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上帝也瘋狂》系列,可能老一點的玩家不會陌生,這款RTS(即時策略)遊戲出自著名的牛蛙公司。雖然這家英國工作室早就解散了,但是留下了諸多經典。例如把人治死的黑心醫院《主題醫院》、扮演魔王和小鬼打倒勇士的《地下城守護者》。除了設定上反傳統,他們在玩法的設計上,也一直是創意的標杆,《上帝也瘋狂》系列便是其一。玩家將扮演上帝天神,帶領只會一群人類雛形的野蠻人,來攻城略地發展文明。
《上帝也瘋狂》一共發行三作,國內最熟悉的估計還是三代(前兩作年代太久遠)。開天闢地的1代早在1989年發行,畫面雖然像素級,不過已經有了完整的RTS概念,這款上帝模擬遊戲後來還獲得了Origins Award所頒發的1990年度「最佳的軍事或戰略電腦遊戲」獎。2代的傳承不再多說,1998年的發行的3代,也就是《上帝也瘋狂3:開天闢地》,徹底引爆了國內單機遊戲市場的熱潮,包括後來牛蛙以它為基礎製作,將動物作為發展單位的遊戲《黑與白》,也是持續發燒。
值得一提的是,同名的喜劇電影《上帝也瘋狂》,講述現代文明與原始社會的激烈衝突,以及人們對道德的思考的故事,和這個遊戲是無關的。遊戲原名「Populous」系列,是人口稠密的意思,使用《上帝也瘋狂》,主要借用電影國內引進的知名度,而且玩家確實扮演著「上帝」的角色。
作為老玩家的一批,筆者也是玩過的,當然也是3代,曾經國內正版引進並漢化,這裡主要介紹它。首先呢,遊戲的創意極佳( 牛蛙遊戲都是耐玩代表),應該是首度開創即時戰略中英雄單位的設定。玩家扮演的上帝,主要通過代理人「薩滿」來傳達意志。筆者過去最喜歡用薩滿一人消滅其他族所有人。特別搞笑的場景是,一大群野蠻人部隊衝過去,「幾牛,馬牛,因休~」伊伊哇哇個不停,然後遇到一群傳教士,就一個個都乖乖坐下聽書了,然後頭上感嘆號一亮,回頭就砍回老家了。另外,最喜歡在山上打架,一腳把小人踢翻,一路從山頂滾到山腳,然後爬起來繼續衝過來打= =!從來都摔不死人。
玩家被安排在一個個四面環水的小島上,由於採用了3D引擎,所以地形錯落有致,建築物輪廓分明,視角轉換自如,真實感非常強。遊戲使用到了Direct3D技術,支持多種3D加速卡,並支持軟加速,在當時的技術水平是相當牛逼的。音效也很棒,特別是戰鬥時咚咚的鼓聲和嘈雜的吶喊聲頗有原始風味。
名為RTS,聯機對戰和闖關雙管齊下。打仗是目標,發展是主業。一開始也是伐木建房,有了這些茅屋,就能住更多的人,生娃繁衍更快(漲人口)。單位主要分為三種,薩滿負責積聚魔法,武士負責打仗(戰力是普通的三倍),傳教士負責招降。資源的種類,就一種木頭,畢竟當時還是石器時代,日常工作就是伐伐伐伐伐伐伐木工。野蠻人只會簡單的拳打腳踢,並沒有什麼厲害的本領,戰鬥過程通常是搞笑的存在,完全沒有原始人的野蠻血腥。你一拳來我一腳,大家連滾帶爬地被揍飛。
當然,和那些雜毛不同,薩滿是牛逼的,可以修煉各種威力驚人的法術,還有就是死後可以在輪迴座裡復活,正面除了武士以外,別的兵都不是她的對手。法術厲害到什麼程度呢,包括了將海中孤島連接起來的填海術,各種火球、雷電、龍捲風、火山、死亡天使等元素大殺器,放出殺一片。前期關卡,用薩滿單刷是完全可行的。
人民安家樂業,國家興旺發達,上帝之威才會更加彰顯。實際遊戲的過程,子民數目愈多,所得到的法力及可用的法術就愈大。不過這一代和前兩作不一樣,類似前傳,玩家扮演的實際是上帝的前身,一位凡間的女祭司,要率領子民徵服各個不同星球上的不同部落,最後才會化身為神。
最後關於遊戲心得。首先是編隊,將武士定義為第一組放在最前方,傳教士和祭司定義為第二組放在中間,防止自己人被敵人的傳教士招過去,同時將全部武力都籠罩在祭司的施法範圍內,將火武士定義為第三組放在最後方,充分利用其衝擊波的遠距離攻擊。在你的祭司被敵人攻擊時,你對她所下的任何移動命令都不起作用,因此很容易被敵人殺死。而此時如果你施展閃電術或衝擊波術,敵人就會被打飛,而祭司也可脫身。闖關的一個技巧是如果你在敵人的必經之路上使用沼澤術,那麼他們將傻到就算看見了也會直愣愣地衝進去送死,連祭司也不例外(愚昧的部落!)。當然,這一招在聯機對戰是肯定無效的。
結語:
牛蛙的作品就是經典(這款RTS放在今天也是一朵奇葩)。現在的很多遊戲,一味在畫面上做功夫,創意上根本就趕不上那個年代。好了,這次的單機系列回顧就到這裡,喜歡的請點一波關注,我們下期再見。
牛蛙
本內容由遊戲客棧、百度貼吧聯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