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由於熱錢湧進電影行業,為了能夠賣座,開始選用不少的流量明星來演繹,有些明星根本沒有演戲的基礎,也沒有接觸過,就直接去當演員了。這種現象導致拍攝出來的電影水平參差不齊,電影票房高卻質量差。大家便開始懷念一些老電影,雖然電影是黑白的,但是演員的演技特別好,幾句臺詞就能把觀眾代入角色。
01 貴為童年男神,最初話劇出身
提到王心剛這個演員,一定會勾起不少人童年的回憶。他演電影的時候正是處於中國電影剛起步的階段。最初王心剛並不是電影演員,是一名話劇演員,在瀋陽文工團工作。成為話劇演員是王心剛的心願,在他的努力下,以優秀的成績進入到了文工團。
王心剛曾為文工團話劇演員
成為文工團的一員,王心剛很珍惜這個機會,一直都兢兢業業,努力揣摩角色。無論自己被安排的是主角還是配角,王心剛都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色,當做是提升自己的機會。在1956年的時候,電影製片廠準備拍攝《寂靜的山林》,導演對於男主角的氣質有著很高的要求,不僅要外表出眾,還需要有軍人氣質。
副導演為了找到符合導演要求的演員,便到文工團選角,副導演看中了王心剛,覺得他外表俊朗,還正氣浩然,當主角再適合不過了。但是此時王心剛並沒有想跨入電影行業,他認為電影的拍攝和話劇非常不一樣,電影是一段一段拍攝的,但是話劇是臨場一次過,更考驗自己的能力。並且話劇和觀眾能有更多的互動,拍電影根本沒辦法和觀眾互動,覺得這樣演起來不過癮。
王心剛出演《寂靜的山林》
領導聽了王心剛的話,對他說這個是組織安排,他必須得完成這項任務。在領導的逼迫下,王心剛這才答應了出演《寂靜的山林》,成為了男主角,誰知道正是這一次機會,讓王心剛成為了一代電影男神,擔任諸多電影的男主角,成為了萬眾矚目的巨星。
02 穩紮穩打一步一個腳印,曾受到周總理接待
在拍攝《寂靜的山裡》這部片子的時候,王心剛並沒有什麼銀幕經驗,為了給觀眾呈現一個良好的視覺體驗,王心剛開始學習攝影的原理,爭取找到最佳的拍攝角度,了解如何走位。由於他在這部電影的精彩表現,讓王心剛名聲大噪,成為了熱門的演員,於是各大製片廠都希望王心剛能夠來自己的電影廠當演員。
王心剛為了《海鷹》和海軍一起訓練
最後王心剛選擇了八一製片廠,完成了從話劇演員到電影演員的轉變。當時八一電影製片廠有一些拍攝計劃,專門用來慶祝新中國成立十周年,這部拍攝電影叫做《海鷹》,主題是凸顯海軍作戰的故事。王心剛雖然在部隊待過,但是完全不了解海軍的生活方式,於是便選擇跟著海軍一起吃住訓練,爭取在電影裡找到表演感覺。
在出海之前,王心剛需要跟著海軍一起訓練,他就出現了嚴重的身體不適應,一直嘔吐。旁邊的海員看著都心疼,給王心剛說這個海員身體素質是每天訓練出來的,王心剛一開始鐵定跟不上,他作為一個演員只需要多看就行了,不必真感受,不用遭這份罪。
王心剛不願意,他說每個角色都是有份量的,只有自己真的去體驗了,才能夠有深刻的感悟,在人物刻畫上能夠栩栩如生。最後這部電影大獲成功,成為了當年最為賣座的電影之一。王心剛還因為這部片子,在慶功宴上和周總理一起慶祝。
王心剛在《知音》裡的角色大火
王心剛自此在電影熒幕上越走越遠,和王曉棠成為了熱門的男女演員。王心剛並沒有一直停留在舒適圈,他還爭取挑戰一些反派角色和配角,希望自己的演繹生涯越來越圓滿。王心剛成為了當年八十年人們心中的帥哥,電影《知音》中王心剛演繹的高山流水一曲知音打開了多少人的心扉。
王心剛獲得金雞獎終身成就獎
陸陸續續拍了不少大火的電影,王心剛退出演藝圈不再演戲還一直獲獎。在1995年,世界電影誕生了一百周年,中國電影電影誕生了九十周年,王心剛作為老一輩的演員獲得了"中國電影世紀獎",中間獲獎不斷,最近的一次還獲得了二十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終身成就獎。
03 風頭無限,卻獨愛初戀
王心剛作為那個年代的男生,在電影上也合作了不少優秀的女演員,為大家刻畫了不少情侶形象。在現實生活中,王心剛是一個極其專一的人。他在當兵的時候,就和楊昭彩相戀,兩個人情濃蜜意,非常恩愛。當時楊昭彩考上了中央音樂學院,選擇深造的話就得和在東北的王心剛飛開,於是便放棄了這個好機會。
王心剛的妻子楊昭彩
兩個人成家之後,楊昭彩便相夫教子,選擇做幕後工作,全力支持老公的演藝事業。在王心剛的事業節節開花的時候,楊昭彩因為好友自殺而精神失常了。王心剛在自己事業的上升期,為了妻子選擇減少拍戲的數量,花更多的時間陪伴妻子。
王心剛還帶著妻子自處尋醫,希望妻子能夠恢復正常。在王心剛的不懈努力下,過了四年妻子楊昭彩得以恢復健康。此時王心剛格外珍惜妻子,在接受採訪的時候王心剛也明確表示自己從來不後悔為了妻子減少演戲的機會,因為和妻子在一起的時光才是最快樂的。
王心剛和妻子不離不棄
如今已經八十八歲的王心剛心態依然年輕,他表示自己現在的生活很美好。王心剛每天都會堅持遊泳,讓自己保持一個好的體能,平常就自己閱讀一些書籍,聽自己喜歡的音樂,最大的快樂就是帶孫子,享受天倫之樂。王心剛還呼籲大家不要總把目光聚集在演員身上,一部電影的成功絕不是演員一個人的功勞,而是一個團隊的功勞。好的影片背後一定有一個成熟的團隊,一些優秀的幕後製作者,雖然他們都沒有亮相,但是一個片子的成功離不開大家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