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玩插座、戳插孔?安全事故頻發的背後,不只是敏感期在作祟

2020-09-14 井晶育兒記

小林昨天被她家2歲多的孩子嚇得一身冷汗:在她掃地的時候,她家娃不知道什麼時候手裡攥著個黑色小發卡,趴在牆邊對著插排眼就要戳……得虧小林無意抬頭看了孩子一眼,飛奔過去把孩子抱到了一邊,狠狠的訓了一頓。事後她跟我說,真是越想越後怕。我能理解小林對這件事的恐懼,因為有太多孩子玩插排,釀成了血淋淋的慘劇,這樣的社會新聞比比皆是。

因為玩插排造成的兒童意外傷亡事件,每年都有

1、孩子對插排插孔的迷之興趣,有哪些特點?

1)年齡跨度廣

孩子對插排、插孔的好奇,像是與生俱來,覆蓋的年齡跨度很廣。翻閱眾多兒童玩插排觸電的案例,年齡小到1周歲,大到12歲都有,其中2-3歲是兒童觸電安全事故最高發的階段。

2)固執難改

很多孩子在1-2歲的時候,就喜歡看到插排上的小洞洞,忍不住的愛用手指去戳。往往是家長越禁止,孩子越激動興奮的想靠近,逮著機會就想偷偷地摳摳摸摸插排插孔。

3)形式多變

很多家長會把孩子能夠著的插排用膠帶封起來,卻忽略了大一點的孩子會嘗試用各種細長的工具戳插孔;有些家長會給孩子普及電的危害,但孩子沒有絕緣的概念,會在插插頭、拔插頭的過程中,不小心碰到插頭的金屬撥片而觸電。


2、為什麼孩子會對插排、插孔如此好奇?

1)敏感期的自然關注

「敏感期」是指在孩子不同的發展階段,表現出對某種活動或事物的刺激而產生特別敏銳的感受力,進而產生一種特殊的興趣和愛好,以致影響到其心智的活動和生理的成長。

蒙臺梭利關於敏感期的概念,目前已經能被大部分父母所理解並接受。直白說,就是孩子不同階段,會對不同事物產生興趣,就會在那個階段尋求那個刺激。常見的像秩序敏感期時,孩子難以容忍做事情的順序亂,詛咒敏感期時,孩子喜歡說重話、狠話、髒話等等……

孩子喜歡玩插排、戳插孔,從敏感期的概念來理解、背後是細微事物的敏感期(常見於1.5歲-4歲)和空間敏感期(3-4歲)共同作用的結果。

大部分的孩子在1歲半左右進入細微事物敏感期,這期間他們會對插排的孔洞感興趣。與此同時,生活中的小石子、頭髮絲、小螞蟻這些細小事物,都是他們喜歡觀察的對象。孩子3歲左右,對插排的興趣點開始「升級」,危險指數也最高,因為孩子可能會拿各種意想不到的東西,塞進插排的孔洞。進入空間敏感期的孩子,很明顯的表現是喜歡扔東西、把壘好的積木推倒,往小洞眼裡塞東西,喜歡鑽高、爬高、跳等大幅度的動作,他們會在重複動作的探索中,慢慢形成一些空間的概念。

2)孩子天生的視覺偏好

美國的發展心理學家羅伯特·范茲,曾經通過實驗研究嬰兒的視覺偏好。實驗的過程就是讓孩子仰臥在觀察箱裡,實驗人員給孩子不同的視覺刺激,同時觀察記錄孩子注視哪個視覺圖案的時間更長,以此判斷孩子更喜歡哪些圖案。

實驗結果清晰的表明,在展示的眾多圖案中,孩子最喜歡的是人的面孔,或者是類似面孔的物體。哪怕是剛出生幾分鐘的新生兒,就已經會用眼睛和頭來追隨視覺刺激運動,表現出對人面孔的偏愛。有的學者對此現象作出的解釋是:

這是人類進化過程中殘存的適應性機能,由大腦皮層下中樞控制的一種反射,這種技能可以使嬰兒辨認出自己的看護者,並促進他們交往能力的發展。

(Johnson et al ,1991)

孩子在辨別人像時,會有一個粗略的圖示(整理、歸納性的對信息的理解):「上面兩個眼睛,下面一個嘴巴」,在生活中有類似這樣元素組合的物品,會自然而然的引起寶寶的興趣。家中必備的三孔電源插座,就是類似「人臉」元素的最常見的危險品。

所以說孩子對插排、插孔的好奇,不是到了特定的敏感期才有,而是從一出生的視覺偏好開始,就對這種有規律排列組合的孔洞感興趣。只是受活動範圍和活動能力的約束,一歲前的孩子不能自主活動,所以發生的事故案例不多,而2-3歲成為了孩子玩插排、插孔的高危階段。



3、孩子玩插排時,哪些應對方式會適得其反?

1)、大驚小怪的關注,會強化孩子對插排的好奇

當溫柔的家長看見孩子玩插排的時候,作出的第一反應往往是過於激烈的緊張,比如大聲尖叫著制止、摟著孩子絮叨,心有餘悸的揉搓孩子的手等等,這些都會讓孩子感到被關注,一摸這個插排眼,爸爸媽媽就會過來看我,真有趣」,會強化孩子對插排插孔的好奇。

2)、嚴厲的打罵懲罰,會束縛孩子探索的能力形成逆反

「利用壓力和權威來約束孩子行為的父母,會讓孩子在短期內順從。

但長此以往,孩子的自我調控和執行能力就會變差。」

——《父母的語言》

有很多家長出於對孩子生命安全的擔憂,會通過嚴厲的打罵懲罰,以防止危險的事情再次發生。他們堅信:只有讓孩子知道疼,他們才能長記性。這些做法看似可以高效的達到震懾效果,培養出一個小心翼翼的乖孩子,實際上這樣做有兩個弊端:

一是會束縛住孩子在敏感期內去學習的動力,壓抑孩子探索的動力;

二是,懲罰會帶來反抗,容易讓孩子在後期形成叛逆性的補償行為。

「越不準我玩,我越要玩玩看」這也是為什麼有的孩子在7/8歲,10來歲還會玩插排的原因所在。


4、為了避免孩子玩插排帶來傷害,作為家長可以怎麼做?

1)警惕類似「人臉」元素的危險物品,提前做好防護

在用電設施上,最基礎的需要安裝漏電保護、在裝修的時候把插座的位置適當留高,選用安全插座(插孔帶有塑料隔片那種),減少外接插排的使用(不用的時候及時斷電)。

對於床頭、沙發、餐桌邊孩子可以攀爬能觸碰到的位置,買一些插座保護套在使用後「封洞」,或者用透明膠帶把插孔洞眼封上。

總之家長要注意環境中類似「人臉」的物品,在孩子開始玩插排之前,就要做到防患於未然。

2)和善而堅定的引導,幫助孩子建立對「電」的認識

當看到孩子玩插排時,「危險、別碰!」這種直接清晰的命令可以在緊急情況下,快速震懾孩子,讓孩子停止手上的動作。作為家長需要釐清一個觀點:危險的不是插排,而是「電」。當把孩子抱到安全的地方時,需要我們家長先平靜下來,再用和善且堅定的態度,幫助孩子建立對「電」的認識。

一種方法是利用繪本或者動畫片和孩子交流。像寶寶巴士系列中就有首插座安全歌,通過形象的畫面,幫助孩子建立對「電「這種抽象概念的認識:

「小小插座牆上呆,兩個鼻孔真可愛,插頭尾巴露在外,不要拉也不要踩,

小朋友們請注意,他們渾身把電帶,使用要有大人在,碰碰摸摸有危害。」

另一種方法是操作式的體驗,讓孩子感受「電」的危險。只告訴孩子「危險」,孩子很難體會到恐懼,這時候操作式的體驗,可以讓孩子形成趨利避害的本能認知。一個比較安全的方法,是取出打火機的電子,按動電子讓孩子體驗「被電」的感覺,讓孩子建立「電」與疼痛的反應聯繫,並告知插排中的「電「比這疼很多倍。在孩子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後,讓孩子體驗,小電子的金屬端有電,塑料端沒有(可以結合充電器的插頭給孩子演示),讓孩子去發現和理解危險與安全的界限。

讓孩子知道「電」的危險,也引導孩子去理解,爸爸媽媽不讓他玩插座的原因,是為了保護他不受傷害。


3)尋找的替代物、滿足敏感期的學習探索

面對孩子玩插排,僅僅制止、禁止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滿足孩子對感興趣的活動或事物的探索,直到敏感減弱,這股內在動力才能夠真正轉移「治水堵塞不如疏通」就是這個道理

當孩子展現出對插座、孔洞的好奇時,正是培養孩子感受空間能力、動作協調能力的大好時機,這個時期如果引導的好,可以給孩子以後掌握空間和幾何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方面可以尋找替代物,比如添置一些穿插類、孔洞類的玩具,陪孩子玩,鍛鍊孩子的動手和感知能力;另一方面是鼓勵孩子多嘗試,在安全環境下,去做他想做而不敢做、別人家孩子不讓做的事情(比如踩泥坑、自主拆裝一些玩具零件之類的),儘可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

蒙臺梭利說過一句很讓我觸動的話:兒童對細小事物的觀察與熱愛,是對已無暇顧及環境的成人的一種彌補。關鍵時期關鍵陪伴,一定不要盲目約束、忽略錯過。


育兒之路上的小難題千千萬,希望每一位孩子都可以在一個溫暖、培育、積極回應的環境下,在智慧父母的引導下,找到解決問題之道,健健康康的茁壯成長。

關注,共同記錄育兒所思,做成長型父母。

相關焦點

  • 孩子愛玩插座、戳插孔?安全事故頻發的背後,只是一個排插在作祟
    隨著現在每個家庭孩子的增多,有些父母對孩子的照看,相比以前疏忽了很多,家庭中電器也變得多了,隨之排插的使用量也在增加,如果對孩子疏於照看,孩子碰到插座,一不小心就會發生一些意外。很多家長會把孩子能夠著的插排用膠帶封起來,卻忽略了大一點的孩子會嘗試用各種細長的工具戳插孔;有些家長會給孩子普及電的危害,但孩子沒有絕緣的概念,會在插插頭、拔插頭的過程中,不小心碰到插頭的金屬撥片而觸電。
  • 孩子愛玩的,往往都是危險的東西!安全事故頻發,家長如何保障?
    其中,三分之一是孩子把手指或金屬物插入無安全蓋的插排,導致不同程度的受傷!、愛玩危險的東西呢?認知能力和生活經驗不足,缺乏安全意識,很多在大人看來有危險的事情,比如攀爬高處、觸摸電源插座、玩小刀等,孩子不知道會有危險或是引發嚴重的後果,他們做出這種行為,並不知道可能發生的後果。
  • 科普小欄目《市場監管講堂》——《小插座、大安全》
    、大安全》.mp303:01來自湖北之聲FM1046居家過日子,總少不了和電源插座打交道。小小一個插座,安全知識可不少。今天的《市場監管講堂》節目邀請湖北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機電產品檢測研究所檢驗員嚴亮給您說一說如何正確選購和使用插座。隨著由電器附件引發的兒童觸電事故的頻發,我國於2017年4月開始實施新版標準,這個標準增加了強制安裝保護門的要求,還提高了允許使用銅芯線的最小截面積,新標準使產品更加安全可靠。
  • 嘀嗒順風車安全平臺介紹兒童安全插座安全嗎?
    孩子天生就對周邊的世界充滿好奇,也正是因為孩子的好奇心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無限的樂趣,但是也正是因為孩子的好奇,我們不得不時時刻刻小心孩子不要受到傷害。現在市面上很多防止兒童手上的東西也相繼問世,防撞桌角,防止兒童爬行受傷的小護膝或是兒童安全插座等,但是這樣的東西真的能從根源上杜絕兒童受傷嗎?嘀嗒順風車安全平臺通過研究發現市面上那些所謂的兒童安全插座用鐵釘等小東西也是能捅開的,現在就和嘀嗒順風車安全平臺一起來看看兒童安全插座是否安全吧。
  • 兒童意外事故頻發,家長必備防範常識!關鍵時刻可保命
    就在上個月,接連幾篇孩子從高樓墜落的新聞報導牽動了無數父母的心。身邊兒童意外頻發,儘管安全教育已經老生常談,但仍然阻止不了兒童意外事故的發生。上個月,上海一高層住宅發生了一起悲劇,一個年僅三歲的孩子從10層樓意外墜落身亡,事發時,家長就在家裡,面對意外,家長傷心不已。
  • 孩子安全事故頻發,讓悲劇不再重演,你我攜手並進!
    6月20日,廣州兩個孩子在車內身亡,一個5歲,一個4歲。兩個孩子進入未鎖車內,觸碰到自啟鎖車,悶熱脫水而亡。炎熱的夏天,頻發高溫脫水及溺亡事件,如何避免孩子發生意外成了家長必不可少的技能。孩子自鎖車內,高溫之下脫水而亡。
  • 兒童遊樂場安全事故頻發:存哪些隱患?該誰來監管
    兒童遊樂場安全事故頻發,記者調查:存在哪些隱患?又該誰來監管?  蹦床、長滑梯、充氣城堡……正值暑假,商場、社區、公園裡的兒童遊樂設施成了孩子們歡樂的海洋。孩子們玩的盡興,但家長們也不能忽視一些隱藏在兒童遊樂設施裡的安全隱患。資料圖:孩子玩樂的海洋球(圖文無關)。
  • 清理電線不靠魔法就靠它 公牛收納盒插座評測
    時尚家居的必備插座光看外觀,你或許根本猜不出它是一款插座。產品尺寸為280×140×126.5mm的公牛收納盒插座採用了盒狀設計,產品正面有一個公牛LOGO,右側底部有一個電源開關,此外並沒有太多的設計元素。
  • 既是插座又是檯燈,還是隱形支架
    集工作、娛樂 、學習於一身,既是插座也是檯燈。簡潔設計,安全實用不花哨。底座設計為圓形,很好地解決了一個充電器佔兩三個位子的煩惱。「一器一座」不會造成浪費,最大化地利用了空間,兩孔三孔、圓頭扁頭插頭都可以任意使用。設有智能快充USB接口,還有手機支架插座不夠用?一根線就可以解決手機黨的煩惱!
  • 雙層床墜床事故頻發,安全隱患誰買單?
    事故頻發 墜床報導近年不斷調查中記者了解到,目前在大學宿舍、寄宿制中學和一些幼兒園裡,雙層床的應用十分普遍。記者通過檢索發現,近年來有關雙層床墜床事故的報導一直持續不斷。這是廣東東莞的一家小學生接送站,畫面中的這個小女孩在上鋪和同學一起玩耍時不慎翻落下床,所幸孩子手中的枕頭充當了緩衝,小女孩只是受到了驚嚇,身體並未受傷。在江蘇南通,6歲的錢錢就沒有那麼幸運了。2018年9月,錢錢在幼兒園午休脫衣服時不慎從上鋪摔下,造成顱骨骨折,顱內出血,一度病危。
  • 安全事故頻發 充氣式遊樂設施安全標準幾成擺設
    安全事故頻發 充氣式遊樂設施安全標準幾成擺設 2020-06-08 09:17:25 來源:法制日報  |  作者:趙麗 |字號:A+ | A- 充氣式遊樂設施安全標準幾成擺設充氣城堡安全事故頻發記者調查近日,內蒙古包頭市昆河公園內一充氣城堡被大風掀翻,
  • 炎炎夏日小小插座「傷不起」(組圖)
    優質插座的插拔手感相當舒適,既不過緊也不太松。含三極插孔的插座,要配備「接地極」才是安全,只配兩極插頭則易發生觸電。空調、冰箱等夏天用電負荷增大,居家電路安全隱患將更加突出,由於電源絕緣皮損壞造成短路著火,一不留神就會釀成重大事故。為此,專家提醒,特別是看似不起眼的小小插座,不合格產品和不當使用,就像一顆不定時炸彈,切莫視若無睹。  文/圖:記者李震林  插座抽檢不合格率過半  插頭插座雖小,卻關係到千家萬戶的安全。
  • 暑期兒童安全事故頻發 家長要做好對孩子的安全教育
    目前正值暑期,少兒安全事故頻頻發生,一次次給人們敲響了安全警鐘。據統計資料顯示,意外傷害事故已成為威脅兒童安全的「定時炸彈」,兒童意外傷害發生最多的地點是在家中;其次是在學校和幼兒園、街道和公路上。教育專家認為,少兒意外傷害事故是監護人疏忽大意引起的,監護人要承擔起相應的監護責任,教育孩子暑期不要到外邊野泳,不要輕易相信他人,儘量不要讓孩子接觸一些容易引起意外的物品,同時,暑期家長千萬不能留兒童獨自在家。暑期兒童安全事故頻發7月8日,杭州市淳安縣9歲女童章子欣失蹤案件發生後,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 公牛兒童防觸電插座評測
    1公牛兒童防觸電插座 (GN-G1040)雙層保護門解析回頂部  【PConline 評測】基本上每個家庭裡面都需要用到插座(又稱電源轉換器、排插),可能有部分人認為插座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配件,而忽視了插座的質量與使用規範,但往往許多不幸就是由這小配件引起
  • 溺水事故頻發,孩子防溺水教育,日本學校的做法值得一讀
    夏季是溺水事故的高發期,也是防溺水教育的關鍵時期之一。有心的網友不難發現,最近一階段時間來,全國各地不斷發生溺水事故。有男生有女生,有的在工作日發生,有的在周末發生。悲劇已經發生,留給世人的不只是一聲嘆息。如何避免類似悲劇再次發生?
  • 這些現象表明,孩子數學敏感期到了,這幾個益智小遊戲娃愛玩
    我確實很開心,畢竟孩子1月9個月還不到,可以說他的記憶力很強,但我更清楚這是因為孩子處於數學敏感期。意識到孩子數學敏感期的到來,源於4個月前奶奶對我說的一番話。我和沛沛爸都是朝九晚五的上班人員,白天我們上班,沛沛是由奶奶帶的。
  • 澳大利亞維州地鐵隧道工程安全事故頻發 工人擔憂過不了今年聖誕節
    正在施工的維州Metro地鐵隧道工程頻發安全事故,一些工人近日擔憂他們有可能無法度過今年的聖誕節。 《先驅太陽報》3日報導,據悉,最近的一次事故發生在1日,北墨爾本地區的施工現場發生環氧樹脂(epoxy)化學反應,整個現場被煙霧籠罩。消防員趕至現場,疏散施工人員。 除此之外,《先驅太陽報》獲取的照片還顯示另外兩起獨立事故,兩臺大型機械「翻車」。
  • 「充氣城堡」事故頻發 如何築牢安全防範
    刀馬隨著疫情的穩定和天氣的轉暖,人們的戶外活動日益頻繁,但隨之而來的是安全事故的頻發,兒童戶外娛樂項目的傷人事件更是觸目驚心。慘痛的「意外」卻深刻地反映出在娛樂安全方面存在的問題。一方面是相關部門對於娛樂項目的監管不力,沒能第一時間查處這些不合規的娛樂項目;另一方面是宣傳教育不到位,致使群眾安全意識匱乏。「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我們要學會防微杜漸,將憂患意識謹記於心,避免給家庭、社會造成這種無法彌補的傷痛。
  • 這種孩子超愛的「網紅車」事故頻發,你家有嗎?
    有一種車,速度快,可沒有方向盤,沒有手動剎車,新鮮刺激,大人孩子都愛玩。有的商家把它叫做酷玩具,它就是電動平衡車。近幾年,電動平衡車十分流行。它依靠人體重心的改變,實現車輛的啟動、加速、減速、停止。然而,在這些流行背後,電動平衡車引發的事故卻頻頻發生
  • 小米插線板插孔怎麼樣?小米插線板插座數量是多少?
    小米插線板插孔怎麼樣  小米插線板共有三個新國標組合插孔和三個USB插孔。三個插孔的間距算是比較大的,可以同時插上體積較大的插頭。每個插孔都內置了安全保護門,可以有效避兒童因誤觸而造成觸電危險。使用中,把充電器插入孔位的時候還是比較緊的,不會出現鬆動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