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青年網校園通訊社就「大學生暑期生活」話題,對917名大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六成大學生暑假在家玩手機,近五成學生每天學習不足1小時,超三成學生0點後入睡,超四成學生暑期精神狀態欠佳,近四成學生對暑假生活不滿意,超四成學生暑假作息不規律、身體變差。
從數據來看,60%的大學生在家玩手機,這個比例也許更高。相信很多學生在訪談中,並不願意承認自己是一直在玩手機。而一般學生平均每天的學習時間不足1小時,這也充分展現了暑期作為休閒時段的特點,也表明很多大學生其實並沒有真正自主學習的習慣。除此之外,還有近一半的學生作息不規律,缺乏運動,從而帶來身體素質的下降。從結果來看,暑假對於相當一部分學生來說,真的是一場災難。
對於今天的年輕人來說,沉迷手機、作息不規律、沒有學習動力、不喜歡運動,這些要素最終會把人推向自閉、敏感、亞健康的狀態,成為流行的「肥宅一族」。而為了應對自閉、敏感和亞健康,很多人又會繼續沉迷於短視頻和網路遊戲,從而造成惡性循環。曾幾何時,大學生是天之驕子,是社會精英的候選人,更是學習與生活的典範。但在今天,大學生無論是在校還是在家,所表現出來的整體形象顯然發生了變化。
從就業市場傳來的反饋表明,畢業生的素養和企業對人才的要求,實際上存在明顯的不匹配。所謂「大學生宛如大白菜」,縱使與大學生數量增多、就業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不無關係,但也和當代大學生所展現的風貌形象直接相關。對於大學生而言,僅僅是符合就業市場的需求,並非人生全部的意義。人但凡有夢想,就需要將個人的想法、興趣、能力、思考,通過加入一些具體的社會組織、項目、機構去實現社會性的利益。而暑期是一塊沒有被分割的較長時段,可以用來為了就業實習,也可以參與某些社會實踐項目(例如支教、遊學、志願服務等),還可以在父母幫助下或自己勤工儉學下去遠方旅行,看看異國他鄉的風土人情,甚至做一些社會類的訪談,增加自己對社會的認知。
事實上,很多大學生直到畢業後工作數年,才逐漸明白保持閱讀和鍛鍊的習慣是多麼寶貴。因為在工作期間,想要重新培養閱讀和鍛鍊的習慣,要比大學時期要難很多。而終身學習的能力,尤其是畢業之後保持閱讀的習慣,這其實是一個鑑別「21世紀文盲」的新標準。即在21世紀,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如果一個人在大學畢業之後無法繼續保持閱讀的習慣,難得去看一本書,每天就知道刷手機,這樣的人就可以被稱為「21世紀的文盲」。從這個層面來說,大學生們需要重新思考寒暑假如何利用,這一點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