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裡是頭條號小作家起跑線的專欄,歡迎大家收聽。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小學生如何做到有效閱讀,並且通過閱讀,來幫助自己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
小學一二年級學生的讀書,先保持自由閱讀,不要做過多要求。因為這個時候,重要的是興趣,先建立起對讀書的興趣非常重要。
到了三四年級,就可以讓孩子精讀部分優質童書了,之後,配合作文的練習。三四年級,以學習寫作文為主,閱讀理解練習為輔助。這樣讀與寫相互促進。
到了五六年級,就要多多重視孩子的閱讀學習了。有些地方是小學五年制,比如我們這裡,那麼,就要從四年級開始,閱讀和寫作學習齊頭並進才行。
閱讀的方法,主要分為泛讀和精讀,還有一種讀書,是專門為了了解某個問題的答案,只要在那本書裡,找到我們需要的部分即可,這種讀書,可以看做是查資料似的閱讀。
平時我們的閱讀,主要就分為泛讀和精讀。對於小學低年級,以泛讀為主,小學高年級,則要以精讀為主,泛讀為輔。
第一遍,先通讀一遍全書,了解個大概。
第二遍,速度放慢,拿一支筆,在書上標出自己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然後通過查字典,詢問老師和家長,網上搜索答案的方法,弄懂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內容。
{!-- PGC_COLUMN --}第三遍,重新從頭通讀全書,遇到文字精彩的段落,可以大聲朗讀出來,便於體會字句之間的銜接與美感,體會漢字巧妙搭配的精彩之處。
這一遍,主要是為學習好書好文的寫法,包括精彩詞句、語法修辭、作者的寫作方法等,都可以在書上做上標記,然後在一個專門的本子上,摘抄下自己喜歡的句子和內容,之後細細揣摩一下作者的筆法。
在這裡要特別提醒家長和孩子們一點:很多老師都建議孩子讀書的時候做一些好詞好句的摘抄,但是,單純的摘抄,並不能對寫作提升起到幫助。為什麼這樣說呢?
想一想我們上學的時候,是不是每個人都有個精美的筆記本?裡面工工整整地摘抄著自己從各種書上看到的精美句子、段落,好詞語,名人名言等。但是,我們摘抄完了呢,有幾個同學會回過頭去反覆閱讀揣摩自己摘抄的東西呢?
多數不過是摘抄完了,沾沾自喜地看一遍自己的書法怎麼樣,然後,就把本子放在一邊了。是不是?
這樣的摘抄,對於作文是沒有什麼幫助的。其實,別人的好詞好句再好,你把它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並不一定合適,引用多了,還有抄襲套改的嫌疑。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來學習優秀的文章或者範文的好句好段呢?
我們要學習的不是人家的作文內容,而是結構、修辭手法、寫法等等。咦,這個句子太有趣了,作者是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呢,比喻,擬人還是其他的?這個成語用在這句話裡很合適,我以後也可以學著用,這三個段落給我的印象特別深刻,原來用的是排比的句法啊,這篇作文用的是總分總的結構,結尾照應了開頭,值得學習。
我們要學習的是這些,是範文的外在形式。打個比方來說,就是說,我們看見人家捕的魚比較大,我們不要直接去把人家的魚拿過來,而是要看看人家是怎麼捕魚的。
所以,當我們在做摘抄的時候,要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作者為什麼這樣寫?這樣寫好在哪裡?如果是我來寫,我會怎樣寫?
有時間有心情的時候,孩子們還可以試著按自己的想法,來改寫某一章節或者某個片段。寫完了,比較一下,就知道原文內容好在哪裡了。又或許,你發現自己改寫的比原文還妙呢,那說明你比原文作者還棒呢,值得驕傲,哈哈。
這樣細嚼慢咽地精讀一本書,對於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高,所起的作用,遠遠大於走馬觀花地讀幾十本書。
在對這本書精讀過後,還可以寫一篇讀後感,通過總結歸納自己的感受,加深對書的主題與精華之處的理解。
這樣的精讀過程,既是對閱讀能力的鍛鍊,也是對寫作的鍛鍊。
其實精讀的問題,家長不用發愁,因為,在學校裡,語文老師都會給孩子們講精讀的方法。課堂上對課文的分析,其實就是一個個精讀的過程。只不過,孩子在學校裡,更多的是被動接受知識,而自己在家選擇一本好書精讀,卻可以主動獨立思考,這樣,更有助於提升自己的讀寫能力。
需要提醒家長的是,精讀,要讓孩子慢慢來,先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再讓孩子慢慢學會精讀,而且,精讀的書,不宜過多。否則,孩子失去了閱讀的信心與激情,那麼,就得不償失了。
好,有關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以及提升閱讀理解與寫作能力的三節課,就全部講完了。感謝大家的訂閱與收聽。如果大家還有什麼問題,歡迎給我留言討論。這裡是小作家起跑線,專注於提升小學生的作文水準。家長和同學們,再見。