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四個方面17條改革舉措。一起來看看!
意見提出:
全面優化醫學人才培養結構,推進麻醉、感染、重症、兒科等緊缺專業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
全力提升院校醫學人才培養質量,擴大中央部門所屬高校本科醫學專業招生規模,培養仁心仁術的醫學人才。
深化住院醫師培訓和繼續醫學教育改革,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價破除唯論文傾向。
完善保障措施,適時調整醫學門類專業生均定額撥款標準、住培補助標準。
此次教育部印發的《意見》,給立志從事醫學相關專業的學子指明了新方向,老師特地整理了一批與之相關的院校,包含院校排名、專業介紹、就業前景等,想要了解的請仔細閱讀。
麻醉學專業
麻醉學專業作為現代外科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廣泛應用於外科手術、急救、心腦肺復甦、疼痛的研究與治療等眾多方面,由於其專業特點明確、適用性強等特點,畢業生就業方向較多,就業率高。
該專業培養具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麻醉學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能在醫療衛生單位的麻醉科、急診科、急救中心、重症監測治療病房(ICU) 、藥物依賴戒斷及疼痛診療等領域從事臨床麻醉、急救和復甦、術後監測和生理機能調控等方面工作的醫學高級專業人才。
作為目前醫療領域中必不可少的一個專業,麻醉學專業在各大醫院中的需求率非常緊迫。因此,該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前景良好,不僅待遇好薪資高,還十分穩定。不過,打算報考麻醉學專業的考生需要注意,如果未來打算做麻醉師,要提前做好準備,因為工作壓力有點大。
專業課程
核心課程:人體解剖學、生理學、藥理學、內科學、外科學、臨床麻醉學、急救醫學、疼痛診療學、麻醉藥理學、麻醉設備學、麻醉生理學、麻醉解刨學等。
麻醉學的主要學習內容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麻醉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及臨床醫學、麻醉學的基本技術,接受麻醉、急救與生命復甦的基本訓練,需要掌握手術的麻醉處理、手術期併發症防治以及危重病症的監測、判斷與治療的基本能力。學制一般為五年制。
就業前景
麻醉學專業學生畢業後可到國家級醫院、省部級醫院等各級醫療衛生單位的麻醉科、急診科、急救中心、重症監測治療病房(ICU),從事臨床麻醉、急救復甦、術後監測、疼痛診療、藥物依賴戒斷治療、生理機能調控等工作;還可到醫學院校及其附屬醫院,教學醫院各級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從事臨床醫療和教學科研工作。
在進一步深造方面,麻醉學專業由於屬於臨床醫學分支,考生在選擇報考研究生時,也可選擇臨床醫學專業,在升學方面選擇空間比較大。
報考指南
根據2018年的最新統計結果顯示,麻醉學專業在全國範圍內本科畢業生規模在4000人-4500人之間,男女比例為4:6。畢業後,畢業生基本會進入各級醫院的麻醉科。在入科初期,需要通過國家的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俗稱規培)後,才能成為麻醉科醫生。
醫學類專業年年都是報考的大熱選擇,分數線一直高居不下,錄取分數線比同等水平的高校的相關專業高出不少。麻醉學專業屬於熱門的臨床醫學類,所以分數線也一直遙遙領先。
傳染病學專業
從學科劃分來看,傳染病學在我國高校當中其實是二級學科「內科學」的一個分支,而內科學屬於一級學科「臨床醫學」。現在,我們在網上只能查到臨床醫學學科排名,但很難查到傳染病學學科排名。接下來,筆者就為大家重點介紹七所傳染病學比較強的大學。
一、北京協和醫學院、北京大學
這兩所大學都是我國醫學頂尖名校,並且都位於北京。作為我國醫學最高學府,北京協和醫學院在很多學科上都是全國一流水平,其中就包括內科學。根據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布的信息,北京協和醫學院的內科學是二級國家重點學科,在傳染病學方面學校也擁有很強的實力。
北京大學的醫學整體實力在全國高校當中同樣是頂尖水平,在「雙一流」第一輪評選中,北京大學醫學部有6個一級學科都入選了「一流學科」,其中也包括臨床醫學。在傳染病學方面,北京大學同樣很強,在2018全國醫院傳染病學科技量值排名中,北京大學兩家附屬醫院都進入前10名。
二、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
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位於上海,都是我國頂尖985高校,現在這兩所大學的醫學也是我國頂尖水平。其實,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的前身是著名的上海醫科大學,這所醫科大學的實力本來就很強。現在,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的內科學(傳染病)是三級國家重點學科。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的前身是上海第二醫科大學,這所學校也是一所很強的醫學院校。近些年,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發展迅速,學校的內科學更是被評為二級國家重點學科,可以看出,這所高校在傳染病學方面也非常厲害。
三、首都醫科大學、重慶醫科大學
這兩所大學雖然不是985高校、211高校,但醫學學科也非常強。首都醫科大學在2005年成立了傳染病學系。現在,首都醫科大學的傳染病學系是我國規模最大的傳染病臨床、科研和教學機構,學校兩家附屬醫院的傳染病學更是經常排名全國醫院前5名。
重慶醫科大學是由上海醫科大學重慶分校發展而來,現在,這所大學的醫學實力保持在全國醫學院校前20名之內。重慶醫科大學的內科學(傳染病學)是三級國家重點學科,學校目前擁有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更厲害的是,重慶醫科大學的黃愛龍教授還是「十三五」國家傳染病科技重大專項首席科學家。
四、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是我國的頂尖985高校,在合併了浙江醫科大學後,這所高校的醫學實力顯著增強。近些年,浙江大學醫學院的科研實力更是快速提升,根據中國醫學科學院發布的2018全國醫學院校科技量值排名,浙江大學醫學科研實力位列全國高校第六名。
在傳染病學方面,浙江大學的實力更是排名全國第一,李蘭娟院士就是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傳染病專家。近些年,李蘭娟帶領團隊多次取得重大科研成果,其中一項成果更是獲得201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現在,浙江大學還擁有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
重症醫學
重症醫學科是一個年輕的學科,但他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在SARS、汶川地震等歷次重大災難救治過程中,重症醫學在提升救治成功率、減少死亡率等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重症醫學科又稱ICU,主要收治各種病情嚴重,生命體徵需要嚴密監測,通過加強治療後有可能恢復的危重患者,以及各種疑難大手術前後,需對重要臟器進行監測及支持治療的患者。
重症醫學專科排名醫院名稱所在省市所在城市聲譽得分同比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北京北京轄區10.760-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江蘇南京市9.430-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廣東廣州市7.730-4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四川成都市7.300-5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黑龍江哈爾濱市4.57066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上海上海轄區4.400-7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遼寧瀋陽市4.37028山東省立醫院山東濟南市2.560-9東部戰區總醫院江蘇南京市2.080-10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湖南長沙市1.320-其他知名醫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浙江醫院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河南省人民醫院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復興醫院
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
兒科學專業
兒科學專業主要的研究內容是生長發育的規律及其影響因素,各種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以及臨床、治療的理論和技術、各種疾病的預防措施、各種疾病的康復的可能性、方法。
本專業畢業生可以到政府的衛生部門,從事衛生事業管理、衛生經濟政策的制定等等;到各級衛生保健機構從事醫療服務,到科研機構進行預防疾病方案的設計、實施等。畢業生主要在各級醫療衛生單位、醫學院校、醫學科研院所從事醫療、預防、教學及科研工作。
兒科學是臨床醫學下屬學科,以下是根據教育部最新發布的第四輪臨床醫學學科評結果整理出的臨床醫學-兒科學專業學校排名,以下是具體榜單,供大家參考:
排名
學校名稱
評估結果
1
上海交通大學
A+
2
浙江大學
A+
3
北京協和醫學院
A
4
復旦大學
A
5
北京大學
A-
6
首都醫科大學
A-
7
華中科技大學
A-
8
中南大學
A-
9
中山大學
A-
10
四川大學
A-
11
中國醫科大學
B+
12
哈爾濱醫科大學
B+
13
南京醫科大學
B+
14
山東大學
B+
15
重慶醫科大學
B+
16
第二軍醫大學
B+
17
第四軍醫大學
B+
18
天津醫科大學
B
19
大連醫科大學
B
20
吉林大學
B
21
同濟大學
B
22
鄭州大學
B
23
武漢大學
B
24
西安交通大學
B
25
南方醫科大學
B
26
南開大學
B-
27
河北醫科大學
B-
28
山西醫科大學
B-
29
蘇州大學
B-
30
溫州醫科大學
B-
31
安徽醫科大學
B-
32
南昌大學
B-
33
廣州醫科大學
B-
34
昆明醫科大學
B-
35
徐州醫科大學
C+
36
濟南大學
C+
37
暨南大學
C+
38
汕頭大學
C+
39
廣西醫科大學
C+
40
蘭州大學
C+
41
寧夏醫科大學
C+
42
新疆醫科大學
C+
43
青島大學
C+
44
錦州醫科大學
C
45
延邊大學
C
46
江蘇大學
C
47
南通大學
C
48
廈門大學
C
49
新鄉醫學院
C
50
廣東醫科大學
C
51
貴州醫科大學
C
52
河北大學
C-
53
內蒙古醫科大學
C-
54
浙江中醫藥大學
C-
55
蚌埠醫學院
C-
56
河南大學
C-
57
西南醫科大學
C-
58
遵義醫學院
C-
59
青海大學
C-
60
石河子大學
C-
以下是這些部屬大學醫學院的概況一覽
1、北京大學
教育部,985
北京大學醫學部,前身是北京醫科大學。2000年與北京大學合併,以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為主,學科覆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藥學、預防醫學、護理學等六大門類。
2、清華大學
教育部,985
2002年清華大學與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籤署了共建「清華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的協議,中國協和醫科大學進入「211」和「985」工程建設項目。2007年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正式更名為北京協和醫學院;鑑於與清華大學緊密合作辦學的需要,同時使用「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的名稱,但兩校並未合併。
3、復旦大學
上海醫學院前身是上海醫科大學,2000年與復旦大學合併教育部,985
醫學院設有本科專業10個;高職專業1個。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點68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點45個,並設有7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4、上海交通大學
教育部,985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前身是上海第二醫科大學。2005年與上海交通大學合併。醫學院現擁有重慶南路、閔行、南匯三個校區,包含21個學院系,13所附屬醫院,1所衛生學校。覆蓋生物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等8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個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
5、同濟大學
教育部,985
同濟大學醫學院,前身是上海鐵道大學醫學院。2000年,同濟大學與上海鐵道大學合併,在上海鐵道大學醫學院的基礎上成立了同濟大學醫學院。醫學院由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預防醫學、護理學、生物醫學工程等院系及同濟大學醫院管理處所組成。
6、南開大學
教育部,985南開大學醫學院,1988年籌辦,1989年招生,1993年正式成立,現位於南開大學歷史最悠久的建築——思源堂。學院現有七年制臨床醫學(本碩連讀)和口腔醫學兩個本科專業。
7、南京大學
教育部,985
南京大學醫學院,前身為1935年創建的中央大學醫學院,1949年解放後改名為南京大學醫學院,1951年劃歸部隊系統,1987年經教育部批准重建,成為教育部直屬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七年制醫學院。
8、東南大學
教育部,985
東南大學醫學院,前身為南京鐵道醫學院,2000年與東南大學合併。學院現有一級學科博士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點4個,博士後流動站2個,招收臨床醫學、醫學影像、醫學檢驗、護理學、生物工程等本科專業。
9、江南大學
教育部,211
江南大學無錫醫學院,成立於2012年6月,是無錫市政府與江南大學攜手共建的學院。學院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現有臨床醫學和護理學2個本科專業。
10、浙江大學
教育部,985
浙江大學醫學部,前身為浙江醫科大學。1998年與浙江大學合併,成立了浙江大學醫學院和藥學院。2009年浙江大學實行大部制,將醫學院和藥學院重組,成立浙江大學醫學部。
11、中山大學
教育部,985
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前身是中山醫科大學。中山大學和中山醫科大學同根同源,2001年兩校合併。已形成「學士-碩士-博士-博士後」完整的高等醫學人才培養體系和醫學科研體系。
12、暨南大學
國務院僑務辦公室,211
暨南大學醫學院,成立於1978年,當時招收的新生大部分來自香港、澳門和海外。現在醫學院面向全國招生,共有各層次在校學生2108名,教學科研人員144人。
13、吉林大學
教育部,985
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部,前身是白求恩醫科大學,2000年與吉林大學合併。2003年成立了白求恩醫學部。共有在讀學生7868人,其中五年制學生2690人,七年制學生880人,醫學實驗班學生204人,研究生4094人。
14、廈門大學
教育部,985
廈門大學醫學院,成立於1996年。有本科專業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3個、博士點1個。學院從2011年開始招收「本、碩、博一體化」拔尖創新人才班(大醫班)。目前全日制在校生2000餘人。
15、四川大學
教育部,985
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前身是華西醫科大學。2001年與四川大學合併。現有臨床醫學系、護理系、醫學檢驗系、婦幼衛生系、醫學技術系等5個系,各類在校學生3800餘人,是四川大學最大的學院。
16、武漢大學
教育部,985
武漢大學醫學部,前身是湖北醫科大學,2000年與武漢大學合併。目前,醫學部共有在校生6027多人。其中,本科生2563人、七年制406人、八年制274人、碩士1489人、博士741人、留學生554人。
17、華中科技大學
教育部,985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前身為同濟醫科大學,2000年與原華中理工大學、武漢城市建設學院合併,更名為華中科技大學。醫學院設有八年制醫學教育、生命科學與技術基地班(生物藥學方向)和臨床醫學、預防醫學、法醫學、護理學、公共事業管理、藥學等專業。
18、山東大學
教育部,985
山東大學醫學院,前身是山東醫科大學。2000年與山東大學合併,現有各類全日制學生4700餘人。學院現有3個國家級重點學科即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內科學、婦產科學。
19、西安交通大學
教育部,985
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部,前身為西安醫科大學,2000年與西安交通大學合併。現有臨床醫學、口腔醫學、護理學、法醫學、預防醫學、藥學、製藥工程等專業。
20、蘭州大學
教育部,985
蘭州大學基礎醫學院,前身為蘭州醫學院,2004年併入蘭州大學;2008年,蘭州大學醫學實驗中心、藥學院藥理學研究所和臨床醫學院手術學實驗室併入蘭州大學基礎醫學院。
21、中南大學
教育部,985
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前身為湖南醫科大學,2000年與長沙鐵道學院、中南工業大學合併,更名為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現有在校學生1萬多人,教職員工796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