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宅在家中,心向世界」,疫情期間,雖然我們暫時不能在明亮的課堂相聚,求學的腳步和青春的夢想卻不會停歇。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推出 「優秀講師線上系列直播大講堂」欄目,中外大咖雲集,幫助學子學習贏未來!
本文即選自新航道首席留學專家冉維老師的精彩直播課——
位於香港機場旁,大概距輕軌一站地的地方,坐落著亞洲博覽館,每年會有幾萬人來到這裡參加SAT考試,角逐美國「高考」。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走出國門,每年有大概67萬人在海外留學。而想要進入常春藤,進入TOP30名校自然也就面臨了越來越激烈的競爭。作為一個過來人,我有幸進入哈佛就讀,並拿到哈佛全額獎學金。在親身經歷了海外留學的生活,我深知無論是申請之前、留學之後還是畢業之際,都需要排除萬難才能一往無前。也因此,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關於美國名校錄取標準的那些事兒。
美國和中國高等教育體系之間有很多有趣的差異,它在選拔人才時有一個非常獨特的機制,並不是一定要從事某個專業才能申請,或者,分數必須達到某個標準才能夠進入那所學校,也就是說,任何一個美國名校的錄取標準都是以整體的評估方式來評價申請者,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條件,而非某一個單一的方面。
一、如何選擇自己的專業、職業、事業
在決定留學前,有一個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就是如何選擇自己的專業、職業、事業。在開始人生新階段時,你要想清楚選擇什麼專業,以後從事什麼職業,包括以後做哪一項事業更有前景。在考慮這個問題時,需要牢記它並不是由單一因素決定的,而是多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一是熱情,二是比較優勢,三是行業景氣,這三者不可偏廢,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這三者之中尋找一個平衡點,了解自己,了解社會。
首先熱情,需要沉下心來思考清楚,你真正喜歡做的是什麼,興趣是不會說謊的,當你真正投入自己喜歡的事業,所爆發出的能量是無法估量的。
其次找準你的比較優勢,比較優勢是借用經濟理論中的術語,也就是說,你與同齡人相比所突出的特點。
從哈佛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可以看到,人的智能分為8類:人際交往能力、自省能力、語言邏輯能力、識別自然的能力、空間能力、身體協調能力等。智力並不只是我們常規意義上所說的語言能力或數學能力,實際上人有多種智能,而理論上一個人至少有兩到三種智能是比較突出的。這些智能實際上都是發源於人類幾百萬年以來進化中形成的本能,也就是進化中形成的本能的能力。但是人的智能會隨著社會和周邊環境的變化,產生不同的表現形式。當你做選擇之前,思考一下,這些能力中你的比較優勢在哪兒。
最後就是行業景氣,考慮個人興趣或能力的同時,行業大環境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素。當你進入一個朝陽產業,你的職業未來是越來越好的;反之,進入夕陽產業,即使你的能力非常突出,也無法抗拒大環境的變化。有時候順勢而為也是一種選擇。當然還有一種行業叫做藍籌行業,比如教育、醫療等行業,一向是比較平穩的。無論經濟發展的好與壞,這些行業都有比較剛性的需求。
從中國留美學生的專業分布可以看到,數學和計算機專業佔比最大達到20%,商業管理和工程類專業也分別達到19%和18%,自然生命科學的比例也達到了8%。由此可見,商科和理工科是熱門專業,但也可以發現另一個顯著趨勢,就是報考專業正在多樣化。社會科學、藝術類等文科類專業的報考比例正在提高,健康醫療和教育類的比例也在慢慢提高。
新航道前程留學有一個學生,從小學習素描,非常喜歡畫畫。她在申請學校時和老師說,我覺得我的繪畫才能非常突出,而且經歷了長期專業的訓練,我想以後能夠繼續發揮這個長項,是不是只能申請藝術學校。其實並不是這樣,我們看看多元智能理論,就知道,其實她空間能力是非常強的,可以做建築師、室內裝飾設計師等很多工作。新航道的老師們當時推薦了位於洛杉磯的一所TOP30的學校——南加州大學的電腦動畫專業。這樣,既能夠發揮學生的比較優勢,又和電腦技術結合,有很好的就業前景。之後,學生給了很好的反饋,她實習去了全世界最有名的動畫設計公司迪士尼。在國內,電腦動畫設計的需求量也是非常大的。所以每個人都要根據自己的不同情況進行思考。
二、美國常春藤&TOP30名校的錄取標準
我曾經對哈佛招生辦的主任進行採訪,關於招生的流程和思考。在此基礎上,我基本歸納出了美國名校招生究竟是怎樣評估的。關於評估的時間順序,先做什麼,再做什麼,最後做什麼。
首先是簡歷,簡歷是每個人的基礎信息,你的學校,你每一年的GPA,你的考試分數,你參加了哪些課外活動,你在班級的情況怎麼樣,你的家庭狀況等,根據這些基本信息進行初選,如果不符合學校的要求,10秒鐘之內就可以把你的簡歷扔掉。
第二步就是申請美國學校尤為重要的文書。文書的實質就是給你一個通過文字介紹自己的機會,通過文字向招生官介紹,你是怎樣的人。在文書中,你需要根據申請材料中的問題進行回答。
如果你通過,就進入了最後一關,也就是第三方的評估,推薦信以及面試。推薦信是由你的學校老師或是實習的老闆來描述你的特點是什麼,優點是什麼,做的什麼事情能夠突出這個優點,有什麼不足的地方。
需要提醒的是,在寫推薦信時,我們容易進入一個誤區,找名氣很大的學者甚至市長來寫推薦信,卻忽視了推薦人與學生之間的聯繫,推薦人是否對學生有足夠的了解,這是很關鍵的。推薦信不只是突出學生的優點,更重要的是通過具體事情來印證這些優點。申請美國學校更看重通過具體而微的事情來反映你的特點。
知道了招生官怎樣審閱我們的材料,那我們要做到什麼樣才能夠被錄取呢?我總結出來這個錄取標準就是「三有」學生。
第一個「有」就是有能力,也就是你的學術能力。說直白一點就是你的分數。申請美國學校不同於國內的高考,你達到某個分數線就可以進入某一檔次的學校。這裡的分數只是一個參考值,首先你的平均分GPA,常春藤名校的要求達到了95分以上;其次託福考試,常春藤名校的要求也達到了115分以上,其他包括SAT、AP考試等,不同檔次的學校都有不同的要求。需要特別注意是GPA,很多學生非常重視託福、SAT考試的分數,卻忽略了最能反映你平時學習的GPA。GPA是每一學期、每一學年,經過幾年積累下來的,它的重要性絕對不低於SAT、GRE或是託福。申請美國本科,你的GPA要達到95分,至少也是90分以上。申請美國研究生TOP30的學校,你的GPA可能要高於3.7。所以平時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平均分。
第二個「有」就是有價值,也就是你進入美國學校後,對身邊的同學或是老師有價值。而這個價值需要通過分數之外,課堂之外的事情來體現。比如,你的才能,你參加過的課外活動,你獨特的生活經歷,或者你看世界的視角,這就是你能夠和大家分享的你的獨特的價值。NBA有一個很有名的華裔籃球運動員——林書豪。他打籃球很厲害,而實際上他還在哈佛大學讀了經濟專業。我想,打籃球很棒這個特質應該是有給他加分的。你的音樂才能,你從小在不同的地方生活過,了解很多不同的文化背景、社會背景,這些都可能成為錄取時加分的地方。
第三個「有」就是有夢想,也就是你在讀書後想做什麼。這就是要求你能夠對未來有些比較深度的思考。需要注意的是,你想申請的專業,你現在做的事情,你以後要做的事情這三者是相互關聯的。
美國常春藤名校或者TOP30的學校,都很重視通識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不只是你畢業後做什麼工作,更重要的是你要具有全球勝任力,有參與全球合作與競爭的能力。
當然,分數只是表象,背後的實質是你的綜合能力。「三有」學生是一個整體的評估原則,並不是某一項突出就可以。哈佛每年本科錄取2000個學生,而每年申請時,大概有1600-1800的學生SAT都能夠達到滿分,也就是說滿分人數幾乎和錄取人數差不多了。但最終錄取結果並不是你的分數越高就一定會被錄取。根據美國名校學生錄取的分布,大概只有6.6%的學生能夠最終被錄取,因為他們不僅分數達到了要求,更有自己的特別之處。
那麼怎樣才能夠做到很特別呢?就是你要有良好的定位,一方面是你的學科或者學術方面,你能夠有一個很清晰的定位。比如你對某個專業非常感興趣,那麼你所做的事情就要跟這個專業相關。另一方面是你的興趣愛好,要有一個方向。抓住這兩方面的主線,能夠在兩三句話內把自己的特點說清楚。在申請時最大的失敗就是,你做了很多活動,參加了很多比賽,有很多頭銜,但卻不能讓招生官清晰地了解你最突出的特點。少而精有時候是非常重要的。
新航道前程留學曾經有這樣一位學員,他是北師大的向同學,被康奈爾本科文理學院錄取,但是他的SAT分數只有1500分,託福113分,其實是遠遠低於建議值的。但最後他能夠很順利的被康奈爾大學錄取,就是因為他找準了自己的定位。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沒有辦法用一個統一的公式給所有的學生一個規劃方案。成功的留學規劃一定是建立在對學生充分了解的基礎上,綜合學生的特點、家人的期望、家庭條件、家庭背景、社會環境等眾多因素。
來源:新航道
監製:李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