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提及高級色,人們往往想到莫蘭迪色。
莫蘭迪色,以灰色和白色營造淡雅高級的質感,是畫家喬治.莫蘭迪創造,因為《延禧攻略》熱播而流行開。
殊不知,劇裡那高級色是地道的中國色,出自《乾隆色譜》宮廷流行色。單就藍色,就有素雅的魚白、玉色、月白。
中國曾有個龐大的色彩系統,但卻失落在歷史中,被遺忘在故紙堆裡。
在古人看來,顏色是理解世界的途徑。天光水色,草木蟲魚,器皿織物,節氣物候,無一不能入色,無一不能入詩。
於是,當人們看到春天的桃花盛開,謂之「桃夭」。
看到夏日竹篁青幽,謂之「菉竹」;看到秋月懸空,月光如水,命之「月白」,甚至看到露水把青帛打溼,便有了「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
中國人對萬物的理解,構成了一個詩意的色彩世界。可如今,提到色彩標準,大多想到美國潘通,而不是中國。
中國傳統色,的確在失落。
所幸還有故宮,能在延續千年的文物裡,重拾失落的中國色。
「木色青,故青者東方也」。
春天最初的顏色,是花草剛剛冒芽的青。
之後春林初生,百花繁鬧,萬物復甦。
便有了那句「原來奼紫嫣紅開遍」,還有「萬紫千紅總是春」,春色華麗而豐富。
立春東風解凍,春色起於天縹色。
劉熙在《釋名》裡說到:「縹,猶漂也,漂漂淺青色也。有碧縹,有天縹」。
天縹色,是春雨漂晴空,幻化的煙雨之色。
了解《中國傳統色》驚蟄桃始華,春色盛於桃夭色。
《詩經》裡:「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正是桃花的盛開,才有春色之嬌豔。
清明虹始見,春色盛於魏紅色。
魏紅乃洛陽牡丹花後的花色,《洛陽牡丹圖》所詠:「當時絕品可數者,魏紅窈窕姚黃妃」。
春色之盛,在於牡丹壓群芳的華麗。
穀雨萍始生,春色落於庭蕪綠。
東風轉暖,庭蕪轉綠,春去夏將來,就如白居易所說:「是時三月半,花落庭蕪綠。」
「木生火,其色赤,故赤者南方也」
在夏陽照射下,大地上的生命茁壯成長,草木繁盛。
但木生火,火乃赤,此時青色讓位於夏赤。
但夏天有它的小心思,陰陰夏木才是它最愛的顏色,在炎炎烈日之下,它把綠藏在深山老林的蒼綠裡,也藏荷池青蛙的蛙綠上。
立夏王瓜生,夏色起於青粲色。
青粲色是碧粳米成熟的顏色,立夏至,萬物始長。
江南地區,每逢立夏就用粳米煮「燒夏夏飯」給孩童吃,寓意健康成長。
小滿苦菜秀,夏色盛於芰荷色。
芰荷是菱葉與荷葉的顏色,屈原曾詠頌:「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以芰荷做衣裳,穿於身上,象徵品性之高潔。
夏至蜩始鳴,夏色盛於大繎色。
「繎者,紅色之尤深,言若火之然也。」
這是夏天最熱烈的顏色,大開大放,如火如荼。夏蟬知熱,故而開始了高歌。
大暑大雨時行,夏色落於淥波色。
淥波色是綠水蕩漾,綿綿延延的樣子,彷佛是夏日將最後的心思藏於雨中,落在人間池塘裡,久久不願離開。
「土生金,其色白,故白者西方也」。
秋天來臨,人們收穫莊稼,把穀倉塞得滿滿當當,豐收後的大地落了一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涼風乍起,白露降落,秋成素秋。
素為白,《禮記》中講,「天子在孟秋之月,駕白駱,再白旗,衣白衣,服白玉。」秋水尋色,不過尋一片白。
立秋涼風至,秋色起於竊藍色。
《爾雅》裡說到:「秋扈,竊藍」,是說一種愛偷竊莊稼的淺藍色候鳥。
當人們看到它,便知糧食將熟,秋天已來。竊藍,也是中國歷史可考的第一個淺藍顏色。
處暑禾乃登,秋色盛於秋香色。
色出秋意,其色鬱黃。
此時作物成熟,滿滿田野皆秋香,黃色的稻禾寓意了秋日之盛大。
秋分水始涸,秋色盛於素採色。
素採亦作素彩,指代月光色,詩人曾詠:「波間素彩涵秋淨,天際清光映樹低」。
素秋最美,是清光月色落在秋水之上時。
霜降蟄蟲鹹俯,秋色落於沉香色。
沉香之沉,乃草木黃落之色,也是蟄蟲鹹俯的大地之色。
秋色將以此色告別,迎來初冬。
「金生水,其色黑,故黑者北方也。」
冬日天地肅殺,萬物喑啞。黑夜極長,白日極短,天地間的顏色單調極了。
可單調的是門外白與黑,進門卻是五色氤氳。冬宅裡尋色,故宮中尋五色。
立冬地始凍,冬色起於黃琮色。
黃琮是大地色,落葉成泥百草枯,土地現出原來的顏色,冬天便來了。
黃琮也是皇家祭地用的玉器之色,《周禮》記載:「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
冬至蚯蚓結,冬色盛於霽紅色。
霽紅也稱祭紅,這是故宮瓷器絕品的釉色。
「祭紅,其色豔若朱霞,真萬代名瓷之首冠」。
當冬日外面只剩黑白,不妨步入故宮裡,尋一抹天地間的絕品暖色。
小寒鵲始巢,冬色盛於霽藍色。
「霽」,乃雨過天晴的模樣。
霽藍與霽紅都是上品之色,在這寂冷的冬日裡,唯有故宮裡的霽藍,不流不裂,透著久經世事的深沉。
大寒雞始乳,冬色落於青白玉。
青白玉色,源自故宮數量眾多的和田玉,這是介於白和淡青的玉色。
白是冬天雪色,青是春天木色,前者是結束,後者是開始。
從白色到青色,從殘冬走向初春,之後,又是一個輪迴。
故宮,中國審美最終抵達之地。
幾千年來的古建瓷器、書畫織物,透著中國色的高級感。
一日又一日,一年又一年,歷經四季,熠熠發光。
從故宮四季色裡,我們知道,中國古人的美育,是從顏色裡認識春花秋月,夏風冬雪之美,認識世界萬物。
「書承文,美承色」,審美開端,自顏色始。
學會品色,便學會審美第一步。學會了審美,才能真正從生存走向生活。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