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痛!大連理工大學研三學生自縊|誰來關心研究生壓力?

2020-12-08 騰訊網

網傳10月13日凌晨,大連理工大學一研三學生在實驗室自縊身亡,微博「遺書」曝光,網友痛心不已,大連理工大學已證實上述消息。

看到這裡悲痛萬分:

悲劇事件頻發

誰來關心研究生壓力?

近年來,有關博士自殺的事件屢屢發生,基本都和科研壓力大或者學業路途坎坷無法畢業有關。每次看到這樣的新聞,同樣身在科研圈的我們都痛心不已。

為什麼經常有懷揣科研夢想的研究生選擇結束年輕的生命?怎樣才能避免類似悲劇的重演?導師和學生的關係應該如何處理?每一次,在這樣的新聞過後,這才是值得我們思索的問題。

科研人的壓力有多大?

在機器之心的一項調研裡,67% 的研究生說他們在過去一年裡至少有一次感到絕望;54% 的人情緒低落,無法正常工作。對於許多人來說,讀研究生並不是一種樂趣或個人的充實。

博士期間「心跳」波動圖,第二年到第三年是心態最接近「崩潰」的時間

Nature曾發過一篇文表明,比利時Flanders的一些PhD學生發現,他們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風險是受過高等教育學生的兩倍以上。這群博士生中有三分之一目前已經出現心理問題,或者有患上心理疾病的風險。對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博士生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約四分之三的博士生承受著「高於平均水平」的壓力。

在這種強壓下,有時候你會發現,「活著」就是一種堅持。

其實,在後臺,也經常有小夥伴留言告訴我們自己讀研期間的心路歷程,不少人的敘述中,都帶著點對讀研期間壓力的看法和見解。

旖旎:博士畢業活著不止是心理的壓力,身體的壓力也是不可小覷的,我對象今年開學博三,工科博士三篇sci,看到科研人熬夜通宵閉門改論文的人才能感受到這種煎熬。

eisoR:我現在就是那種夜夜失眠,依然很亢奮的狀態…特別難受,我一定要撐下去,好好活著

春曉:都是咬著牙孤單地堅持,堅持下來再回頭看就是雲捲雲舒。今年碩士畢業,感謝曾經努力的自己。

國勝:每天在電腦前坐到肩部發麻脖子僵硬,我知道我在透支著我的健康。臨近畢業經常光顧五點的早餐店,告訴自己一定要堅持住,因為自己後面有許多人的支持!

Riemann:此刻坐在設備旁邊監控示數 讀了文章 鼻子一酸 三個月沒有休息了 希望自己也可以按期畢業

yo yo:很真實,經歷過的人都明白。上個月組裡來了個大學生,暑期實習,那有發自內心的笑容,那種因為一點新奇的事物,一點好吃的事物就感覺開心,幸福的樣子,真的羨慕極了,曾經的我也如此,而今卻少有了,太多的難以名狀,太多的無奈與憂愁,讓我們漸漸失去了真心的笑容,變得沉悶,變得不想自己。曾經對科研壯志滿滿,現在只求按時畢業,一次次降低標準背後是失望,是無奈。為了自己為了家人為了生活,只能挺著,努力活著。

看完之後,心裡滿滿是心酸。「感謝還活著的自己」竟成了最想對自己說的一句話。

研究生何以走至結束生命的地步

曾經跟很多研究生交流過,處於精神亞健康狀態的研究生不在少數,很多博士生都曾想過要退學。研究生選擇離開這個世界,我所能想到的原因有這幾個:

1)當導師與研究生發生利益訴求衝突時,帶來的學業壓力

很多研究生將導師稱為「老闆」,這個「老闆」擁有一票否決權。對於有些研究生,即便努力完成了科研任務,導師不同意,他/她也無法畢業。換導師很少有人成功,因為一個學院的導師既不願意得罪研究生的原老師,也對要求換導師的研究生保持懷疑態度。

這些以為努力了就能得到善待,就會有好的結果的研究生。往往發現現實是,自己成為了科研機器,既無法得到導師的體諒,也無法向外人訴說。如果無法畢業就是徹底的失敗者。這可能無形中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2)科研與生活的雙重壓力

同年齡的朋友早已結婚生子,買房買車,而自己每個月領著三四千的工資只夠生活開銷。此時科研與生活很難達成一種平衡。跟身邊的朋友講,他們很難有同理心,除了一聲嘆息也幫不上忙,跟父母講,父母沒有說身體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人生總有退路。也不能理解讀個書哪來這麼大的壓力?而這樣長期下來,就很容易造成精神問題。

避免類似悲劇重演的方法

退一步海闊天空

學業壓力、對父母的慚愧、害怕導師對自己的不信任和得不到合適的心理疏導。這些恐怕是科研人產生心理問題的最根本原因。

其實以前,Science曾發了篇官方「勸退」文《讀博壓力大,不如退學吧…》

裡面提到了一個例子:

在加拿大金斯敦女王大學攻讀生物化學博士的Mario Muredda在他讀博的第5年失去了動力。

他的第一個學年都花在「證明我們認為的轉基因小鼠其實並不是轉基因的」。而他的第二個項目與實驗室其他人正在進行的工作完全不同,這使他感到不合群。

這兩件事使Muredda失去了讀博的動力,並且喪失了做科研的好奇心。

但是,Muredda當時依舊認為,「你必須獲得學位,你必須獲得學位。」

他的部分動機源於自己的成長經歷。他不想讓父母失望。

結果,Muredda又花了一年的時間,才承認自己無法完成學位,最後還是正式退學了。

讀博8年後,「我一無所有地離開」,Muredda說。

當時,作出退學的決定是痛苦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切都變得好了起來。Muredda現在是紐約市一家醫療保健傳播機構的執行長。

回顧過去,他認為,博士退學是在他身上發生過的最好的事情。

當然,這並不是鼓勵大家出了問題就退縮,而是指在心理壓力過大快超過承受能力時,可以和導師與同學深入溝通,可以給自己放個假,甚至可以考慮除了科研以外的退路。畢竟,我們應該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再或者,我們可以通過一些適當的方法來疏解自己的壓力。比如:

1.不是超強度的有氧運動(外出散步,瑜伽,慢跑或適度運動)。絕對有助於情緒的穩定和擁有「工作/生活是值得」的感覺,即使這樣做的代價是犧牲研究/求職等的時間,但可以提高研究/求職效率,最後事半功倍的結果其實是一樣的。

2.與朋友和家人保持聯繫(但與那些溫和地支持你而不是專橫命令你的人保持聯繫)。試著不要總想著要一個人呆著。

3.做一個有意識的努力,每晚睡足夠的時間(熬夜做實驗、寫論文以及回覆審稿意見最好偶爾為之)。

4.如果你能負擔得起的話,可以找找心理醫生。

5.找到一些(或幾件)獨立於學術界的工作(哪怕是寫寫網文)。

6.旅行。

學會休息,適當的疏解自己的壓力,是格外重要的,畢竟「科研並不是你生活的全部。」

都說人是一座山,山上一直有樹在長,你把樹砍下來賣柴,假如一周連砍七天,那麼儘管你暫時產量上去了,但沒幾年你這座山就廢了。所以要勞逸結合,砍五天讓樹長兩天。

希望可以少看到這種令人心痛的消息,大家要照顧好自己。

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 整理自微博「紅燒土豆葉」、微算雲平臺、募格學術

相關焦點

  • 痛惜,大連理工大學研究生實驗室自縊身亡 | 誰來關心研究生壓力?
    近日,又有網傳大連理工大學一研三學生在實驗室自縊身亡,並在微博上留下了遺書。剛剛,大連理工大學發布了情況通報。通告稱:「10月13日早7時左右,我校化工學院一名研究生被發現在實驗室身亡。經公安部門初步調查,排除他殺,具體情況正在進一步調查中。事件發生後,學校立即成立工作專班,全力配合公安機關和家屬處理相關事宜。
  • 大連理工通報研究生學校身亡說了什麼?研究生上吊現場圖遺書內容曝光 大連理工大學研究生自縊身亡細節披露
    在其遺書中,他敘述了研究生三年的心路歷程,覺得自己沒用,來生想成為一隻貓,悲觀厭世情緒濃厚。大連理工大學研三學生自縊身亡10月13日凌晨,大連理工大學一研究生自縊身亡,遺書在微博曝光,看到內容令人痛心不已。
  • 大連理工大學一研究生自縊身亡遺書曝光!微博紅燒土豆葉說了什麼...
    大連理工大學學生校內死亡 知情人:發布遺書後在實驗室自殺大連理工大學研究生上吊網傳10月13日凌晨,大連理工大學一研三學生自縊身亡,微博「遺書」曝光,據悉,這名研三學生,今年25歲,正在準備公務員備考。滿篇遺書都是詼諧調侃的語氣。
  • 大連理工研三學生實驗室自殺
    根據央視新聞報導,10月13日早上7點左右,大連理工大學化工學院一名研究生在實驗室內自縊身亡。警方對現場進行了勘察,經初步調查,排除他殺嫌疑,具體情況警方正在進一步調查。事情發生後,學校也成立了工作組,全力配合警方以及家屬處理相關事宜。
  • 大連理工大學一研究生在實驗室自縊身亡
    推文來源:綜合來源  中一寶寶new    推文編輯:Doctor Hu10月14日,大連理工大學官方微博通報稱
  • 大連理工大學一研究生在實驗室自縊身亡,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在哪兒?
    10月14日,大連理工大學官方微博通報稱:10月13日早7時左右,我校化工學院一名研究生被發現在實驗室身亡
  • 大連理工研三學生自縊!開學一月餘,多所高校研究生自殺
    近日,又有網傳大連理工大學一研三學生在實驗室自縊身亡剛剛,大連理工大學發布了情況通報。通告稱:「10月13日早7時左右,我校化工學院一名研究生被發現在實驗室身亡。經公安部門初步調查,排除他殺,具體情況正在進一步調查中。事件發生後,學校立即成立工作專班,全力配合公安機關和家屬處理相關事宜。家長失去孩子,學校失去學生,我們深感惋惜並沉痛哀悼。」
  • 大連理工研三學生自縊,家長推娃惹得禍?社會上還有誰在推娃?
    幾天前大連理工學院化工專業一名研三的學生,在實驗室中自縊身亡。這名學生,今年才25歲,讀研究生的第三年,馬上面臨著畢業,卻走上不歸之路。自己寫不來的原因,有Z老師要求構建專利代替畢業論文,H老師堅持必須寫畢業論文。即大連理工學院的導師,對這名自縊學生指導有問題,影響了他的研究生階段的「研究」方向,造成了他寫不出來自己的畢業論文。
  • 大連理工通報一研究生自縊身亡,遺書曝光令人痛心不已
    大連理工通報一研究生自縊身亡,遺書曝光令人痛心不已今日大連理工大學通報一起令人悲痛的事情,一名研究生在實驗室自縊身亡了,自殺前把遺書放在了微博上
  • 大連理工大學前任副校長撞死研二女生,最後留言曝光:一下雪就開心!
    2021年1月1日晚,大連理工大學通報,2020年12月30日14時左右,該校凌水主校區南門附近有朋路轉彎處發生一起嚴重交通事故,造成一名學生身亡
  • 大連理工大學一研究生疑因延畢自殺 好友悼念:他是一個做事認真...
    10月13日凌晨2點,網友「紅燒土豆葉」在微博發布一篇約兩千字的遺書,稱自己為大連理工大學化學工程研三學生,在表達自己因課題實驗長期受挫可能面臨延畢後,準備結束自己的生命,並配圖疑似在實驗室自縊。▲微博截圖該文一經發出,引發眾多網友關切。
  • 大連理工大學研究生上吊自殺什麼情況?遺書內容曝光讓人痛心不已
    網傳10月13日凌晨,大連理工大學一研三學生自縊身亡,微博「遺書」曝光,網友痛心不已。 看到這裡悲痛萬分: 悲劇事件頻發 誰來關心研究生壓力?
  • 大連理工大學研支團22年堅守圓西部教育扶貧夢
    立德樹人,做促進學生成長發展的引路人  早上7點,青海省化隆縣還沉浸在破曉前的夜色中,群科新區中學七年級的讀書聲格外響亮。大連理工大學研究生支教團成員石碩正在教室內帶領學生背誦單詞。  聽課、備課、授課、評課,大連理工大學研究生支教團始終堅持以教學為主責主業,22年來始終堅守在語文、數學、英語等一線教學崗位,服務時長51萬餘小時,服務學生超過兩萬人。
  • 悲痛!山東泰安一高校教師醉駕致學生兩死一重傷!大連理工大學教授博導校內駕車致一名研究生身亡!
    2021年1月1日,有相關媒體曝出了一則新聞,大連理工大學內,一位教授在開車的時候,在校內撞死了一名研究生,家屬非常悲痛,要求嚴懲肇事者,警方已經介入調查。這件事情在網上也是引起了一番軒然大波,事情發生在12月30日下午2點左右,在大連理工大學的凌水主校區南門,發生了一起非常嚴重的車禍,鄒某開著車經過這裡的時候,將在校讀研究生的王某某給撞傷,最後傷重無效死亡。
  • 大連理工大學研究生最高榮譽名單揭曉!
    優秀研究生標兵是大連理工大學研究生獎勵體系中的最高榮譽。那麼,作為大工的「優研標兵」究竟需要有哪些硬核實力?崔俊峰,中共黨員,機械工程學院2015級碩博連讀研究生,師從張振宇教授,於2017年轉為博士,目前已完成碩士和博士課程,研究課題為硬脆半導體應力誘導損傷原位納米尺度研究。研究生期間連續三年獲得國家獎學金,並接連榮獲大連理工大學優秀研究生、博士生一等學業獎學金、大連理工大學第十二屆博士生學術之星等榮譽。
  • 大連理工大學研究生自殺事件:看清原因後活著才是最應該學習的
    可是,近些年來,教育領域中不良事件時常發生,特別是高層次教育中,令人惋惜的人與事深深地揪著人心。10月本是舉國歡慶的時段,然則大連理工大學研三學生自殺事件卻給眾多人上了「濃墨重彩」的一課。可以獲悉大連理工大學在教育界的分量和地位,按一般規律來說,研三學生已經走過了研究生生涯的大半,只要好好堅持完成畢業論文,該學生的前途很可期。可是,為什麼他會在臨門一腳時退縮回去呢,更甚至於走了極端,了卻生命?
  • 大連理工大學化工研究生的離開:不是所有的人都必須擁有上進心
    01今天,已經是大連理工大學那位化工專業的研究生離開人世的第七天。網絡上關於此事的討論雖然逐漸在減少,但不少人仍舊因此事悲痛不已。惋惜、遺憾又無能為力。我們只希望,如果真的有來世,這位研究生能夠實現自己的願望,以一隻貓的身份,繼續溫柔地對待這個世界。最近這段時間,網絡上有很多讓人悲痛的消息。
  • 大連一研究生疑因延畢自殺,好友悼念:一個做事認真努力的人
    本文圖片 紅星新聞10月13日凌晨2點,網友「紅燒土豆葉」在微博發布一篇約兩千字的遺書,稱自己為大連理工大學化學工程研三學生,在表達自己因課題實驗長期受挫可能面臨延畢後,準備結束自己的生命,並配圖疑似在實驗室自縊。
  • 大連理工大學校內被撞!搶救無效死亡,涉案司機是66歲退休教授
    1月1日,該學校在其官方微博上宣布,「2020年12月30日14時許,我校陵水主校區南門附近發生一起嚴重交通事故,造成一名學生死亡。學生的死使學校深感悲痛。肇事司機是我們學校的老師。事發當天,雨雪交加,路面被冰雪覆蓋。警方首次介入調查。學校將依法依規全力配合警方及其家屬做好後續工作。學校對死者的父母和親屬深表同情,並祝願他們安息。」。
  • 悲痛!南大女博士跳樓,校園自發默哀,誰來關心研究生壓力?
    圖源:截圖自知乎回答悲劇事件頻發誰來關心研究生壓力?近年來,有關博士自殺的事件屢屢發生,基本都和科研壓力大或者學業路途坎坷無法畢業有關。每次看到這樣的新聞,同樣身在科研圈的我們都痛心不已。為什麼經常有懷揣科研夢想的研究生選擇結束年輕的生命?怎樣才能避免類似悲劇的重演?導師和學生的關係應該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