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蔡上臺後兩岸關係「急凍」,大陸遊客赴臺數量呈現斷崖式下跌,島內旅遊業陷入困境。眼見大陸「十一」黃金周將至,卻不再像往年那樣成為臺灣旅遊業的「黃金周」,就連在民進黨執政的嘉義縣,阿里山的旅遊業者也坐不住了,他們12日一口氣包了13輛大巴開到凱道助陣。在當天的遊行人群中有不少人打出醒目的「兩岸一家親」的牌子,似給蔡英文的兩岸政策抽了一記響亮的耳光。
臺灣觀光業正處於危急存亡之秋。據臺灣「移民署」統計,近日申請來臺的陸客人數僅為去年同期的30%。臺灣「交通部」官員日前表示,「十一」長假陸客減少「是一定的」,以目前趨勢推估,今年全年陸客會比去年少七八十萬人。若以陸客平均停留6天計算,一旦減少80萬人,今年臺灣將減少近500億元新臺幣的觀光收益。據臺相關部門統計,大陸遊客每天在臺消費達120美元,是日本遊客的3倍。
12日走上街頭的臺北第五大旅行社老闆張先生說,他的公司因為有歐美日等遊客還能支撐,但公司的「陸客部」最近每月虧損都在新臺幣100萬元以上,他不敢擔保這樣下去,明年他的公司是不是也非裁員減薪不可?!
臺灣政治評論員謝寒冰對媒體說,島內華語導遊原本有4000多人,目前只剩不到1000人仍在執業,其他3000多人處於失業與轉業中,而仍在執業的導遊每月所能接待的大陸團,也比以往減少到只剩1/4以下,情況之艱苦可以想見。在臺灣,與觀光業相關聯的還有旅館業、精品店、計程車、遊覽車、洗衣業、夜市攤商、餐廳、土特產品業等,至少百萬人的工作與觀光業有關聯,所有與旅遊相關產業的產值佔臺灣整體經濟的比重超過10%。
12日,中國國旅上海人民廣場店門市部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說,今年「十一」赴臺遊生意非常冷清,遊客數量明顯減少。「跟去年根本沒法比,去年這個時候大概有十幾個團,今年估計也就一兩個,下降得太厲害了。」 康輝旅行社中關村門市部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今年十一,臺灣明顯少人問津。」
臺灣島旅遊網網站總經理張忠國告訴記者,臺灣政局變化以及大巴著火事件重創了大陸遊客赴臺灣旅遊的熱情,同團體遊一樣,赴臺自由行的人氣也下降明顯。「我接觸到的遊客對去臺灣產生了很多顧慮,比如擔心安全問題等,這在過去是沒有的。」
臺旅遊業者冒雨遊行求生存
9月12日,由臺灣觀光旅遊界自發組成的「百萬觀光產業自救會」,發動逾萬人在臺北冒雨遊行。一場雷雨無法阻止民眾想要生存的願望。
要生存、求工作、要溫飽」「要九二、不要久餓」……據悉當天,13個臺灣各界工會、逾萬名臺灣觀光業者從臺中、雲林、臺南、屏東、臺東、花蓮等地,冒著秋颱風「莫蘭蒂」的威脅,代表「臺灣百萬觀光業者」集結到臺北凱達格蘭大道,向蔡英文政府發出怒吼。雖然主辦單位計劃隊伍下午1時集合,2時才出發,但剛過1時,忠孝東路靠近華山藝文特區的集合點,已經擠滿了前來報到的觀光業白衫軍。參加示威的旅遊業種琳琅滿目,有旅行社、飯店業、遊艇業、精品觀光業,連牛肉麵業者也來了,大家穿上雨衣,整裝待發。
下午2時,隊伍已經集結完畢,示威者手持自製的醒目標語,高喊口號,分成四大隊陸續由忠孝東路、仁愛路行走,朝最終目的地凱道邁進。遊行隊伍綿延長達2公裡。當抗議民眾呼喊「求生存,要陸客」時,圍觀者多抱以積極響應,但也有人嗆聲說「臺灣人民要自立自強,怎麼可以那麼軟弱?丟臺灣人的臉?被大陸壓得扁扁。」
當大遊行活動組織者李奇嶽宣布第五大隊「嘉義自救會」抵達時,現場響起如雷般歡呼。李奇嶽說,嘉義在這次的陸客雪崩中是重災區,因為陸客從小就聽說過「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每個陸客都想來阿里山看看,然而如今這裡卻看不到陸客。
觀光業界自行創作了主題曲「阮欲甲你問」(閩南語:我們要問你)和MV在現場播放,許多旅遊業者面對媒體的閃光燈,不禁激動地潸然淚下。歌詞大致內容如下:「我不懂政治,但我有一家老小要養。我不怕吃苦,但我沒有工作。我願意打拼,但就是看不到前途。是你告訴我,你要照顧我的。今日你登上王位,一切承諾都化為烏有……」
除了主題曲,遊行組織者還安排了三部行動劇:「千手觀音」象徵導遊帶團必須無所不能;「蚊子世界」比喻觀光客驟減,旅館空空蕩蕩只能養蚊子;「大樹的世界」則是反映觀光產業生態牽一髮動全身,產業低迷將會衍生許多社會問題。
遊行隊伍抵達「總統府」前,警方安排三部銀色轎車將約10名陳情代表及陳情書送到「總統府」,有報導稱,陳情書提出了包括「減免陸客來臺籤證費」在內的12點訴求。
臺當局回應「萬人遊行」
針對由臺灣觀光旅遊界自發組成的「百萬觀光產業自救會」,發動逾萬人在臺北冒雨遊行。臺灣 「總統府」發言人黃重諺12日下午證實,遊行團體已入府遞交陳情書,他表示,觀光是民間正常並且有意義的交往,「不應該受到政治的幹擾」。
這樣的回答顯然並不能使臺灣觀光業者滿意。全臺陸客團遊覽車司機聯盟主席辛金龍說,像他們這些專門接陸客團的遊覽車司機,真的快要活不下去了,不少人一個月連一團都接不到,「觀光業的問題現在只有一個,就是九二共識」,他反問蔡英文:「接受九二共識有這麼難嗎?難道比老百姓的生計還重要嗎?」有十多年從業資歷的遊覽車司機張國春表示,以前每月都有七八個陸客團可接,現在幾個月才接一團,「下一個團在哪裡都不知道」,「連煙都買不起」。
剛經歷過「9·3」軍公教大遊行,民進黨當局為消解「9·12」遊行影響,於近日提出四大方案因應旅遊業危機,包括提供300億元新臺幣紓困貸款,及開拓東南亞等多元市場等。黃重諺12日下午再次向旅遊業者保證「政府也會持續投入各項有利政策,協助業者升級轉型」。
對此,《聯合報》12日稱「三百億救觀光,政院開錯藥單」。文章稱,陸客不來,主要原因是新政府不承認「九二共識」。此外,綠營人士一再冷言冷語,散播「陸客不來,寧靜來了」等惡意文宣,使得許多原來對臺灣具有好感的大陸民眾產生「惡臺」心理。文章指出,政府應做的是設法讓陸客回流,300億紓困貸款根本是一個「頭痛醫腳的方案」,如何可能解決業者的困境?
美聯社、路透社等12日都報導了臺灣觀光業大遊行,泰國《曼谷郵報》記者引用一名參加示威的43歲臺灣導遊的話說:「蔡英文應該主動與大陸談判。展望未來,旅遊業將不是臺灣唯一受兩岸政策影響的部門。」當問到蔡政府以「新南向政策」來彌補大陸遊客不足的做法時,一名島內旅遊業者表示並不樂觀:「要學習全新的語言是非常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