餵奶粉給寶寶吃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由於各種原因,很多媽媽不得不放棄母乳餵養寶寶,改為人工餵養奶粉的方式。這時作為母親心裡一定會覺得遺憾,但也不必過於內疚,只要正確地餵養,寶寶也可以健康成長。1.餵養要有規律性!定時定量餵養寶寶能使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利於生長發育。但定時和定量是有相對性的,定時也不是說一定就分毫不差。雖然在奶粉的包裝說明中都詳細列出了不同月齡寶寶的餵奶次數和奶粉的用量,但僅適合大多數寶寶,總會有個體的差異,所以數據僅供參考,具體餵養還是要根據情況而選擇的。2.奶嘴孔大小要適宜!新生寶寶吸吮的奶嘴孔不宜過大,一般把一次餵奶時間控制在15~20分鐘最好,這是因為新生寶寶常常吃吃睡睡,食量比較小。如果奶嘴孔過小,吸起來費力,寶寶就不願意吸奶瓶了;奶嘴孔過大,容易吃嗆。隨著月齡的增加,可以適當加大奶嘴孔。育兒小提示:當寶寶開始學會咬奶嘴的時候,我們要在一定時間內更換奶嘴!3.人工餵奶姿勢要正確!在用奶瓶給寶寶餵奶時,應注意適當調整奶瓶的角度,始終保證奶液充滿奶嘴,這樣可以避免寶寶吸入太多的空氣。如果拿奶瓶的姿勢不正確,奶嘴中一半是牛奶、一半是空氣,寶寶吸奶時會連同空氣一起吸入,引起胃部膨脹,易導致溢奶。在寶寶吃完之後,一定要豎抱,一會兒並輕拍寶寶的後背,讓他(她)排出吸入的空氣。這樣才能有效防止寶寶溢奶情況的發生。4.水分一定不能缺!吃奶粉的寶寶,一方面有利於寶寶的消化和吸收,另一方面也可以保持寶寶大便的通暢,防止消化功能紊亂,引起便秘。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天,更要注意給寶寶補充水分。5.把握好奶粉的比例!奶粉調配應按包裝上說明的奶粉和水的比例來調配,也可以根據寶寶食量適當的調整比例。如果奶液調配得過稀,會導致寶寶營養不良,如果奶液調配得過濃,則會引起寶寶消化不良。
掌握混合餵養的技巧方法!母乳餵養和人工餵養同時進行,稱為混合餵養。但是有些混合餵養的寶寶會出現乳頭錯覺,有拒奶、煩躁等現象,造成母乳餵養困難,所以在混合餵養時,需要掌握恰當的餵養方法。1.母乳和奶粉千萬不能混合喂!不要一頓既吃母乳又吃奶粉這樣不但不利於寶寶消化,還容易使寶寶對乳頭產生錯覺,可能引發厭食奶粉,拒絕用奶瓶吃奶。所以,母乳和奶粉要分開來喂。不要先吃母乳,不夠了,再調牛奶。此時,即使沒吃飽,也不要馬上餵牛奶,可提前下次餵奶的時間。奶粉餵養的寶寶,每次衝泡時量不要多,儘量一次性喝完,水溫最好與人體的溫度差不多,一般在36℃左右即可。2.夜間要以最好母乳為主!夜間媽媽比較累,尤其是後半夜,起床給寶寶衝奶粉很麻煩。另外,夜間媽媽處於休息狀態,乳汁分泌量會相對增多,寶寶的需要量又相對減少,母乳已能滿足寶寶的需要。但如果母乳分泌量確實太少,寶寶吃不飽,這時就要以奶粉為主了。3.母乳次數千萬不可少!當添加奶粉後,有些寶寶就喜歡上了奶粉,因為橡皮奶嘴孔大,吸吮很省力,吃起來痛快。而母乳流出來比較慢,吃起來比較費力,寶寶就開始對母乳不感興趣了。但媽媽要儘量多餵寶寶母乳,如果不斷增加奶粉量,母乳分泌就會減少,對繼續母乳餵養很不利。母乳是越吸越多的,如果媽媽認為母乳不足而減少餵母乳的次數,會使母乳越來越少。育兒小秘籍:用奶瓶餵奶的技巧!餵奶時,不要將奶嘴直放入寶寶口裡,而是放在嘴動,讓寶寶自己找尋,主動含入嘴裡:餵奶前抱抱、搖搖、親親寶寶,會使寶寶很愉悅;可以用不同的姿勢給寶寶餵奶:還可以用媽媽的衣眼裹著寶寶,讓寶寶聞媽媽的氣味,減少對奶瓶的陌生感。
吐奶現象巧應對小方法!吐奶和溢奶,其實都是指奶水從寶寶嘴裡流出來的現象。一般來說,輕微的吐奶和溢奶並沒有太大的區別,不用特殊處理。隨著寶寶的逐漸長大,這種情況將會有明顯的改善。但是,如果寶寶出現了嚴重的噴射性吐奶狀況,父母就需要特別注意了。1.寶寶為何吐奶?寶寶吐奶現象較為常見,因為寶寶的胃呈水平位,容量小,連接食管處的賁門較鬆弛,關閉作用差,連接小腸處的幽門卻又較緊,食物不易下行。而寶寶吃奶時又常常咽入空氣,因而奶液容易倒流入口腔,引起吐奶。2.如何防止吐奶現象發生?餵奶量不宜過多,間隔時間不宜過短。餵完奶後,把寶寶豎直抱起靠在肩上,輕拍寶寶後背,讓寶寶通過打嗝排出吸奶時一起咽入胃裡的空氣,再把寶寶放到床上。此時,不宜馬上讓寶寶仰臥,而是應當右側臥一會兒,然後再改為仰臥。溫馨小提示:餵奶時儘量抱起寶寶,使胃裡奶液自然流入小腸,減少吐奶機會。3.應對嚴重吐奶的緊急措施!因為食管的開口與氣管的開口在咽喉部是相通的,而寶寶吐奶時最怕的就是奶水由食管突然反流到咽喉部時誤入氣管,這時就會出現噴射性吐奶的狀況,大量的奶水從嘴和鼻子裡同時噴出。量少時,奶水可被直接吸入肺部深處造成吸入性肺炎;而量大時,則易造成氣管堵塞,嚴重時會引起窒息而危及寶寶生命。若寶寶平躺時發生吐奶現象,應迅速將寶寶的臉側向一邊,以免吐出物因重力而向後流入咽喉及氣管;還可用手帕、毛巾卷在手指上輕輕伸入寶寶口腔內甚至咽喉處,將吐出或溢出的奶水快速清理出來,以保持呼吸道的順暢,免得阻礙呼吸。新媽媽及家人一定要注意,如果發現寶寶憋氣不呼吸或臉色變暗時,表示吐出物可能已進入氣管了,應馬上讓寶寶俯臥在大人膝上或硬板床上,用力拍打其背部4-5次,使其能將奶水咳出來。隨後,父母應儘快將寶寶送往醫院,讓醫生再做進一步檢查及處理後,才能完全放心。
餵養特殊寶寶一定要謹慎!特殊寶寶的身體外表體徵和體內各器官的發育,較正常新生寶寶來說,尚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面對這樣的寶寶,只要父母適當掌握餵養技巧並付出更多的耐心與愛心,就可以使寶寶逐步恢復健康。1.如何餵養唇顎裂寶寶!給唇顎裂寶寶哺乳時,寶寶應45度角斜抱,並與媽媽面對面,媽媽可以用手指輕壓乳暈,使乳頭翹起,以便於讓寶寶含住。在哺乳過程中,媽媽可以用手指將唇裂縫隙處堵住,以便於寶寶吮吸。如果用奶瓶給寶寶餵奶,建議選用較大、較軟的「十」字形或「Y」字形開口的奶嘴,因為這樣開口的奶嘴,只有受到擠壓時才會打開,寶寶不容易嗆到。還應配合可擠壓的塑料奶瓶使用。餵奶時應將奶嘴朝向寶寶嘴唇非裂隙側,並配合著寶寶的吸吮動作,輕柔地擠壓瓶身,幫助寶寶進食。無論是母乳餵養還是人工餵養都應注意,餵奶時寶寶應45度角斜抱,切忌平躺,以免奶水流入鼻腔或嗆咳。由於唇顎裂寶寶在吸奶時容易吞入大量空氣,所以需要分次餵奶,在中間暫停的時候可以給寶寶豎抱拍背,幫助寶寶排出吞入胃內的空氣,避免吐奶。餵完奶後可使用沾溫開水的棉花棒輕輕清洗寶寶的鼻孔、顎部、舌頭及牙床,避免因奶垢堆積而引起口腔感染。2.如何正確的餵養早產寶寶?早產寶寶的生理功能發育不完善,要儘可能用母乳來餵養。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再考慮用優質母乳化奶粉,它的成分比較接近母乳。早產寶寶的吸吮能力和胃容量均有限,可採用少量多餐的方法餵養早產寶寶。餵奶次數可根據寶寶的體重兒來確定。如果採用人工餵養,一般體重1500~2000克的早產寶寶一日餵哺12次,每2小時餵一次;2000~2500克體重的早產寶寶一日餵8次,每3小時餵一次。不過不同寶寶每日的需求差別較大,具體餵奶量要因人而異。育兒小方法:新生寶寶如何按胎齡分類呢?足月新生兒:懷孕滿37周,但不超過42周出生的寶寶,早產兒:懷孕滿28周,但未滿37周出生的寶寶,過期產兒:懷孕超過42周出生的寶寶。
從寶寶出生開始就需要得到爸爸媽媽的悉心照料,稍有馬虎,孩子帶的就會十分辛苦,孩子自己也受苦。不管是生活上又或是教育上,爸爸媽媽都需要努力的學習,正確的方式帶孩子和早期的教育孩子。都說爸爸媽媽是孩子的啟蒙老師,這句話說的沒毛病。因為孩子的早期教育不管對孩子的性格還是未來都是起著至關重要的。寶寶在喝奶的時候不願意喝還哭惱的著,父母們一定要心平氣和的跟寶寶交流,千萬不能對寶寶大哄大叫的。不然會導致以後寶寶的性格脾氣很差。父母教育孩子,孩子也在無形之中教育著父母。養育孩子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所以父母勢必付出自身最大的努力來對待,訓練自身的忍耐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嘞!你有什麼見解,和獨特的看法,或者是有什麼育兒的小問題,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