助,都在陳桐心裡留下了永不磨滅的印象。這一場不一樣的高考已經落幕,即將迎接他的是超長的假期和大學錄取通知書。十年磨一劍,一朝漏鋒芒。在剛剛過去的夏季高考,山東考生超53萬。
  • 想學醫?快收藏!這幾所大學擁有中國最好的醫學類專業
    其中明確提出,著力加強醫學學科建設,在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中,加大醫學及相關學科建設布局和支持力度,並將推進「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2.0」,到2021年建設600個左右醫學本科一流專業建設點。1.建設一批新的醫學相關專業,強力推進醫科與多學科深度交叉融合。
  • 加大全科醫學人才培養力度 穩步發展本科臨床醫學類、中醫學類專業...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金震今年醫學類專業吸引了不少考生關注!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於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全面優化醫學人才培養結構,穩步發展本科臨床醫學類、中醫學類專業教育,加大全科醫學人才培養力度。
  • 女生學醫,選哪些專業更好就業?這8個專業更易就業,20考生參考
    女生學醫,選哪些專業更好就業?這8個專業更易就業,20考生參考女生學醫是一個比較好的選擇,因為醫學專業相對就業穩定,屬於技術性專業,畢業後,一旦上崗,就不會遭到失業的困擾,加之就業渠道比較多,只要技術過硬,可以去公立也可以去私立醫院,不需要各種應酬,對於性格恬淡或者內向的女生來說很合適,那麼學哪些專業更好就業呢?
  • 想學醫?這幾所大學擁有中國最好的醫學類專業
    很多同學都跟老師表達了對醫學類專業的嚮往,希望能讀一個醫學院。醫學門類包含了11個專業大類,47個本科專業,今天申老師要跟大家講的是臨床醫學專業。臨床醫學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自然科學、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方面的基本知識與基本理論,接受臨床技能、溝通技能等方面的基本訓練,掌握初步的醫療、健康宣教、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 南京醫科大學2020年擬在山東招生普通高校專業(類)選考科目要求
    2020年擬在山東省招生專業(類)選考科目要求進行了匯總、整理,現予以公布。  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  2018年 5 月25日關於公布2020年擬在山東招生普通高校專業(類)選考科目要求的說明  一、本次公布內容為2020年擬在山東省招生的普通高校專業(類)選考科目要求。
  • 醫學五大熱門專業解讀,想學醫的看看,這些醫學專業當不了醫生!
    醫學門類下設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中醫學、中西醫結合、藥學、中藥學、法醫學、醫學技術、護理學等11個專業類,共有50多個本科專業。臨床醫學、口腔學、中醫學等是醫學門類中最核心、最基礎的專業,被考生廣泛關注。今天給大家整理解讀五大熱門醫學專業。
  • 上海中醫藥大學2015年招收非醫學專業本科畢業生攻讀醫學科學(中醫...
    上海中醫藥大學2015年招收非醫學專業本科畢業生攻讀醫學科學(中醫學)學位碩博連讀研究生章程  一、培養目標:  培養德、智、體、能全面發展,具有從事中醫學科學研究能力與創新思維的跨學科、複合型高層次中醫專業人才。  二、擬招生人數:5名。
  • 2020年雲南高職擴招無國控專業,醫學專項圓大學夢考取醫師資格證
    2020年雲南高職擴招在16日-20日進行報名,文件中指出沒有醫學類國控專業,很多從事醫學的想學醫的學員問劉老師應該怎麼做。這裡劉老師給您說:不用擔心,國家有國家政策,也有相應的方式處理的。雲南醫學專項計劃就是處理這麼一個醫學類專業的報名資格,畢業證也是全日制大專畢業證(學習模式:彈性學習,到校學習)。很多同學也問劉老師:醫學專項計劃是什麼。劉老師在這裡給同學們普及一下。專項計劃分為三類:國家專項計劃、地方專項計劃、高校專項計劃。三個專項計劃是國家實施的一項重大惠民政策。
  • 考察公告 | 都勻市2021年公開引進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專業人才考察公告
    都勻市2021年公開引進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專業人才考察公告  根據《都勻市2021年公開引進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專業人才公告
  • 想學醫的考生看過來,這8所醫科大學,特別適合中低分段考生
    也不知是不是因為新冠病毒疫情的原因,看到了很多醫務人員不顧個人安危,舍小家顧大家的壯舉,讓很多學生有了救死扶傷的想法,使得臨床醫學專業高考錄取分數飆升!那麼高考中低分段考生如果想學醫的話,有哪些不錯的醫科大學可以考慮呢?
  • 南京醫科大學2020年擬在浙招生普通高校專業(類)選考科目要求
    關於公布2020年擬在浙招生高校專業(類)選考科目要求的說明  根據教育部和我省有關規定要求,2020年擬在我省招生的高校編報了專業(類)選考科目要求,現予以公布,並將有關事項說明如下。
  • 美國留學未來這三大學科人才緊缺,將來最不愁就業!
    也就是說,很多國內急需的人才在國際上也很緊缺,而這類人尤其是留學生群體,無論選擇回國還是留美,都會有很好的就業前景。我們雖然無法精準判斷行業未來的實際狀況,但是通過目前的發展需求和趨勢,完全可以做出合理的推斷。未來幾年什麼研究生專業最有前途?什麼樣的人才最急需?
  • 4個醫學專業,四年學制,本科畢業也吃香,學醫的同學都知道!
    這樣的疫情下,很多人開始意識到學醫真的還是很不錯的,尤其遇到像疫情這樣的舉國危難的時刻,學醫的同學的社會成就感滿滿,並且還備受全國人民的敬重。但是學醫好多都是五年學制的,並且本科畢業還不能任職在三甲及以上級別的醫院,很多醫院都是不招聘本科畢業的醫學生,要求的是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醫學生。
  • 河北:加強4類緊缺醫學專業人才培養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張淑會)加大全科、兒科醫生培養力度,強化高水平公共衛生人才培養,加快護理專業人才培養,加快鄉村醫生培養……日前,河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將大力加強緊缺醫學專業人才培養。■設立村衛生室全科、兒科醫生崗位補助加大全科、兒科醫生培養力度。
  • 在讀非醫學專業,想學醫只有2個渠道,門檻高,你想轉專業學醫嗎
    雖說醫學專業目前是熱門,但也有很多考生對於醫學仍然不感興趣,考取醫學院校難度大、錄分高,而且上了大學後,醫學與非醫學專業之間轉專業的機率相當低,這完全是因為醫學專業比較特殊的緣故吧!不過在很多在讀非醫學專業的大學生中,也有想從非醫學專業轉向學醫的現象,難度太大,門檻高,只有兩種形式可以轉醫學專業。第一種就是4+4醫學博士。如果你目前屬於雙一流非醫學專業在讀本科生,想學醫的話,你可以在本科畢業之後,有一種機會去學習醫學。北京協和醫學院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這兩所學校每年招收省量的「4+4」類型的醫學博士,畢業後授醫學博士學位。不過招生數量很少。
  • 一場疫情讓更多「後浪」學醫!2020廣東高考醫、藥類院校專業分數線猛漲
    他呼籲考生,在選擇的時候,「能夠選擇學醫這條路,為更多的老百姓造福」。那麼,「後浪們」是否願意通過學習,日後成為救死扶傷的醫務工作者呢?今年廣東高考考生在報考院校專業時,用他們的選擇給出了答案。北大、復旦等醫學類院校、專業報考熱情高漲考生是否願意學醫,直接體現在志願填報和分數線變化上。
  • 山東排名前3醫藥類大學,實力非常雄厚,想學醫的考生適合填報!
    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首批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項目試點高校,山東應用型特色名校立項建設單位,國家教育部、衛計委首批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高校;臨床醫學本科專業為教育部首批本科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校(院)擁有本碩博和繼續教育全過程人才培養體系,設有32個教學機構,5個科研機構和5個教輔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