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神奇的青蛙,沒有繁殖器官,卻能直接生出蝌蚪,突破人類認知

2020-12-23 胖福的小木屋

我們要知道,作為兩棲動物的青蛙大部分是沒有生殖器的,所以無法完成體內受精,所以一般而言,青蛙都是將精子和卵細胞排出體外,在水環境下完成受精作用,受精卵在體外完成一系列胚胎發育過程後發育為蝌蚪,再變態發育成為幼蛙。

在6400多種蛙中,只有10-12種青蛙存在體內受精的情況,在這其中,更是只有寥寥數種存在卵胎生情況,所謂卵胎生,和胎生相比並非純粹地待在子宮內由胎盤供給養分,而是在卵內發育,靠蛋內的養分滋長,然後滑到子宮來,最後才落地出世,卵胎生青蛙都會等到受精卵發育、變態為幼蛙後才產出。

然而科學家卻在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發現了一個匪夷所思的現象,他們發現了一個大頭蛙屬(Limnonectes)的新種。它們給它取名為Limnonectes larvaepartus(長尖牙青蛙),這種蛙生活在雨林小溪或水窪旁,以逃避其他牙蛙、蛇和鳥類的攻擊。其外表呈灰或棕色,長40公釐,重5克。雄性下顎有牙狀突出作打鬥用。

柏克萊加州大學和印尼萬隆理工學院的學者在1998年第一次遇到這種蛙,但直到2014年才能作出描述。這也是該屬第四種被描述的品種。

發現一個兩棲類新種本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是稀奇的是,這種蛙的生殖方式非常獨特:體內受精,直接生出蝌蚪。然而再變態發育為幼蛙。

科學家通過解剖發現,雌蛙通常懷有50多枚卵,最多的個體甚至達到100枚,卵徑約3mm。與其他蛙卵明顯不同的是這些卵的外圍並沒有卵膠膜。

蛙類的成熟卵在激素作用下,剛剛脫離卵巢跌落體腔時,卵球外面無膠膜包裹,稱為裸卵。當裸卵進入輸卵管後,在逐漸下移的過程中,沿途被包上一層或數層的膠質膜(稱卵膠膜)。蛙類的卵膠膜不僅有保護受精卵的作用,而且在受精場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是受精所不可缺少的物質;沒有膠膜的卵絕不能受精。等到青蛙產卵的時候,精卵產出後落入水中呈球形,卵外膠質膜吸水膨脹,而且彼此相聯組成了卵塊,卵塊浮在水面.剛產出的卵上半部由於色素顆粒多,呈黑色,稱動物極;下半部由於卵黃極多,呈乳黃色,稱植物極。所以卵膠膜在蛙類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生物學家在進行蛙類人工授精時,應取輸卵管下段有膠膜的卵備用,才能獲得成功。

然而這種青蛙卻並沒有卵膠膜,科學家推測可能是因為大頭蛙的卵是直接在體內孵化,卵膠膜的存在反而會佔據過多輸卵管的空間,所以為了更好完成體內孵化任務,大頭蛙的卵膠膜開始慢慢退化,然後消失。

這種大頭蛙的受精卵在雌蛙體內經過一系列胚胎發育過程後,發育為蝌蚪,每隻蝌蚪的肚子下面都有一個卵黃囊來供給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當卵黃即將耗盡的時候,蝌蚪也基本發育成熟,準備脫離母體自己求生了。

我們要知道,這是一種進化的表現,如何讓種群更好繁衍一直是生物進化的核心目的之一,種群產生的變異是不定向的,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和種群的繁殖使有利變異基因不斷積累,不利變異基因逐代淘汰,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了定向改變,導致生物朝一定方向緩慢進化。因此,定向的自然選擇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

相比於經歷從卵到蝌蚪再到蛙的過程,大頭蛙的這種繁衍方式,可以更好地增加幼體存活的機率,畢竟,在還是卵的情況下,對於任何外界的風險都無法抵禦,而蝌蚪還可以自己逃生。

這也是為什麼選擇了胎生的哺乳動物可以在恐龍滅絕後佔據自然主要生態位的原因之一。

不過令科學家感到很奇怪的就是,人們把雄蛙的內部結構翻個底朝天也沒找到交接器官。沒有交接器官,它們究竟是如何完成體內受精的呢?這完全突破了人類對於物種繁衍的認知,科學家至今還沒有找到原因。

但是我們可以知道的是,雖然人類對自然的幹預逐漸加深,生物為了更好生存繁衍,也在努力進化,從而保證種群繁衍!

相關焦點

  • 最獨特的青蛙,不需經蝌蚪階段就能成蛙,且聲音不像蛙聲更像蟲鳴
    在青蛙種類中,已知的蛙類大約有4800多種,大部分生活在水中,並且大多數青蛙都是在水草上產卵,蛙卵慢慢地變成蝌蚪,蝌蚪是黑色的,圓圓的身體,有一條長尾巴,蝌蚪一天天長大,先長出後腿,再長出前腿,尾巴漸漸地縮短退化,最後變成青蛙。
  • 青蛙認識自己生的蝌蚪嗎?混進隔壁老王的它能認出來嗎?
    問題:青蛙認識自己生的蝌蚪嗎?看情況。
  • 兒童節期間花都志惠農場送青蛙、蝌蚪,小朋友還免門票
    我們小的時候都學過《小蝌蚪找媽媽》的課文,對於小蝌蚪、青蛙可謂情有獨鍾。小朋友們想不想養幾隻小蝌蚪、幾隻小青蛙做朋友,如果想?那麼就在6月1日至3日,來廣州花都志惠農場認養青蛙與蝌蚪。這三天時間,農場給小朋友送出20萬隻青蛙、上百萬隻小蝌蚪。
  • 青蛙給人類帶來了什麼益處,大多數人都還不知道
    絕大部分青蛙通過體外受精繁殖,受精卵在母體外孵化成蝌蚪。全球只有10至12種青蛙進化至體內受精,部分會把受精卵排出體外孵化成蝌蚪。但青蛙在動物學上特指的是黑斑側褶蛙。青蛙一向被認為是卵生動物,不過科學家發現,一種生活在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雨林的青蛙能夠產下蝌蚪。
  • 科學家揭秘蝌蚪長尾巴奧秘,人類器官再生有望了
    在英國5月17日的《泰晤士報》報導內容中有這樣的一篇文章稱,蝌蚪的長尾巴行為給人類器官再生帶來了希望。我們都知道,人類是可以做到讓皮膚再生的,但是對於正常的器官,例如:肝臟、心臟等具有複雜的神經和器官組織的器官來說是做不到再生的。而對於人類來說這麼難的事情,對於很多的動物來說卻是易如反掌。
  • 動物的交配方式突破人類的想像:寄生在雌性體內只發育生殖系統
    自然界的規則就是「弱肉強食,優勝劣汰」,沒有哪個物種想讓自己被淘汰,所以它們既要在自然界摸索出一套自己的生活方式,又要保證自己種族的繁衍發展。蛇吃青蛙,青蛙吃蜻蜓,蜻蜓吃小蟲子,生態鏈一環套著一環,任何一環的缺失都有可能會引起一部分生態鏈的崩潰。
  • 巴雨林中一種金色的蟾蜍,有著青蛙外形,其卵孵化成蝌蚪僅需一天
    在青蛙和蟾蜍的關係中,所有的蟾蜍都是青蛙,青蛙不一定是蟾蜍,青蛙的皮膚比較光滑,而蟾蜍一般體表有許多疙瘩,蟾蜍沒有青蛙那麼好看,但在巴拿馬的熱帶雨林地區,有一種長著青蛙的外形,且是金色的蟾蜍——巴拿馬金蛙。
  • 蝌蚪撈出池塘很難養活 捕撈蝌蚪是野趣還是殺生?
    孩子的媽媽許女士說,小蝌蚪帶回家,讓孩子觀察小蝌蚪看它怎樣一點點長出後腿、前腿,究竟是會變成青蛙還是蟾蜍。  小蝌蚪獨特的成長過程,讓孩子們對這個小生命情有獨鍾。「原本想捕撈小魚的,但是小魚太靈敏很難抓到,小蝌蚪呆呆的,萌萌的,又很容易捕撈。」在鹽塘河解放路段的一處岸邊,一位10多歲的孩子說,小蝌蚪可愛,帶回家還能觀察它的成長過程。
  • 印尼罕見青蛙品種 母蛙懷著受精卵等發育後再生
    印尼罕見品種青蛙:體內受精繁殖 能生蝌蚪(圖)  美國加州大學爬蟲學家麥圭爾指出,在印尼發現的這種名為L. Larvaepartus的青蛙的特別之處在於,母蛙會懷著受精卵,等到卵發育成蝌蚪,再將蝌蚪生下。
  • 現在抓來的蝌蚪,你以為會養成青蛙?癩蛤蟆啦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記者 孫燕 通訊員 馮新恩 葉晶 陳潔虹「池塘裡的水越來越暖和了,青蛙媽媽生下的卵,慢慢地活動起來,變成一群大腦袋、長尾巴的小蝌蚪……」《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幾乎每個孩子都讀過。
  • 人類克隆出了綿羊,還克隆了猴子,為什麼就不能克隆只恐龍?
    克隆一詞來自於英文單詞clone的音譯,意思是利用生物技術由無性生殖產生與原個體有完全相同基因組之後代的過程,在植物界很普遍,比如扦插與壓條繁殖等都是屬於克隆,但在動物方面的突破還是二十世紀末期,1996年英國農業部支持下的綿羊多莉克隆成功,成為轟動世界的新聞!
  • 非常大的蝌蚪,長達十幾釐米,變成青蛙後卻讓人無語了!
    青蛙的幼崽就是蝌蚪,一般也就是兩釐米左右。如果個頭比較的大,最多也就是4釐米。可不要小看蝌蚪的體積,隨著時間的推移,它也會慢慢長成一隻青蛙。如果在幼崽時期,蝌蚪的體積比較大大,那麼長成的青蛙也不會小。比如生活當中我們所見到的牛蛙。
  • 小學生優秀作文:有趣的青蛙
    小學生優秀作文:有趣的青蛙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青蛙?我看過,我覺得它非常有趣。青蛙是兩棲動物,它們一部分時間在水裡,一部分時間在陸地上。它叫的時候會發出「呱呱」的聲音。如果在池塘裡,有一隻青蛙叫,整個池塘的青蛙都會跟著叫起來,此起彼伏,合奏出一首優美的樂曲。當它們叫的時候,它們的聲囊就會像兩個氣球一樣鼓起來。
  • 農村水塘的「怪物」,比常見的蝌蚪大5倍,成年蛙卻長成如此模樣
    在農村生活過的小夥伴們一定都見過蝌蚪,每當春天的時候村裡的水塘裡都會冒出一堆青蛙,然後就會發現水裡的小蝌蚪也越來越多。青蛙是變態發育,蝌蚪和青蛙的相貌完全不同,就是他倆是一種生物但是卻又不是一種生物。一般常見的蝌蚪都在2公分左右,各大一點的也就是4公分左右。
  • 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小蝌蚪
    一天班上有位幼兒帶來了許多小蝌蚪,我將它們安置在自然角中,孩子們很好奇地圍著小蝌蚪,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開了,有的說:「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呀?」有的說:「小蝌蚪黑乎乎圓圓的真可愛」……後來有位幼兒告訴大家小蝌蚪的媽媽是青蛙,可其他孩子不相信。他們很奇怪小蝌蚪沒有大眼睛、綠衣裳也沒有四條腿怎麼會是青蛙呢?
  • 《有本事來吃我呀》:10歲孩子眼中動物世界很神奇
    看書名我生出了一個疑問:有本事來吃誰呢?帶著這個問題,我迫不及待地看起書來。剛翻開看,我就知道了這是一本漫畫書,裡面都是動物的小知識,在讀一個個有趣的漫畫時,就能知道一個個知識。而&34;,是其中的一個小故事。
  • 佛教故事:蝌蚪捨棄尾巴才能變成青蛙
    一日清晨,寺院中的小和尚拎起木桶向河邊走去,開始了每日理性的挑水工作,等到小和尚提起一桶水後,發現水桶中有一隻小蝌蚪,蝌蚪很小,卻有著一個長長的尾巴,小和尚看著小蝌蚪心想:「我是一個出家人,可不能殺生,還是將它放回河裡吧。」
  • 變異青蛙現世:皮膚透明!五趾!
    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有透明皮膚的青蛙,甚至連它們的器官、骨骼甚至是跳動的心臟都可以看到。另外一些青蛙的四肢上有多餘的腳趾,或者肩部生長不正常。俄羅斯科學家認為這種奇怪的變異是由於環境汙染造成的。 烏拉爾聯邦區大學自然科學學院的動物學專家Vladimir Vershinin說:「這種青蛙有錯誤的色素沉著。它們的眼睛完全是黑的,內部器官是可見的。甚至可以看到心臟跳動。」
  • 幼兒園中班美術教案:小蝌蚪(中班美術)
    一天班上有位幼兒帶來了許多小蝌蚪,我將它們安置在自然角中,孩子們很好奇地圍著小蝌蚪,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開了,有的說:「小蝌蚪的媽媽是誰呀?」有的說:「小蝌蚪黑乎乎圓圓的真可愛」……後來有位幼兒告訴大家小蝌蚪的媽媽是青蛙,可其他孩子不相信。他們很奇怪小蝌蚪沒有大眼睛、綠衣裳也沒有四條腿怎麼會是青蛙呢?
  • 青蛙、癩蛤蟆、蝌蚪,英文都怎麼說?
    小雅和英美友人青蛙-美國朋友語音示範00:30來自你和寶寶說英語Frog 青蛙Toad 癩蛤蟆;蟾蜍Tadpole 蝌蚪(1) Frogs and toads青蛙和蟾蜍都是由蝌蚪長成的。(2) Frogs live near water and have wet skin.青蛙生活在水邊,皮膚是溼的。(3) Toads live under bushes and have bumpy sk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