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的,不給弟弟玩」二胎家庭這樣引導孩子愛分享,親如手足

2020-08-27 優優育兒樂園

寶媽家的二寶正是學爬的階段,她翻箱倒櫃找出姐姐以前用過的爬爬墊,想給弟弟用。可剛一翻出來,三歲的姐姐歡歡就清楚地指出:「這是我的。」

媽媽說:「這是你小時候用過的,現在你用不上了,剛好給弟弟用。」

「我的東西,才不給弟弟玩。」姐姐歡歡死死地抱著爬爬墊,就是不鬆手。

不僅是爬爬墊,歡歡小時候的被子也不能給弟弟蓋,嬰兒時期的玩具、餐具也不給弟弟用。

「這些你都用不到了,媽媽總不能什麼都買新的吧!你怎麼不懂得分享呢?」媽媽氣呼呼埋怨女兒……

以上的場景在二胎家庭中很常見。

每當我問父母們,在多子女的家庭中,你希望孩子擁有什麼好的性格品質和能力?

他們給出的答案中,「愛分享」總是必不可少的一項。可是現實中,分享卻並不那麼容易。

父母想知道多大的孩子懂得分享,需要學習一些兒童發展心理學的知識。我們一起來看一個心理學實驗。

兒童發展心理學,皮亞傑三山實驗

目的:幫助我們看到孩子是否處於以自我為中心的發展階段。

過程:在孩子面前的桌子上,擺放三個顏色、形狀、大小均不同的山丘模型,讓孩子分別從前、後、左、右,4個方位觀察山丘模型。然後讓孩子面對模型而坐,在孩子的對面,即山的另一邊放一個娃娃,要求孩子指出,哪張是娃娃看到的山丘。

結論:6歲以下的孩子不能離開自己看事物的角度,他們通常認為別人看到的跟自己看到的是一樣的。

孩子所處的這一發展階段也稱「前運算階段」,此時孩子是以自我為中心的。

那麼,孩子的年齡段與發展階段是如何對應的呢?我們可以參考下面這張皮亞傑認知發展四階段表格。

從這個表格中,我們可以看出,三歲的大寶歡歡正處於以自我為中心的前運算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還不會主動分享,他們認為凡是喜歡的都是自己的。

孩子到了6歲左右的具體運算階段,才能脫離以自我為中心的階段,客觀的認識這個世界。

在生活中,我常看到一些父母責怪兩三歲的孩子,不願意分享東西。假如你是這樣的父母要注意,不要給孩子貼上「自私」、「小氣」的性格標籤,更不能強迫孩子分享。而是需要根據年齡特徵適當的引導,幫孩子發展出分享精神。

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怎樣引導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學會分享吧!

1、角色扮演,幫助理解對方的感受

小一點的孩子,父母可以嘗試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孩子在扮演和假想中,理解不同人的心理,過度以自我為中心的階段。

一起來看看,歡歡媽媽是怎樣來引導孩子的。

媽媽對歡歡說:「關於不讓弟弟玩爬爬墊的事,媽媽很想理解你的感受。所以我們玩一個角色扮演的遊戲吧!你來演媽媽,媽媽來扮演你好嗎?」

歡歡很開心答應了,開始模仿媽媽平時說過的話。

歡歡說:「這個爬爬墊可以給弟弟用一下嗎?」

媽媽假裝大哭:「不要,這個是我的,不給弟弟用。」

歡歡說:「你長大了,用不上了。」

媽媽假裝繼續哭:「這是我的,我的,就不給弟弟。」

「弟弟也想用了,弟弟喜歡姐姐。」歡歡想了想,說了這句話。

歡歡在角色扮演中說的全部是媽媽說過的話,可是「弟弟喜歡姐姐」卻是她自己加進去的。同樣,媽媽也在角色扮演中,體會到了歡歡的感受。

角色扮演結束,媽媽把歡歡抱在懷裡說:「媽媽剛才呀!也一點兒不想把爬爬墊讓給弟弟,而且我還有點委屈和傷心。媽媽現在懂了,這個爬爬墊是你的,你什麼時候想給弟弟用,再給他吧!」

可是過了沒一會兒,歡歡主動把爬爬墊鋪在地上,還拉著弟弟一起爬上去玩。

媽媽高興地肯定歡歡:「謝謝你把爬爬墊給弟弟,弟弟看上去很開心呢!這就是——愛分享。」

歡歡笑得很開心,原來媽媽平時說的分享是這樣的啊!

TIPS:父母需要注意,角色扮演其重點不在於強迫姐姐理解弟弟,而在於通過角色扮演更好的理解孩子。只有當孩子自己感受到被理解,才能學會換位思考,理解別人。

2、認真觀察孩子,寶媽也能當育兒專家

當孩子開始說「我的」這個詞,就意味著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發展了,這其實是好事,因為孩子步入了一個新的成長階段。

我們再來看一個兒童心理學鏡子實驗。

目的:可以幫助我們了解寶寶的自我意識是否已經形成。

做法:在測試中,給寶寶身上或者臉上貼上一個標記,然後把寶寶放在鏡子面前讓寶寶看自己,通常情況下18個月以下的寶寶會用手去觸摸鏡子中的自己,而18個月以上的寶寶則會觸摸自己身上對應的標記。

結論:心理學家認為,嬰兒到18個月左右就開始發展自我意識,有了「我的」概念,在發展自我意識過程中,會對自己的物品和玩具非常執著。

TIPS:如果家裡有一兩歲的寶寶,父母可以通過上面的鏡子實驗,觀察孩子是否進入到發展自我意識的階段哦!

3、持續關愛,是讓大寶主動分享的原動力

有的父母告訴我,你講這些我都明白,但是我家老大已經超過6歲了,我還是會遇到孩子不分享的難題啊!

一位媽媽說,她的小兒子快兩歲的時候開始搶媽媽,弟弟只要看到媽媽抱,哥哥就會衝過來把哥哥拽下來,然後使勁往媽媽懷裡鑽。媽媽也給哥哥打好了預防針,弟弟這個階段就是會覺得媽媽是他的呢!

可是已經8歲的哥哥,會故意抱著媽媽對弟弟說:「媽媽是我的。」

爸爸和奶奶無論誰想抱走弟弟和哥哥其中一個,都沒有辦法。兩個人都把媽媽摟緊緊的,使勁去推對方。奶奶也無可奈何:「這麼小就會爭懷了,以後豈不是要爭房子啦!」

這位媽媽求助我:「像我家這樣的情況,是不是應該少在弟弟面前抱哥哥?」

其實,媽媽需要做的,既不是跟弟弟解釋,也不是跟哥哥說教,而是持續地給予愛。

大寶雖然從理智上理解二寶,但仍然需要媽媽的關愛才能從情感上接受。媽媽可以繼續抱哥哥,不用擔心弟弟的反應。

因為如果媽媽是輕鬆的、充滿關愛的付出,兩個孩子都能感受得到。

擁有足夠愛的孩子,自然就學會了分享,你說是嗎?

————END————

(文/多平臺原創作者,優優育兒樂園。圖/來源於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我的東西,才不給弟弟玩」二胎家庭這樣引導孩子分享,親如手足
    寶媽家的二寶正是學爬的階段,她翻箱倒櫃找出姐姐以前用過的爬爬墊,想給弟弟用。可剛一翻出來,三歲的姐姐歡歡就清楚地指出:「這是我的。」媽媽說:「這是你小時候用過的,現在你用不上了,剛好給弟弟用。」「我的東西,才不給弟弟玩。」姐姐歡歡死死地抱著爬爬墊,就是不鬆手。不僅是爬爬墊,歡歡小時候的被子也不能給弟弟蓋,嬰兒時期的玩具、餐具也不給弟弟用。
  • 「我不想要弟弟妹妹」,孩子拒絕二胎怎麼辦?不如這樣做
    國家開放二胎政策,對家庭可以說是有喜有憂。「我不想要弟弟或者妹妹,我討厭他們」、「有他沒有我,有我沒有他」、「媽媽,請再愛我一次」、「你是不是不愛我了?」……等等讓父母心痛的話都是從那幼小的孩子口中說出來的。也許因為二胎政策太過突然,孩子並不能真正理解什麼是二胎,他們甚至可能會認為小弟弟小妹妹的到來,正是宣布自己被愛的終結。
  • 二胎家庭,如何平衡對兩個孩子的愛,讓孩子不受傷害
    前一陣看到一個二胎家庭中,一對姐妹深夜離家出走,民警找到後問其原因,8歲的妹妹委屈地說:「我和媽媽說,你不要總是不打我,你不打我,我就不知道犯了什麼錯。」聽了孩子的話,覺得好像孩子的腦迴路不對,但其實孩子的內心有諸多委屈。
  • 二胎家庭,如何平衡對兩個孩子的愛,讓孩子不受傷害
    很多二胎家庭,父母都會不自覺的偏愛某一個孩子,或者關注某一孩子,但父母卻常常不自知,從而導致孩子的內心受傷。前一陣看到一個二胎家庭中,一對姐妹深夜離家出走,民警找到後問其原因,8歲的妹妹委屈地說:「我和媽媽說,你不要總是不打我,你不打我,我就不知道犯了什麼錯。」聽了孩子的話,覺得好像孩子的腦迴路不對,但其實孩子的內心有諸多委屈。
  • 「弟弟一哭媽媽就罵我」,10歲女兒的話,揭露二胎家庭隱形傷疤
    很少有孩子能夠反抗父母的不公,一是沒有勇氣二是沒有能力。現在二胎家庭越來越多了,二胎家庭產生的矛盾也越來越多。但是仍然有一些父母拎不清利害關係,很多父母都沒有關注到二胎家庭的主要矛盾。再之後媽媽進來之後,直接臭罵了我一頓,並且責怪我沒看好弟弟。這件事也讓姐姐很難過,雖然這篇文章,塗塗改改了好多處,還有錯別字和一些語句不通順的句子,但是也可以看出姐姐的無奈和悲傷。
  • 家有二胎,當老大問我跟弟弟你最愛誰時,「都喜歡」竟是最不靠譜的...
    誤區一:對人不對事 很多人覺得,弟弟哭得梨花帶雨是「弱者」或者經常容易說:「弟弟還小,你用完不收,他也不知道你那紙有沒有用,不是故意的」。這樣不但會助長「我小我有理」的風氣,還會讓被保護的這一方抓到「把柄」——我可以通過哭來讓事情的風向變得更對自己有利,這樣大人才會幫著說姐姐。
  • 兄弟看著像"父子",二胎弟弟讓我尷尬,這幾種家庭不適合生二胎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感謝大家的閱讀,如果你有不開心,或者想要諮詢的,可以私信我,免費諮詢,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歡迎留言評論,小編都會虛心接受的,您們是小編前進的動力哦。每天一點點進步,分享彼此的歡樂!也不要忘記給我點讚哦!
  • 「媽媽,愛弟弟不愛我」,二胎家庭,4個方法消除大寶的顧慮
    二胎家庭,大寶會變得敏感,認為父母愛二寶勝過自己,即使父母愛兩個孩子一樣多。對於事實的真相,遠沒有孩子對此的解釋重要。孩子的行為,是以自己的解釋為基礎的。二胎家庭的家庭教育,需要講究技巧。給大寶專屬時間給大寶專屬的特殊時間。
  • 寶媽問:二胎家庭,如何引導兩個孩子和諧有愛相處?
    一般來說,孩子間相愛還是相殺,在於父母的態度和引導。引導得當,孩子大概率會相親相愛。1.不要嚇唬孩子:爸爸媽媽有二寶,不要你了二寶出生之後,鄰居、親戚朋友可能會忍不住逗大寶:有了弟弟/妹妹,爸爸媽媽不要你了。看到孩子驚慌的神情,他們覺得好玩極了。
  • 二胎家庭,如何讓倆孩子相親相愛
    剛懷孕的時候要告訴大寶,媽媽肚子裡有個小寶寶,可能是個弟弟,也可能是個妹妹,並且問問她喜不喜歡,我家大寶是回答喜歡的,因為她從小就特別喜歡跟小孩子一起,喜歡交朋友,因此才堅定了我要二胎的決心。每個孩子有各自特點,有些小孩子對父母的的陪伴比較依賴,有些孩子對同伴的需求比較大。而我家大寶就是對同伴需求比較大,所以特別期待媽媽肚子裡的寶寶生出來跟她一起玩。
  • 二胎家庭的困惑:你是哥哥,你應該讓著弟弟?一定要這樣嗎?
    【你是哥哥,你要讓著點弟弟】這句話對兩個孩子來說都是傷害!我們家兄弟姐妹多,平時會經常一起約著帶孩子回姥姥家。妹妹家孩子正處在3歲立規矩的時期,還有些小霸道,在我們家第三代人中,他算老二,也具備所有二胎家庭老二的精明。
  • 這本書引導孩子適應有弟弟妹妹的生活,學會分享與寬容
    想要免費領取這本書的朋友可以私信我。隨著二胎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父母開始計劃給家中增添新成員,家裡添了弟弟或妹妹,讓原本圍著一個孩子轉的父母,變成了要照顧兩個孩子,時間被分走了一半,精力也被分走了一半,大寶的心理難免會有落差,這時候最讓人棘手的就是如何引導大寶適應新生活。
  • 二胎家庭,讓兩個孩子和平共處的四項原則
    「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很多家庭中,在孩子爭奪玩具的時候,會站出來說「不公道話」,「弟弟都哭了,你就讓給他」「弟弟還小,你怎麼能跟他搶」,仿佛只要哭就有理,弱就有理。這對老大來說不公平,對老二來說,只會給他種下錯誤的觀念。作為父母,我們首先要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孩子,自己的東西自己做主。在我們家,姐姐的玩具由姐姐決定,弟弟的由弟弟做主。
  • 二胎家庭倆孩子發生爭執搶玩具,家長該怎麼辦?引導不好看著偏心
    大多數的二胎家庭不管是姐弟組合還是哥妹組合或者姐妹組合,都難免出現爭論,尤其是在二胎相差五歲的家庭裡,孩子之間的矛盾會更加劇,他們之間你爭我奪,但是絲毫不影響他們可以一起玩,爭吵之後道歉,孩子們還是可以相互和諧的相處,父母的調節就是孩子關係之間的紐帶,幫助他們梳理。
  • 「弟弟一哭,我就挨罵」,10歲女孩的作文,道出二胎家庭的無奈
    「文/萌主媽咪育兒經(原創,歡迎個人轉載分享)」自從二胎政策開放以來,不少家庭都迎來了第二個寶寶,二胎矛盾也隨之而來。「弟弟一哭,我就挨罵」,10歲女孩的作文,道出二胎家庭的無奈 網上有位小學老師曬出了一個10歲小女孩的作文,題目是《我想對您說》,您指的是小女孩的媽媽。短短的幾行字,道出了二胎家庭的無奈,以及小女孩眼中的父母和弟弟,稚嫩的筆觸下全是對媽媽偏愛的怨恨。
  • 二胎家庭,父母如何平衡對兩個孩子的愛?
    前幾天有寶媽給我留言,說朵媽能不能寫一寫二胎家庭,父母如何平衡對孩子的愛?朵朵點了點頭說:「原來媽媽對弟弟好是為了陪伴我呀,那我以後要好好愛弟弟!」「吃醋」鬧矛盾,寶媽們要做好一視同仁,讓孩子感覺父母暫時不在自己身邊,並不是不愛了,而是把愛進行了合理分配。
  • 二胎家庭,父母做好這三點,兩個孩子相處更融洽
    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很多家庭,尤其是80後和90後迎來了二胎高峰期。家有兩個孩子,多了很多歡聲笑語和兄弟姐妹間的甜蜜,但同時二胎家庭也有很多令父母煩心的麻煩。JoJo媽聽到身邊的姐妹吐槽說「本來是親媽,每天卻在扮演著後媽的角色」,只要兩個孩子打架爭吵,她就開始獅吼功,吼完又立馬心生愧疚。
  • 「弟弟一哭,我就忐忑不安」女孩的一篇作文,揭開二胎家庭的傷疤
    作文題目是《我想對您說》,文章中女孩先表達了自己對母親的愛,然後一個轉折,寫了弟弟出生後自己心裡的秘密。 女孩的這篇作文並非孤例,她是萬千二胎家庭中老大處境的縮影,一句「您可以平等對待我,好嗎?」揭開了二胎家庭中隱形的傷疤。
  • 「弟弟一哭,我就害怕」女孩的一篇作文,道出了二胎家庭的心酸
    文|爸媽盒子獨生子女羨慕二胎家庭,二胎家庭卻又羨慕獨生子女。前者是希望自己能有個伴,多一個陪伴的人,後者則是希望能得到更多的愛,多一些個人空間。其實,二胎家庭中孩子的不滿,大多數情況都來源於父母。其實,在小學老師眼裡,這樣的作文是很常見的,一位同為語文教師的網友在評論裡也談到自己的經歷,她當時在批改六年級語文的卷子,作文的題目也是《xx我想對你說》,大部分孩子都在文中表達了自己缺乏關愛,尤其是有弟弟妹妹的孩子。
  • 二胎家庭現狀:孩子不和,多半是父母的原因
    讓他們知道自己是特殊的,父母的愛從未減少,兩個孩子才能和諧健康地長大。02不替孩子處理矛盾,及時引導在綜藝《少年說》裡,就有這樣一個女生控訴爸爸的偏心。大多數的二胎家庭大寶與二寶之間都經常出現爭端,特別是孩子年齡差在五歲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