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體之配套軟體產品設計總結(1)

2021-01-09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本文從選擇適宜的軟體產品入手,通過確定需求和功能,分析智能硬體之配套軟體產品的設計思路。

截止今日,公眾號各上線功能已趨向穩定,從微信公眾平臺統計信息來看:單用戶使用公眾號頻次、單功能用戶使用人數、單功能用戶使用頻次均在穩步提升。

公眾號作為一個智能硬體產品的附屬軟體產品,其在核心功能的定義、用戶體驗的提升、特色增值功能的賦予、已有用戶的留存、潛在用戶的發掘等方面將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接下來,將從軟體產品的提出及軟體產品實現形式確定、需求收集及分析及功能模塊確定兩方面,對智能硬體之配套軟體產品的設計思路進行闡述。

一、軟體產品的提出及軟體產品實現形式確定

智能硬體,即通過軟硬體結合的方式,讓硬體設備擁有智能化的功能。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物聯網磅礴發展,「網際網路+」「AI」「雲」等相關技術也同步發展,再加之跨界融合的提出推動了各型各色的硬體產品的出現。為更好地發揮智能硬體設備的功能,讓硬體設備「活」起來,讓用戶「樂」起來,各智能硬體廠商均採用了軟體策略,以便提供更豐富、更智能化的功能。

如下圖,就是某智能硬體設備廠家的軟體策略選擇。

接下來首先介紹一下所要講述的智能硬體——具有行業功能的智能行車記錄儀。這是一款集行車記錄、4G&WIFI、導航、音樂、FM、行業功能為一體的智能硬體設備,為給用戶提供更友好的體驗、更便捷的操作、更習慣的使用、更共享的信息;同樣地,我們也選擇使用配套軟體產品。

那選擇什麼樣的軟體產品實現形式呢?

可供選擇的實現形式有:APP、以某信為入口的產品形式、以某付寶為入口的產品形式;我們最終選擇了以某信為入口的公眾號這種形式,理由見下圖:

註:影響力是指用戶基數;用戶習慣是指用戶使用日時佔比;用戶操作是指從安裝到各功能模塊使用的簡易程度;可擴展性是指新增擴展功能時用戶升級的繁簡度及資源需求量;項目開發是指開發工作量及所需資源(技能資源、人力資源等)。

綜合對比三種實現形式,某信產品體系因其龐大的用戶使用量、使用用戶的日時佔比及各方面的便捷,更重要一點。其基於用戶培養的用戶習慣養成,成為我們首選的重要原因。

二、需求收集分析及功能模塊確定

需求收集分析是為了確定全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需求與功能兩者相輔相成。對於智能硬體產品配套的軟體產品而言,功能來源於硬體設備本身、基於硬體所產生的數據和基於第三方應用的外擴接口。

對於我所從事的智能硬體產品而言,其功能的來源也脫離不了上面所講的三個方面。

這裡需要說明一點,我所從事的智能硬體產品屬於一種跨界技術融合產品,除包含4G智能行車記錄儀外,還包含行業模塊,這也為其配套的軟體產品功能的定義提供了更多可能。

擁有4G智能行車記錄儀的各廠家,其配套軟體所擁有的功能均大同小異;而擁有行業功能的4G智能行車記錄儀競爭對手廠家,其配套的軟體所擁有的功能,也與單4G智能行車記錄儀配套的軟體功能也大同小異。,

所以如何對已有功能做出差異,且做出的差異可以得到認可,提升產品的價值?如何發掘新的亮點功能?這就是產品負責人需要重點思考、研究及考量的。

針對上面的問題,選擇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進行入手。

馬斯洛需求原理有5個層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及自我需求。

個人認為對應於功能,即基本功能、特色亮點共性功能,特色亮點專有功能+個性化私有安全功能三個層級。

基本功能即是通用功能,設計思路均一樣;而特色亮點共性功能,特色亮點專有功能+個性化私有安全功能則是需要重點探討研究的。

在進行產品設計時,要圍繞三個功能層級進行功能的選擇及排序。下面結合我所從事的產品,重點闡述一下我對於特色亮點共性功能,特色亮點專有功能+個性化私有安全功能的研究。

2.1 特色亮點共性功能

基於上述觀點及個人理解,在產品功能規劃的前期,先對其他廠家的功能進行體驗、劃分及分析,再站在用戶的角度提出差異化設計。這裡僅僅對可以做出差異的功能(特色亮點共性功能)進行闡述。

2.1.1 預約導航

現有共性方案:配套軟體有常用地址錄入功能,當車主預約導航信息與已錄入地址信息一致時,只需在軟體上點擊預約導航即可,這樣車輛在啟動時就會自動啟動導航。

為簡化用戶操作,提倡數據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特提出基於歷史行駛數據分析的常用地址錄入功能、和基於特定時間點的導航自助功能。

2.1.2 微信接人

現有共性方案:方案均一致。經過各類型產品體驗,基於五要素法中表現層,成為了該功能點的突破點,重點考慮在UI上做文章。以浪漫為主題,打造新好男人,為旅途增加氣氛。

2.2 特色亮點專有功能+個性化私有安全功能

我所從事的智能硬體含有行業功能,所以圍繞行業模塊開展專有功能的設計成為產品負責人工作重中之重。

以下圖開始專有功能設計研究:

圖1是現有各廠家的一種軟硬配合方式,軟體產品作為主叫方,尋求硬體設備被叫方的應答。硬體設備一側通過液晶顯示,或者語音方式在硬體側獨立完成部分信息的展示。帶行業功能的硬體設備也會將部分DVR側狀態信息通知給軟體側,而行業模塊相關信息僅在硬體設備端展現。這種形式對於軟硬互動方面考量較少,這也就成為了突破點,所以提出圖2的形式——軟硬聯動,互為主被叫,全方位展示,將功能最大化。

再看圖2,我們結合馬斯洛需求中的尊重需求和自我需求,分析人性需求。利益信息即時主動通知、歷史信息查詢、控制欲需求、客服系統需求這幾大需求成為至上需求。

為此,作為產品負責人,在軟體產品設計時也進行了重點考慮。下面針對上述提到的對人性需求的分析,轉化為具體的功能對應表:

以上為本人結合自己工作具體情況進行的總結,後續還將對項目管理之敏捷開發、測試、迭代需求挖掘進行總結,請各位批評指正。

作者:程寶田,智能車載產品團隊負責人,5年車載類產品開發設計經驗

本文由 @風騷產品實踐者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相關焦點

  • 智能硬體產品復盤:智能體溫計項目的得與失
    本文筆者根據自身項目經驗,詳細復盤了智能體溫計項目從0到1的全過程,總結了在項目執行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分享給大家用以參考學習。產品雛形(1)硬體售價控制在200元以內,必須有屏幕可以脫離手機單獨使用,可以替代掉水銀體溫計、可以支持多場景使用,通過藍牙能夠跟手機連接;(2)軟體需要有配套app,第一階段作為工具類app使用,主要功能可以同步顯示體溫、溫度升高就告警、能夠看到歷史溫度曲線、可以支持護理及吃藥提醒;
  • 智能硬體市場與產品概況整理
    智能硬體的定義智能硬體是以平臺性底層軟硬體為基礎,以智能傳感互聯、人機互動、新型顯示及大數據處理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特徵,以新設計、新材料、新工藝硬體為載體的新型智能終端產品及服務。隨著技術升級、關聯基礎設施完善和應用服務市場的不斷成熟,智能硬體的產品形態從智慧型手機延伸到智能可穿戴、智能家居、智能車載、醫療健康、智能無人系統等,成為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融合的交匯點。
  • 一文讀懂智能快遞櫃控制系統硬體與軟體
    這一篇文章來給你全面講解關於智能快遞櫃控制系統所需求的硬體與軟體,以及投入的成本,以及面臨的問題。基本上對於電磁鎖的要求是有一定的,但目前國內也有不少優秀的電磁鎖設計研發廠家,他們的產品也是經過了批量的實驗與客戶應用現場,這一點客戶一般不要操之過多。在此,小編偷偷告訴你深圳有家叫智佳安的電磁鎖廠家質量還是信得過。
  • 學硬體好還是軟體好?軟體和硬體哪個更吃香?
    「消費類電子因為量大,同質化,IC廠家會針對性的提供完善的,集成的晶片解決方案,在早期的智慧型手機中應用處理器,基帶modem,射頻單元,音頻單元和很多其他功能模塊都是分立的,但現在滿眼都是集成了各個通信制式和功能模塊的單晶片解決方案,設計在這時其實只是應用,別犯錯,整機射頻音頻EMC性能把住關就OK了,當然肯定也沒這麼簡單,但不可否認這樣給硬體設計留出的發揮空間少之又少。
  • 電子與計算機工程:一門將軟體設計與硬體設計一體化的專業!
    門類:工學學科:計算機類學歷層次:本科修學年限:四年授予學位:工學學士專業特色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專業是工學大類計算機類下的一個特設專業,是將軟體設計與硬體設計一體化研究領域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專業主要研究電子技術和計算機科學結合後綜合運用,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專業的電子工程、軟體設計和軟硬體集成綜合技能,還涉及數學、物理相關知識,主要研究微處理器、個人電腦、超級計算機、作業系統和電路設計,特別是集成電路設計等內容,為嵌入式系統、微處理系統、分布式系統、超大規模集成系統設計軟體代碼和固件;
  • 2014年硬體設計十大趨勢評論 | 網際網路數據資訊網-199IT | 中文...
    而傳統硬體行業受這個衝擊,開始考慮軟硬結合的轉型,硬體開始越來越軟了,越來越智能了,網際網路巨頭和傳統企業都希望在新的智能硬體領域尋找機會。一大批智能硬體也從去年開始湧入我們的視線,雖然良莠不齊,但是不乏優秀的大師之作。這些設計從解決問題的角度很好的融合了硬體和軟體的體驗,規避了屏幕像素的束縛,出現了更多可能性。
  • 製造生產智能硬體,普通級、中級、高級配套應用是什麼?
    在工業製造生產中,工序的多重性、分工的繁雜性以及工業軟體/系統的多樣性,使得許多工業應用更傾向於整套解決方案和配套設備。這就意味著通過這些解決方案和配套設備,解決的不止是用戶某一個使用問題,而是這一類應用的痛點問題。
  • 好看書單·Arduino&Raspberry開源硬體技術|共18部
    編輯推薦:本書以物聯網和智能開源硬體的發展為背景,總結了基於Arduino開源硬體的開發方法,並給出了系統開發Arduino智能硬體產品的實際案例。本書突出的特點:(1)典型場景的創新應用;(2)智能開源的編程實踐;(3)不同領域的經典案例;(4)多種產品的功能實現。配套資源:程序代碼其他說明:中關村智能硬體產業聯盟推薦用書,Arduino原創項目開發案例,可二次開發利用
  • 德州儀器開源智能硬體平臺助力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
    全球TMT2020年9月15日,在近日閉幕的第十五屆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總決賽中,來自全國各地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共計66支參賽隊伍,藉助德州儀器 Sitara系列產品 AM5708的工業派(IndustriPi)開源智能硬體開發平臺以及配套了以
  • 國內智能硬體產品十大排名
    面對智能硬體產業5000億元的廣語市場前景,過去一年中,誰在引領智能硬體核心關鍵技術不斷創新?面對層出不夯的智能硬體產品,誰才是你心目中的最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哪些企業能夠脫穎而出?國內智能硬體的興起大概從去年開始,初創企業首先涉足智能硬體領域,隨後網際網路巨頭逐步進入,最後到傳統消費電商的跟進,中國的智能硬體行業已初具規模。作為由網際網路向物聯網轉變的重要一環,智能硬體的發展已成為大勢所趨。
  • 垂直母嬰網站寶寶樹涉足硬體:發布智能相框產品
    DoNews 1月11日消息(記者 安宏)10日,母嬰平臺網站寶寶樹發布了第二款智能硬體產品「B—smart智能相框」,通過雲端存儲 多終端實時上傳同步等技術實現共享,產品預售階段定價為798元。 與傳統電子相框設計有所不同,寶寶樹此次推出的家庭智能相框採用8寸電容觸控螢幕幕,側面設計靈感來自艾菲爾鐵塔,可以讓相框直接站立。此外,智能相框搭還搭載雙核高頻處理器,解析度為1024x768像素,並支持WIFI+3G雙重模塊。
  • 智能硬體產品「時光寶盒」開始在京東眾籌
    11月3日,北京雲希谷科技在京東眾籌發布了一款「專為父母而設計」的智能硬體產品「時光寶盒」。主打手機照片自動備份、大屏幕看照片、遠程分享和遠程協助。智能系統越來越普及的今天,很多人給父母買了智慧型手機,然而問題卻接踵而來。
  • 擅長設計的太火鳥,在深圳開了家智能硬體測試實驗室
    成立於去年 3 月,總部位於北京,智能硬體孵化平臺「太火鳥」是視覺中國創始人雷海波帶領一群設計師的二次創業項目。南飛深圳,太火鳥意圖以一種更接地氣的切入方式,為「硬體之都」的創業者們帶來價值。由於國內智能硬體產業尚無成熟和規範的產品測試標準,所以不少智能硬體初創團隊的產品後期測試都由工廠來直接代勞。
  • 做「軟體」的比做「硬體」的工資高?
    精彩評論:@curton:我身邊的硬體工程師大約1萬,軟體工程師大約2萬,但是還工作時間差不多也是2倍的關係。我覺得在單位時間內的工資還是差不多的。@小鯊:1.現在一般的項目,硬體設計定型後變動基本很少,但軟體一般則要持續的迭代更新維護BUG,所以公司對軟體工程師的需求慢慢超過對硬體工程師的需求。公司的需求多了,軟體工程師的選擇自然就多了,這個薪資也就上來了。2. 從產品的給客戶帶來的價值上來說:現在的智能電子產品,面對客戶的大多數功能都是軟體實現的,硬體慢慢的只是給軟體提供一個平臺。誰能給產品帶來更大的價值,誰就應該分得更多的利益。
  • ARM在中國布局物聯網、智能硬體又出一招!
    「北京大學-ARM-ST-Nordic 智能硬體創新聯合實驗室」揭牌儀式該套件於在北京大學全新PKU-ARM-ST-Nordic智能硬體創新聯合實驗室的揭幕儀式上正式發布。物聯網教學套件與創新實驗室設施皆由ARM及其合作夥伴意法半導體 和Nordic 公司共同捐贈。
  • 【從軟到硬】轉做智能硬體6個月後,我的全流程詳解
    大量的金融科技公司利用AI技術推出了基於大數據的信用評級、自動審批、反欺詐模型、智能催收等產品及服務。AI之於移動網際網路如同移動網際網路之於PC網際網路一樣,本質還是為了提高效率,衣食住行、人際交往、興趣愛好、工作等各個方面。AI在我看來包括了三個方面:算力、算法、數據。
  • 詳解AI 硬體產品開發流程
    本文對 AI 硬體產品開發中各階段的資源配置展開了資源配置分析、並簡單介紹了項目管理到底在做什麼。項目流程詳解,針對上一篇《項目管理:智能硬體項目研發流程》的細化,解釋任務串並行。上一篇文章《智能硬體項目研發流程 |項目管理》發布後,通過各個平臺找到我並且加我微信與我交流的很多,實在應付不過來,文字交流很是不方便且效率低下,在此萬分抱歉。這也讓我驗證了一個事情,智能硬體產品經理產品與項目一肩挑還是有不少公司是這麼做的。
  • 智能硬體:突破創新的時代
    而在產品設計與體驗方面,各廠商都將舒適感和美觀度作為產品發展的目標,特別在解決產品技術之後,用戶體驗正成為市場競爭的殺手鐧。事實上,現場展示的Moto 360等智能手錶在設計和體驗方面,已經給了消費者巨大的驚豔感覺。這種現象的發生和變化,正是科技改變和影響現實生活的結果。  這種情形的形成有賴於目前寬鬆和自由的市場空間。
  • 軟啟動的硬體和軟體的設計方法
    簡單總結就是,按按鍵開關機。軟啟動的硬體電路如何設計,請參考下面的一個設計。硬體的工作原理是這樣的,長按按鍵S5時,MOS管Q7導通,電源VBAT+給系統供電,單片機開始初始化,置高電平給POWER-EN,此時三極體Q5滿足導通條件,Q5導通後,鬆開按鍵S5,PMOS管Q7仍然可以保持導通狀態,電源VBAT+維持給系統供電,這樣就完成了開機的操作。
  • 百度一口氣發布三款硬體產品:智能音箱為何比亞馬遜的還貴
    似乎是考慮到這是百度首次推出硬體產品,呂騁甚至獲得了比百度CEO李彥宏和COO陸奇加起來還要長的出場時間——用整整一個小時介紹了三款硬體產品,從智能音箱Raven H到情感陪伴機器人Raven R,以及一款連他本人都無法在一句話內簡潔定義的智能產品Raven Q。呂騁為渡鴉科技創始人,2015 年入選《福布斯》30位30歲以下創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