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新區
2020年9月1日,四川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即將高水平新開辦27所中小學、特殊教育學校、幼兒園具體名單如下:
天府新區新開辦27所學校
中學3所
成都天府中學
成都天府新區第三中學
成都天府新區實驗中學
小學10所
成都天府新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小學(西區)
成都天府新區第二小學
成都天府新區第十小學
成都天府新區元音小學成都天府新區華陽實驗小學(西區)
成都天府新區華陽小學
成都天府新區南湖小學
成都天府新區實驗小學
成都天府新區第三中學附屬小學
成都天府新區美岸小學
特殊教育學校1所
成都天府新區特殊教育學校
幼兒園13所
成都天府新區第十一幼兒園
成都天府新區瑞祥東街幼兒園
成都天府新區第四幼兒園成都天府新區祥鶴三街幼兒園
成都天府新區元音幼兒園成都天府新區寧安幼兒園
成都天府新區美岸幼兒園
成都天府新區祥鶴二街幼兒園
成都天府新區萬安實驗幼兒園
成都天府新區幸福麓山幼兒園
成都天府新區白麓幼兒園
成都天府新區雅悅幼兒園
成都天府新區興隆實驗幼兒園(西區)
武侯區
四川大學附屬實驗小學南區學校
簡介
四川大學附屬實驗小學南區學校(以下簡稱川大附小南區)是一所依託四川大學附屬實驗小學名校集團優質教育資源,實施「兩自一包」管理模式的公立小學。
學校位於「全國智慧教育示範區」武侯區,佔地面積16757平方米(約25畝),總建築面積28317平方米,規劃30個教學班,1350個學位。
結合教育部提出的「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界定21世紀社會公民必備的基本素質」,學校建構了培養「有學之卓、有品之養、有體之健、有家國之情」的學生成長新樣態。
教師隊伍
川大附小南區在金豔校長帶領下,組建了一支業務精湛、團結奮進、樂於奉獻的教師隊伍。
辦學理念
學校秉承「小小我·日日新」的辦學理念。這一理念是希望讓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基因成為孩子成長厚重之基石、安生立命之根本,生生不息之本源。
這裡也飽含了附小南區人對兒童生命成長的鄭重與敬畏,對兒童未來的憧憬與希望,對於他們成長的期待與喜悅。
校園環境
學校環境優美,是一所富有科技感的未來校園,學校樓頂的聚光管讓風雨操場不用電力便能藉助自然光保持光彩明亮;海綿城市系統將雨水進化過濾成為小農場的灌溉用水。
學校以開放的視野,打破傳統學校的時間和空間界限,面向學生全時空開放。
豐富多樣的好書將投放在學生隨手可得的位置,隨處可見的自由閱讀區域也為各年級學生提供了個性化的選擇:既有寧靜富有安全感的個人讀書區,也有適宜小組合作的多人讀書區,還有開放、包容的演講共讀區。
有蘊含競技精神的高牆,形狀各異的攀登支點,這裡是屬於勇者的戰場——攀巖牆。
有利於陶冶孩子藝術情操激發創造力、表達力的孕育之地——戲劇館。
有鼓勵學生以匠人精神去探索,去創造,寓意兒童錦繡未來的蜀錦博物館。
辦學特色
從籌備建設之日起,學校就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品質追求的辦學要求,大力凸顯「未來學校、國際品質」的辦學特質,科學做好辦學頂層設計。
作為本區「兒童數據畫像」研發小學段牽頭單位,學校將充分尊重教育與兒童成長的規律,與數據分析技術有機融合,並適時嵌入到真實場景中,以審慎的態度運用技術,打造無邊界的學習,形成全員、全程、全景的嶄新評價模式,助力兒童更加鮮活、個性化成長。
為區域推進名校集團化辦學注入新的活力,豐富新的特質,努力辦好人民滿意學校,滿足區域群眾對於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
成都市武侯區第十七幼兒園
簡介
成都市武侯區第十七幼兒園是武侯區教育局新建的一所幼兒園,系成都市武侯區簇橋中心幼兒園七裡園區,位於雙鳳一路97號,佔地面積6057平方米,總建築面積8521平方米,主要包括地上四層和地下一層。為15個班的辦園規模,目前招收5個小班,125名幼兒,26名教職工。
七裡園區將繼續秉承簇錦園區「愛·美·自由」的辦園理念,「尊重每一個生命的天性,促進每一粒種子的萌發」,以精緻的園所、精良的設備、精英的團隊築造健康、和諧、自由、充滿愛的七裡家園,為培養「愛運動、善思考、會交往、樂探索」的簇幼寶貝而不斷奮進。
幼兒園建築結構合理,布局科學,符合辦園標準,內設閱覽室、科探室和生活小廚房等功能室。
室外活動場地配有攀爬架、滑滑梯等中大型玩具,室內配有交互式電子白板、雷射投影機、壁掛式多媒體一體機、電腦、空調、鋼琴等設備。
每個班配備兩教一保,具有專業化、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成都市武侯區第十八幼兒園
簡介
成都市武侯區第十八幼兒園(成都市武侯區第一幼兒園智勇園區),佔地面積5626.49平方米,建築面積7793.98平方米,戶外面積2242.2平方米,其中綠化面積764.856平方米(含綠化帶、小花園、走廊綠化帶、屋頂小花園、班級外小綠化帶),屋頂花園2個,面積達 681.64平方米。
結合園所建築特點,我們將課程方向定位於:自然生態課程,期望孩子們在課程的引領下,豁達從容、積極陽光、尊重生命,在自然中探索野趣,在野趣中激發靈性。
都說環境是孩子的另一位老師,結合課程定位,我們期望創設出「自然、挑戰」的環境以豐富孩子的生活,在自然、挑戰的環境種學習與生活。
2020年6月3日,一幼正式接管成都市武侯區第十八幼兒園,即成都市武侯區第一幼兒園智勇分園,繼續以「服務於兒童一生發展」為辦園理念。
繼續以「你的笑容,是我們的幸福」為辦園宗旨,「健康的兒童、專業的老師、幸福的家長」為辦園目標,形成了一園兩區的辦園格局。
2020年7月初,通過競聘、及自願申報相結合,正式組建智勇園區教職工團隊,目前,智勇園區教職工共計22名。在教師搭配上,我們採用「一園兩區,統一調配」的形式以保證教師的經驗性與專業性。
目前,智勇園區教職工共計22名,教師8名,保育老師4名,食堂工作人員2名,保教管理人員4名,本科學歷佔比83.3%。其中,武侯區學科帶頭人2人次,成都市優秀班主任1人次。
成都市武侯區第十九幼兒園
簡介
學校位於成都市武侯區千龍路121號,佔地面積約1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780平方米,運動場面積5800平方米,擁有標準的5人制足球場,綠化面積500平方米,開設班級12個,提供學位360個。
因地制宜構建以足球為特色的富有童趣、和啟心智的「V寶世界課程」,以「走世界」形象直觀的行為方式,培養「健體健心、自理自信、動手動腦、樂說樂究、尚美創美」的新時代兒童。
為切實加快老舊學校(幼兒園)改建步伐,努力滿足武侯區幼兒園公立學位需求,2019年10月12日,區政府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確定將原百草園小學改建為幼兒園。
經武侯區教育局討論研究決定,命名為成都市武侯區第十九幼兒園,由成都市第二十一幼兒園領辦。
園所將於2020年9月高標準、高品質開園。在二十一幼「和合美興」文化引領下,以「為每個孩子打開一扇窗,世界因你而不同」為辦園理念。
擁有一支「愛幼、樂教、專業、智美」的教師隊伍,通過「V寶世界課程」讓每個孩子擁有開闊視野,能夠自信融入新世界。努力辦順應成長規律、符合時代需要的學前教育。
幼兒園現有教職工員工14人,大專以上學歷100%,其中中小學高級教師1人,中小學一級教師1人。
每一位教師踐行「為每個孩子打開一扇窗」,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在這塊土地上播種著理想和希望。
溫江區
今年9月
溫江區又有兩所新建公立學校
西南財經大學附屬實驗中學
西南財經大學附屬實驗小學
兩所學校即將迎來第一批就讀的學生
這所兩所新學校配套設施怎樣?
師資力量如何?
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
西南財經大學附屬實驗中學
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一切為了學生
西南財經大學附屬實驗中學坐落於文化底蘊深厚的大學城區域,是一所現代、大氣的「兩自一包」公辦學校。作為我區政府性投資項目之一,項目於2018年3月動工,歷經兩年多時間建設,於今年9月正式開學。
西南財經大學附屬實驗中學佔地43.70畝,建築面積29645.11平米,以劃片區招生的方式招收和盛、東宮寺和天府科技園轄區的學生,學校設置規模36個班,現只招收了七年級6個班的學生,共300人,將於9月1日正式行課。
在師資方面,學校採取全國公招的方式從832名應聘教師裡面海選出20名優質教師,學歷水平全部是本科以上,其中有5名碩士研究生。學校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和中心地位,以項目為牽引,以課程為載體,貫穿德育和教學兩條主線,培養基礎紮實、能力出眾、富含家國情懷、具有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有型」(西財附中特質)英才。
張兵校長
西財附中將深耕西財文化,著力打造設施一流、理念一流、管理一流、質量一流、形象一流、口碑一流的高端學校,建設研究型、學習型和創新型的可持續發展的溫暖校園。
西南財經大學附屬實驗小學
小學園,大世界
西南財經大學附屬實驗小學位於溫江區天府海天路296號,佔地面積約55畝。
走進校園可以看到,校園環境乾淨整潔,教室寬敞明亮,設施設備先進,綠樹鮮花相映成趣,充滿著濃濃的書卷氣息。
趙蓉校長
我們希望打造一個小小的學習樂園,讓孩子們在這裡自由生長,健康成長,樹立尋找廣闊世界的信心。
學校實行「教師自聘」「管理自主」「經費包幹」的「兩自一包」管理體制,現有行政幹部3人,並面向社會公開招聘28名教教師。主要生源是學位劃分的本地學生、隨遷子女,2020年秋季只招收一年級新生530人,共設有11個班。學校將在辦學條件、師資隊伍、教育理念、教學資源等各個方面與西南財經大學實現共享提升。
一樹一景體現匠心,細節巧思彰顯大愛。隨著西南財經大學附屬小學的建成開學,我區又添優質公辦教育資源,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學有優教」需求。
趙蓉校長:
作為一所新建的學校,我們將以人的發展為出發點,結合科技園、大學城等科技、人文、高校資源,致力於建設一個具有創業家精神的成長型組織,回歸教育本質,立足當下、放眼未來,實施「全息素養」「場景革命」「教育+網際網路」三大辦學策略,進而形成西南財經大學附屬實驗小學獨特的辦學模式,為鑄強「學到溫江」品牌盡一份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