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3分鐘短片,讓你了解單親媽媽的生活難題

2020-12-20 中國經濟網

近8成單親媽媽無法得到足夠的撫養費,超過一半的單親媽媽介意公布自己單親身份,超4成單親媽媽在進入單親狀態後安全感降低……在中國,單親媽媽是一個隱秘的群體,她們都正在面臨著什麼樣的難題?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調研背景:本次單親媽媽生活現狀與服務需求調查研究,由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主導、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公益支持、唯品會公益「唯愛媽媽+幸福賦能計劃」發起。選取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瀋陽、成都、西安、長沙、天津、南京10個城市超過1000個單親家庭作為樣本。

勇敢的媽媽,她們身在陰霾微笑面對、肩負困難勇敢前行,經過努力,重新找到了幸福生活的可能性。

為了讓她們被更多人看到和理解,我們採訪了7位來自不同地區、機構的媽媽

在這些故事中,有患病的淚水,有努力養家的心酸,也有共同面對的溫暖,也有希望和溫情。

01

"一個人做手術,靠失業金和低保生活"

全國共有2400萬單親家庭,其中70%的單親家庭是孩子和母親一起生活。她們其中面臨的首要困境,便是經濟。

2018年末,唯愛媽媽在全國範圍內調查了1139名單親媽媽樣本後發現,全國大部分單親媽媽處於中低收入水平,63.5%的單親媽媽月收入在4000元以下。有79.9%的單親母親,沒有辦法從前任那裡得到足額的撫養費支持。

在我們採訪的7位媽媽中,有4位深陷貧困,有3位身患重疾。「一個星期只花10塊錢」並不是危言聳聽的故事,而是她們真實面臨的困境。

來自廣東深圳的單親媽媽蘇耀翠(46歲離婚7年兒子13歲)在離婚後不久,發現自己身患糖尿病,開店創業生意低迷,力不從心。

「跟孩子前夫離婚之後,為了好照顧兒子,我創業開了個服裝店,有一次在店裡忙的時候忽然覺得透不過氣,像爬了幾座山一樣,好累好累連站都站不穩了。

後來查出原來是一型糖尿病,這個病要一輩子打針,而且不能幹重活。

那時候太苦了啊,一邊要掙錢養孩子,要花錢治病;另一邊開店生意越來越慘澹,連房租都交不出來。我只好一次又一次硬著頭皮借錢交租,有時候晚上收工回來,抬頭看著天上眼淚就出來了。"

來自四川青神縣的單親媽媽利霞(41歲,離異14年,女兒16歲),發現自己身患乳腺癌,一時無法接受,想從這個世界消失。

「離婚十多年來,我之前一直在成都打工,做過服務員、售貨員,女兒跟著我爸媽一起生活,日子不富裕但也能過下去。但沒想到前兩年我查出乳腺癌,當時覺得天塌了。

回到青神縣之後,我就天天在家憋著,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不工作,靠父母和哥哥接濟,不說話,不笑,連電話也不接,也不接觸其他人,同事、朋友他們全世界找我,但我就想消失,我把自己完全關起來了。

我完全不能接受這個事情,我覺得完了,以後不能工作,不能賺錢,沒有指望了。」

來自廣東深圳的單親媽媽林庚妃(44歲,獨撫6年,女兒15歲),發現自己身患乳腺癌之後離婚,靠低保和失業金維持和女兒的基本生活。

「和前夫分開是我主動提的,2012年公司體檢我查出乳腺癌,一個人做手術,一個人因為化療腸胃不舒服暈倒在醫院裡,我想,既然得不到照顧得不到愛,還不如跟他分開,分開之後經濟還更好一點。

生病之後我沒了工作,靠失業金和低保生活。之前有次女兒生日的時候她求爸爸要過生活費,結果只要到了10塊錢,才10塊錢,他怎麼給得出手啊。」

02

"覺得自己沒有了魅力,陷入嚴重自我懷疑"

因離婚、喪偶帶來的心理困境,是單親媽媽面臨的第二大難題。在受訪的7位媽媽中,有3位因為生活變故,面臨過明顯的精神困境。

來自廣東廣州的單親媽媽冬枚(41歲,離婚4年,女兒18歲,兒子12歲),在離婚後不久,前夫病逝,撫養費沒了著落,想過自殺。

「離婚之後兩個孩子歸我養,原本還有前夫的撫養費可以幫補家用,但沒過多久他就去世了,全部的負擔都落在我肩上。

我怎麼可能養得起兩個孩子?爸媽都在鄉下,我能跟誰訴苦?我想自殺,但這種事情怎麼講得出口?我沒有跟任何人講,只是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悄悄地哭。」

來自北京的單親媽媽李萌(38歲,離婚2年,兒子5歲),離婚後發現自己失去了精神依賴,每次見到前夫都情緒激動。

「從結婚到離婚的這七年裡,婆婆就沒給過我好臉色。因為甲狀腺功能的減退,我幹活總沒力氣,腦子反應又慢,婆婆對我越來越不滿。終於,前夫向我提出了離婚……

我們在一起七年了,養只小貓小狗都有感情,更何況是他。每次見他時我都有些情緒激動,但我們已經不可能了,我又能怎麼辦?

我一直很依賴他,但現在我覺得自己一無所有了,沒有了婚姻,沒有了身體健康,也沒有了快樂。」

來自廣東廣州的單親媽媽許翠儀(33歲,離婚一年多,一個兒子),因前夫出軌,離婚後陷入嚴重的自我懷疑。

「我一直覺得自己挺有魅力的,但自結婚後,我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家庭裡,慢慢丟失了自己,妄想著對方也能百分百地付出,結果對方出軌了。

我陷入了嚴重的自我懷疑,是因為我不夠好所以他出軌了嗎?還是這個社會太黑暗?儘管內心受盡創傷,我依然保持著表面的平靜,跟往常一樣上下班,我以為我能裝得很好,但這些都騙不過兒子。

睡覺之前,我給兒子拍了張照片,相片裡的他嘴角上揚,很配合地微笑,但眉毛卻緊皺。我仿佛看到了自己自欺欺人的模樣……」

03

「炒更洗碗很累,但女兒讀上本科了」

成為單親媽媽的前幾年是物質和精神上的低谷時期,面對經濟、心理、親子等多重困境。

但在流淚受傷之後,她們總是會挺身而起,找到解決困境的辦法,勇敢創造新生活。這一切的動力來源,就是孩子,為了孩子走下去,是作為母親的韌勁。

廣東深圳的蘇耀翠,在經歷患病和生意慘澹之後,為了孩子,決定重整旗鼓。

「我可以一天吃一頓飯,但孩子不行啊,為了孩子,還是要走下去。

後來我把店租出去一部分,留了一小點地方賣小百貨,自己再起早貪黑做些頭飾、袖套小飾品拿來賣,減少進貨成本,雖然手工做的不太美觀,但也算緩解了一部分的壓力。」

為了女兒讀大學,單親媽媽冬枚四處找朋友借錢,而且身兼數職努力賺錢

「去年高考,女兒未能如願考上一本。二本的費用一年就要五萬。為了孩子的未來,我還是要振作起來。

作為公司的唯一的保潔工,我不允許自己請假,一天都不行。我怕受人埋怨,也擔心第二天上班要補前一天的工作。更害怕自己請了一天假之後,就再也不用回去上班了……所以我必須每天都認真打掃,完全不敢偷懶。

結束保潔工作後,我會到附近的酒樓兼職打工,如果幸運碰上大擺宴席,過去幫忙洗碗,一天能拿到百來塊。另外,我還圈養了一些家禽,節假日到集市售賣又能多一筆收入。現在我一個月勉強能有三千元,能維持我和兩個孩子一個月的生活費。」

為了給兒子完整的愛,許翠儀發現兒子受到自己情緒影響之後,決定和出軌的前夫握手言和,共同撫養孩子。

「離婚後我和孩子他爸還是住在同一樓層,只是不一樣的房間。我們不可能複合的了,我對他的信任真的無法恢復,但還是可以為了孩子互相扶持。

再怎麼說,他始終是孩子的爸爸,我們約定好要共同愛孩子,周末還會一起逛街。

前兩年兒子對他爸一直很抗拒,只要他爸一抱起他,他就哭個不停。現在我們一起到遊樂場玩耍,稍有機會我就會開溜,留給父子倆一些獨處時間。最近發現他們多了張親暱合照,內心暖了一下。兒子有時還會說,『我很喜歡媽媽,我也很喜歡爸爸。』」

04

「颳風下雨去學藝,最終成為女創客」

困境總是無處不在,但希望也在拐角之處。面對經濟難題、心理抑鬱、親子關係不穩定,一項技能的支持,單親媽媽就能通過勤奮和努力,給生活帶來轉機。

在受訪的7位媽媽中,有4位媽媽獲得了技能的加持,她們學習布藝、竹編、烘焙等技能,除了經濟條件的改善,還因此緩解了心理壓力、親子關係,成為了更好的自己。

蘇耀翠媽媽,自己開店做小飾品之後沒多久,接到了來自深圳懿米陽光的電話,開始學習縫紉機,店鋪的效益也隨之提高。

「我接到了懿米陽光打來的電話,說是可以免費學縫紉機,這真是一個大喜訊啊!有了衣車技術,我除了做小手工,還可以做其他大件東西。我特別興奮,每周二抽空去培訓練習,從車鞋墊練起,慢慢的我會車一些布袋、圍裙、褲子、裙子了。

後來,懿米陽光還幫我申請了兩臺舊衣車,我太開心了,可以在店裡接一些修改衣服的手工活了,還可以幫一些老人家定做衣服,收益能增加不少呢。」

和蘇耀翠一樣,身患乳腺癌的林庚妃媽媽,也找到了懿米陽光,經過半年的學習,她成為深圳羅湖區首位布衣女創客,日常收益增加了1/3。

「為了多爭取時間,無論颳風下雨打著傘我都會跑去練習,別的姐妹練的時候我就在旁邊看,中午別人都去吃飯了我就在那練。有時候一練就練到六七點鐘,那些保安都認識我了。

半年之後,我就可以在家接單了,去年快過年的時候我做了一些包包,拿到創業市場上去賣,賣的價格不高,但認識了很多回頭客,收入每天也多了一百來塊錢。

布衣女匠的收入再加上低保,現在每個月大概有三四千的收入,除了每年一萬塊的自費醫療費,剩下的也基本夠我們母女倆生活了,雖然有時候車衣服車到眼花手麻,但我現在整天樂呵呵的,很知足。」

同樣身患乳腺癌的張利霞媽媽,在閉門不出大半年之後,找到了四川海惠扶貧中心,通過學習竹編,重新踏出家門,敞開了心扉。

「悶在家裡大半年之後,我在社群看到說「陽光媽媽」有個竹編的項目,可以免費學,我想著可以試一下,家裡人也沒那麼擔心,所以報名學習了兩期,大概40天,天天都去,現在我能用一兩種技法編杯子了,雖然編得慢,收入也不多,但也算找到了活兒幹。

目前我已經報名參加竹編培訓的第三期,準備學習更多編法。之前我們組團去過一個竹編展覽,那些竹編花樣很多,特別漂亮,很想學習。有了這些欲望之後,我也就不會再沉悶下去了。

連丫頭都說:『媽媽你變了,變得更愛說話了!』」

05

「我才知道,原來姐妹們都自信又好看」

據唯愛媽媽最新調查顯示,家中老人、朋友、學校老師、社區工作人員等等,都是單親母親可以尋求的支持對象。另外,有40.8%的單親媽媽尋求了公益組織和自助團體的幫助,這些組織和團體為她們帶來了情感上的安慰,擴大了社會交往系統,也豐富了精神文化生活。

此次受訪的7位媽媽,每一位都找到了可以傾聽和訴說的單親媽媽社群、公益組織,在經濟幫助和情感支持下,她們驅散了陰霾,找到了幸福生活的力量。

張利霞媽媽已經通過竹編和姐妹們的幫助,找到了樂觀生活的勇氣

「學習竹編之後,我整個人都樂觀起來了,開始出門、跟人說話。在這個過程中,我認識了很多新朋友,聽到了很多媽媽的故事,大家都不容易,但都在努力。我們還一起去參加社區活動、徒步活動,有說有笑,我覺得生活有奔頭了。

生病的事情我沒想那麼多了,我剛開始的時候其實是勉強讓自己開心起來,不讓女兒擔心,但現在,我覺得我就是要開心,我一定要走出去。」

林庚妃媽媽不僅成為了深圳羅湖區首位布衣女創客,還認識了許多好姐妹,曾經見人就抹眼淚的她,如今已經成為「陽光媽媽」的代表。

「加入懿米陽光之後,最開心的一件事就認識了姐妹們,她們幫我特別多,我們一起吃飯聊天,參加唯愛媽媽的活動,學習創業、學習心理成長。姐妹們都很不容易,但一個個都很勇敢!

我相信,路都是很好的,路會越來越好的。」

北京單親媽媽李萌,離婚兩年後跟前夫有房子上的法律糾紛,在北京紅楓中心離婚權益工作坊的幫助下,她勇敢站出來,為自己維權。

「這兩年我和兒子一直住在婚前前夫單位分的房子裡。按照離婚協議,兒子上小學後房子就該收回去了。眼看著孩子5歲,明年就要上小學,這房子估計沒法再住了。

恰逢紅楓心理服務中心的離婚權益工作坊開設,何律師用法律知識跟我分析既然孩子有居住權,我和孩子就可以住在這裡。社工朋友們還陪我做庭前培訓,模擬上法庭的應答狀態,教我如何冷靜應對男方的話語,條理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權益訴求。

也是在這一次次的培訓中,我慢慢走出來,不再依靠別人。」

除此之外,在北京紅楓的單親媽媽活動中,她還認識了許多姐妹,獲得了能量。

「今年夏天我帶孩子參加了北京紅楓中心的親子遊響水湖活動,認識了許多單親媽媽,這些單親媽媽和我之前想像的不一樣,她們優雅自信,給我特別大的感染。

後來我還做了志願者,給媽媽和孩子們拍照,捕捉他們一張張笑臉的時候,我發自內心替我們這群單媽高興,我們並沒有因為離婚的打擊被壓垮,而是勇敢面對,創造了嶄新的生活。」

06

她們是受訪的7位勇敢媽媽

蘇耀翠,來自廣東深圳,46歲,離婚7年,兒子13歲。身患一型糖尿病,因為生病,她體型嬌小,身體孱弱,開服裝店生意一度慘澹,在懿米陽光學習了縫紉機技術之後,找到了未來的方向,她打算明年重新開店,甚至再開網店。

張利霞,來自四川青神,41歲,離婚14年,女兒16歲。身患乳腺癌,曾經因為無法接受患病的事實長期悶在家裡,接觸四川海惠扶貧中心之後,她認識了許多和她一樣的單親媽媽,喜歡上琢磨竹編,還在社區了當了「張老師」。

林庚妃,來自廣東深圳,44歲,獨撫6年,女兒15歲。因為身患乳腺癌丟了工作,一度靠低保生活,憑藉在懿米陽光的努力和堅持,她成為深圳羅湖區首位布衣女創客,每月收入增加了一千多元,認識了許多互相支持的好姐妹。

池冬枚,來自廣東廣州,41歲,離婚4年,女兒18歲,兒子12歲。前夫去世,沒有了贍養費,她想過自殺,在廣州大同社工服務中心的社工姐妹開導幫助下,她重新振作,身兼多職賺錢養家,和社工的姐妹一起親子出遊。

李萌,來自北京,38歲,離婚2年,兒子5歲。在北京紅楓中心的幫助下,為了爭取和孩子的權利,曾經缺少主見的她和丈夫對簿公堂,一步步成長,學會為自己而活。

許翠儀,來自廣東廣州,33歲,離婚1年。離婚之後內心受盡創傷,通過諮詢心理醫生,釋放了內心情緒,重獲新生,在「唯品會母親節親子晚宴」中,拍下了非常溫馨和睦的親子照片。

嶽厚榮,來自廣東深圳,41歲,女兒18歲。丈夫去世之後,她發現自己缺少管理家庭生活的能力,通過在深圳懿米陽光的學習,她學會了布藝、料理美食,成為了更好的自己,收穫了女兒的讚賞。

*註:深圳懿米陽光、四川海惠扶貧中心、北京紅楓婦女心理諮詢服務中心、廣州市大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均屬於「唯愛·媽媽+公益生態圈」成員。

龐大的單親媽媽群體,面對著經濟、心理、法律、親子教育等多重壓力,她們一邊躲避、應對來自社會的輿論壓力,一邊扛起家庭、照顧孩子。

但事實上,這群被外界認為「很慘」「很脆弱」「沒能力」的群體,只要給她們一線希望、一隻援手,她們就會用勤奮和努力告訴所有人:「創造幸福生活,我也可以。」

單親媽媽不缺勇敢前行、活出更美的勇氣,她們需要的是來自社會的包容、理解和支持。

唯品會唯愛媽媽+幸福賦能計劃項目啟動一年來,採取線上服務平臺+線下深入賦能支持相結合的項目模式,為單親媽媽群體提供心理和法律專業服務、經濟賦能、親子關係、社會倡導等一系列賦能支持。目前已經在全國18個城市開展,總受益人次超過1.6萬。項目除了精準賦能單親媽媽群體外,還通過線上線下社會倡導活動,力求為單親媽媽提供良好的社會氛圍。

我們希望,有更多的社會力量加入「唯愛·媽媽+幸福賦能計劃」,為單親媽媽群體注入能量、給予理解和支持,幫助更多身陷囹圄的媽媽一起創造幸福生活。

或許,有了更多力量的加入,我們才有理由相信:「路都是很好的,路會越來越好的」。

歡迎大家將文章轉給更多有需要的媽媽,一起變得勇敢,活出更美的自己!

相關焦點

  • 「2020周迅催淚短片」:單親媽媽的痛,有誰能懂?
    01今天看了一個新春催淚短片《女兒》,這是某果的宣傳片,連續三年選在重慶拍,不得不說,重慶真的很適合這種煙火氣的片子,再加上周迅的表演,短短八分鐘的片子輕易就能讓人淚目。短片講述的是,周迅飾演的單親媽媽帶著女兒開出租,短片裡沒交代爸爸去哪裡了,很可能是拋棄了他們母女,很可能是兩個人離婚後再無聯繫,總之呢,一個女人負擔起了孩子的重任。她得不到母親的理解,母親的想法只是「找個好人家嫁了吧」「你一個人帶著孩子開出租,虧你想得出來,哪有媽這麼幹的?」
  • 周迅催淚短片《女兒》:單親媽媽不結婚的背後,其實是這幾個原因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葉桃之 周迅的催淚短片《女兒》,這部只有8分鐘的片子,切切實實地講述了單親媽媽的生活狀態。
  • 關於單親媽媽的心酸句子 致敬每個單親媽媽,你們真的辛苦了
    3、如果你做了單親媽媽, 我怕我拋棄妻子跑去跟你結婚     4、致敬每個單親媽媽,你們真的辛苦了     5、現代家庭的現狀,爸爸只是個倒影,這種現象稱為『假性單親媽媽』     6、所有單親家庭的孩子都應該跟我一樣驕傲,因為我們有幸陪著媽媽度過了人生最艱難的前半生,並且註定和這個為我們傾盡所有的女人繼續歡笑和成長下去
  • 3分鐘泰國短片《菠蘿冰棒》:優秀的父母,都是不動聲色的
    今天給大家講的是一個泰國家庭教育短片,真人改編的《菠蘿冰棒》。故事講的是:一位單親母親帶著女兒靠賣水果艱難度日,母親沒有文化,沒見識,更沒有視野。而母親也是聰明的,她一直用行為影響著女兒,讓她健康成長。
  • 深撥付經費三百萬元 救助單親媽媽的生活(組圖)
    她們是堅強的單親媽媽,在給予孩子最無私母愛的同時,現實生活的壓力又讓她們不堪重負。  在3月8日「國際勞動婦女節」到來之際,深圳市啟動了一項名為「陽光媽媽」的特殊計劃。深圳市關愛辦、市婦聯、市財政局、市民政局、市勞動和社保局、市衛生局、市教育局七家單位聯合推出該計劃,將關注的焦點集中到該市5000多名單親貧困媽媽身上。
  • 實錄:單親媽媽的私生活
    單親媽媽是一個並不小的群體,但關於她們的話題卻不多。如果你準備離婚獨自帶孩子,如果你未婚想要生孩子,都可以看看這篇文章。它不能全然代表所有單親媽媽,它只是呈現給你一部分事實。請理性閱讀,客觀看待。大家很善良,反反覆覆表達那是一條命,這條命還是自己孩子的。我在做了7年單親媽媽後,看到這些留言,笑得很苦,到底是站著說話不嫌腰疼。剛剛拿到懷孕報告的我,整個人都是懵的。我又慌又亂,最終還是堅持把孩子生下來。我對於養育一個孩子的所有過程,一無所知,也正因為如此我才敢貿然決定。
  • 探秘中國單親媽媽群體 生活困難不堪孤獨
    帶著孩子走出婚姻的圍城,單親媽媽大多又走進了另一個圍城:為孩子而孤獨堅守。生活難:「一個人撐著太累」 離婚後,每月有近2000元的收入,家中有一個4歲的兒子,為維持正常的生活開支,劉梅(化名)每天都在精打細算。「其實我算是幸運的,自己有工作,孩子正好不是花錢的時候,生活水平雖不如以前,但還算過得去。」
  • 那些經典恐怖片裡的單親媽媽形象,你看過幾部?
    一日,女兒雅婷失蹤,她才意識到身為單親媽媽的自己或許管教過於失當。事實上,紅衣小女孩宇宙系列第3集《人面魚:紅衣小女孩外傳》中的女主角也是一位「剛離婚的單親媽媽」!
  • 對於想要再婚的單親媽媽,我有6條建議給你們
    若你組成了新的家庭,有了新的孩子,是不是會忽略對他的愛呢? 因此,這方面做單親媽媽的,一定要和自己的孩子做好溝通。 你選擇再婚,從某種角度來說,似乎是你自己的事。但其實並不是這樣。因為你對孩子有一份責任。所以,對於單親媽媽來說,在這個角度一定要多想一想。
  • 「單親家庭的孩子不行」,說這話的人,被這位單親媽媽刷新了認知
    在部分人的觀念裡,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是存在缺陷的,甚至認為「單親家庭的孩子不行,不健康」。然而說這話的人,卻被下面這位單親媽媽刷新了認知。「孩子,你屬於你自己」在節目《少年說》中,一位初三男生上臺演講,他是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父母很早以前就離婚了,而他由媽媽撫養。
  • 單親媽媽生存調查:相信靠自己也能養大孩子
    據統計,2001年北京市離婚人數僅為5000對,2005年增至2.4萬對,2009年則達3萬對,在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各大城市中,北京離婚率以39%居冠。中國婦聯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離婚家庭中,有67%的家庭有孩子。而離婚時,6個男人中只有1個選擇要孩子,這個比例是17%,所以單親媽媽的數量遠遠高於單親爸爸。
  • 單親媽媽領補助需開單親家庭證明 街道:開不了
    原標題:學校要單親媽媽開單親家庭證明 派出所民政局不能開  蘭州晚報訊(首席記者於永昭)
  • 單親媽媽心裡的痛,單親家庭如何讓寶寶健康成長
    每一個寶寶都是愛情的結晶,但是不是所有的寶寶都能健康的成長,尤其是對那些單親家庭的寶寶來說,如何讓孩子健康成長,也是個育兒難題。「媽媽,為什麼別人家的小朋友都有爸爸,我的爸爸去哪裡了啊?」自從寶寶記事起,寶寶隔三差五就會問我這個問題。
  • 被臍帶拴住的一生:6分鐘動畫短片,戳到了千萬父母的軟肋
    《臍帶》,短短6分鐘,道理卻十分深刻。考入北大後,父母託北京的親戚照顧他,仍要繼續了解他的交友情況。為人父母,將孩子當作自己的私有財產,對孩子的生活過度幹涉。臺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媽媽離婚後,小偉是她唯一的寄託。媽媽對小偉最大的要求便是認真學習,聽媽媽的話,考上一個好大學。
  • 再婚的路,必定是一條艱難的路,願所有單親媽媽能找到幸福
    單親媽媽,這個群體,要面對的東西很多,也常常渴望有個人能分擔自己的壓力,給予自己溫暖的生活。 但事實上,她們再婚的路卻非常難走。 那時候孩子3歲,不敢回娘家,也不想待在那個傷心的地方,於是就帶著孩子到廣州謀生。 一個人帶著孩子在陌生的城市生活,什麼活都幹過,做過銷售,擺過地攤,發過傳單。 甚至最艱難的時候,把孩子放回老家,一個人每天打四份工,累得只剩下80多斤。
  • 單親媽媽再婚的可能性大麼?
    單親媽媽首先,了解一下單親媽媽的慘況一 經濟基礎動搖兩個人養家與一個人養家這是最實際也是最無法避免的問題,不是所有的單親媽媽都能拿到來自孩子他爸的經濟支持。你再有錢,也有坐食山空的危險。畢竟養大一個孩子,他的學習、生活無不花費大量金錢。為了讓孩子有更優渥的生活條件,有本事出來工作最好。本事欠缺的呢?二 社會價值下降普通人的社會價值,或者看得不夠真切。
  • 周迅新片演單親媽媽,帶女兒開出租!賺走網友「2020年第一滴淚」
    其中有為生活奔波的心酸,也有在這條奔波之路上的種種甜蜜的瞬間。影片的選址還是在擁有魔幻地形的重慶,這已經是Apple 繼《三分鐘》、《一個桶》之後,第三支於重慶取景拍攝的新春大片。短短8分鐘不到的影片中,三代女性形象被刻畫得近乎完整。美好純真的小女兒;■聰慧活潑的女兒不但沒有讓計程車上的乘客感到厭煩,還能活躍氣氛,與遊客的這段對話也是整段短片讓人欣然一笑,印象深刻的橋段。
  • 單親爸爸、單親媽媽、偽單親媽媽們,我們一起加油!
    在某乎上有很多單親媽媽、偽單親的媽媽會發布自己要怎麼和孩子解釋離婚、解釋和孩子爸分開的問題,而回答者都是差不多支持將這個問題展開來和孩子講解,因為孩子畢竟是很強大的,並不是你覺得那麼弱小的心理。熊貓媽很支持這樣開明的媽媽,不管是家裡發生什麼事,其實蹲下來和孩子一起解釋、面對,是最好的。
  • 皮克斯短片"包寶寶":獨生子女媽媽的空虛
    片長約八分鐘的《包寶寶》短片沒有對話,完全用動作和表情講述一位媽媽在兒子長大搬出家以後,經歷家人各自紛飛的空巢綜合症。  一天做包子當午餐,誰知道其中一個包子居然像小木偶皮諾丘一樣,變成擁有生命的超萌包寶寶!這讓媽媽再次經過帶孩子一連串酸甜苦辣。
  • 三分鐘短片不是「三分鐘熱度」
    3分鐘能幹什麼呢?在一群年輕的影像創作者眼裡,3分鐘足以囊括世間萬象。    2009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的陳金偉,用一臺數位相機完成了一部恐怖短片。短片在學校放映室和優酷網、酷六網推出後,引起一片叫好聲。陳金偉堅信,手拿數位相機拍攝影片,或許很「山寨」,但創作觀念卻很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